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春暖人心 电影《地久天长》观后感

2020-10-31 04:45:01
相关推荐

春暖人心,电影《地久天长》观后感春暖人心,电影《地久天长》观后感

小黑豆

04 1902:12

非专业的影评人,只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去分享看过的每一部电影。

今天分享的是电影《地久天长》。

去前台买票的时候,才知道这部电影是“放不了几天了”,因为“马上要上复联了”。

整个电影院宣传都已经换成了漫威超级英雄为主,电影院内部的墙上也是画着美国队长和蜘蛛侠,椅背都是粘着复联的标识。连卫生间的帘子都是蜘蛛侠的图案。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是一部获了什么奖的作品,也没有在影院门前那个展板(海报)上第一时间认识出来电影演员。

宣传海报上的造型看起来是有些年代感的,也有生活气息,就像身边的某一个家庭或者自己家里的一些场景被拍了照放大。仔细看了看上面的介绍才知道是王小帅导演的作品。再仔细看了看,才想起来其他演员确实是一个比一个看起来眼熟。

我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包了”那个场次。我坐在六排正中间,她在九排,后来开场的时候又腾到七排,坐在我的身后。我本想和她打个招呼,又觉得太冒昧,只能安静看着电影开映着的广告。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两代人的故事。

沈英明、李海燕夫妻和刘耀军、王丽云夫妻两家人原本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两家人都在同一家国企上班,又在差不多同时结婚生子。两家的儿子刘星和沈浩同样是从小亲密无间的好伙伴。两个孩子在一起去水库玩水中发生了意外,导致刘星的溺水去世。

失去独子的刘家离开了家乡,一路往南,并且收养了一个男孩子。而沈家下海之后,生意越来越好,却无法释怀愧疚。在去世之前,李海燕希望能见从前的好友一面。于是,多年没有来往的两家人再一次聚在了一起。

首先来说,这部电影的时间很长,180分钟(电影院实际应该是播了175分钟的版本),也就是两个半小时。我之前没在电影院里看过这么长的电影,中间没忍住去了趟厕所,错过了大概三分钟的剧情。

第二来说,这部电影对于年轻人来说,剧情上并不太友好。

我不是指电影本身剧本不好,或者情节有什么令人不满的地方。而是剧情的跨度太大,影片横跨了三十年的时间,很多情节是在某个特殊时代下的产物。

计划生育、下岗潮、下海热、南下热、出国热等情节,换在现在年轻人来解读,是无法代入理解的。

比如说?

先说,计划生育吧。

这个话题是很敏感的,但是却也是每一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电影中,李海燕是包江机械厂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得知王丽云怀上二胎后立刻半劝半强迫王丽云去堕胎。王丽云还因为这个被评了先进。但是,因为手术意外(大出血)导致王丽云再无法怀孕。在独生儿子刘星意外去世后,变成了失独家庭。

这个情节方面,年轻观众绝对是要恨死李海燕的。

别说是年轻观众理解不了李海燕这个角色做的事情,电影中,李海燕的小姑子,比她小几岁沈茉莉也是对此有所怨言。

但是,在电影中,和李海燕年龄相仿的王丽云是能理解和接受的。和她们关系要好的同厂好友高美玉也是能理解李海燕的,认为“这是你的工作”。

我个人也没有经历过严抓计划生育这个年代。在看电影的时候,同样有些不太理解某些情节。

所以,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回家和我妈妈聊过关于“计划生育”这个问题。

我的妈妈恰好是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以她的视角来解释某些情节,或许更能理解“李海燕”这个人物所做的事情。

“那时候,超生是很严重的事情。有工作的超生是先丢工作,再重罚款。村里更是罚得狠,连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要被拉走。想躲很难,全国都是这样,一旦被发现,肯定是拉去打(胎)了。你二姑那会想生儿子,怀了二胎后连门都不敢出。每天你二姑父出门把家里锁了,对外说你二姑去了外地。你二姑常躲在放碳和杂物的凉房里,一躲快一年,冬天最冷零下几十度,她连个炉子都不敢生。后来生了二胎,从小送到外地老人那边寄养,一直到孩子上了小学接回来。孩子都不敢叫‘爸妈’,到你二姑父快退休才改了口。为什么?你二姑没工作,只有你二姑父有个指标(此处是指我二姑父在事业单位有编制)挣钱。如果被发现了,你二姑父没了单位(工作),家里的东西都得变卖凑罚款。”

“罚款多重?你某叔叔(我想不起来这个叔叔,属于我父母的一辈的朋友)原来家里也有点东西(指积蓄),为了生二胎让罚的连家(指房子)也没有了。后来?一直穷到现在。儿子(二胎)也二十好几了,全家还跟着闺女住。闺女结了婚,后来也离了婚。为什么?谁家娶了媳妇能把老丈人全家带小舅子娶回来的?他已经是好女婿了,能跟着过了好几年才离。”

我妈一边做饭,一边絮叨着,讲了很多关于她们那个年代计划生育的事情。

在我妈的理解来说,电影中李海燕是担心王丽云怀二胎被别人发现,举报到厂里,刘耀军和王丽云两口子的工作都不保。他们还是住单位分的房子(筒子楼)也肯定要被收回去。家里全部的东西都被罚走。连他们的孩子刘星也会失去在学校上学的资格——从电影的背景来看,刘星应该是上的厂子里附属的学校。

更为严重的是,那个时代,工作就是固定分配的。而且,参加工作在那个时代一些人的观点并不是一份简单的普通工作,而是能称为“参加革命”。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但是,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工作,也意味着这个人“品行有问题”,不然“厂子干啥不要你”?

那时候的厂子也不只是像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工厂一样。

如果非要用现在的思维去解读那个年代“厂子”的话,那个年代的“厂子”是一个能形成闭环的小社会。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退,都可以不离开“厂子”。包括我们现在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厂子从“托儿所”一直到高小,等毕业后很多技术类的岗位或者一线操作类的岗位可以跟着师傅上手了,做了几年徒弟也能独立干了。或者再有往“厂子”外的学校考,往上读书的也很多,电影中沈茉莉就是如此,但是她实习还是回厂子里。甚至于厂子出钱去外面上学,毕业后,理所当然回厂子里上班。或者自己去外面上了学,到了分配工作的时候,回来接父母的班。

这些,都是年轻人并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的“下岗潮”才显得更为悲壮。

我们现在提到某种“潮”的时候,往往是一种比较时尚或者领先的意思。大家追个“潮”相当于没落伍。遗憾的是,“下岗潮”或许在历史解读的时候,是一种“领先”,却绝非当事人愿意去追的这个“领先”。这是一种被迫的选择,也是无奈形成的一种“潮流”。

我们现在面对工作和就业,除了用人单位考核我们,我们也要考虑这个单位的情况。

996?不考虑!

不喜欢领导、公司没健身室、下班时间晚、换了房子上班堵车不好走......这些理由都是可以在辞职报告上去着。当然,我们也可以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来辞职。

然后?

找一个比之前待遇高百分之二十或者有宽敞明亮的二十四小时通风开放的健身房的公司。

对于我们现在的职场人来说,可能是上午交接工作刚办完,下午去另外一家公司顺利上岗了。

跳槽是件容易到不需要跟妈妈说一声的事情。

如果我们现在“下岗”了,暂时没有适合工作或者想休息想充电,完全可以先不上班。或者去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准备考个什么证,或者什么也不干在家里休息一段时间追剧玩游戏,约上同样“下岗”的好友出来坐坐协商一下共同创业。

这是我们现在职场人的普遍想法和正常的行为方式。

但是,在电影《地久天长》中展示的那个时代里。下岗意味着不是“休息一下”再换个工作,还是换个环境,而是“断腕重生”。

我现在住的地方,隔着一条街是原来某纺织厂的宿舍区。那些经历过突然下岗的叔叔阿姨们,到现在提及往事,都是唏嘘。

一夜之间,一家人都下了岗。断了收入来源,也断了生活的来源。之前生病了有厂医,孩子上学在厂里办的学校,结婚有厂里给腾挪宿舍。

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

有人自杀,有人堕落......并不是因为吃不了苦,也不是胆怯,更多是因为茫然和绝望。

这件情绪,年轻的观众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年轻人不了解这段历史,没有代入感,自然无法共鸣。

更何况,这样的悲壮情节,电影里也只是几个镜头去展示。听说是删了一些反映下岗的镜头,因为干扰到了主线剧情。

伴随着“下岗潮”,还有“下海热”和“南迁热”。

我家有亲戚就是在那个时代选择了“下海”——并没有电影中沈家那个赚得盆满钵满,而是只够生活。事实上,下海的挣钱发家的,也依然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多数的情况,可以参考我们现在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结果。

电影有艺术的成份,要适当美化和给大家更多的希望。完全按实际拍,也变成纪录片没意义了。

“南迁热”也是当时的“热潮”。

与现在人们因为南方某些城市更为发达而选择南迁不同,那时候选择南迁是因为“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我大哥(年龄比我爸都大,辈份上的大哥)便是在那个年代去了深圳卖药主要是保健品。他去深圳的时候,深圳不是像现在这样高楼林立,但是他是选择了“希望”和“尝试”。毕竟,用他的话来说,“反正我也一无所有,不如往走出,国家支持(往)南就去,大不了再回来还是一无所有”。

电影里也用高美玉和张新建这个家庭的经历来演了这段历史潮流。

高美玉和张新建原本都是同沈、刘两家一样,属于“厂子”。不同的是,张新建、高美玉比他们年轻,也更爱追新潮的事情。

比如,张新建穿的那能扫地的裤子。在当时属于很时尚的打扮。以及,他们喜欢跳舞。

张新建出事也是因为参加“黑灯舞会”,赶上严打被重判了。这里要说一句,电影里这个情节不是像有些网友说的“误判”,而是“按情节最严重去判”了。

“黑灯舞会”是什么呢?是先是在正常的光线下跳舞,跳着跳着光线开始变暗,这个暗持续一段时间,再慢慢调回正常的舞厅光线。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只是一种灯光视觉的效果。如果放到现在可以这样理解,但是那个年代内地没有“灯光视觉”这个概念。

所以,张新建是真的犯了罪,且这个罪名不光彩。

服刑结束后,张新建去了南方找美玉,结婚生子。

电影中展示的另外一个潮流“出国热”,这个反而是年轻观众最能理解的。因为直到现在,“出国”依然是热门的。

与电影中沈茉莉这种有能力出去学习或者找一份更体面工作的相比,之前出国的很多人是为了打工挣钱。

包括我同事的姐姐,她也是在出国打工大军热潮中的一员。她当时去的是意大利,在连一句意大利语也不会的情况下,去了米兰一家肉类加工厂。和她一起的同事,很多来自中国和罗马尼亚(这个是属于另外一个故事)。工资比国内高太多了,所以她一直在国外打了很多年工,赚得钱寄回来买了房子,供她弟弟读了大学。她现在也已经回国结婚生子,那是因为现在回来打工也很有保障,而且还不用像国外那样挨同事欺负。

当然,我们现在提到出国,并不只是劳务输送。而是出去求学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过某个人生阶段,这是件值得祝福的事情。

电影除了整个三十年的洪流背景,和在大的命运面前,人们几乎没有选择的无奈之外。更多的剧情是关注着这几个家庭起伏的爱恨纠葛。

除了沈、刘两家外,沈茉莉对刘耀军暗生的情愫,以及在她出国前勾引刘耀军并怀了他的孩子。高美玉和张新建这对不被看好的恋人走在一起。

以及,丧子之后,又无法再生育的沈家领养了一个很像星星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在青春期里的叛逆和沈家并不科学恰当的管教,种种冲突和矛盾,导致孩子离家出走。

影片的最后,是李海燕的去世、浩浩的坦白和打开心结后众人的释怀。

上一辈人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当我们老去,不再年少,头发花白,依然能哼唱着三十年前的那首歌曲,与我们,就是地久天长。

三十年的时间,放在历史中去探讨,太短。放在人生中,却已经是很长的一段时光。在一次次变故中,生活还得往前走。

这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没有咆哮着,连哭都是压抑着低声的,在暗处独自伤怀。没有仇恨,没有怨怼,而是相互理解,在痛苦中让自己痊愈。

人生是复杂的,从来不是我们期待的那样,事事顺心如意。

小黑豆

最近更新:04 1902:12

简介:梦想家,初从军,后从文,终于挨踢。

作者最新文章《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人生没有范本,活成不可复制就好04 1902:09相关文章新京报04 18环球时报04 18环球网04 18环球网04 18东方财富网04 18??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国甲卷语文作文 参观博物馆英语作文 冬天作文450字 那时花开 作文 关于钓鱼的作文 董存瑞作文 出发作文800字 我有一个想法的作文 打扫房间作文 亲情作文200字 放风筝的作文怎么写 自我介绍日语作文 身边有特点的人作文 成都旅游作文 关爱老人的作文 拔河作文300字 诗与远方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 作文精彩开头和结尾 木头人游戏作文 作文可以写什么题目 我的房子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二大作文 关于日出的作文 关于动物园的作文 北京游记作文 成人大专作文 竹子作文300字 再见了老师作文 介绍我的家乡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