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以“榜样”为话题的作文开头怎么写?以榜样 – 手机爱问

2020-11-11 12:50:01
相关推荐

许多的学术研究,在引用先哲的经典时,多是转引,真正读原著的不多。我本人过去也多习惯于转引。实际上,一些经典名句在辗转引用后,变味了,有的甚至背离了原意。因此,盲目引用往往大谬,切不可大意为之。今作某命题的功能开发研究,发现有研究者对这种讹引误传的案例多有抨击(如《新华文摘》2007年第21期第33页刊登有《一句并非鲁迅的“名言”》),类似以讹传讹的现象颇多,慈举例如下,给大家共警。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并非鲁迅原话鲁迅全集没有这句话。与之相近的是1934年4月19日写的《致陈烟桥》有句:“木刻还未大发展,所以我的意见,现在首先是在引一般读书界的注意,看重,于是得到赏鉴,采用,就是将那条路开拓起来,路开拓了,那活动力也就增大……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1]这里,鲁迅从谈木刻、绘画引申而谈到文学艺术的地方色彩问题,认为“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确实,“越有地方色彩的,越容易成为世界的”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大相径庭的。一些民族特固有的东西,可以成为世界的,也有无法成为世界的。反例很多,例如,一些民族用金属圈挤拉脖子,在当地成为审美象征和追求,却无法成为世界有凤来仪的典范。盛行一时的我国妇女裹脚陋俗,男子留长辫子习惯,也随着历史的流逝而不为人首肯,过去也一直无法成为世界的。有“地方色彩”,色彩首先应是特色,有其普适性正面意义,即能支撑起这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价值。否则,就无法成为世界的。这样看来,鲁迅的原话,是正确的。后人改而相沿成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谬矣。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不是列宁的原话列宁说的是:“在政权转归无产阶级掌握以后,在剥夺了剥夺者以后,情形就根本改变了,榜样的力量——如最著名的社会主义者多次指出过的那样——第一次有可能表现自己的广大影响。”[2]列宁说的是“第一次有可能表现自己的广大影响”,并没有说“是无穷的”。三、“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非鲁迅语而是毛泽东有说鲁迅没有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倒是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可参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62页。四、“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纂改了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没有说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他倒是这样说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3]引用经典论述,目的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以确征自己观点的无懈可击,当别人要驳斥这些论点时,得先驳倒经典观点。应该说,作为论证方法和技巧,这是很好的。但引证必须忠实原著,认真核对,而不能断章取义。有些人为达目的而纂改,像四人帮纂改毛泽东“照过去方针办”的原话为“按既定方针办”,那就不止是学术思想的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了。即使是学者为使自己的作品有更多读者,而采取在自己的学术作品中投机或修改引语等牺牲其学术性来获得更多读者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应该强调学术规范。引证是促使作者“创新”的一个推动力,故意纂改某一论述或思想观点,则是作者创新乏力的结果。无法在别人思想的基础上继续进展,而修而为己所用,这至少是很不严肃的。至于干脆把别人的话当作自己的说出来,或作为自己的结论。那已经是一种学术的“剽窃”了。准确、规范的引证是一种强迫力量,强迫自己求真务实,致力于学术创新。总之,学术引证上的以讹传讹,是极不可取的,有志于此道者,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2008年10月3日星期五 这篇文章的作者卢克谦没有很容易的找到他的很确切的资料,可能他的答案也不权威。此外还有讲这句话最早是 弗兰西斯·培根说的,如下文谦谦君子 作者: 马远鹏 发布时间: 2010 03 01 09:39:47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家的猫作文 幸福一家人作文 四年级国庆作文 期待作文600字 一件事作文500字 幸福时刻作文 五年级作文写人 有小标题的作文 大雁塔作文 英语六年级上册作文 写物的作文怎么写 家庭生活的作文 遗憾作文600字 高中作文题 4年级下册作文 海棠花作文 写景作文冬天 夏天的雨作文 剪纸英语作文 关于奶奶的作文 友谊作文800字 写日出的作文 记事类作文 我生病了作文 难忘的生日作文 800字高考作文 道歉信英语作文 值得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是什么 思辨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