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受疫情影响 全面延长假期 宅家带娃不妨乘机进行“死亡教育”!

2020-10-27 20:10:01
相关推荐

受疫情影响,全面延长假期,宅家带娃不妨乘机进行“死亡教育”!受疫情影响,全面延长假期,宅家带娃不妨乘机进行“死亡教育”!

尼莫妈妈日记

发布时间:02 0911:00优质原创作者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因为疫情的影响,父母要延长上班的时间,而孩子则是要推迟回校的时间。

现在,疫情也是越来越严重了,虽然疫情感染人数的上升幅度暂时缓解,但是,每天还是有很多很增的感染病例。只能待在家里,看着手机里感染人数上涨的我们,虽然是有心但也无力。

今天,我就在网上看了一条微博,武汉的一个家庭中,一对夫妻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他们纷纷住进了医院。此时,家里只剩一个年迈的老人和一个年幼的孩子。

有网友在下面悲伤地说,"要是这对夫妇发生了点什么事情,那么这个孩子可该怎么办呐!"

是啊,我们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年幼的孩子将来可能要面对什么样惨痛的事情。生活中有着太多的意外,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究竟是明天先到来,还是意外先来到。

所以,正好趁着这次"不愉快"的假期,父母不如给孩子进行一次"死亡教育",让孩子认识死亡,并且以一种正确的姿态面对死亡。

中国教育不足之处:"死亡教育"缺失

在中国,"死亡"二字一直是人们避讳的。一些父母在听到孩子说到"死亡"二字时,便会脸色大变,甚至是大声呵斥孩子,让孩子"呸呸呸"。

从古代起,死亡就有不同的说法。在《西游记》中,妖怪们都想吃唐僧肉,正是因为他们都想要长生不老。中国古代也有些帝王,在晚期的时候,不处理国事,反而是开始研究什么长生不老。

在中国,死亡是拿不上台面的,而在西方,死亡却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确实,每一个人都要面对死亡,但是每一个人面对死亡的态度却是不同的。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这么多年经常遇到因为亲人离开导致居丧反应的就诊者,"其实面对亲人的离去,每个人都会有痛苦。但如果接受过死亡教育,面对死亡可能会更坦然。"

在西方国家,孩子从小开始就会接受死亡教育。在学校里,老师甚至会让学生提前为自己写墓志铭,家长会带着他们的孩子去到墓地,向已故的长辈说说话。

在中国,父母很难坦然地与孩子谈论死亡;我们也很难看到父母带着孩子去葬礼上,送某一位离别的故人最后一程。有些父母觉得殡仪馆阴气重、死亡是不吉利的。

在中国,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一些人还笃信鬼神。对此,王彦玲说,"鬼神崇拜其实也是一种宗教,只不过比较低级、原始。"

可见,虽然死亡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必须要经历的事情,但关心死亡的人却很少。

确实,现代人关注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父母关注如何挣更多的钱,孩子的关注点都在学习上面。人们都在忙着挣钱享福,谁会想着去死呢。

对此现象,王彦玲认为:"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给即将离开的人以温暖,如果我们自己面对死亡也能很平静,那才是真正的成熟。"

面对死亡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成熟程度

有些父母认为,过早谈论死亡会为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父母不希望孩子过早面对死亡,面对一些人生的灰暗面,毕竟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孩子正处于一种天真浪漫的时期。

其实不然,那些接受了死亡教育的孩子会更加成熟。一个成熟的人懂得为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身边的人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这个社会负责。

具体来说,死亡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成熟的变化呢?

1、 心理进步,懂得原谅自己、宽恕他人

事实上,那些担心孩子接受不了死亡教育的父母,大都是因为他们做不好死

亡教育工作罢了。没错,孩子刚开始接受死亡教育的时候,孩子的心情确实会觉得很沉重,但是等到孩子真正认识到死亡教育的时候,孩子的心情会变得放松。

因为死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人都要面对死亡。若是孩子一开始就能够认识到死亡,那么这将会对孩子的人生态度带来很多转变。若是孩子不惧怕死亡,那么孩子便会以一种轻松的态度来面对身边的坏事。

很多的挫折、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加严重了。孩子会更加懂得原谅自己和宽恕他人。

2、 人生态度:更加平静乐观,乐于助人

上文也提到了,接受了死亡教育的孩子会变得更加成熟和沉稳。

曾经有一个研究团队对接受过死亡教育的人做了一个调查,调查中发现:

上过死亡教育课的人,在后来的岁月里,不仅自己的生活平静和乐观,而且乐于帮助他人,参加社会活动,做义工投入的时间也比较多。而且他们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开导别人,自己遇事时,也显得理性和豁达。

在面对一些小问题时,孩子会变得平静,而不再是毛毛躁躁地。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会变得乐于助人,这也为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人生准则:珍惜时光,把握现在

接受了死亡教育,国外的孩子认识到一个重要的点,他们从此对生命和生活

充满了感激的心理。

一位姓瓦兹的男子说:"除了活着真好的简单快乐之外,我更愿意善待自己,也善待朋友和家人。我把现在的每天都作为得到的享受,感谢上天的赐予。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和任何人有过争吵了。"

一个懂得珍惜时光的孩子,基本不需要父母的监督,也能够完成好分内的任务。珍惜时光,把握现在,这两条准则会一直印在孩子的脑海中。

借鉴西方教育精华,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死亡教育"

比起国外,国内的"死亡教育"确实差一点,父母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死亡教育模式,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死亡教育",让孩子能够从容、平静地面对死亡。

那么,究竟父母应该怎么做呢?这里有三点建议:

1、 英国:借助动物骨是,消除或减低孩子对死亡的恐惧

英国在死亡教育上也是很有风格,孩子在5岁的时候,就基本已经开始接受

死亡教育了。

从英国社会调查中可以看到,每年有24000多个孩子失去至少一位父母,每29个孩子中就会有一个要忍受失去家长或兄弟姐妹的痛苦,还有很多的孩子要面对亲近好友的死亡以及宠物的离去。

所以教育界认为,尽早地让孩子接受教育,理解死亡的存在,做好离别的心理准备,对他们成长有益无害。

父母可以从动物的死亡故事下手,而不直接从人的死亡下手,这样有助于孩子理解死亡。比如说,父母对孩子说:"两只大象,大象的妈妈死了,就只剩下小象一个人了。"

听到这里,孩子的脸上更多表现出来的是难过,这时,父母再引导孩子去进一步思考一些问题,我相信孩子肯定会积极深入地参与话题。

2、 德国:让孩子直面人生与社会的阴暗面

德国的教育会让孩子去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些问题。

德国学者认为,若是孩子能够尽早地面对这些人性的阴暗面,那么未来孩子出到社会就不会那么茫然若失和无所适从。

比如说,他们会带孩子去参观法庭、带孩子去模拟车祸发生之后孩子应该该怎么做。

同理,父母也可以通过模拟一些现实的场景,引导孩子去思考,比如说,现在父母出现车祸了,那么这时孩子应该怎么做?面对社会上的一些阴暗的事情,孩子的思考是如何。

3、 美国:为死亡教育分类,让孩子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

美国的死亡教育是从上个世界50年代开始的,也就是再第二次世界大战平

息之后。在那个时代,美国的一些学者先后出版了一些著名的、有关死亡的著作。比如说《死亡的含义》和《死亡教育范围》等等。

死亡教育分为三大类:

(1) 消除恐惧

在学校里,老师会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解释人类生老病死的规律,告诉孩子们死亡并不可怕,但生命是美好的,享受今天的生命,才是更重要的。

(2) 揭示生命的意义

学校会组织孩子们到医院或殡仪馆里,请医生或是牧师讲解捐赠器官的重要

性。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一个人的死亡并不是全无意义,他或者她的器官能够让另一些人得到生命的延续,因此值得活着的人表示尊敬。

(3) 临终关怀

老师和医生会带领学生参加对老人和病人的照料,或是请他们讲述自己在祖

父母去世前后,他们本身的经历。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可以知道,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可能有尊严地走到生命的终点。

父母也可以借鉴这三大分类,引导孩子去思考,帮助孩子消除恐惧、让孩子解释自己人生的意义和感受一下临终前的关怀,这都有助于加深孩子对于死亡的理解。

总的来说,父母还是应该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这样不可以让孩子认识死亡,更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最新文章02 1012:0302 1011:5002 1011:47相关文章??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沟通为话题的作文 以树为话题的作文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 记一次游戏作文400字 以爱国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责任的高中作文 雾霾作文500字 因为有了期盼作文 历年高考作文范文 记一件有趣的事作文 熟能生巧英语作文 2022四川高考作文 我的春节作文300字 克服困难的英语作文 2015年高考作文 自由命题作文 小学生作文加盟 他笑了作文400字 关于志愿者的英语作文 以路为话题的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男生 秋天的怀念作文 答卷作文800字 文明在我身边作文 三年级作文美丽的秋天 最熟悉的一个人作文 下雪了作文二年级 父母的爱作文500字 一日三餐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