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巾帼英雄花木兰巾帼英雄:花木兰与圣女贞德

2020-11-04 21:55:01
相关推荐

巾帼英雄花木兰巾帼英雄:花木兰与圣女贞德

发布时间:2019 01 26 来源: 点击:

摘 要:时势造英雄。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背景下,花木兰与贞德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对于这两位女英雄,人们敬仰她们,将她们的事迹流传至今。细细品味对她们的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她们都想挣脱时代对于她们的束缚,她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争取自我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花木兰;贞德;封建礼教;命运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5312(2012)06 0025 01 纵观古今中外战场,英雄豪杰辈出,女英雄则更是令人瞩目与敬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贞德,一位法国农村牧羊女,在法国被侵之时,以上天之名拯救法国,以自己的爱国之心感化法兰西民族,赶走入侵者。后世对两位女英雄更是褒扬赞赏,著书以传后世。在此,笔者将对比萧伯纳的历史剧《圣女贞德》还有刘秀森的小说《花木兰全传》,试析两位女英雄在战场上女扮男装的原因,驱使两位女英雄披挂上阵的动力,以及这两本著作的一些异同。 一、忠孝之下木兰代父从军,被侵之际圣女披挂救国 花木兰是集“忠”“孝”于一身的巾帼英雄。在书中,花木兰是温柔孝顺的女儿,是勇敢聪明的军人,是不渴望权贵的朝臣。从儒家伦理精神来说,本书中的花木兰体现更多的是“孝”。花木兰的父亲在边疆征战数十载,负伤回家后身体大不如前。花木兰是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当朝廷征兵的消息传来时,花木兰便以一小计,让父亲同意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意愿。花木兰以女扮男装的妙计代父从军,体现的是封建礼教中男尊女卑与儒家中“忠”“孝”的冲突。孝顺女儿木兰以“孝”为先,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替父从军。虽说这种冲破束缚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但封建礼教最终还是逼迫花木兰女扮男装,进而完成孝道。传统思想束缚下的女人们,并没有“破格”的思想,对于普通女人而言,她们没有过多的选择,是封面礼教的依附品。 对于圣女贞德而言,情况没有简单,只有复杂。贞德所处的年代为英法百年战争时期。作为一名农村牧羊女的贞德,并不明白何为爱国之心,然而,作为一名虔诚的教徒,民族主权被侵犯驱使她的内心直接与上帝“交流”,并没有依赖教廷的条条框框。贞德的这种表现代表了民族主义和新教思潮在民间如萌芽般悄然兴起。在中世纪时代,这两种思潮与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统治更是水火不容。在封建制度和教会的统治之下,欧洲女性如中国传统女性一样,没有更多的自由。对于女性披挂上阵,官僚和教会更是嗤之以鼻,甚至是百般阻挠。然而贞德有着“神”一般的亲和力,与士兵们打成一片。对于这种现象,官僚投来蔑视,贞德并没有放在眼里。相反的,她始终坚持自我,以一颗恒久的心,打动了官僚,打动了国王。 毋庸置疑,在战场上她们是勇敢的士兵。在不同文化背景、政治、宗教制度下,她们有着不同的动力。一个是拼搏在中国传统封建礼教与“忠”“孝”的冲突之间,一个是奋斗在爱国主义和新教思潮与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矛盾之下。 二、《花木兰全传》与《圣女贞德》 从《花木兰全传》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刘秀森的这本书受到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影响,每张都有一对工整的对偶标题,高度地概括了此章的内容。相比之下,由于《圣女贞德》是一部历史剧,必然会以戏剧的场幕来展开描写。每一场的开头都有对该场的背景、人物作介绍。全书都是人物的台词,对故事的环境描写较少,更多的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达其内心世界。由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花木兰全传》情节生动,描写性语言丰富,人物较多,形象较为丰满;《圣女贞德》细节描写精妙,内心世界更为复杂且清晰。 作为战场上的女英雄,她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极受读者关注。《花木兰全传》一书,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从花木兰初上战场的燕山一战,到最后的巧擒敌帅,重要的战役,作者都给了足够的笔墨来描写战争场面。在中国古代,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与古时的战争兵法息息相关。在众多战役中,更不缺著名兵法的出现。例如在燕山之役大胜后,花木兰又以摆庆功宴为计,来了招瓮中捉鳖。相比之下,《圣女贞德》的战争场面描写就没有《花木兰全传》来得细腻。对于圣女贞德,在战场上也更多得表现为勇,而缺少的是谋。贞德听命于上帝的召唤,有上帝的“保护”,贞德就自以为无敌。由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从战争艺术的角度来看,《花木兰全传》对战争场面进行了精心地策划,对兵法战术更是进行了巧妙地运用。而《圣女贞德》侧重更多的则是细节及人物内心上的描写。 “忠”“孝”两全,坚强的信仰,为了苍生,为了百姓,他们永垂青史。 参考文献: [1]孙永峰.法兰西民族英雄――圣女贞德[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3:13 14. [2]陈静.走下神坛的少女――论萧伯纳历史剧对神女真的的形象重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4:121 124. [3]刘慧.花木兰形象分析[J].大众文艺,2008年11.128. [4]伍俊龙.当代中国萧伯纳戏剧《圣女贞德》研究的反思[J].科技,2009年4:83.

相关热词搜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风的作文 关于战争的作文 高中生优秀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报答作文 玉兰花作文 500字写事作文 铭记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 观察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活英语作文 描写学校的作文 六年级毕业作文 作文网站 四级作文题目 作文美丽的校园 成长故事作文 校运会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民间故事作文 时评作文 我是谁作文 美育作文 心声作文 母亲节作文 暑假英语作文 礼仪作文 乌龟作文 爱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