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一篇关于读书受书中内容的启发 进行尝试的事作文

2020-11-10 03:25:01
相关推荐

星光隐退在浩瀚的天际里,此刻已是夜深人寂之时,白日的喧嚣嘈杂倏然退去,心灵静谧得如一泉清水。若在此时,独坐在书桌前,拾一本书,再慢慢地品着书中的韵味,这或许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吧! 伟大的导师列宁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三项任务:学习、学习、再学习。”细细地想想,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跋涉,在走过的每一段历程中,我们都会有欢乐、有困苦;也会有所思、有所想。这苦、乐、思、想的源头便是我们从书中受到的启示。 如果说人生如画,书就是那多彩的颜色; 如果说人生如海,书就是那奔泻的江河; 如果说人生如山,书就是那绵延的山峰。 灯光如豆,一卷在握,可以和屈子同愤,跟李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的短暂从志多慷慨的曹操口中娓娓道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从范仲淹笔端流露;“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人生的无奈从杜甫对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的叹息中表达;“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的伟绩从英勇无畏的文天祥的悲歌中流传! 书中有二十四桥下无声的冷月,有月光下静谧的荷塘,有秦皇岛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有“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之水,有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有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有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书带给我们的,是美的洗礼! 当你寂寞时,捧读小说,那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情节、鲜明生动栩栩如生的人物会为你的寂寞无聊画上句号。体验景阳冈青石上的惊险,品味大观园里林黛玉的盈盈粉泪,感受玛蒂尔德人生的拐弯,接近简爱倔强的个性。他们有着人生的辛酸和甘甜,有泪,也还带着笑。 当你失意时,浸泡在优美的诗词氛围中,洗净你人生的忧郁和浮躁。屈原给你“宁溘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的执着;杜甫给你“穷年忧黎元”的胸怀,陶渊明给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苏东坡给你“羽化而登山”的超脱。他们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豁达,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气概……功利在他们眼中隐退,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感悟与思考,一种经受洗礼的凤凰涅。 读书,便是在读人生,读祖先的人生,读作者的人生,读自己的人生。读书,更如赏花,每一种花都有各自的美丽之处;每本书,也都有各自的精妙之处。当孤独、寂寞时,我们读书;当失意、困惑时,我们读书;当成功、喜悦时,我们也读书。读到悲伤处,我们为之流泪;读到高兴处,我们为之兴奋。好如酷夏之凉风,更似寒冬之暖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催人奋进,贯穿了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人生拥有了迷人的色彩和温馨的梦想。当我们读着那满页的文字,再透过那文字背后的栅栏时,我们会看到那人世的沧桑、历史的变迁,还有那祖辈的身影。是书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也是书给了我们人生的起点,扬起了我们生命长河的风帆。 读书,充实了生活,拓宽了视野。从书中懂得了知识,从书中了解了如何全面的评价历史,如何客观认识自我。从书中能够吸收丰富的营养,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可以使我受益非浅。这使我深深感悟到:书多么繁华,是多少敏感的心灵在喜怒哀乐中碰撞出来的火花,书是多少深思的头脑对社会,对人生反复思索的结晶! ————————————读书与人生银浪仓库试压车间 张作卉如果一个人能与书为伴,在知识搭起的林荫树下惬意地走过人生,他的生命就会被快乐、热情、智慧、充实撑起一道道绽放的风景。因为一部好书中闪烁着许多高尚的思想和智慧的灵魂,它能启迪你年轻的心灵,拓宽你的思维,开阔你的视野,提高素质和修养,成为你精神上的依托和信仰,让你的人生在明媚与激情中航行。读书,不一定能让你变得伟大起来,但一定能让你变得高尚起来。记得自己小学还没毕业时就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始翻阅那些长篇小说,如:《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等,那是当教师的父亲节衣缩食花了几块钱给我们买的旧书,在那个物质条件还极为匮乏的七十年代末,这些书成了我精神上的细粮,浇灌着我饥渴的心田。著名诗人艾青、郭沫若的诗《炉中煤》《大堰河 我的保姆》等,我都一页页仔细阅读,诗人发自肺腑的对祖国深深的挚爱之情:“假如我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啊,我亲爱的女郎,你不要嫌我这黑奴卤莽,正是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烙印般刻在我人生的路碑上,我忘不了中国曾经走过的苦难,这些诗句,启蒙了我年幼的心灵,成了我思想萌发的土壤,指明了我人生的方向。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我不仅学会了读书,还学会了在阅读中思考。那些优秀的作品:如高尔基的《童年》三部曲,《红岩》等,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被书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感动,被紧张的故事情节感染,常常如身临其境,与作者一起大喜大忧。我感到一部好的作品不仅吹响了一个时代的号角,甚至影响到一个人乃至一代人的人生追求。难怪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和一种伟大的思想交流。受书中思想的熏陶,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这些感动和沉思中形成。我始终告诫自己:任何情况下都要以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鼓舞鞭策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热爱生活,不要被狭隘束缚心胸,培养豁达坚强的品格。我也曾拿起笔,用诗歌赞美五月的劳动者,抒发对油城灿烂明天的憧憬。是那些优秀的作品,指点了我人生之路,让我找到了做人的准则,增添了无穷乐趣和智慧,成了我精神上的支柱。书成了我人生路上最好的伙伴,直到今天。让我们纵观历史,那些出色的领导者、英雄人物,哪一个不是与书为伴走过人生的呢。我们知道,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都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历史上所有闪光的思想汇聚了他的智慧,领导中国走出了黑暗。晚年,他的视力几乎让他无法阅读,他也要让别人念书给他听,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也是我们读书的典范。铁人王进喜凭着顽强的毅力,从学字开始,搬走了读书路上的一块块顽石,领导石油工人篝火旁学“两论”,为甩掉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他对读书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一次次打动了我的心。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仍艰苦读书,今天,我们生活在如此优越的环境里,各类书籍琳琅满目,有这样好的读书条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读书的权利呢?在书海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你就会获得一把开启心灵之锁的神奇钥匙。遨游在书海的森林里,它会点燃你人生的激情之火,释放生命的智慧、力量和创造力。它是你人生的方向盘,随时扶正你前进的航向,没有哪个愚昧不读书的人能成就事业。很多人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读不读书没什么用了。这让我想起了《鹰的故事》。鹰的寿命几乎接近人类,能活到70岁。在它进入中年的时候,像人一样开始出现老化现象,难道就这样等待亡吗?不,这不是鹰的选择!于是,它飞上悬崖,在磨难中寻求第二次新生:它击落掉老化的喙,再将一根根趾甲、一片片羽毛痛苦地拔掉。当新的喙、趾甲和羽毛长出来后,鹰会重新飞上蓝天,自由翱翔。它用了150天的磨难,却脱胎换骨,延长了三十年的生命。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不要让宝贵的光阴在身边悄悄流失,要向鹰那样勇于挑战自己,挫折面前不低头。很多时候,我们人类真的需要学一点它们身上的执著、拼搏精神。也是这个故事,让自己人生渐停的脚步重又振作起来,再次点燃了我工作学习的激情。在企业工作的二十多年中,我翻阅着各类书籍,励志的、哲理的、故事的、文学的等等,让我受益匪浅,行行文字像人生路上的助推器,激励我跨过一道道难关,鼓舞我前进。如,《读故事 悟人生》的书中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给人带来了无限启迪。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学会如何学做人,如何懂哲理,如何学做事,如何会思考,如何长智慧。正是通过读书,提高了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提升了工作能力。一部好书会改变一个人的为人原则、处事准则,改变观念,会让你赶上时代步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刊物《意林》,我被里面新颖、深刻、真挚的故事所打动,爱不释手,从此成了我的随身读物。这是一本内容质量极高的刊物,借此推荐给大家,你一定会从中受益的。在读书月活动中,我阅读了《无法选择工作 但可选择态度》一书,让我懂得了一个员工对待企业的正确心态,懂得了更多更深更细的道理:我们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可以掌握自己。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应该用真诚、忠诚和智慧去经营人生,以正确态度去面对工作,善待工作,你会从中得到无穷的快乐和幸福。读书,能使我们像鹰那样,磨难后在快乐中给自己插上腾飞的翅膀,让慢慢沉重的心灵重新飞向青春的天空!读书,无疑于给我们的大脑注入了新的润滑剂,让我们的生命更健康、更蓬勃、更向上。热爱读书,就是热爱生命。它能教会你如何把人生的苦难变成财富;如何在紧张与忙碌中感受追求与成功的快乐。朋友:与鹰为伴,你会在迷茫中再次飞翔;与海为伴,你会在浩瀚中遨游沧桑;与书为伴,你会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扬起坚定的风帆!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登上人生的颠峰,领略无垠风光吧!——————————————————读书与人生 广仔与书结缘,是我几岁的时候。那会看的自然是小人书、连环画,我至今记得一个仙女为救去年而不断用剪刀剪断河水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但让我记忆深刻,也焕发了我幼时的想像力……。而买的第一本书,是在二年级的时候。那年我8岁,期考时生病了所以语文才考92分,但年轻的语文老师偏偏决定,92分及以下的都不会得到她的奖励,而她也不希望这些同学去买她所奖励的书,“你们差生不配”。当时我心里被针刺般很不高兴,但到假期时碰到了这本课外读物,我还是掏出自己很少的零花钱把它买了下来,8毛钱!呀,书中的故事挺吸引我的,我用了近2000字改写了其中的一个,是一对夫妻用两棵棕榈树最终撑起了日和月的传说。令我高兴的是,三年级使语文老师换人了,而我的语文成绩得了好几次满分,但那样的奖励再也没有过。我在长大,父亲自然也很为我的成长着想。他给我订了好多杂志,有《少年科学》、各类中小学生作文选等。但我从来就没有真正花心思给那些作文选投稿过,看别人发表作品引起老师灿烂的笑容我也就心热了几分钟,嘿,当时要是有人在我背后推我一把就好了……自我买了那第一本书之后,自己买书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我很少吃零食,但书买了不少,像《故事作文》、《故事大王》、《童话大王》、《故事会》、《故事家》等当时都是期期不落地买,但现在保存最多、保存较好的也就是《故事会》,情结已经深到非一般人的地步……小学毕业,住在5楼我那显得有些暗的个人小屋里,我数着5年来我所剩存的图书,除了捐给学校的54本和被同学“不小心弄丢”的好些书本,还有187本,我心叹,起码有250多本的。初中的时候我开始订杂志,也订报纸,读起来爱不释手,当然知识也增长了不少。到高中的时候,就是买各种厚书本了,而我那时读书的兴致也开始下降。许多东西似乎停滞了……,我的人生开始了新的一页。高中毕业之后,上了北京。每天都要看《北京晚报》,只觉得这是全北京最重要的一份报纸。新的读书历程,是来到了北京图书馆之后,先是办纸条、看上一天,后来是办读者临时卡,不过瘾,终于把正式卡给办了,一年续费10块钱,看呗。其时我侧重于看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书记,对文学不是太看重。生活的重压,也让我对读书有了清晰的目标,要读就读专业的,要读一行就专一行!不上图书馆的时候,我就啃自己的课本,我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再不奋进就很难赶得上人家啦。更何况,一个人,在北京,孤独地飘……网络兴起了,我也于2004年正式成为了一个网民。但我不太爱网上的读书,我只爱现实的书,因为:习惯了。网上就是一个快速的世界,阅读要快,发表观点要快,跟人交流要快,哪跟平静地读书、安心地吸取知识一个样?现实中社会也很鼓励大家读书,可有多少人是能真正沉静得下去的呢?实际上,读书也是一个很个人的事,不顾及这个特点就很难收到很好的效果。人要急了,要读书了,必然要恨手中的书少的;等大家都有共同读书的需要的时候,那个人人爱读书的时代又会回来的。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我就说 ,借着梯子一步一步向上爬吧,不爬你永远到底不了人生的高点…………2007年已经昂扬开始,未来又值得我们努力拼搏。而读书,是一件永远无止境的事。展望07新年,展望未来,我的读书人生又要从新开始了!补充: 书与人的随想 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们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新世界,比如海洋、太空、微生物等等。凡新世界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但真正大的世界是书籍,它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有位养生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这是讲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没有任何疾病,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以后风寒相侵,细菌感染,七情六欲,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来世。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份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困顿于城堡中,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入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 中国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我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凡书籍所记录、所研究的范围,所涉及的东西,他都可以到达,都可以拥有。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总结了做人的经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但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那就只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算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敢当天下。像毛泽东当年不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那样,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读书又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子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开辟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书造人。你要成为某方面有用的人,就得攻读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发现和创造就得先读过前人积累的书。毛泽东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给以总结,历史也就真的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巨人。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 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以书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班乘客留一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当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 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写书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揉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之谓吃进草,挤出牛奶。这是一种创造,如同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要智慧和勇气。小智勇小文章、大智勇大文章。唐太宗称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其实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得历史的承认。无论马、恩、毛、邓,还是李、杜、韩、柳,功在当世之德,更在传世之文,他们有思想的大发现大发明。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书的分量,其实也是人的分量。 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作者:梁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动物作文300字 横店游作文 致敬祖国作文 赵丽颖英语作文 新坐井观天作文 挫折作文500字 高考作文命题方向 爱因斯坦的故事作文 我看考试作文8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200 有关于运动的英语作文 擎天柱玩具作文 二年级作文暑假的一天 老师作文200 写一篇英雄人物的作文 游海底世界作文 帮妈妈拖地作文 我的护士梦作文 关于抗战的作文 我的理想600字作文 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作文 一本书的力量作文 家乡的小溪作文300字 关于项羽的作文素材 写家乡习俗作文 作文我会 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视频 幸福的感觉作文 坚持与放弃作文 关于逛超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