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题. 怀念鲁迅先生 巴金 四十五年了.一个声音始终留在我的

2020-11-08 11:15:01
相关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癌症治疗难,难在它能够转移。1839年,法国妇产科大夫雷卡米尔描述了癌症转移的规律:乳腺癌、膀胱癌多转移到淋巴结、骨骼,皮肤癌多转移到肺,结肠癌常向肝转移,肺癌常向肾上腺、大脑转移……

那么癌症是怎样转移的呢?

1889年,一位叫佩吉特的医生提出,癌细胞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从原发部位随机转移到身体各部位的。他称这些循环中的癌细胞为“种子”,说它们只要有肥沃的土壤——合适的器官,就会转移到那里生根、发芽的。

不久一位叫埃文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癌症转移的方式是,血液循环中的癌细胞是停留在最先遇到的小血管——毛细血管中,等聚集到一定数量后便在血管周围的器官上生长。

可是,这两种说法都遭到了一位叫威斯的研究人员的否定。威斯说:如果肯定佩吉特的说法,则对雷卡米尔描述的癌症转移的规律无法作出解释;如果肯定埃文的说法,那么癌细胞在转移不久就会在被血液滞留的部位停留,生长,但事实上很多癌症转移得很远。威斯还说:事实上血液循环也并非癌症转移的唯一途径。

后来美国一位叫约那森的免疫学教授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癌症向什么部位转移,是由这一部位一种特定的化学物质决定的。人体器官都产生一种激活素,这激活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它能充当癌细胞的“指示灯”,癌细胞能凭着一双奇特的“眼睛”看到亮给自己的“指示灯”,在进入血液、组织后,以自己的受体作“向导”,以“指示灯”为目标行进,转移到自己的目的地,与那里的激活素相结合,在那里生长,繁衍。

多年来,一些研究小组不停地寻找癌细胞上的激活素受体。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些癌细胞上的激活素受体,而且证明了乳腺癌向淋巴结转移,皮肤癌向肺转移,就是因为这些器官、组织产生的化学激活素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乳腺癌多是向淋巴结转移、而皮肤癌多是向肺转移的原因。

节选自《癌症的预防、改善与还原电子疗法》

下列是对“激活素”的说明,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激活素是一种化学物质,人体各种器官都产生这种物质。

B.虽然人体各个器官的生长条件不尽相同,但所产生的激活素却是完全相同的。

C.激活素对癌细胞能起到信号作用,能指示癌细胞的转移。

D.激活素能通过癌细胞受体与癌细胞结合,使癌细胞在新的部位“定居”下来。

下边是对一些研究者观点的介绍,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佩吉特认为,癌细胞的转移具有随意性,它就像植物的种子,哪里适合它生长,它就转移到哪里。

B.埃文也认为癌细胞的转移具有随意性,最先遇到一处毛细血管,便在那里滞留下来,聚集起来。

C.威斯认为,癌细胞的转移并不是随意的、盲目的,癌细胞也不会在毛细血管里滞留下来,聚集起来。

D.约那森认为,癌细胞靠激活素来确定转移目标,靠自己受体的引导转移到它所发现的转移部位。

根据约那森的观点提出了下列设想,设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生产出一种抗体,将人体内的激活素扑灭,那么癌症就不会转移了。

B.如果生产出一种抗体,使癌细胞“双目失明”,那么癌症就不会转移了。

C.如果生产出一种抗体,使癌细胞受体失去“向导”作用,那么癌症就不会转移了。

D.如果生产出一种抗体,使癌细胞受体不能与激活素结合,那么癌症就不会转移了。

科目:高中语文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站牌下的约定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

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

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那你们是……

“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原来是这样。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

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校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选自《读者》2009年12期)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

2.文中的“妈妈”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你是怎样看待“妈妈”的这种做法?

3. 文中写景的地方虽然较少,但这些写景在文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试结合原文加以具体分析。

科目:高中语文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四题。

南方人北方人

顾文显

太突然,他们那次相见。

一个在长白山下,吉林;另下个在黄山附近,安徽,相距5000公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

都穷困潦倒,也都有仇视那个穷困潦倒的家乡。他们不得不外出谋生,一个向南,一个向北,在山海关的车站里,两个人唠得很投机。

都很穷困,但都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穷——穷是被人瞧不起的。于是一个对另一个说:“我们长白山,富裕得很呐,别说关东三宝,就是漫山遍野的细辛五味子之类的药材,也足够养活那一方黎民百姓了。”

另一个也不甘示弱:“我们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别说风景了,单是灵芝、黄山茶,只要盯上了,吃穿不尽。”说者都无心,听者都有意。

北方人乘车去了南方。果然,黄山好。在长白山钻老林子,可受够苦了,这儿不冷不热,风景宜人。再一看,果然有灵芝,有茶,心里一热:此时不捞钱,穷死没人怜!

南方人乘车去了北方。嗬,长白山名不虚传,单那细辛,在南方哪儿找去!南方有啥好的,光秃秃的石粒子,稀稀拉拉几株病松树。赚钱得去当挑夫,步步上坎,压死了晒死了!这儿凉丝丝的多带劲了!细辛这玩艺儿抠着栽怎么样?抠!

一个在黄山种灵芝,效果十分好,真见了回头钱。又贩茶,更有赚头——贱价收下,偷偷运到北方高价出售,加上灵芝收入,几年间腰缠万贯。

另一个在长白山突发奇想,竟将细辛栽培成功了。大面积发展,大面积成功,不久便成了细辛栽培大户,一跺脚,方圆几十里都颤,神气得很!

他们又相遇了,但都绝口不谈自己现在哪儿或干什么。让对方知道了岂不要报答人家指点之恩!

客套寒暄,酒楼、舞厅,大把大把地甩钱,真潇洒真有男子汉的风度。一个想:名不虚传,果真是黄山富庶,幸亏他透露了信息给我。那一次见面,千金难买。

另个想:眼见为实,到底不愧长白山宝地,若不是他告诉我真情,我还不在南方穷死?那一次见面,千载难逢。

两人相见恨晚。

原载《衡阳日报2003年10月27日》

1.试比较南方人与北方人性格中的相似点。

2.这篇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3.南方人与北方人都能利用对方家乡的优势资源发了财,而对家乡的自身优势却视而不见,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深刻的道理呢?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作者只是客观地叙述了故事而不作一句评论,让读者去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B.小说运用了“空白艺术”,除对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致富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外,其他许多情况都未作具体描写,这样既节省了笔墨,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使作品别具魅力。

C.文章通过南方人北方人发财后在酒楼、舞厅大把大把地花钱这一细节的描写,暴露了他们身上存在的享乐主义思想。

D.这篇小说突破了时空限制,南北对照,两相比较来展示两人的发家之路;且语言精炼,意味深长。

E.文章结尾说两人“相见恨晚”,表明了两人都因为未能更早见面而致使致富晚了的一种遗憾。

科目:高中语文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四题。

傅燮字南容,北地灵州人也。燮素疾中官,既行,因上疏曰:“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诚使张角枭夷,黄巾变服,臣之所忧,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书奏,宦者赵忠见而忿恶。及破张角,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灵帝铖识燮言,得不加罪,竟亦不封。

所拜议郎。会西羌反,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诏会公卿百官,烈竖执先议。燮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帝以问燮。燮对曰:“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

顷之,赵忠为车骑将军,诏忠黄巾之功,执金吾甄举等谓忠曰:“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权贵亦多疾之,是以不得留,出为汉阳太守。

(选自《后汉书??傅燮传》)

[注] ①市虎成于三夫:市中本无虎,然三人言而成虎。喻流言可混淆视听。②杜邮之戮:秦将白起因受诬陷免职,自杀于杜邮。③左衽之虏:指当时北方少数民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皆衅发萧墙 衅:挑衅

B.彼知正人之功显 显:显扬

C.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 谮:诬陷、中伤

D.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 弭:消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

B.陛下仁德宽容

C.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

D.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既行,因上疏曰 ②蒙故业,因遗策

B.①今张角起于赵、魏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C.①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 ②权贵亦多疾之

D.①书奏,宦者赵忠见而忿恶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傅燮“忠谏直言”的一项是( )

①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 ②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 ③诏会公卿百官,烈竖执先议 ④斩司徒,天下乃安

⑤傅燮岂求私赏哉 ⑥权贵亦多疾之,是以不得留,出为汉阳太守。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①②⑥

5、对原文内容理解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燮认为当时国家动乱,不是由张角、黄巾等人引起,而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

B.根据当时的情况,傅燮认为即使张角、黄巾等人的叛乱被平定,如果让宦官专权,忠臣遭害,仍有可能给国家带来危险。

C.司徒崔烈打算割让土地求和,傅燮变为杀掉崔烈才能使天下安定。

D.傅燮因屡次得罪权贵,被他们怀恨在心,最后他们联合起来将傅燮赶出了京城。

6、翻译句子。

①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

②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

科目:高中语文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20世纪高等教育面临挑战

高等教育无论从政府、个人还是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来说,都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投资。因此在美国和其他的地方,目前有一种日渐增加的压力,即要求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其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学的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应有助于我们的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我们称之为“开化教育”的传统。哈佛本科生在校4年中一定要在一个主要的领域学习。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进行跨学科专业的学习。

根据同样的观点,请让我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所说的基础研究,指的是一种并未考虑其实际应用性,而是源于我们深入自然和人类的激情的科学研究。本世纪的许多最有实际意义的发现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学者们不是出于追求发明创造的实用性,而是在探索自然界的基础知识。今天人类在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以前DNA的发现,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一发现的巨大作用。强大工具如激光、硅能、超导、卫星、光学纤维、核磁共振成像的发现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追溯到最初并未考虑它的实用性,而只是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对于知识的探索。

这就是我们引入需要强调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使我们的大学适应一个有众多领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点新鲜见识的增长,均得益于全球知识渊博者之间的合作。我们希望召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在兼容不同的观念、看法的前提下,高瞻远瞩,考察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新华文摘》1998年第8期,有删节)

1.作者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教育?

答:“最好的教育”是一种 的教育。

2.“复杂的情况”是指

3.“同样的观点”是指什么观点?

答:指的是

4.“基础研究”是怎样的一种研究?

答:

5.作者在提出“另一个重要挑战”之前所阐述的那个“挑战”指的是什么?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题. 怀念鲁迅先生 巴金 四十五年了.一个声音始终留在我的耳边:“忘记我. 声音那样温和.那样恳切.那样熟悉.但它常常又是那样严厉.我不知对自己说了多少次:“我决不忘记先生. 可是四十五年中间我究竟记住一些什么事情? 四十五年前一个秋天的夜晚和一个秋天的清晨.在万国殡仪馆的灵堂里我静静地站在先生灵柩前.透过半截玻璃棺盖.望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2-28 13:01伊culy恋[甘肃省网友]IP:2057095487
    怀念鲁迅先生,怀念巴金。45年过去了,他们的声音仍在我们心中回荡。
    顶15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最美的风景作文400字 关于雪的作文300字 放假了作文300字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过年作文600字左右 伴我成长半命题作文 关于青春的作文600字 遇见美好作文600字 关于过年的英语作文 牵牛花作文300字 作文大全500字左右 读你作文600字 写乡村美景的作文 写人叙事作文600字 我的家人作文600字 从什么到什么作文 游记800字高中作文 掌声作文400字 捉迷藏作文300字 小学四年级作文400字 写植物的作文300字 二年级写春天的作文 乡情作文800字 中国春节英语作文 寒假作文400字 作文本图片 劳动作文400字 盼望作文600字 作文传承 创新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