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篡改成语不可取

2020-10-29 11:10:01
相关推荐

陈林森

成语的重要特点是定型性,除了合乎规律的历史演变或修辞性的活用外,成语的格式是不能随意变动的,既不能任意改变成语的结构,也不能随便加字、减字或换字。比如“一日千里”不能说成“千里一日”,也不能说成“一天千里”或“一日万里”。对于成语的运用,特别是改造,一定要慎之又慎。但是,当前报刊等媒体上乱改成语的现象时有发生,值得引起注意。

(一)篡改成语的第一种表现是改动成语中的一个字,这种改动或有意,或无意。无意中给成语换字,经常是将一个成语与另一个成语混淆了。有意换字当前主要表现在商业广告方面(利用谐音改造成语,如将“每时每刻”改造成“美食美客”,作为餐馆店的招牌;将“默默无闻”改造成“默默无‘蚊’”,作为蚊香的广告词),这方面的问题有不少人论述过,比较复杂,本文不打算涉及。

①行,我是个见乒乓球就手痒的人,于是脱了外套整装上阵。(《新民晚报》2011年2月19日)

“整装上阵”应为“轻装上阵”。作者在这里是将“轻装上阵”和“整装待发”两个成语混淆了。

②“文革”后,文联作协恢复,胡老任文联秘书长,打里照外,上下奔波,文艺界拨乱反正,胡老居功至伟。(《人民日报》2011年2月14日)

“居功至伟”应为“厥功至伟”。“厥功至伟”是一个比较生僻的成语。“厥”是文言代词,相当于“他的”,“厥功至伟”意思是他的功劳特别伟大。作者不了解或没有记住这个成语,倒是在潜意识里与“居功自傲”混淆了。

③《文娱报》在当时是一张影响不大的小报,对秋瑾的热情尚如此,可想一斑。(《文汇报》2011年3月5日)

“可想一斑”应为“可见一斑”。猜想作者是将“可见一斑”和“可想而知”混淆了,否则不可能写成“可想一斑”。

④此外,长期以来被“丰田式傲慢”以及“日本式傲慢”潜移默化的“中国式迷信”也应改弦易张,(《怀化日报》2011年3月8日)

“改弦易张”应为“改弦易辙”或“改弦更张”。这是很典型的将两个容易混淆的成语“嫁接”的结果。

⑤相信常委员提出此建议的确是出于为民立命的朴素感情,但是,这样的极端建议其实并不陌生。(《南方日报》2011年3月11日)

“为民立命”应为“为民请命”。为什么会写成“为民立命”?就是在潜意识里想起了另一个成语“安身立命”。

⑥“坚决查处”,“追究责任”,确乎言出不虚。(《人民日报》2011年3月21日)

没有“言出不虚”这样的成语,要么说“所言不虚”,要么说“言出法随”。

⑦百余年的漫长岁月,那些树根合纵连阖,成为包裹在“地下长城”外的又一层“长城”。(《梧州日报》2011年4月2日)

成语只有“合纵连横”,作者把“合纵连横”和另一个成语“纵横捭阖”混淆了,产生了一个成语“杂交”的怪胎。其实这里写作“合纵连横”也讲不通,形容树根只能用“盘根错节”。

⑧而昨日,面对媒体的追问,王宝强索性全盘托出:“其实我从谈恋爱到结婚,对象一直都是同一个人,我看到媒体写的,写什么大学生、白领、粉丝,笑死了!”(《南方日报》2011年4月30日)

“全盘托出”应为“和盘托出”。现代汉语有双音词“全盘”,意思是全部的,全面的(多用于抽象事物),如“全盘西化”“全盘考虑”。但汉语中没有“全盘托出”这个成语,只有“和盘托出”,意思是把全部东西一下子都拿出来或说出来。

(二)第二种情况是加字或减字。加字的例子不多,因为成语最常见的是四字结构,加一个字往往会不伦不类,但也有人自作聪明。如拙著《中国人最常见的病句》中举过一个例子:“当初她做节目主持人时,在综艺女主持人中几乎无人能出其左右。”将成语“无出其右”扩大化为“无人能出其左右”,关键是把体现古人崇右习惯的“右”篡改为“左右”,就完全讲不通了。

①的生命力是用事实说话,可有选择的事实和数据一旦遇到了立场问题,有时也会变成“银样枪头”。(《珠海特区报》2011年1月6日)

成语只有“银样镴枪头”,没有“银样枪头”。作者可能误以为成语都是四字结构,于是将本来五个字的成语也强行改造成四字格。殊不知这样一改,原意就面目全非了。镴:焊锡(即锡铅合金),银色,质地很软。说的是外表像银,但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徒有其表,实际上不中用。如果将“镴”去掉了,岂不变成了真刀真枪?

②我看了以后不由哑笑,因为自己在多年以前就从事过类似行当,只不过那会儿没人管我叫什么情医,而是称呼我为“知心姐姐”之类。(《今晚报》2011年4月28日)

“哑笑”显然是将“哑然失笑”压缩而成,但这是没有道理的。“哑然”形容笑声,属于古语词,“哑”旧读è,单独一个“哑”不能形容笑声或笑的样子。“哑”指人说不出话或发不出声音,“哑哑”连用形容乌鸦或小儿的声音,均与笑无关。

(三)还有一种情况是改变成语的结构,表现为颠倒语序。有些成语可以颠倒语序而意义不变,如“千山万水”也可以说成“万水千山”。但决不是所有成语都可以任意改变它们的语序。

①日以继夜的忙碌,在春节之前就已达到了高潮。(《衡阳日报》2011年2月10日)

“日以继夜”应为“夜以继日”。“日以继夜”表面上看似乎也通,但却是不合常规的。因为人们习惯上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当工作特别忙碌时,就在晚上加班加点,白天干了,晚上接着干。即使个别时候会出现晚上干完了,白天接着干,但作为成语一般还是不说“日以继夜”。

②谓不予信,请看一证:文汇报近载一文说,有看图作文的题目,预为图意设定文旨为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一卷则以不好的教育模式也会磨灭学生的个性,此文虽文笔流畅、述说独到之见,分数竟不及格。(《文汇报》2011年4月3日)

“谓不予信”应为“谓予不信”。“谓予不信”出自《诗经·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这几句诗的大意是:“我们活着不能同居一室,就是死了也要合葬在一起。如果你还不相信我说的是真话,让我指天发誓让太阳作证。”“谓予不信”不是一个可以独立使用的成语,只作为一个固定短语,用在某些书面语言中,表示自己的承诺或誓言是真实可信的。通常它下面还有话要补充,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如:谓予不信,请听我慢慢说来。谓予不信,请拭目以待。改成“谓不予信”就讲不通。

③道德伦理是一种规则,但表达方式合理合情也是一种规则,失却理智的表达,就是用违反公共良序行个体之好,这样的理由再光明正大,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武汉晨报》2011年4月18日)

“公共良序”应为“公序良俗”。这个成语在汉语中使用历史不长,近些年来才见得比较多。“公序良俗”是大陆法系民法典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指的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写成“公共良序”就是一个杜撰的概念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0字写景 作文读书笔记 梨花作文 励志作文题目 去海边作文 经历作文600字 亮点作文 描写景的作文 牛人作文 关于游戏的作文 中考作文多少分 作文快乐的一天 快乐时光的作文 关于精神的作文 历险记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 高中作文500字 写景4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 400字写景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开头 初三作文题目 草原作文 600字写景作文 朋友作文500字 爆笑作文 曹操 作文 爱国作文题目 600字作文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