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以 家乡的民风民俗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2020-10-30 17:10:01
相关推荐

要求:自拟题目(能透露文章具体内容);要有主题;有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字数800以上。

例文

端午日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牛皋水擒杨幺时也是水战擂鼓。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膊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作文知识点训练教案

巧借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设置记叙文亮点

训练目标:巧用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设置亮点。

作前指导:

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是记叙文成功的三块金字招牌!描写使文章有血有肉。

一、巧借景物描写设置记叙文亮点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景物描写常具有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作者思想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作用。翻看历年高考的高分作文中就有不少景物描写用得巧妙的例子,探讨这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写景文字能给正在复习迎考的高三学生起到引导和借鉴作用。为了提高高考作文得分率,巧借景物描写设置记叙文亮点是一项重要策略。高考作文中的景物描写可以以片断的形式出现,可以独立成文,各有其妙。

2000年高考,一位考生以《淡妆浓抹总相宜》为题作文,其开头是这样的:

"依稀记得的情景,于暮春三月,撑一柄油纸小伞,流连于江南的小镇。天空斜织着密密的细雨,路两旁是古旧的亭台楼阁,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轻盈地漫步,空气中飘散着湿湿的花香……

于是,有人便说,美就是轻柔,就是典雅,就是雕梁画栋,就是亭台楼阁,就是江南烟雨……"

开篇的这段景物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烟雨迷蒙的江南小镇,清新、古朴,让人在陶醉之余,不仅生出对"美"的无限遐想。这样的开篇既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又突出了作者的才情。

2001年高考,湖北省一位考生以《一地梨花》为题,记叙了这样的事:父亲不将遭到虫害的梨子卖给已签了合同的客户,并主动承担赔偿客户损失的责任。以此赞美父亲诚信不欺的美德。文中关于"梨花"的用笔不多,一处在叙事开始时:"前几年父亲承包了果园,春天那会儿,漫山遍野的梨树、苹果树都开着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梨树最多,父亲整天泡在园子里……"另有一处在文章的结尾:"零落的梨花,飞珠碎玉,它孕育着这个老农民品质的光辉,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灰烬,它也香如故!念情悠悠啊,我的一地梨花……"

在本文中梨花不仅仅是情节设计的一个道具,而且是与父亲的形象融为一体,成为一种人格美的象征。

2002年高考,广东省满分作文《月若有情月长吟》也是一篇巧借景物描写设置记叙文亮点的范例。文章以"我"为母亲治病筹钱作线索展开,写了"我"选择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因而感化了王医生,王医生选择了为"我"妈治病,这让小作者更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整个故事设置在月光下展开,全文共三次写景。开篇描写景物:"太阳最终吝啬地收起了它最后的一线亮光。月亮还没有出来,留下的只是满天的云霞,轻轻地亲吻着宁静的山村。

我心急如焚地奔走在狭窄的村巷间,无心欣赏大自然的赏赐。我焦急地挨家挨户去筹钱为我妈治病。"

这里的景物描写交代了环境,为"心急如焚"作了铺垫。

再看文中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后的一处景物描写:"月儿已经爬上了树梢,有了些许凉意。我仍然在为母亲治病筹钱。我坚信:人与人之间一定会有人情的气息。"这里的景物描写除了交代时间外,还映衬了人物的美好心灵。我送小孩回家感化了王医生,王医生到我家为母亲治病。这是真情的相互传递。

文末还有这样的景物描写:"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是滑过了一曲悦耳的琴声。哦!月若有情月长吟!"这里写月景为深化主题,抒发情怀作烘托。

总观全文,三次写景前后呼应,渲染烘托相当成功。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 为表达中心思想、描写人物服务;具体生动 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 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总之,巧借景物描写设置记叙文亮点,是提高高考作文得分率的一项重要策略。

二、巧借场面描写设置亮点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必须写到三个要素:人物、地点、事件。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写出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社会活动或生活、学习、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叫场面描写。它能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例文《试卷发下来以后》

"发试卷啦!"随着喊声,我跑进了教室,只见语文科代表手里只剩下几张期中考试卷了,教室里沸腾起来了。考得好的同学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有的高兴得叫出了声:"哇,132分!""好,128分!""121分,不错,你有进步!"有的满脸笑容,手舞足蹈;有的用手拍着桌子,捶着大腿;有的抓着试卷的手在不停地颤动,腿也在颤动,整个身体仿佛都在颤动。教室里也有平静的一面,考得不好的同学心情沉重,有的面无表情,石雕一般,坐着发呆;有的双眉紧锁,目光集中在一处,似乎在沉思什么;有的埋头看卷,不断摆头,后悔不已;有的双手捧头,眼泪一滴一滴地流了下来。

亮点解读:这个场面描写展示了期中考试试卷发放时情景。一份份试卷,牵动着一个个同学的神经。全文把同学分成两类:一类是考得好的,表现其欣喜;一类是考得不好的,表现其沮丧。描写时,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整个场面,不是写一个人,而是写一群人。

方法指导:

点面结合法。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环境描写中的点面结合体现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最富特征的“点”的详细描写和整个环境的“面”的概括描写的统一。

例如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环境,作者先用两个“不必说”作了“面”的概括描写: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然后把特写镜头摇到“泥墙根一带”: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作者从听觉、视觉和味觉方面,分别对油蛉、蟋蟀、蜈蚣、斑蝥等小动物以及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等植物展开详细的描写,写得有声有形有色有味。这样由面到点,点面相映,表现了百草园生活的“无限趣味”,同时也为下文叙写三味书屋枯燥乏味、长达七年之久的私塾生活作了很好的反衬。

场面描写中的“点”,是指对人们活动中的个别的人或事的详细描写;“面”,则是指对人们活动的总体概括叙述描写。例如巴金的叙事散文《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巴金选集》)中对瞻仰鲁迅遗容场面的描写,作者先从“面”上作了概括描述:

在万国殡仪馆里面,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间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

接着,作者选择“一个秃顶的老人”、“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一群小学生”、“一个杂志社的工友”、“一个盲人”、“两个穿和服的太太”等有代表性的“点”,勾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神态、动作,详细描写了他们沉痛悼念鲁迅先生的情景。例如文中对“一个盲人”这个“点”的描写: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把一只手扶在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

最后笔锋一转,又回到“面”上的概括叙述:

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几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了出来。

我的眼睛也是不会受骗的。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商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

作者就是这样从面到点,又从点到面,极其充分地表达了各界人士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敬仰,烘托了鲁迅先生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有了血肉和神采(略讲)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有一篇作文《门》,写的是北方一个学校的一间教室的门。中午,有的同学在教室里睡觉,有的同学在教室里写作业,为了不让夹带沙尘的风吹进教室,不得不把门插上。但是,还有的同学要进教室,敲门声不断,搅得教室里面的同学觉也睡不实、作业也写不好。一来二去班级里就因为门发生了风波,后来,干脆就不插门了,任凭风吹得满屋尘土。第二天,门的问题解决了,因为有人在门框上钉了一块黑胶皮,它增大了门和门框之间的摩擦力,不用再插门,门也不会轻易地被风吹开了。作者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道:"一块方寸大小的黑胶皮牢牢地巴在了门框上,它填补了门与门框之间的间隙……好多同学在开门的时候都把惊喜的眼光投向了这黑色的、普普通通的、用三个小钉钉住的胶皮。"这样就更加突出了黑胶皮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和文章里的同学一起,去感谢做这件好事的人。

细节描写可以是对一种特定情节下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其成功之例不胜枚举。细节描写往往会使记叙文更具有可读性与真实性,会让你的作文别开生面,。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聪明的姐姐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作文 关于斗鱼的作文 锻炼作文 妈妈夸我真聪明作文 我的梦想作文三年级 牛郎织女作文 阅读真有趣作文 拜访老师作文 文峰古街作文 旅游的作文200字 雅思作文网 快乐的国庆作文600字 写一个名人的作文 眼泪落下的那一刻作文 幸福是什么作文300字 聪明的作文 我爱冬天的作文 新闻类作文600字 诚信议论文600字作文 有关廉洁的作文 感恩清洁工的作文 想念爸爸的作文 意大利语作文 我们班来了新同学作文 最难忘的一件事作文350字 网络是把双刃剑作文 同学变了作文500字 老师作文700字 辩论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