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后感欲罢不能书评

2020-11-08 06:15:01
相关推荐

大多数的人都是谈“瘾”色变,在他们的印象中,像毒瘾,烟瘾,酒瘾等等一系列的“瘾”危害性很大。人,一旦有了“瘾”,就像是着了魔一样,丧失了自我。事实上是这样吗?这本书告诉你其实不是这样的。首先谈及“瘾”,作者在书中就谈到了瘾的定义,“瘾”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种行为障碍。作者在书中甚至近乎夸张的比喻:呼吸,甚至睡觉都是一种瘾。嗯,听起来实在是骇人听闻,呼吸也是一种瘾?是的,任何行为在某些情况下都会变成一种伤害自身的“瘾”。这种过犹不及的行为对自己造成了伤害,而自己却又几乎停不下来。谈到“瘾”,不知大家是不是觉得瘾一旦产生就几乎无法回头了,事实上也不完全是对的,连成语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家都似乎是认为确实如此的,书中讲两个真实案例,它会让我们改变了这个认知。在越战时期,一大批美国军人在百无聊赖的越南战场上染上了毒瘾。战争结束时,很多官员都非常担心,要是这些毒瘾军人回归社会后毒瘾复发怎么办?要知道,他们可是训练过的军人,要是发生什么动乱简直不可想象。可接下来的后续进程让人大跌眼镜,那些毒瘾军人在通过医生戒断回到社会之后,那些曾经的毒瘾军人中只有5%的吸毒复发率,而剩下的90%多没有复发,他们依然是一个健康的普通人。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数据有些匪夷所思啊。是可卡因不得劲了,还是军人们口味飘了?为什么有这么低的复发率,难道军人的意志力这么强么,强到能克制住毒瘾吗?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都觉得政府数据造假。直到一个科学实验出来,实验的内容是这样,科研家们在老鼠的大脑上做了手脚,让那些老鼠在笼子里接受电击的时候,就会产生兴奋反应。如果不去控制这些老鼠,这些老鼠大多会主动去电击而力竭身亡。然后,科学家把“瘾耗子”放回到一个正常的环境里,却发现那些老鼠在那些正常的环境里却变得很健康,即便给他们电击玩具也不玩了,老鼠们几乎没有再回到电击成瘾的状况。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科学家得出结论。瘾,是一种复合型的产物,我们夸大了药物成瘾的效果。瘾君子们若是能摆脱糟糕的环境,回到健康的社会环境中,那么瘾就缺乏足够的连续性动机发生了。就像那些越战军人一样,刚回到有家人,有朋友,有工作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就不会再去吸毒了,即使吸毒给他们带来非常好的生理体验。瘾确实是一种很糟糕的行为,可是它并不是不能控制的,如果自己的生活方式足够健康的话,那么“瘾”是可以祛除掉的。科学家怎样去控制老鼠上“瘾”呢?科学家们,他发现“兴奋”与“愉悦”在产生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多巴胺类的激素。一旦分泌出这种“多巴胺”,人(老鼠)都会渴求于这份快乐源泉,追求那些带给它强烈兴奋的目标。大脑生产这些多巴胺的方式却是有规律可循的,作者列举了大概有几种方法,第一种是药物,某些药物(类似毒品),它可以刺激人的大脑,强烈产生多巴胺。第二种是人类从古至今的思维模式,比如玩游戏,完成目标时的喜悦感,奖惩机制,某些事情产生的正向反馈,某些随机性行为,觉得这些都会让我们的大脑多分泌出一些多巴胺。如果有人能发掘出这些要素,那他就可以影响别人。某些无良的厂商就是用这些方法,制造出让人上瘾的游戏。第三种则是:社交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一些交互场景,人的大脑会多分泌出一些多巴胺。要注意的是,不仅正向反馈上瘾让人嗨的停不下来,某些负反馈同样也会让人上瘾。我们都是不断的规避那些糟糕的体验,逃避不间断的挫折带来的痛苦,我们这些逃避的行为与其他的习惯发生挂钩时,瘾也会产生。除此以上的方式让人上瘾,生活中也有很多其他行为让人上瘾。最最值得注意的是大脑一旦生成过多的多巴胺之后,它就很难回复到正常的样子。是的,这似乎又跟上面的“瘾的可逆性”矛盾了,可其实并不冲突。“瘾”能够治愈,不要过分担忧,但“瘾”很可怕,对人的精神也有着永久性的损伤,例如“低潮”“虚无”“压抑”“爱无感”情绪等等。当然,糟糕的生活状态,不健康的行为,光有以上这两个成分,这还不构成“瘾”的全部条件。毕竟很多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只是做着做着,把它变成了恶意了。而这种行为如何发酵成为“恶意”呢?记得很久之前,有一个很悲伤的人这样跟我说过:人越往后活着,就会觉得生活极其绝望。他每天都是极其悲哀的活着,活着的他一直觉得是被强迫着活着。生活中的他有意识强迫着自己,自己的有意识的反强迫,还有生活无意识的强迫,这些混杂的翻腾的意念让人飘飘沉溺,让他极其痛苦。上瘾根源来源于心理痛苦。很多时候,瘾被他们误以为缓解心理痛苦的解药,即便是这些瘾给他们带来了痛苦。举个例子,你能让某人染上毒瘾吗?最直接的方式当然可以让他去吸毒,又或是强迫他去吸毒,甚至不惜让他有很高的药物依赖性和戒断反应,但这些无法称之为“毒瘾”。只有让他自己在自由的情况下出于自身意愿吸毒,“毒瘾”才会产生。最极致的“瘾”怎么产生?首先在强迫他的环境下让他自己去吸毒,不过在这同时,也需要让他意识到是出于自己意愿去吸毒,那么在不强迫他的时候让他也去吸毒。然后一种错误的思维机制会让他误以为是吸毒能缓解痛苦,让他既渴望吸毒,又厌恶吸毒。然后你再强迫他去吸毒,让他处于痛苦的吸毒的环境,不让他脱离这种不健康的状态。只要他无法脱离这种状态,他就会不断的一直吸毒下去。听起来有些复杂,我们把“毒瘾”换成“赌瘾”,或是“其他瘾”,可能稍稍的好会懂一些。他们以为吸毒可以缓解他们的痛苦,因为吸毒会让他们分泌的更多的多巴胺,他们很快乐。这种错觉的思维机制是很糟糕的。动机伴随着行为,但行为不一定会产生好的结果。因为动机在发酵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变味”,这些敏感脆弱的“动机”将行为推至极致,就变成了很糟糕的行为障碍。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瘾”绝不是处于“真心”的,它可能出于“真心”,它类似于“拖延症”“强迫症”,它是一种坏的行为,“瘾”会伤害我们的。我们确实可以去借此改善自己遗憾的某个不足,就像是“游戏化”和“目标激励”等方式培养目标兴趣,但是它很危险,过犹不及。好,我们怎么防治“瘾”呢,如果我们都知道它是一种行为障碍,他分三个因素,就是上面提到的,环境,外在因素,还有内在动机,那我们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改变它。首先是环境因素,成瘾环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类似是拖延症,所以我们需要打断它的连续性,跳出这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从而进入一个健康的环境,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让“瘾”从累积的痛苦中获取力量。那第二就是外在因素了,像思维习惯,药物这类的,这就可以使用“替代法”。俗话说得好:世界上有什么兴趣爱好是替代不了的。可以在保证自己目标和结果都不改变,尽量的把过程改变。例如想吸烟就嚼口香糖,想咬指甲你就去抠核桃,想打游戏了就去看书看电影。用这种替代的方式去改变“成瘾”的不良后果,减少内疚自责这些负面情绪。那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内在动机,动机成瘾机制很复杂了。因为上瘾的根源是心理痛苦,而生活本身就是痛苦,所以我们应该去接纳那些痛苦,而不是去逃避。这就需要一些经历和时间去个人成长了。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时常反思自己的事情,比如:看开童年的偏见,对苦难一笑置之,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寻找人生意义。总结一下上文,我们谈到“瘾”是什么?瘾不可怕,是可治愈的。“瘾”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损伤。“瘾”伤心又伤身,可用来适当调节目标兴趣,但应该提防“成瘾”。瘾产生的三个要素,环境,外在因素,内在动机。而我们如何从这三个要素上防治“瘾”的产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留一点给自己作文600字 18年全国一卷作文 描写景物的作文500字 爱就在身边作文600字 关于梅花的作文300字 走过初一800字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怎么写 做灯笼的作文300字 写人的作文500字六年级 我的新朋友作文300字 关于青春的作文开头和结尾 我真心的谢谢你作文 为自己喝彩作文450字 成都一日游英语作文 庆祝六一儿童节的作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 等待花开作文600字 生物科学技术作文 18年河南高考作文 我的端午作文500字 快乐的童年作文350字 寒假游记作文500字 温暖的手掌作文 向你推荐一本书的作文 二年级作文植树200字 写景的作文500字五年级 有关元宵节的英语作文 阅读真好作文600字 作文套作是什么意思 感悟美好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