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关于刘邦的论文

2020-11-06 22:00:01
相关推荐

刘邦出身农家,在秦末农民起义中揭竿而起,逐鹿中原,终于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在楚汉战争中,他再展雄风,击败项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此后,他完 善了政治体制。削夺了异性诸侯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刘邦的这一切成就与 他的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社会竞争说到底是人 才的竞争,如何用人是一门大学问,今天我们研究刘邦的用人之道,就是为了从 中得到一些启迪,下面我就来谈谈刘邦的用人之道。 (一)慧眼识人、明察秋毫 刘邦对人才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楚汉战争后,刘邦向大臣解释自己胜 利的原因,“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 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 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由此可见刘邦对人才的长处和短处有着准确的认识:自己 的优点在于吸引人才,治理部下。萧何的长处在于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安定后 方,调度物资。张良擅长创造性地制定战争策略和方针。曹参灌婴等人骁勇善战, 但在统帅大军,出奇制胜方面非韩信莫属。因此刘邦整合了他们的长处,使他们 各尽其才,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取得了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 刘邦临终时,吕后到病床前询问刘邦对后事的安排。已而吕后问:“陛下百 岁之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但 勃也,可令为太尉。”其后的历史真象他说的那样,萧何死后,由于曹参为相,吕后不敢轻举妄动。在吕氏乱刘的关键时刻,陈平和周勃合作智夺北军和南军, 消灭诸吕,扶汉文帝即位。这说明刘邦对身边的大臣的性格、才能和品德了如指 掌,对周围的人明察秋毫,他识人的眼光不能不令人叹服。 (二)仁爱大度、虚怀若谷 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因此刘邦在沛县便有了樊哙、 灌婴、周勃、夏侯婴等志同道合的朋友。随着交往的频繁,刘邦有机会结识了担 任长官的萧何、曹参等人。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当上了泗水亭亭长,他的 外交圈更大,他也由此飞黄腾达。后来刘邦押送一批刑徒和民夫到骊山服劳役, 行至中途释放了所有刑徒,这表现了他的宽厚和大度,被人称为长者。因为他宽 厚,楚怀王想依靠他制衡项羽,分给他一条顺利的路线,使刘邦得到先入关的优 势。刘邦入关向西路过高阳时,郦食其为监,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 长者”。于是郦食其归附沛公,帮他收复陈留。刘邦入关后为了严明法纪,安定 人心,把关中父老豪杰召集起来废除秦二世的严刑酷法,与大家约法三章:“杀 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争相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刘邦的仁厚、大度、谦虚,使他周围人才济济,张良、陈平、韩信等纷纷投 奔。刘邦的大度在任用陈平上表现得非常突出。陈平归附刘邦后,被破格任用, 诸将不服,连周勃和灌婴亦馋之盗嫂,贪金。刘邦经过调查后仍能对他宽容,并 拜他为护军都尉。这一切使陈平大为感动,从此死心塌地地为刘邦出谋划策,为 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今社会,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上下级之间往往缺乏真诚, 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一些员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感到十分压抑,所以 一有跳槽的机会他们便溜之大吉。如果领导对下属多些关爱少些埋怨,多些真诚 少些欺骗,多些宽容少些报复就有可能将更多的员工留住。 (三)因才施用、人尽其才 刘邦在用人方面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因才施用,使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 才能。当年追随刘邦在沛县起义的同乡中萧何曾当过主吏掾,有文化,德才兼备, 刘邦让他管理国政。樊哙、灌婴、周勃骁勇善战,刘邦任用他们为将军,他们在 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无数,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但是,刘邦的这些同乡都缺乏 开拓精神和创造性的谋略。张良和陈平精于谋略,韩信精通兵法,这三人都具有 开拓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所以他们得到了重用。 刘邦用人不拘一格,以才能为标准,不以自己的好恶为转移。他曾对儒生非 常反感,“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取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郦生至 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曰:“必聚徒合义之兵诛无道秦,不宜 倨见长者。”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座,谢之。刘邦乃听其言,依其计攻 下陈留。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高帝不泽而有惭色。”刘邦接受了陆 贾的规劝,明白了要保住手中的权力,必须行仁义,法先圣,文武并用。应刘邦 之命,陆贾写成12篇,起名《新语》,《新语》将儒法道三家思想揉合在一起, 为新兴地主阶级创造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主张简朴廉洁,用人唯贤。刘邦不希望 秦朝的悲剧重演,完全接受了陆贾的思想,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汉初经济很快 恢复起来。刘邦还让儒生叔孙通制定了朝仪。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 变化,卒为汉家儒宗。新的朝仪有利于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则,以 维护皇帝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后来刘邦接受了儒生娄敬的建议,建都长安。刘 邦62岁时不顾年迈和病魔,亲赴孔子故居曲阜祭祀孔子.刘邦从讨厌儒生到重 用儒生,说明了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根据时局的变化调整对人才的看法和使用。 (四)驭人有道、防患未然 刘邦能够成就帝王之业,保住胜利的果实,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高超的驭人 之术和防人之道。楚汉战争时,刘邦的主要任务是同项羽争天下,所以他对部下 的控制主要靠感情的投入和适当的政治驾驭。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时戒斋三日筑 拜将台,仪式非常隆重,令韩信感激不尽。韩信在攻下齐地之后,蒯通劝韩信谋 反自立。韩信犹豫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逐谢蒯通。这说明 刘邦的感情投入起了作用。另外,刘邦还利用政治手段驾驭韩信:刘邦拜韩信为 大将军,但统帅汉军的主帅权却丝毫不让。在长达四年的战争中,刘邦把大本营 放在关中地区,在主战场(彭城战役、成皋战役、垓下战役)作战,却让韩信在 支战场(三秦战役、安邑战役、井陉战役)作战。韩信的战役打得很漂亮,但毕 竟是支战场的局部胜利,对主战场起配合作用,不会功高震主。尽管如此,刘邦 还是不放心,几次限制或削夺韩信的兵权。 刘邦铲除功劳赫赫的诸侯王,从道德的角度而言有些不仁义。刘邦毕竟 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消除异姓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是符合历史潮流 的有利于社会安定。再者,随着时局的变化,一些功臣也在变,韩信的高傲,彭 越、英布等诸侯的谋反,也促使刘邦的变化。至于刘邦对萧何等人的猜疑实际上 是刘邦身上小农意识的反映,刘邦毕竟是农民出身,我们不能苛求他完全摆脱小 农的狭隘和私心疑念。 刘邦的用人之道可分为人情和用术两部分,有术而无德之人往往是大奸大恶 之人,有德无术之人虽受欢迎,但难成大事,刘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他的 识人之术,容人之量,爱人之心使大量的优秀人才团结在他的周围。他因才施用、 人尽其才使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能。不同类型的人才优势互补形成了的 巨大的合力。他的驭人之道保住了自己的胜利成果。 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 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日益繁杂,人才也日益重 要,刘邦的用人之道会留给我们很多启迪。但刘邦毕竟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他身上也兼有一些小农自私狭隘的特征。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在用人方面的 某些做法不一定适用于现代社会,所以我们要吸取其用人之道的精华,去除其糟 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篇作文100字 趵突泉作文 游长城作文 逛街的作文 征途作文 健康饮食英语作文 滕王阁作文 a4作文纸 文化自信的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家人 关于理解的作文 回家作文600字 传承家风作文 妈妈的生日作文 自拟作文 我的乡村作文 挫折作文800字 写北京的作文 污作文 游北京作文 作文法 人生哲理作文 劳动实践作文 我的家英语作文 小金鱼的作文 茉莉花作文 亲情作文开头结尾 仪式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