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作:怎样做到真实与虚构的完美结合

2020-11-11 23:05:01
相关推荐

真实是写作的生命,但事事皆实,失于平庸;虚构是写作的本质,但事事皆虚,过于诞妄。可见,在写作中,要做到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实在是大有学问。那么,怎样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写出最美的文章? 一、取材与炼意:“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我们知道,写作中存在着两种真实: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所谓生活真实,也即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我们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一切生活现象,它既是真实的,也是杂乱、无主题、表面化的。如果写作照搬现实,它就成了一本大账簿,粗糙不堪。写作要对生活去粗取精,提炼虚构,从而达到艺术真实。 1.取一或杂取 生活是源泉,离开生活就没有写作。虚构是在生活真实基础之上的,只有占有大量的丰富的现实生活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升华,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优秀的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都有生活原型,可以说,各式各样的人物在作家的头脑中储存得越多,塑造出来的形象就越有真实性,因而也就越有典型意义。正如鲁迅所说:“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切近生活又使人感到新鲜,正是写作独创性的体现。 从生活中取材的具体方法是或取一为底本,再取其他形象为补充,或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即多数情况下,是人无其事,事非其人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是。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原型是他本乡的一个沦为半工半偷的阿贵,而他又“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可见,要创造出好的典型,没有生活是不行的,必须对生活进行广泛的观察,以大量的生活积累、生活感受为基础。 2.补充或合成 艺术真实的真,不是与生活一模一样的真,艺术的美,就在那“似与不似之间”。可以说,虚构是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转化的中介,因此,写作的创造性就在于虚构。 利用材料进行虚构的常见手法是补充或合成。即补充相关的表象事件,通过对事实的完善来凝练地表现生活中的真;或移花接木,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移植到自己所写的人物身上,使人物性格深化,达到更好的效果;或本无其人,而是从千百个同类的人物中,概括出他们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等多方面的典型特征,来使之更完整、更丰满。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三国演义》中的智激孙权的是鲁肃,草船借箭的是孙权,火烧新野的是刘备,在小说中却把这些事都移植到诸葛亮身上。鲁迅的《孔乙己》《祝福》就是通过旧中国许多的生活真实,合成到一个人的身上,因而,孔乙己就是许多受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的代表,祥林嫂反映的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共同命运。 二、真情与移情:“遥体人情,悬想事势” 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还表现在作者情感的真实,正如鲁迅所说:“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1.体验真实 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是取得真实性的主观条件,是写作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使读者产生情感说服力,感到一切是确信无疑的前提条件。司汤达说:“如果作家无所感受,他又从何描写?”因而,可以说,饱含真情的写作,假的也像是真的;没有真情的窗,真的也像假的。这样,即使虚构的作文,只要心灵在场,不管是取自真实的生活,还是加工于真实的生活,或是远高于生活之上,都不会给人带来虚假感,反而更有可能打动读者。 体验的真实从哪里来呢?是在感受生活中产生的,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感受和理解,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在真情的观照下,写进文章中的人和事可以是杜撰的,景和物也可以是虚构的:望穿秋水,怒发冲冠,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黄河之水天上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等,这些描写显然与事实相左,但大家不感到虚假,就因为其中流露的情感是真切的,是为人们所共有的。可见,所写内容可以作伪,唯情不可作伪。 2.合理移情 情感还具有一种推己及人或推己及物的功能。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在写作时,我们的思想情感一旦为某一对象所激活,就会诱发无穷的想象,在想象所虚构的世界之中,会把自己想象中的人物或事物都当做是真实的,并对他们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与他们同悲苦,共欢欣。 福楼拜在他的书信中曾有这么一段话谈及他写《包法利夫人》的经过:“写书时把自己完全忘去,创造什么人物就过什么人物的生活,真是一件快事。……我骑马在一个树林里漫游,正当秋天的薄暮,满林都是黄叶,我觉得自己就是马,就是风,就是他们俩的甜蜜的情话,就是使他们填满情波的眼眯着的太阳。”写作中和自己笔下的写作对象有了共同的思想感情,才能作大胆的尝试,把握特点,逼真地描绘,写出人物思想感情的真实,内心世界的真实。 三、细节与情境:“把谎话说圆” 对作品来说,艺术真实体现为一个独立的、统一的、自洽的文本世界,写进文章中的亦真亦假的内容经过形式的改造、加工,获得了真实的生命。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叫做“把谎话说圆”。 1.细节的真实 巴尔扎克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细节描写直接关系到作品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和典型性。这就要求写作中,无论写人,叙事,绘景,状物,都能借助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凸显细节。如阿Q被枪决前认真地画着圆圈;严监生临死时因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而伸出两根指头,不肯咽气;葛朗台临死前让女儿将来到另一个世界向他交账……人们欣赏这些细节时,会发出“是这么回事”之类的评语,就是指与实际生活相符合的真实性。 当然,细节即使不是曾发生过的实事,但也应是会有的实情。依据一定事实,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七分素材,三分水墨,使之成为生动的细节。比如在《史记》中:伯夷、叔齐隐居在首阳山,后人却对他们的事迹知道得如此详细;写樊哙“头发上指,目尽裂”;写蔺相如“却立柱,怒发上指冠”;写刺客列传中易水送别时,“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尽管细节是如此不符合生活实际,却使文章获得了“千载之下如闻声咳,如睹须眉”的魅力。 2.情境的创设 细节的真实有着符合生活真实的特征,然而,还有一种违背生活真实的细节和情节,其时空、环境及人物关系的设定也是荒诞的。如:《聊斋志异》里的鬼魅狐妖,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人变甲虫,杜丽娘死而复生,窦娥三誓……这些现象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发生,然而却能使读者弥觉其真。为什么呢?因为它服从于一个假定的逻辑,经得起推敲,让人感到它的前因后果能圆能自洽。 总之,文本的真实性不在于它的事实性,而在于它的逻辑可能性。为了求得以假为真的效果,可以通过想象,借助比喻、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段,虚构一个符合逻辑的艺术情境,给笔下的人物虚构一个生活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及事情发展的结局等等。尽管它可能与生活实际极度不符,但这时,因为文章本身具有了一个自足的艺术结构,一种固有的假定的真实性,正所谓事之所无,理之必有,从而达到艺术的美与艺术的真的和谐统一,读起来也就真实可信了。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 9656695.ht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窗外作文高中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君子兰作文三年级 白玉兰花作文 长城作文200字 怎么交朋友英语作文 敢于担当作文 风景这边独好作文指导 关于爱的作文五百字 渡口作文 美好的回忆作文450 我的自传作文400 动物作文400字左右 体罚打屁股作文 校园的冬天作文800字 我的兴趣日语作文 我喜欢的歌作文400字 写人的作文400字爸爸 观音莲的作文 以感动为题写作文 小猫和老鼠作文 我的优点作文600字 童年作文300字左右 牵挂作文200字 高中作文素材书 作文立意是什么意思 我的姐姐三年级作文 作文我这个人400字 我对书的感受作文 剪纸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