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学六年级语文《青花》教案范本三篇

2020-11-09 01:20:02
相关推荐

而中国瓷器的发展,则以青花瓷器为最早,在世界享有盛誉。本课讲述了 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 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青花》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青花》教案范本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 鬓、疵、杳、惘、窥 会写 鬓、锲、嬉 理解 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 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 青花瓷。

由英文中 中国 瓷器 同为一个读音 China 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 学习链接 。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 我开始了苦苦寻觅 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 我 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 我 苦苦寻觅的过程。

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文的主线。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 重视过渡句。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 劝学》中讲: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 沓 不要写成 踏 。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 顿开茅塞 。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 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 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 默默期盼

1、读1 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 独树一帜 体会父亲的 手艺高 。

2抓住 完美 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 完美 ?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些语句时越读越迷惑,迷惑于 完美 与 祖传配方 之间的关系和奥秘,迷惑于 手艺高 的父亲的古怪的动作、企盼的眼神、令人费解的话语 学生越是迷惑,对接下来的重点内容的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厚。

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 苦苦寻觅

1、默读读5 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 我 怎样寻觅 祖传秘方 ?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26 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 我 找到瓷片。 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9 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 复制 青花。 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 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12 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 我 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 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原来父亲眼中的 完美 ,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 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再读领悟。

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父亲从 不满意 冷眼 笑容 ,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四、练读拓展。

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

人间瑰宝 青花瓷

其瓷 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 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 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 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 青花瓷,我更赞美

板书设计:

21 青花

默默期盼 不满意 冷眼 笑容

传承 超越完美

苦苦寻觅 寻找 复制 创造

小学六年级语文《青花》教案范本二

一、教材分析:

《青花》是小学语文S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讲述了 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 的父子俩的感人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一代又一代像文中父子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与创新默默地奉献着。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这些,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研读文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创新精神的赞美之情;了解中国青花的历史和成就,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重点:了解文中的儿子在 修复 复制 自制 这一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曲折的心路历程。

本课难点是:理解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的含义和对青花瓷艺人执著创新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运用媒体让学生通过视、听感知青花瓷,帮助学生理解青花乃 人间瑰宝 。

2、品读原因体会父亲的默默企盼

我先用媒体展示一个空白表格,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尔后让学生观察视频,感悟父亲对儿子所寄予的厚望,激发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探寻兴趣。

3、研读经过感悟儿子苦觅配方的心路历程

在这环节中,我用媒体展示问题,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儿子修复青花瓷瓶的艰辛。在教学儿子寻觅配方的第三阶段内容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再次借用媒体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纷至沓来 。整个寻觅过程,我以表格带领学生轻松走进文本,用媒体展示各个环节,突出重点。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在最后环节,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从欣赏舞蹈《青花》视频片断中去联系生活谈谈对 追求完美,执著创新 的理解。意在引领学生从文本中跳出来,步入生活,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懂得只有时刻保持创新精神,人生才有更辉煌的成就,从而达到对文本情感理解的升华。

三、教学反思

1有效落实了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整个教学过程,我注重了学生语感培养。如:在学习 儿子 艰难寻找青花创作配方的语段时,我进行了配乐范读,引导学生对全文重点语段反复朗读。

注重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在理解重点词句时,结合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欣赏青花舞蹈和青花旗袍,由艺术、服装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上升到对人生也需要创新的理解。

注重了学生情感的体验。如在品读 儿子 寻觅青花创作配方的心路历程中,由学生生生互评,自主评价。

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儿子 寻觅制作青花瓷配方的第三个阶段内容。

注重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如语言、学习方法的积累等。

2突出了媒体在常规教学中的常规运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不可能走进每节课堂,也不可能节节制作flash课件。本节课我着重注意了媒体在常规教学中的常规运用。

如:在引入环节中,我用媒体展示丰富的青花瓷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初步感知 青花 ,了解中国青花的历史和成就,激发学生对儿子怎样创作青花的探究;

在品读父亲交给儿子残缺青花瓷瓶这一语段时,运用一段动画,让学生从中感悟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企盼的良苦用心。引导学生分析 儿子 艰难寻找青花的语段内容时,结合内容运用媒体同步播放表现迷惘情感的轻音乐,带领学生入情入景,体会 儿子 寻找青花的艰辛;

为了让学生了解文中 儿子 对青花瓷的寻觅过程,我设计了 修复 复制 自制 过程的表格,一步步引领学生理解青花创作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曲折的心路历程。这也是对青花探寻过程的梳理和归纳,自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拓展环节,播放舞蹈《青花》视频片断,让学生在艺术创新中升华 追求完美,执著创新 的文本内涵。

这些都突出了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好地服务了课堂教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青花》教案范本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 鬓、访 等7个生字;理解 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瑕疵、纷至沓来、迷惘、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 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 我 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

教学难点:

理解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这句话。了解 我 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听两方面欣赏青花之美。

2.师:这些漂亮的瓷器有个美丽的名字,叫 青花 。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后的 学习链接 ,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青花瓷的资料,认识青花。

4.教师小结: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课件出示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为什么能成为 人间瑰宝 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围绕 青花 ,从欣赏图片到朗读文字,感受青花之美,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3.学生独立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2结合评议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全文,选择自己读得最满意的段落加强练习。

2.采用学生互相推荐的方法,读通全文。

3.思考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 我 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以求得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前因后果。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件展示,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人间瑰宝 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文字背景为青花瓷图片

指名朗读,教师引读

2.能做出这样完美的 人间瑰宝 ,究竟是怎样的人?父亲要给 我 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寻求答案。

二、学习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 4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神情和语言的语句,体会父亲的心理。

2.反馈交流,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父亲回答道: 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①在父亲眼中,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呢?

②带着父亲对制作青花事业的热爱齐读。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呢?

②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受送进这句话再读。

③带着对 我 的企盼齐读。

3可是,父亲一脸肃穆。半晌,父亲才说: 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学生想象补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②带着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齐读。

3.小结:父亲是那样热爱青花,为了让青花的制作工艺得以传承与发展,他对 我 满怀企盼,他知道言语的表达对于年幼的 我 来说,还不能理解,就想方设法引导 我 从实践上去领悟。

三、深入学习,寻找 我 的心路历程

1.父亲要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

联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要给 我 的祖传配方就是让 我 明白: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5 16自然段,思考: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师随机板书:寻找、复制、创作

4.再自由读5 16自然段,思考:这一路寻找,我都经历了哪些迷惘和艰辛?是什么引领着 我 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

2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3有问题同桌可以交换意见。

5.指名反馈,体会父亲的引领以及 我 的执著,并随机指导朗读。师随机板书:不满意、冷眼、笑容

我的心理活动

①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

②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我的技艺不够精湛吗?我的青花不够完美吗?

③父亲要告诉我什么?那缺失的青花到底在哪里呢?

父亲神态的变化

①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②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父亲的白眼。

③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6.用下面的句式,结合我的行动、心理活动和父亲的神态变化,说一说我寻找的经历。

课件出示

当我 时,父亲 ,我

当我 时,父亲却 ,我

当我 时,父亲终于 ,我也终于

理解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这句话的含义。

7.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能做出这样完美的 人间瑰宝 的,是执著追求,不断创新的青花瓷艺人,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这么完美的青花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象他们一样的人,都在默默地为我们创造着美好的事物,你还能举出例子来吗?师生共同举例,如:戏曲演员、书法家、画家等等

2.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跟大家交流。

https://m.dyhzdl.cn/xuexi/132510.html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四年级作文小猫 什么的爱作文600字 写种植物的作文 最有趣的一堂课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600 同学的肖像作文200字 你好初中作文600字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幸福就在身边的作文 我的期待作文 从来不曾忘记作文 微笑着面对失败作文 关于灵山大佛的作文 改过自新的作文 越长大越孤单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200字 黄山奇石作文200字 小学作文秋天来了 身边的感动500字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400字 禁毒作文三年级 三年级作文唠叨的妈妈 英语作文广告模板 关于漫画的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议论文 小学生看图作文 学校跑步作文 去海边玩的作文300字 童话类作文 英文邮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