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作文究竟有多重要?这篇文章都说透了

2020-11-03 10:10:01
相关推荐

作文教育是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也是语言创生能力的教育,关乎民族的心灵境界和创造活力;文章里面藏着民族和个人的精神密码,读到好文章,让人顿觉天地清明,写出好文章,也给人豁然开朗之感,所谓“文章可华国”;文章的大道是对民族记忆和个体灵魂的认知,新一代成长起来,是否有大视野、大志向,是否追求做一个堂正而有担当的人,与他所受的作文教育大有关系。

中国自古以来讲文之为德也大矣,“文”是民族精神和个体思想的生动表达。文运与国运相牵,推崇的正是文的重要意义。文风正大,国家气象磅礴;文风雄强,民族精神刚健。科学与人文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才是民族发展的正途。我们需要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升,也需要有“文”作为核心载体来诠释我们的民族精神、国家价值。

于是,如何通过重视语文教学来更好地守护一种文明、掌握一种语言,借此展示更具辨识度的民族精神,又一次成为教育界的中心话题。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母语表达能力,让语文科目分数在高考总分中占比更高,这一系列举措都表明,接续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的一个便捷方式正是崇文、学文。以文化人仍然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

作文是检验情感理智水平最直观的方式

语文教育的核心是作文。作文之道是语言之道,也是人生之道,它不仅是一种技能,一种字词教学的延伸,更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全理智与情感最直观而雄辩的方式。从传统上说,无论是汉代贤良方正还是始于隋朝科举制度,几乎都是一篇文章定终身,这种选才方式是中国独有的。我们现在实行的课堂教学和标准化考试制度学自西方,它对于人才快速、批量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此把作文教育缩减为各种课程教育中的一小部分,以致出现很多数理化拔尖人才不会写几百字作文、可以说满口流利英语却无法把母语写得文通字顺的状况,这无疑有些偏颇。有人呼吁,不仅要提高语文分数在高考总分中的占比,还要大力提高作文分数在语文总分中的占比,并非全无道理。

为什么作文教育如此重要?古人视文章为立身之本,是个人修为,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里面藏着民族和个人的精神密码。读到好文章,让人顿觉天地清明;写出好文章,也给人豁然开朗之感,所谓“文章可华国”,还真不是一句虚言。中国有深厚的读书、作文传统,这传统之所以宝贵,首先在于它对作文定位立意之高。如果作文教育忘记这个初衷,那么即便字词句段、修辞手法、中心思想样样都学,也难以把握文章精义,难以感受文章气势,无法与文章背后那个健旺的灵魂对话。语文教学最常见的误区是,文章被图解为一些僵化的修辞,作文之道严重模式化。每年高考结束,引起最大关注和争议的,往往就是作文,其焦点常常是:题目是否可以让学生说出心中所想、是否能发挥他们的写作才华。这一方面体现,作文在国人心目中依然有崇高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命题中突破程式、见出不凡的中国悠久文章传统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

文章里藏着民族与个人的精神密码

中国人对“文”有一种信仰。中国从根本上崇尚的是人文精神。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文化品格,它决定中国人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是人文主义的。西方人常常把人生的终极目标理解成神圣的、超越的、救赎的,而中国人却常常把人生的最高境界看作是诗意的、审美的、艺术的,二者之间有巨大差异。诗意、审美、艺术的人生由什么来承载?文,文的核心又是诗。

离开文的传统,无法真正理解中国的精神内涵,也无法遇见那些伟大中国人的灵魂。我们经常说的先秦思想、汉唐气象、明清气韵,都藏在历代的雄文、美文之中。语文教育、作文训练应该和这个伟大的传统对接,让学生重新认识一个民族的风华、一种语言的成就。修辞、字词只是文章的基本,文章的大道是对民族记忆和个体灵魂的认知,作文教育担负的使命,也必须与此相关。新一代成长起来,是否有大视野、大志向,是否追求做一个堂正而有担当的人,与他所受的作文教育大有关系。如果都在经营辞藻、学习套路,都在揣摩改卷老师可能的趣味,而不能通过作文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思想,也不能通过写作和阅读领略先贤们光明、伟大的灵魂之美,民族的风华如何展现?精神的血脉如何传承?“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语文教育、作文教育是美的教育、人的塑造,也是民族精神的诠释。应该站在这个高度上来认识作文的意义,并创新我们国家语文教学和作文考试的方式。

以教育创新提升民族心灵境界和创造活力

具体到个体而言,作文也是认识自我的绝佳方式。学生的自我还在成长和变化之中,许多潜藏的心灵暗角,他们自己也未必全知,在众多表达自我、理解自我的方式之中,写作是最深入、最富情采的方式。我们经常教导学生,要写好作文就要多贴近生活,贴近生活也包括贴近自我;我们称赞一篇作文写得好,其实就是称赞这篇作文中有作者独特的发现和感受。如何发现生活的美,如何正确地看待人生和世界,如何不落俗套地思考问题,这些都有赖于自我的建立。即便是相同的作文题目,也要学习找寻属于自己的角度,有不同于别人的表达,这就是创造精神的培养。其他一些科目的教育,比如数学、物理、化学,都是寻找公共答案,是印证已有的科学,而作文最需避免的恰恰是雷同,它不是求同,而是求异,是重在表达个体。你所看到的事物、表达的见解越特殊,越有说服力,这篇作文的价值就越大。

作文教育为孩子的情感抒发、自我建构保留了一条精神通道,它是千姿百态、形象各异的。没有现成的结论可用,不能照抄已有的表述,又要完成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记述,完成对一个问题的思索,那就要开动想象力,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的心感受,并善于捕捉和定格自己精神世界里的秘密。这样的思维训练,是精神成人的过程,也是人类思想丰富性的具体表现。人类是一个个复杂的个体,智慧的边界、人性的可能性、灵魂的深度,人类还远没有穷尽,一直在探索之中,假若每一个人都贡献智慧、提供创见,都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以丰富人类经验库存,人类的精神探索就不会停止。不少人担忧孩子个性压抑,创造力不足,困于各种考试而不敢有冒险精神,这或许是一种现实,毕竟在强大的竞争压力面前,求稳是多数人的心理选择。要改变这种境况,创新作文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入口,因为作文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培育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自我。

由作文而来的语言训练,也是最好的思维训练。你观察到了,感受到了,也想把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表达出来,但如何组织语言、如何找寻最佳表达方式,是一个难题。既要遵从文体规范,又要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还要在文采上有风格、有特点,这种语言驾驭能力、文体驾驭能力的培养,可以把人带到一个虚拟与想象的世界,一个纯逻辑与思辨的世界,通过思想来实现一种精神遨游,这种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是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企及的。

因此,作文教育是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也是语言创生能力的教育,关乎民族的心灵境界和创造活力。如何让一代代学子对民族语言保持浓厚兴趣,获得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育的重要责任。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文的学习和写作训练中,见识到民族精神的风华,体察到自我意识的成长,并能够在语言中创造一个想象或思辨的世界。王阳明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霑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是在兴趣中热爱,在热爱中“萌动发越”,还是在一种僵化、模式化的教育下“日就枯槁”,这完全是两种精神面貌,也预示着两种未来。作为一个有伟大的文章传统、写作传统的国家,完全可以通过不断创新的作文教育,让这种传统重放光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失去的一天作文 作文风景600字 小事见真情作文 阳光一直都在作文 吾辈当自强作文 介绍教室的英语作文 音乐的魅力作文 幸福是什么的作文 挫折让我成长作文 放鞭炮600字作文 七彩校园作文 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 蜗牛比赛作文 我家的新鲜事作文 拔河比赛作文二年级 游雁荡山作文 我的心事作文600字 植树节作文一年级 去动物园作文400字 扫地作文50字 以节日为题的作文 我和你作文800字 大足石刻作文 未来的科技想象作文 有梦才有远方作文 江西专升本英语作文 让我想一想作文 时间的痕迹作文 我的心愿800字作文 剪纸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