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致家长:优秀的家长都给孩子做榜样 教育拼的是家庭的格局转给家长

2020-11-11 12:45: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致家长:优秀的家长都给孩子做榜样,教育拼的是家庭的格局(转给家长)

《少年说》节目中,一个叫邓婧雅的小女孩,站在台上介绍:“我的奶奶很奇特,都快80岁了却还一直在学习,尤其喜欢做奥数题。”

台下的奶奶听完,满脸笑意。

婧雅的奶奶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从小学到初中,婧雅的数学题都是由奶奶辅导的,还经常陪着她一起去辅导班学习,有时候还会和老师讨论题目。用小婧雅的话说“奶奶就是老年界的一朵奇葩”。

可是奶奶却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技术人才,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只有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每个人都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一句话,既抬高了自己,又激励了孙女。

优秀的家庭,福泽三代,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一点也没错。奶奶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她的格局很可能影响小女孩的未来结局。

教育不仅拼的是父母,更拼的是一个家庭的格局。一个家庭,他能站得高,看得远,那他的孩子便能在宽阔的视野中,拥有更多的人生选项。

家庭的格局,奠定了教育的基础

这场疫情,让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成为全中国人的偶像。

人民日报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还记得当年非典肆虐的时候,是他冲锋在前,主动要求“把重病患者都送我这里来”。

优秀的人从来没有偶然,所谓医者仁心,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三代人,刻在骨子里的坚定。

真正影响他一生的人是他的父母。

钟南山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名叫钟世藩,是中国著名儿科医学专家。钟世藩身为一个儿科医生,对待病人,尽心尽责。下了班,他也给孩子看病,有时孩子太小,还会上门出诊,坚持大查房。认认真真书写每一份病例,即使非医学专业都能“看得懂”。

能少用药就少用药,能用便宜药就不用贵的药。这给他的儿子钟南山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原来当医生,既能救死扶伤,还能受人尊敬!”

钟世藩对医学的热爱,是认真一辈子的。在70岁高龄和身体多病、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下编写了儿科著作《儿科疾病鉴别诊断》,有50多万字。

钟南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小时候顽皮,将父母给他交学校伙食费的钱偷藏起来,自己买东西吃。一直撒谎瞒着父母,直到事迹败露。他以为父亲知道后,一定会打他一顿。

可是父亲却没说太多,只是说:“南山你想一想,这么做是不是很诚实?”这样的质问,比打他一顿感受更深。

父亲这句话,让他明白了,什么叫讲老实话,做老实人。

从医后,有次跟父亲一起遇到一个孩子,尿血厉害,他认为应该是结核。父亲问他一句话说:“你怎么知道她是结核?” 一句话问住了他,因为他从来没想过。尿血可能是膀胱炎,可能是结核,也有可能是炎症。

后来有一次钟南山独自看诊,因为诊断失误,对一个女孩错误用药,差点危及生命,回忆起这次错误,他说:“诊断错了,我永远都忘不了”。

他才明白父亲说过的那句:“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父亲很少说话,但他一般说话都有证据的”,这是钟南山83岁时对父亲的评价。

钟南山还有一位优秀的母亲,钟南山一直珍藏着1950年骑自行车的黑白照片:“当时我看到别的孩子有自行车,非常羡慕。小学六年级时,妈妈对我说,‘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5名,我就奖你一辆自行车!’我说‘真的呀’,妈妈说‘真的’。后来妈妈也没再提过这件事,但11岁的我记住了妈妈的话。”

“1949年,我在岭南大学附小(现中山大学附小)读书,学校因故不举行毕业考试,但后来,学校根据平时的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我排在第二名。

我很高兴,但也不敢说什么,因为妈妈是说考试才有自行车的。”“而且,那一年家里生活很困难。但是没想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还是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

“当时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实现了她的诺言,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妈妈教给我的。我现在对我的孩子、对我的研究生也是这样,要么不答应,答应了我就一定要做到。”

父母身上的品质就这样深深地刻入钟南山的骨子里,让他懂得为人处世的品格,和职业使命的严谨。

做了父亲以后,钟南山便将这些教育精髓都传承给了子孙。

儿子钟惟德小时候特别调皮,经常逃课和打架,常常被老师投诉。于是钟南山就从这一点入手,不断放大孩子的优点,鼓励他多帮助别人。他说:“通过发挥和发扬孩子的长处,帮助他们建立荣誉感和自尊心就足够了。”

在父亲的鼓励下,钟惟德没有辜负期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提到家庭教育,他说,父母一向要求比较严格,自己喜欢运动,有时候逃课去打球,玩、野餐,经常受到惩罚,很小的时候就会被揍一顿,大的时候就要罚抄书。

有一段时间,女儿在美国南加州读大学时,一边训练,一边学习,非常辛苦。他忍着心疼,鼓励女儿:“如果你能度过这样的日子,将来遇到什么困难你都能挺过。”

在一次采访中,钟南山的女儿说:“我非常敬重我的爸爸,从他身上我学会了怎么做人,他待人非常好,他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病友,有时候甚至比家人都好。”

都说孩子其实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未来就是一个家庭合作推出的作品。

有的时候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无论好坏,到最后,我们的性格、三观、习惯中总会多少长成了和父母相似的模样。而这或许告诉了所有家长:不要自己碌碌无为荒唐度日,还绑架着孩子必须功成名就。

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的努力,才能真正影响孩子

为什么许多孩子在父母眼中显得“平庸”?是因为家庭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父母都是对孩子报以厚望,却往往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给孩子最好的资源和希望。

但是,这样换来的只是孩子的慵懒甚至是抵触:

“我已经这把年纪了,没什么奋斗价值了,但你要好好学习才能有出息啊!”“你总要求我考第一名,我看你在工作中也一点都不进取,想考第一自己考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督促父母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只有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让孩子明白努力的意义。

作为独生女的董卿,从未尝过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滋味。

董卿稍能识字,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大声朗读并且背诵。稍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除了文学素养,还要锻炼身体。天没亮,爸爸就把还在梦乡的董卿喊起来,让她到家门口淮北中学的操场上跑一千米。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让董卿“勤工俭学”。

随着长大董卿也慢慢理解了爸爸的教育方法。董卿的爸爸从小生长在农村,生活穷困。“我爸爸每天上学之前,都要先到池塘里抓鱼、抓虾,跟着我奶奶到集市上把它们卖掉,挣些生活费再去上学。

“我爸爸自己的经历,让他特别笃信一点,就是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就是这么一步步走来的,所以对我也有着这样的期望。”董卿说,爸爸是个很严谨、很坚忍也很善良的人,很庆幸自己身上继承了他的这些优点。

董卿曾谈起初为人母那段时间,说自己非常迷茫。后来,朋友的一句话,彻底点醒了她:“你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她说:“我应该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真正在未来懂事的时候,对你敬爱有加,从而学到你身上的品质。所以我不会放弃自我成长,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于是她开始重踏上了职场,成为了《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的主持人兼制片人,再一次证明自己的实力,惊艳了无数人。

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她自己受益,也让孩子从她的言行中看到了学习的力量。

最优秀的家长,永远都是在做孩子的榜样。想教会孩子什么,首先自己就做到什么。最优秀的家长,也永远都将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不是独裁、控制,而是尊重、陪伴和引领。

抗“疫”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这次疫情就像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父母们的奉献与坚守,让孩子们懂得了担当的意义:挺身而出,临危不惧不只是灾难面前的口号与鸡汤,而是真实存在的;也令孩子们感受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在一封封纯真质朴的家书里,我们看到一个个家庭的感人故事,也看到了孩子们的懂事、坚强与心灵的成长。写下这些家书的是重庆沙坪坝区重庆市南渝中学的孩子们,收件人是奋战在抗“疫”一线,可能不曾收到或从未来得及看一眼这些家书的父母。

“优秀的妈妈,是让我感到自豪的妈妈”

顾馨月一家

看着父母远去的背影,孩子懂得了责任和担当,顾馨月在家书中这样写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您和同事们逆行奔赴武汉,我知道这是军人的使命、医生的职责,也是您一直以来对工作的态度。”

“我很庆幸出生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也很庆幸今生遇到您,虽然,您的忙碌少了些对我的陪伴,但在我心里,您是一位称职的妈妈,优秀的妈妈,是让我感到自豪的妈妈。”

“爸爸,您不怕,我,也不怕!”

龙奕帆一家

龙奕帆在信中写道:“如果说世上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永远向往,而且有时还能得到,那就是人间的真情。我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爸爸,您不怕,我,也不怕!”

“我在家里可以照顾好自己,请相信您的儿子吧!”

刘睿天翔妈妈

父母奔赴抗“疫”一线,这些孩子无法和许多同学一样享受亲情时光。于是,他们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庭。

在家书中,刘睿天翔毫不掩饰对妈妈的敬佩之情。他还在家书中向妈妈再三保证:“您不用太担心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您的儿子已经十三岁了,是一位玉树临风的少年了,我在家里可以照顾好自己;您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我会安排好一切,请相信您的儿子吧!”

一个家庭的格局,就是教育的根;父母就是叶,用自我成长,来影响孩子;最后孩子努力生长,才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编写不易,去右下角给小培老师点一个“在看”吧!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

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往往有着更高的上限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作文 关于互联网的英语作文 关于打雪仗的作文 北京作文加盟 关于水仙花的作文 描写木棉花的作文 以理想为主题的作文 开心的一天300字作文 快乐六一作文400 生活中的小美好作文 我的舅舅作文400字 五下第四单元作文 什么带给我快乐作文 中秋节的作文四百字 我的妈妈作文150字 学会感恩600字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300字三年级 写美食的作文300字 给父母洗脚的作文 关于自我成长的作文 关于皮影戏的作文 家乡的符号作文 最美的痕迹作文 寄情于景的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多少分 全国大学生作文大赛 小学生写植物的作文 节约用水作文300字 学包粽子的作文 钉纽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