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作部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早晨起床 见园里一棵树的一根枝条被折断了.这

2020-10-24 17:30:01
相关推荐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校联盟2017 2018学年八年级4月独立作业语文试卷题型:材料作文

写作部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早晨起床,见园里一棵树的一根枝条被折断了.这是这棵树上一根最长的枝条,长得有点出奇.昨晚又没有刮风,它是怎么折断的呢?“我知道它是怎么折断的.”站在我身后的父亲说,“它是自己折断自己的,是被自己没有节制的生长折断的。”

要求:(1)根据理解自拟题目。

(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2017 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题型:字词书写

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写在括号内。

历史的星空,因为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 )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ruì( )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所以我们在学习有关于他们的文章的时候,要能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斟zhuó( )字句,揣( )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2017 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题型:句子默写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唯闻女叹息。(北朝民歌《木兰诗》)

(2) ,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3)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4)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5)草树知春不久归, 。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2017 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题型: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下列对名著《骆驼祥子》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他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B、生活在农村的祥子经过努力买上新车才半年,北平街上就流传爆发战争的消息,一天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图高车费往清华拉客人,结果被军阀队伍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

C、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

D、虎妞是个泼辣而且有些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的井井有条。祥子对她虽然有各种情绪,但却也感觉日子可以过下去,后来却因为小福子上吊死了,为给她下葬,他将辛苦得来的车卖了,觉得生无可恋了。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象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很疲倦。

(2)语段中的老者是谁? 。

(3)做批注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画线句进行批注。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2017 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题型:语言应用

下面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①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②因为我们有无数的能人志士,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敢拼敢搏,为我们国家增光添彩。③他们就像松树一样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④他们深知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基础知识必须从小打起。

第①句话中,语序不当,应将 调到 之后。

第②句话中,成分残缺,应在 后面添加 。

第③句话中,成分累赘,应删除 词。

第④句话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2017 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题型: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1)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2)3月12日,地处黄河入海品的利津县很多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保护黄河的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2017 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2.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2017 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 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 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根据文意,父亲的准备除了漫长,还有什么特点?它的根源是什么?

2.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3.“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选文说明了父亲具有怎样的精神?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2017 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最后一次蹲守

朱卫国

①公墓,秋叶纷纷,老梁身穿保洁工作服,挨着一辆垃圾车,一边观察着不多的扫墓人,一边清理小径的落叶。时间过去一年了,他又在这里等她。

②今天,是她儿子十周岁的生日,儿子长眠在此,那么孤单,她一定会来。

③老梁赌她一定会来,一年前,就在此地,他和她近在咫尺,尽管她巧装打扮、谨慎小心,他还是认出了她,他应该一跃而上,结束多日的蹲守,但他却让一个女逃犯从眼前平静地离开了。

④这是老梁单独执行的任务,尽管没有受到处分,但蹲守必须继续。尤其是他再过几天就要正式退休了,他不想留下遗憾。

⑤一年了,她凌乱不堪的眼神让老梁无法平静。一个三十四岁的女人,却如一片枯黄干涩的落叶,凄惶憔悴,看得出痛失爱子的折磨已经深肌入骨。老梁看见她眼中浑浊的泪水,像一根雨线倾注而下,身子剧烈抖动着,她跪在儿子的墓前,轻轻抚摸着孩子的相片,完全忘却了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此刻,她凝视着儿子定格的面容。很久很久,渐渐地,她脸上露出了轻微的笑意,或许,她想到了:人间与天堂的距离不过是一块墓碑。

⑥老梁没有冲上去,设计好的种种抓捕细节已经忘得无影无踪,他甚至不忍心靠近去打扰她,不知怎的,心底有一种力量拉着他继续隐藏。他看着她哭完后摆出了祭品,有巧克力,玩具,然后,她平静地离开了墓园。

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梁并不后悔放走了她。

⑧—阵秋风把老梁从思绪中拉回,.他紧了紧上衣,瑟瑟寒意让墓园更显寂寥,远远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

⑨他再一次在脑海中回溯起她的经历,原本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尽管被丈大抛弃了,母子俩还可以相依为命的,她发誓要好好带大儿子,她的确做到了 ,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赚了很多钱。如果儿子没有突发那场疾病,一切都是美好的,医生那一句“我们已经尽力了”带走了她所有的希望。

⑩绝望的她执拗地认为医生治死了她的儿子,她要报复,她私买了一些炸药,特意藏在郊外租来的屋子里,哪知骤起的高温让炸药自爆,炸伤了从这里经过的路人,看到有关爆炸的后,她开始逃匿,过着地下人的生活,无法见到阳光。

慢慢地,老梁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为。他觉得自己就是罪人,是他让她继续着不幸与痛苦,是的,抓住她,让她有一个结束,也有一个新的开始,才是对她最好的怜悯,秋雨似有似无 ,老梁在落叶间凝神注视,她一定会来的,他坚信。他再次设计种种抓捕细节,安排好了同事在外围配合。他只想,这是他最后一次的蹲守。

他的预测没有错,下午五点五十,一个人影闪了过来,往十九号墓地走去。是她,就是她,老梁一眼认出了,他假装推动垃圾车,观察着她的动静,同时给外围的同事发出了信号,心想,该结束了。

她从包里掏出一大堆零食,放在儿子墓前,温情地说:“儿子,妈妈来看你了。”

老梁靠近她,只有四米了,三米,两米,必须要行动了,他向同事发出了行动信号。

突然,她转过身,对他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们是警察,让我再看一会儿孩子吧!进去后,孩子就看不到妈妈了。”她化了精致的妆容,仍掩不住满脸的风霜。

半个小时后,她抚着墓碑上儿子的相片 ,缓缓起身,对老梁说:“是该结束了。”

“嗯,是该重新开始了。”他给她戴上了手铐。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7期,略有删改)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文中两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具体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①秋叶纷纷。

②瑟瑟寒意让墓园更显寂寥,远处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

2.老梁一开始并不后悔放走了女逃犯,但为什么后来又后悔了?

3.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文字的表达作用。

4.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2017 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炳烛夜读》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 )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 )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⑷及鲁肃过寻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写作部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早晨起床 见园里一棵树的一根枝条被折断了.这是这棵树上一根最长的枝条 长得有点出奇.昨晚又没有刮风 它是怎么折断的呢?“我知道它是怎么折断的. 站在我身后的父亲——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去过的地方英语作文 文星网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观察螃蟹作文 写狗的作文600字 作文小学生 写秦始皇的作文 童年的作文350字 写乡村的作文400字 我的妹妹作文350字 一张难忘的照片作文400字 关于读书的作文初三 精彩的课间作文 借月抒情的作文 阅读照亮人生作文 中学生作文500字 童话作文的题目有哪些 写秋的作文100字 回顾六一儿童节作文 抹不去的思念作文600字 爱国作文开头结尾 人生如考试作文 观察植物作文200字 老师真好400字作文 思念妈妈的作文 青蛙音乐会作文 我的办法多口头作文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盼望长大作文600字 为自己努力作文 阳光作文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