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副老对联作文

2020-10-31 10:55:01
相关推荐

一副老对联作文 >>> 一副老对联作文

2018 02 20

前面冠以“老”字,不是因为怀旧,是这副对联的确有历史了。

对联曰:“志耕莘野三春雨 乐读尼山一卷书”。是元圣祠道义门上的,有不少人知道;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时不时想起还有想说的话儿。

史前下来,在夏尚无文字可考,到了商才有了甲骨文,被说成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而辅佐成汤建功立业称王天下的就是元圣祠里供奉的伊尹。这位被尊为元圣贤祖的历史之初的人杰,不仅享有中华第一名相荣誉,在政治上践行了和谐大同理念,完成了太平盛世功业,更被历史记住的是“厨圣、中药汤液发明人,创造使用甲骨文,创建了辉煌壮观的商都”等等一系列光耀千秋的大事情!在《嵩志》里被誉为“乐道尧舜开儒先”,是儒学的鼻祖也。

历史无情,青山有意。嵩县既有“有莘之野”的古称,自然有了伊尹胜迹的留存。元圣祠当其一也。历代都有重修重建,规制也不同凡响。存活在老辈人记忆里的是大清道光年间修的,有大殿,三聘堂,一德堂,有道义门等建筑,俨然座落于五龙捧圣的桑涧沟(沙沟)口。光阴荏苒,留在殿前堂下的青石上的滴水坑我窝深深浅浅,曾经的光鲜已经磨损模糊,在时间的风雨里变得苍老,变得不可辨认了……

“欲问耕莘事,需从此处过 ”。如今走过的人,驻足观看,看到了文化厚重了吗?扪心自问,不甚了了。

还是回到对联文本意义上来。上联“ 志耕莘野三春雨”直写伊尹出仕前在有莘国耕读,嚣嚣然而乐尧舜之道焉,一看就明白无需说明。而下联“乐读尼山一卷书”因为用典,晦涩难懂也易引起歧义误读。稍作解释于后。但是就有人据此对联说成是伊尹和孔子相提并论,等量齐观,言下之意是伊尹和孔子一样了不起;有的说孔子著了一卷书云云。真是这样吗?

恰恰是贬低了伊尹,孔子也担当不起的。一个生于夏末,一个生于战国;一个是儒学创始人,一个是“述而不作”的至圣先师。一个济天下之难,救民于水火为宰为相建立了商朝,一个周游列国,倡导儒学,仕途坎坷;一个身体力行大同理念和谐思想,《伊训》、《太甲》片言举要,公心天下,而孔子的思想在当时“百家争鸣”中无非一家之言,执行的也并不彻底的——思想和现实的距离,不得不接受“周游列国,到处碰壁”的事实……如此还能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吗!

至于说“著了一卷书”也是无稽之谈。下联“乐读尼山一卷书”,实际是用孔子不忘根本,来激励后学者发奋读书有所作为。这里用典是史实和传说并举,能不能印证,不敢妄加评说。

孔子父亲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鄹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为鄹邑大夫。叔梁纥的元配施氏为孔纥一连添了九个女儿,孔纥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虽然生了一个儿子名为孟皮,却脚有残疾。所以孔纥在72岁时三娶18岁的颜征在,生孔丘仲尼。《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传说中在孔子出世前颜征在曾梦见山神驾着祥云,口中喃喃自语:“祷尼丘得贵子,继衰周而素王,择空桑为产地。”孔纥与颜氏遵循山神的吩咐,果然得一壮丁,即为孔子。(参见《中国史演义》第一册,钱念孙教授著,正中书局,1999初版)

以上援引网络上的东西,又得不到相关的佐证,想要解读下联的真实意思实在勉为其难了。孔子应该是真实的历史存在,孔子的思想也在封建社会漫长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后人不能对历史采取实用主义,也不可以虚无的态度来说事儿!“乐读尼山一卷书”,如此看来有了历史的沧桑。回到家,父亲拿出《辞海》查孔子条,查仲尼条;只是没有对“孔老二”的解释。考量这副对联的文化意蕴,丝毫看不出伊尹和孔子有多少等量齐观的成分,倒是从中读到了用典背后孔子生于尼山,而尼山又称丘山,孔子名丘,字仲尼有了根由。不忘根本,无论是祖述尧舜做学问,还是“父母者,人之本也”,都有激励勉励后学见贤思齐的向上的力量。立大志,勤学习,方能在有限的人生实现更大的理想,创造更大的自我价值。

还回到这副对联。丁亥冬好大一场雪后,去了黄寨川的黄村。踏雪访友也是一件雅事儿。绕过大竹园,进到村里,打朋友电话已经看见他了!走了近二十里的路,心情一下轻松下来……让进院子,走到屋里,他翻开很多画谱,说着国画的派别自己的喜好,我是个门外汉,对于国画这个“国粹”知之甚少的。洗耳恭听,一种心态荡漾开来。随后,他拿出自己的画作《家乡四季美如画》、《》等等,一下子沉浸在震撼里感到了笔意画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临走,提出不请之请,让他写“志耕莘野三春雨 乐读尼山一卷书”。铁锁谦虚地说,“写不好,见笑了”……写完,等着晾干,看他那认真神态,心里的感动不能言语了。1998年《白云报》登载他的《俺的家乡也如画》又令我陷入深思之中,久久不能出来。“好画家在民间”,我也算是想明白了所以然了。

或许对这副对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颇不以为然。但是,其中的文化承载也是不用赘述的。老父亲对我说,抽空把这副对子送到元圣祠去,我一口应承下来。他又拿出伊尹研究会开发“伊尹文化”的建议,说上班把这材料转交县委书记。一时无语了。其实,伊尹祠目前的寒碜寒酸,实在无话可说!历史之初的人杰,元圣、贤祖的桂冠,伊尹和他所代表的文化足以傲视千古,然而开发利用几乎等于零,作为每个伊尹故里人都觉得汗颜……文化兴嵩,河南十大文化强县,这样的功在千秋的事居然会如此不被重视?说嵩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哪里体现呢?那些文物一经发现就立马成了保护对象,何来开发何来历史变现金的“今古传奇”?这些话不能对父亲说的。记得有一次,说起了伊尹文化利用这个沉重话题,他脾气上来了,直说我不上心,没当成一回事儿,几乎是把我臭骂一顿!我只说尽到自己的努力,伊尹文化传承创新题目太大,实在力不从心;况且我们单位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一时他也不说话了。母亲说”你走吧,不要往心里去”。现在想想,心里还是疼啊!

“志耕莘野三春雨 乐读尼山一卷书”这副对联究竟有多老?老到翻修后的元圣祠没有了道义门,老到曾经的镌刻在门上的鎏金大字渺无踪影,老到祠内房檐下青石上深浅不一的坑窝忘了岁月的沧桑……

文化软实力,文化能看得见的。著名作家冯骥才这样说文化的含义,曰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曰文化程度;曰一种意识形态。有点真明白的意思了,可是对于文化自己感知的又能有多少呢?

嵩山不墨千秋画,伊水无弦万古琴。志耕莘野三春雨,乐读尼山一卷书。这是哪儿跟哪儿?这都是传唱至今的嵩州名联,合在一起不也是很好的绝句么……

[对联]相关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醋溜土豆丝作文 随便的作文 一件小事作文700字 这也是课堂作文400字 写人作文500字初中 我的春天作文 故乡之秋作文 瞬间的温暖作文600字 炒菜的作文300字 我长大了250字作文 关于春天的作文800字 我们班的英语达人作文 关于敬佩一个人的作文 我的什么梦作文400字 读你作文开头 写景作文200字初中 植物的精神品质作文 我的梦想是律师作文 爸爸的秘密作文 以感谢为主题的作文 你想出名吗英语作文 这件事我做对了作文400字 关于中秋节的英语作文 海底海龟作文 描写桔子的作文三年级 有关记叙文的作文 读你作文800字 最感谢的人作文 后悔的眼泪作文 风筝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