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怎样才能把作文写的脱俗不凡呢

2020-10-27 06:35:02
相关推荐

怎样才能把作文写的脱俗不凡 庄子说: “语之所贵者, 意也。 ”说话如此, 作文亦如此。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 立意的高下是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重要标尺。 中学生作文的素材, 主要源自于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积淀, 但要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积淀进行提炼并富有创意的表达出来, 这就要求学生在构思立意上推陈出新。换句话说, 就是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能写出立意“深、新、 活”的好作文。 具体说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些尝试。 一、 反弹琵琶, 逆向求异。 即从事物的对立面出发, 采用与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 从对立的、 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方法。 这种思维方法, 看似标新立异, 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 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 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 能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文学史上有许多求异创新的成功范例。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就是“读陆游咏梅词, 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名篇。 一样的咏梅, 两者迥然不同。 陆游笔下的梅花, 处境偏僻, 心情寂寞, 饱受风吹雨打, 极度消极孤苦, 然而互相争权夺利, 勾心斗角, 目空一切。 孤芳自赏; 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 不怕狂风暴雨飞雪, 敢于傲雪开放, 并且昂然向上, 向百花报春, 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曾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就是“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 前者为常规, 后者就是求异。 平时可以从一些成语或俗语人手进行训练。如“班门弄斧”与“弄斧到班门”前者讽刺在行家面前卖弄, 后者提倡能手竞争, “毛遂自荐”与“自遂自退”前者指自告奋勇, 自我推荐, 后者提倡能上能下, 反对终身制; 再如“物极必反”与“物极未必反”, “欲速则不达”与“不速则不达”, “大器晚成”与“大器未必晚成”,“各人自扫门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与“各人自扫门前雪, 也管他人瓦上霜”等。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 常规的思维的束缚, 大胆地反弹琵琶, 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 写出人人心中皆有, 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二、 曲径探幽, 侧向求异。 即以事物为中心, 从多方面寻找与这一事物相联系的方面, 通过深入开掘, 使立意别有洞天。 在古代一次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主题的绘画竞赛中, 参赛者有的画了一匹骏马扬鬃奋蹄穿梭于花丛, 有的在马的身体上点缀几片美丽的花瓣……唯有一个人, 画面上没有花的影子, 只有一匹神态惬意的马漫步于草坪, 马踢边上有几只翩跹的蝴蝶。 毫无疑问, 这幅画问鼎了大奖。 著名画家齐白石老人有句名言: “画人所不画, 不画人所画。 ”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 写作亦然。 “文似看山不喜平”, 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 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 潜入森林”, 独辟蹊径, 见人所未见, 发人所未发, 使文章翻出新意, 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在一次表现“母爱”主题的作文中, 很多学生正面写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 写母亲在家里任劳任怨的付出……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 但写的人多了, 就会觉得平淡, 毫无新颖感。 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 写一次母亲不在家, 自己和爸爸下厨房作饭, 哪怕费了好大的功夫, 做出的饭菜仍难以下咽, 由此而感受到母亲的辛劳和母爱的温馨。 很明显,这一曲笔构思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三、 纵横驰骋, 多向立意。 即下笔前从多个侧面、 多种层次进行思考, 选择题材, 提炼主题, 安排情节结构, 确定表现形式。 如在一次以根须赋为题材进行托物言志的作文训练中, 为了让学生能从多角度立意, 我给他们提供了多个构思立意的角度: ①根须与树干、 枝叶的关系——根须埋身地下, 默默地为茎、 叶、 花、 果提供养分。 以此构思作文, 可描绘供养大树的根须, 盛赞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须根、 侧根与主根的关系——根须能抓住大地, 擎住枝繁叶茂的大树。 它之所以有力量, 是因为那众多的侧根和无数的须根都紧紧地围绕着主根, 盘根错节,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根的网络。 据此, 写作对可描绘盘根错节的根须, 赞颂团结向上的精神。 ③根须的成长过程及生命需求——根须要繁茂, 要粗壮结实, 要获取充足的养料和水分,就必须向纵深延展, 钻土破石, 不畏艰难。 这种“钻劲”和“挤劲”, 不正是我们搞好学习、 工作所必需的吗?据此构思, 可描绘钻土破石的根须, 赞颂不畏艰难、 勇于进取的精神。 ④根须与土地的关系——根须由于吮吸了大地母亲的“乳汁”才变得粗壮结实, 才能承担起支撑大树的重任。 由此联想到个人的成长, 离不开祖国和人民的哺育的道理, 抒写热爱和忠于祖国人民的深情。 由此, 写作时可描绘依赖大地的根须, 抒写感激人民、 报效祖国的情怀。 此外还可以从根须对土地的奉献、 树叶与根须的关系的角度, 讴歌爱国主义者的动人业绩和崇高情操、 描绘落叶归根, 抒写天涯游子的爱国情怀。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我们在作文教学时, 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让他们的思维如山涧清泉一般灵动鲜活, 学生就能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 话题作文欲燃欲烈, 今后依然走俏。 那么, 话题作文该如何出新, 才能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呢? 一、 精选恰当文体 文体包括两类: 文学文体(散文、 小说、 诗歌、 戏剧、 寓言、 应用文), 实用文体(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应用文)。 大多数考生在实用文体上挤来争去, 不妨在文学文体里另辟溪径, 容易出新。 如深圳市中考佳作《留下》, 某考生采用寓言的形式, 立意新颖, 主题鲜明: 河流左边的人们贫穷却留下树木, 保住家园; 河流右边的因砍伐树木而致富却毁掉了家园, 揭示出保护森林、 留下绿色的主题。 采用文学文体应注意: (1 ) 有较高的文学素养, 功底不厚者慎用。(2) 文学文体特别讲究题目拟制。 拟题应形象、 简洁、 新颖, 有文学味。(3) 构思时, 要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 又要考虑有没有配套的素材。(4) 遵循文体规律, 一旦选择了这文体, 就要按此文体要求去写。 如写成小小说, 就要按故事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的基本情节来展开, 突出其形象。(5) 不宜过度追求文学的含蓄, 主旨要鲜明。 二、 推陈出新 “陈”, 是旧文或原来的材料; “新”, 是所要创作的应试文。 推陈出新, 就是对了然在胸的材料或文章, 加以移植、 包装, 使之成为符合话题的作文。 其最大优点是省时省力, 能掩饰自身写作素材的不足。 使用此法要求多搜集、 积累各类优秀文章, 要有自己的“代表作”。 注意积累文章的多样化和典范性。 许多中考佳作都可在一些报刊、 书籍上找到它们的“影子”。 如江苏南通市考生写《兴趣》的素材: 晚上“被窝式”读书。 许多文章写过类似素材, 但考生加以创造出新: 揭示了结束“文化苦旅”式的读书, 拥有广阔而自由的兴趣空间的主题。 三、 反弹琵琶。 即构思立意时, 突破思维定势, 对话题的内涵作反向、 多向或侧向的探讨, 使自己的观点、 认识、 态度与话题所设计的相反、 相对。 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中, 对牛郎织女及天河的再创造, 就是突破民间传说的思维定势, 反弹琵琶, 非常成功。 此法有利于深入把握话题, 使作文立意更深刻透彻, 新颖别致,发人深省, 激发阅卷者的阅读兴趣。 如浙江省台州市以“争气”为话题的中考作文, 某考生反弹琵琶, 改写了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对狐狸的勇气加以赞赏, 寄予了“只要有勇气, 再大的困难都会低头”的哲理。 不过反弹要有“度”, 不可走极端, 如大道理不可“反弹”, 国家尊严、 民族信念、 基本道德规范等。此法常用于议论性文体, 慎用于记叙性文体。 四、 托物抒情。 教材中《爱莲说》、《白杨礼赞》 等运用了此法。 运用象征手法, 托物抒情。 “物”要与情有某种相似之处。 如山东省淄博市以“心中的太阳”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老师——我心中的太阳》, 用饱含深情的语句赞美老师崇高的人格力量, 诗歌选取了大海上的航标灯、 夏日的凉风、 冬天的火把、 夜幕中的启明星等一系列意象, 使诗歌意境凸现出来。 五、 对比映村。 用正反对比手法, 能使文章主题更鲜明、 突出, 如教材中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对比突出了百草园是乐园, 三味书屋的枯燥。 对比映衬能给阅卷者以鲜明的印象。 如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话题作文《书国的罢工》, 采用科幻童话的形式和对比的手法, 通过有书和无书的境遇, 揭示了“拥有时不懂得珍惜, 失去时才感到痛苦”的哲理。 六、 构思巧妙。 构思巧妙, 指在构思时把素材巧妙组合, 给人悬念。 如教材中《驿路梨花》 围绕着“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设悬念, 巧妙构思, 新颖别致, 突出了雷锋精神在边塞发扬光大, 代代相传的主题。 同样, 在中考时, 使用此法也能出新。 如临沂市中考话题满分作文《烦恼回 忆录》, 采用日记形式, 构思巧妙, 选取三个典型画面, 表现因感说真话, 乐于助人等带来的别人的误解, 成功演绎了成长中的烦恼。 七、 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 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情景话题材料。 情景性材料, 就是含有人物、 事件因素的材料, 如话题中的寓言、 故事、 场景、 对白等。 注意不是对原材料简单地归纳、 分析, 而是以原材料为构思出发点, 创造出尽管源自但又高于原材料的话题作文。 这样, 使作文显得想像丰富, 构思奇特, 又切合题意, 易受欢迎。 创造、 想像、 推理要合乎情理, 遵循原话题意蕴, 方能成功。 如以“诚信”为话题佳作《丢弃“诚信”之后》, 以年轻人为想像点: 他想买房、 兑换岛上的纸币、 找工作、 求爱等都遭失败, 揭示缺乏诚信的严重后果。 八、 化整为零。 即把一个大的话题切分成若干个有一定独立性的具体小话题, 并添加小标题, 以“各个击破”的方式演绎总话题。 如: 厦门市中考作文: 以“阳光”为话题, 自拟题目作文。 可把标题拟为《妈妈—最温暖的阳光》, 再切分成春、 夏、 秋、 冬四个小标题, 表现妈妈四季对我的关爱, 令人耳目一新。注意切分标题要恰当、 准确、 各部分内容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独立性。 添加小标题应在形式上做得匀称些, 字数大致相等。 总之, 话题作文出新方法很多, 应灵活运用。 要真正写好话题作文, 关键还是在于平时积累和练习。 不过掌握这些方法多少可以给你的作文增添些新的亮点。 创新有径 作文有法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三) 写作中的第三条说: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实际上是强调初中生作文要多思、 善发现、 有创新,不要人云亦云, 写出特色。 作文写出新意, 文高一着, 这是很多人所盼望的。 然而很多人冥思苦想、 搜索枯肠想与众不同, 却不得其果。 究其原因, 还是思路没打开, 没有训练有素, 头脑混沌, 不知从何处创新。那么, 是否作文就创新无路了呢? 笔者认为创新有径, 作文有法。如何使你的作文有新意呢?可从下面六个方面尝试。 一、 选材新 也就是选取的写作素材要新, 不落入俗套, 不落窠臼, 选“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之材, 奏“感受独特、 体验真切”之曲。 注入时代的活水, 与时俱进。 关注现实, 放眼社会, 是当代青少年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体现, 在作文中引入时代活水, 让素材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 是作文亮出新意的有效秘诀。 题材可以是国际风云, 可以是国家大事, 也可以是家校小事; 可以是名人明星, 也可以是凡夫俗子。 总之, 写别人所未写, 发别人所未发。 写作素材无论宏大还是细小, 能充分反映一个人视野和胸襟之材, 定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1、 标新立异, 推陈出新。 作文选材要标新立异, 作者必须学会创新思维, 打破陈旧的俗套的思维求新。 如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 老师把一团纸扔到了杯子里, 要考生就此生发竞赛写作。 这个题要写出新意及深度确实不易。 当时韩寒的考场佳作《杯中窥人》, 引起轰动, 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原文摘录如下: 杯中窥人(节选) 我想到的是人性, 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 鲁迅先生阐之未尽。 我有我的看法。 南宋《三字经》 有“人之初, 性本善”, 说明人刚出生好比这团干布, 可以严谨地律已; 接触社会这水, 哪怕是清水, 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的掞叶, 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 渐渐被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 渐渐被浸润透。 思想便向列子靠近。 中国人向来品性如钢, 所以也偶有洁身自好者, 硬是撑到出生后好几十年还清纯得不得了,这些清纯得不得了的人未浸水, 不为社会所容纳, “君子固穷”了。 写杂文的就是如此。《杂文报》、《文汇报》 上诸多揭恶的杂文, 读之甚爽, 以为作者真是嫉恶如仇。 其实不然, 要细读, 细读以后可以品出作者自身的郁愤——老子怎么就不是个官。 ……. 写到这里, 那布已经仿佛是个累极的人躺在床上伸懒腰了, 撑足了杯子。 接触久了, 不免展露无遗。 我又想到中国人向来奉守的儒家中庸和谦虚之道。 作为一个中国人, 很不幸得先学会谦虚。 一个人起先再狂傲, 也要慢慢变谦虚。 钱钟书起初够做, 可怜了他的导师吴宓、 叶公超, 被贬成“太笨”和“太懒”, 惜后来不见有唯我独尊的傲语, 也算是被水浸透了。 李敖尚好, 国民党暂时磨不平他, 他对他看不顺眼的—一戮杀, 对国民党也照戮不误。 说要想找个崇敬的人, 他就照照镜子, 但中国又能出几个这类为文为人都在二十四品之外的叛才? ……. 写到这里, 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了。 于是涉及到了过分浸在社会里的结果——犯罪。 美国的犯罪率雄踞世界首位, 我也读过大量批评、 赞扬美国的书, 对美国印象不佳; 但有一点值得肯定, 一个美国孩子再有钱, 他也不能被允许进播放黄带的影院。 ……. 写到这里, 猛发现布已经沉到杯底了。 韩寒此文的成功之处在于选材大胆, 标新立异。 把鲁迅老先生才敢写敢批得透彻的“民族劣根性”, 作为乳臭未干的中学生也敢在考场上小试锋芒, 这是一般中学生不敢想也没能力为的。 所以从取材上肯定难有同学与之比肩, 会让阅卷老师为之一亮, 等看了他老辣的笔调博古通今的论述会为之一震, 颇有鲁迅遗风。 “人性”的话题虽解放前文人大家就写了论了好多了, 但作为当今社会的学生却很少涉及这个领域, 因为写阳光的歌颂的多, 写负面的反映问题的少, 一般老师、 学生把这作为雷区不敢越雷池半步, 虽然现在改革开放言论自由些了,文学气氛民主宽松多了, 一般同学也不敢拿自己前途做试验。 韩寒的这篇杂文除了选材新外, 写作手法也很巧妙, 采用了以物喻人的写法。 把“干布”比成“人的本性”, 把“干布刚浸入水中”比作“人初入社会”, 把“布被水浸湿”比作“人被社会浸染”,从而反映了一个人随着年龄、 阅历的增长, 人性受到社会的浸染, 逐渐被抹去棱角, 变得不再纯洁, 而是圆滑世故或者同流合污了, 不再敢说真话有真性情了, 逐渐在社会的洗涤中迷失了自己。 读完发人深省, 韩寒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尽显, 甚至一文成名。 2、 引时代活水, 与时俱进。 朱熹曰: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引入时代活水, 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和时代话题写进作文里, 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刻画出一幅幅鲜亮的场景画面, 这才是一篇好的文章, 一篇让人读后生津的作品。 例: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 举办奥运是中国人的骄傲, 也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请你以“奥运”为话题,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文体不限。 “奥运”在当时是个热门话题, 也是公众所关注的焦点, 电视、 报刊、 杂志报道的消息文章也不少, 让人有点眼花缭乱。 这个题材很大, 适合从小切入点写, 不然不好驾驭材料。 有很多同学选了写诗、 仿词、 散文、 记叙文等直接讴歌奥运, 当然也有文笔功底好写得好的。我觉得张思迪同学的《在迎接奥运到来的日子里》 这个故事选材颇独到, 独具匠心。 她选取了不起眼的街道里弄老百姓生孩子取名字既常见而又有不寻常意义的一件小事作为切入点, 反映了中国老百姓为迎奥运、 纪念奥运发自肺腑的自豪期盼之情, 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神龙活现地把中国普通人的爱国心展露无遗。 她的选材新颖, 别具一格, 在众多雷同题材中脱颖而出。 现摘录如下: 在迎接奥运到来的日子里(节选) 在29届奥运火炬熊熊燃烧时, 每一个华夏子孙无不激情澎湃, 脸庞上都洋溢着欢心的笑容。百年梦想, 百年企盼, 百年努力, 终于迎来了奥运之花的盛开。 这可是2008北京奥运即将来临的日子呀! 迎奥运的欢乐氛围洋溢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迎奥运的动人故事发生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的每一方土地。 …… 昨天我和爸爸去李大爷家看那个大胖孙子, 李大爷一见到我们便嚷嚷着要我们帮那大胖孙子取个“够味”的名字。 也就这么巧, 电视里正在播放境外传递奥运火炬的消息, 听着, 听着,我突发灵感, 大声叫着: “奥宜! 奥宜! 就叫奥宜! 李大爷, 就叫奥宜! ”李大爷闻声跑来,问: “怎么呢? 取好了呀? ”“对! 对! 对奥运火炬将要来到宜昌的‘奥宜’! ”我手舞足蹈地说着。 “迎奥运之喜嘛, 这名字倒好‘够味’, 但是, 给那小子……名字还是应该阳刚些吧……”李大爷略有些许遗憾的说到。 于是, 我再度陷入沉思, 这时, 爸爸突然说: “我觉得可以叫做傲凯……”“傲凯? 傲凯? 傲凯! 嗯! 我明白了, ‘傲’与‘奥’谐音, 象征着北京奥运的来临,为我们奏响了一曲体育强国凯歌! ”我恍然大悟, “傲凯? 真‘够味’, 有意义, 我决定了, 就叫傲凯! 预示着我们的奥运健儿凯旋! ”李大爷拍拍大腿道, 然后又笑眯眯地走进卧室, 冲着那胖孙子激动地喊道: “傲凯! 傲凯! 傲凯! ”…… 啊! 圣火, 你可知道, 我们都在期盼着你的到来! 啊! 奥运, 你可知道, 我们都在等着你的“盛开”! 二、 立意新 就是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新, 与众不同。 不仅要新, 而且要好, “意高旨远”嘛。 立意是统帅文章的“纲”, 立意好, 就如一个军队有了好统帅, 才能“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立意要求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立意高低, 决定了文章品位高低。 立意新, 我觉得有两种形式。 1、 新题材新主题。 如: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 写我参观养蜂场老杨养蜂, 又看到农民在田里辛勤插秧, 这是对解放后劳动人民的新生活的描写, 这在当时题材是新的。 作者由小时候被蜜蜂蛰了一下,不大喜欢蜜蜂; 到老扬介绍蜜蜂辛勤酿蜜给予人甚多而要求人甚少的品质后, 我喜欢上这个“小生灵”, 如果到此为止,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歌颂蜜蜂的; 而作者笔锋一转写到透过荔枝树林在田里辛勤的农民, 这里有歌颂劳动人民的意思; 好像可结束了, 而最后作者再一转, 写自己回家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这里文章的主题进一步升华, 表达了作者愿意成为一个劳动者投入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这样文章的主旨层层递进, 步步升华, 立意深而远。 除此外, 在文中, 作者情感起伏, 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得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 阳朔散文给人感觉像赏苏州园林, 景致多, 层次深, 有嚼头。 一个知识分子变成一个劳动者投入到祖国的建设洪流中去, 这在当时还是比较新的思想。 也顺应了时代潮流。 2、 反弹琵琶, 故事新解。 “反弹琵琶”, 就是逆向思维, 弹出新意。 一般就是把人们所熟知的成语、 俗语、 谚语、 故事等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 但绝不是瞎翻案, 而是有根据地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如: 《应该得寸进尺》、《开卷未必有益》、《“弄斧”就要到“班门”》、《“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只有各人自扫门前雪, 才能管好他人瓦上霜》、《不知足者常乐》、《我就是喜爱金钱》 等。 示例1: 成语反弹, 摘录《应该得寸进尺》 人们常用“得寸进尺”比喻欲望没有止境, 贪婪之心没有满足, 明显是贬义。 然而我却不这样理解。 诚然, 不知满足地追求单纯的物质享受是不对的, 其结果多半不妙。 但“得寸进尺”并不单指物质上的贪婪, 它的主要含义应该是一种可贵的向上精神, 一种不满足现状, 不满足已往而不断进取、 不断创新的精神, 这往往是人类取得进步的原动力。 示例2: 俗语反弹, 摘录《“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这山望着那山高”往往含贬义, 指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目标, 总是好高骛远, 到最后只能望“山”兴叹, 一事无成。 在此, 我不想斥责人们有这种过分的奢求, 也不想告诫人们有这种想法会导致的后果和教训,倒觉得应该给予新的理解。 生活中, 我们更应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 这种开头方法一般用于有新意的观点的文章, 它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 又可避免偏颇。 示例3: 故事新解, 摘录屈静的《致屈原的一封信》 致屈原的一封信(节选) 俗话说: “大丈夫能屈能伸”, 难道您就不能咬咬牙、 狠狠心挺过去吗? 虽然国家灭亡了, 江山还在, 人民还在, 只不过是国君易主罢了。 都是炎黄子孙, 何必死认过去的昏君呢? 旧的制度死去, 新的制度建立, 这是社会发展规律。 诸侯小国灭亡, 国家统一, 这是历史的滚滚洪流, 谁也不可阻挡。 贤明的屈大夫啊, 您的眼界何其小也! 为昏君和旧的制度殉葬不值啊! 也许您会说你是要我苟且偷生吗? 要我为狼一样的秦国效力吗? 这不是太没有知识分子的清高骨气! 其实我的意思是您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也可当一个隐士。 躬耕陇亩, 吟诗作对, 与诗会友。 这样的生活岂不快哉? 何必要想不开呢?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居生活不也是君子行为吗? 并不是说好死不如赖活, 俗话说得好: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这样可以见机行事, 不必去寻死啊! 这样岂不是让那些奸臣更为猖狂而让爱您的人民更加哀伤, 这不是让亲者痛、 仇者快吗? 说了这么多, 晚辈可能有点冒失犯颜, 但我还是要劝您珍重生命, 忍一时之辱, 等待东山再起。 让您的治国方略得以施展, 富有才情的诗篇多多益善, 不是更好吗? …… 小作者从劝屈原珍爱生命、 有大国大家情怀“独善其身, 兼济天下”、 不要愚忠的角度来写,与众不同。 既肯定了屈原的贡献, 讴歌赞美了他的崇高人品, 又含蓄指出了屈原小国小民情怀的不足, 体现了新时代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大气。 三、 角度新 就是打破常规, 用不同视角看问题,变换角度写。 常规主题, 古今中外的人写过无数遍, 佳作如云, 若后代人再作, 如何另辟蹊径, 确实有一定难度。 如: 关于歌颂父母慈爱的主题, 古人今人、 名人凡人写的人不少, 内容写法大都大同小异。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歌颂慈母之爱的诗行, 我们大家都烂熟于心: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但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背影》 中写父爱却视角独特, 选取父亲“着青布面袍的肥胖背影”作为特写镜头, 还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在文中浓墨重彩写背影作为父爱的绽放点, 感人至深。 因为这个角度表现爱不仅立体感、画面感强, 而且选前人所未选, 很特别有个性。 让人觉得原来讴歌父母亲情还可以这样写,思维一下就打开了。 所以《背影》 作为叙事抒情范文一直收录在教材里很有必要。 文章有一个好角度, 确实会让人耳目一新。 就像照相选一个好视角, 会照一张好相, 把人照得更美, 可扬长避短; 文章若这样就会成为佳作。 下面以陈竹的抒情长诗《来生, 我不再做您的女儿》 为例说明: 来生, 我不再做您的女儿节录 来生 / 我请求不再做您的女儿/因为/您的爱太辛苦/您的辛苦/让我心如刀割/心痛您的付出/因为 /不知我何时能报答/请您别再对我这样好/亲爱的妈妈 /这样我会心愧 愧对您的付出/因为, 您没得到收获/但——/您却不求回报/仍是无言的为我洗衣、 折被/ 仍是为我做着可口的饭菜/ 仍是驻足守望我的归来/ 我知道在您的视线里/ 写满了对我的关爱 您为什么不责问我这么迟才回 /您为什么不询问我作业交了没有 /您为什么不询问我考试的结果/我知道您很想问, 眼里写满期待/等待着女儿的真情告白/却又怕把倔强任性的女儿伤害/您总是给我温馨和体贴/也许您相信是铁树也终能开花 怠惰的我不知如何面对您温暖的目光 / 我嗫嚅着不敢向您敞开心扉/ 我不想破灭您心中美好的希望/ 就是面对失败的女儿/ 您又何曾责备/ 那么, 请让我/ 来生, 不再做您的女儿/ 您的爱/ 太无私, 太伟大 /让我愧对您/ 愧对您的付出 就让我来生/ 做您的母亲吧/ 让我也受尽劳累/ 回馈您今生的爱/ 现在, 我终于明白/ 也许每一位母亲/上辈子都是女儿的女儿/ 这辈子/是来报答母亲的爱…… 歌颂母爱的文章千万种,小作者选取诗歌这种抒情体裁,反向着手,以自己愧对母亲不好意思做女儿,愿来世为母亲做母亲来报答母亲恩情,这种感恩角度新,题目也新,能吸引读者视线,引起读者猜想。 四、 形式新 就是文章写作形式上有创新,采用平时不常用的写作形式: 题记、 后记、 日记体、 书信体、采访体、 诊断书、 网络论坛体等。 示例1: 题记、 后记式。 江振宇的 路 这篇记叙文就采用了题记、 后记式,把题目、 文章内容很好贯穿在了一起,首尾呼应,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引入、 叙述、 升华,脉络清楚,主旨深刻。原文摘录如下: 路(节选) 曾经是尘土飞扬, 今天却是一尘不染;曾经是颠颠簸簸, 今天却是平坦与舒适; 曾经是拥挤狭窄, 今天却是宽广与笔直。 路, 就像一封加急的快信, 将现代文明的信息传到远方。 如今,改革开放之路已遍布大江南北, 希望它们能继续蓬勃发展, 为祖国的明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题记 半年前, 表舅打电话邀请我们一家去他家作客, 他的家在农村。 …… “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央下达了富农政策, 关注三农, 免了农业税、 提高了农产品价格、 修路到村……”一听就是早到的二姨爹在给我爸爸他们宣讲农村政策, “有的村, 路修得既快又好, 有的村拖了很长时间才修好。 ”三姨爹说, “为什么呀? ”我插嘴, “因为有的村富裕有钱, 不需要集资, 有的村集资筹款集不齐, 有的领导也没想尽办法化缘。 ”我不禁豁然开朗: 原来中央一声令下, 各地修路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最终都往致富路上奔。 …… 电脑里伴唱着韩红的《天路》, 音域宽广, 富有磁性, “那是一条天路”在我耳里不断回荡,对呀, 我们不是都在追求着一条通向天堂的路吗?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 中国的路成功地完成了三级跳。 我们明显地感受到: 祖国的路在向前探索, 祖国的路在不断开拓, 祖国的路欣欣向荣……愿祖国的路越修越“长”, 越修越“兴旺”! 后记 当然不是所有文体都能写题记、 后记, 记叙文、 小说、 散文根据需要可适当选用, 以突出表现中心为主, 不能滥用。 示例2: 采访体。 如说明文《旅鼠之谜》 采用了访谈的形式来写, 用问答式介绍旅鼠的知识既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又能巧妙地引出旅鼠的产地、 习性、 爱好、 生存死亡之谜,紧扣题目, 让读者耳目一新, 印象深刻。 示例3: 诊断体。 环保佳作《地球就诊记》, 小作者采用地球到环保医院就诊, 医生开方治病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和不觉醒, 通篇采用拟人手法, 形式新颖, 发人生省。 其他体例形式就不一一介绍了。 五、 标题新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 标题好比人的眼睛,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 那么标题就是文章的灵魂。当今是快餐文化, 人们的生活节奏都很快, 看报刊、 杂志、 书籍都是先浏览标题, 再决定看的取舍。 可见拟好题的重要性。 文章标题要么标新立异, 要么富有文采, 要么寓意深刻, 要么引人警惕, 要么引人遐思, 总之要吸引人眼球, 惹人关注。 如何使标题新可尝试下列方式。 1、 标新立异式。 如: 韩寒的《杯中窥人》, 就会引人遐想, 杯中怎能看到人呢? 阅卷老师、读者就有一种一探究竟的冲动。 还有鲁迅的《狂人日记》, 一看标题, 狂人(疯子) 还能写日记? 带着惊奇很多人就想狂人到底写了什么, 会着急搞清楚。 2、 采用修辞式。 如: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友谊的种子》 都采用了比喻拟题, 把我们学生比作初升的太阳, 把友谊比做种子, 都很形象生动。《我与诚信有约》 采用了拟人,《躺着读书, 站着做人》《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 都采用了对比、 对偶,《读书皆有益吗? 》 采用了反问, 《读书乐, 乐读书》 采用了顶真, 《“假治”怎能“治假”》 采用了回环, 《满招损, 谦受益》、《阳光总在风雨后》 采用了引用等。 3、 大胆嫁接式。 就是把学科术语大胆嫁接。 如:《不要让精神“断层”》、《四季之歌“畅想曲”》、《对公款吃喝挂“黄牌”》 等。 4、 符号等式式。 借用数学上的符号、 等式、 不等式拟题, 会使标题产生新意。 如: 《一个家长+一个老师=一张天罗地网》、《乐于助人+悄悄走开=? 》、《1 +2 3》《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等。 5、 虚幻生奇式。 就是把世上不存在的事物拟题, 会产生奇特效果, 新颖别致。 如: 《行走的风景》、《与死神对话》 等。 六、 语言新 就是语言鲜活新奇, 富有个性和表现力,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主要表现在: 1、 善用比喻、 拟人、 排比、 仿拟、 通感等修辞手法。 突出代表古有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刘鹗的《老残游记》 中新奇的比喻。 现当代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比喻、 拟人的句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中的仿拟“自信力 他信力 自欺力”, 简洁生动醒目;朱自清《春》 中比喻、 拟人、 排比的句子比比皆是, 活画出了景物的特征, 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地……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新、 美、 力的特征。 还有毛泽东的语言富有表现力, 善用比喻, 说理通俗易懂,如说革命“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这只是长剧中的一个短小的序幕”。 2、 巧用动词、 形容词、 叠词等描写生动, 富有特色。 如: 朱自清在《春》 中描写春草, 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地, 绿绿地。 ”用动词“钻”表现了春草的生命力顽强, “偷偷”、 “ 嫩嫩”、 “ 绿绿”这三个词既是形容词又是叠词, 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春草的情态、质地、 颜色。 语言清新可人, 读来满口生香。 3、 活用方言土语, 富有乡土气息, 让人新奇。 突出代表有乡 土文学家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刘绍棠的《蒲柳人家》 等。 这几部小说里人物取名都很有乡 土特征:三仙姑、 二诸葛、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语言更不消说, 乡土语言里揉和了中国古典文化,用词造句新奇通俗, 让人忍俊不禁。 如: 《小二黑结婚》 中赵树理写三仙姑年老卖俏抹了粉后“像驴粪蛋上打了霜”。 还有赵本山、 宋丹丹的小品之所以受人欢迎, 与他们灵活运用东北方言表现东北的风土人情有关, 鲜活的语言, 鲜活的故事吸引广大观众, 甚至他们的很多对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经典语言。 而我们的学生还不善于吸纳乡 土语言进作文, 故语言还显得单调僵硬。 4、 引进网络语言, 大胆使用术语热词。 对这点学生们倒很热衷, 不陌生。 如: “菜鸟”、 “网虫”、 “灌水”、 “黑客”、 “囧”等。 好处是, 体现了时代特色, 语言鲜活生动; 不良现象是极少数学生把网上聊天的不正规语言带到作文中, 影响作文语言的通顺规范。 罗丹说: “生活中不是缺乏美, 而是缺少发现。 ”我认为作文不是不能创新, 而是缺少创新精神。 上面总结了六种使你作文有新意的方法, 只要尝试适当采用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方法, 就会让你的文章出新, 扮靓你的作文。 请试一试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风的作文 关于战争的作文 高中生优秀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报答作文 玉兰花作文 500字写事作文 铭记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 观察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活英语作文 描写学校的作文 六年级毕业作文 作文网站 四级作文题目 作文美丽的校园 成长故事作文 校运会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民间故事作文 时评作文 我是谁作文 美育作文 心声作文 母亲节作文 暑假英语作文 礼仪作文 乌龟作文 爱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