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段翔:资深体育人与体育记者40年交情我和《解放日报》征文

2020-11-12 06:40:01
相关推荐

我是体育人出身,很有意思,到现在被称为“资深体育评论员”。角色的变化记录的是时光,也与解放日报体育报道转型发展息息相关。算起来,我跟解放日报历任体育记者打交道有40年了,是一段难忘的缘分。

最开始,我是解放日报一名读者。因为小时候家里订《解放日报》,不夸张地说,从我识字后读的第一份报纸就是《解放日报》。彼时资讯远没有现在发达,一张《解放日报》可以从头看到尾。我最喜欢看国际,《解放日报》的国际报道是我了解世界大事“最解渴”的选择。

搞体育出身的人总给外界“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印象,而我通过阅读党报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建立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模式。我对《解放日报》的“解放”二字感触最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日报的报道启发国民思想,摆脱桎梏,在重要历史时期都有宏篇巨作站立思想理论的潮头。1991年,皇甫平的系列评论犹如一颗信号弹,照亮了改革开放的前路。在我心目中,《解放日报》就像一艘稳稳前行的巨轮,始终指明未来的方向。

我从小喜欢体育,文革期间有段时间离开了体育界。1979年,从第四届全运会开始,我在上海体育代表团部工作。也从这时开始,我跟媒体的接触多了起来。渐渐地,我跟解放日报众多新老体育记者们成了朋友。

1982年任中国友好城市乒乓球代表团领队,访问日本关西期间,赛前双方交换队旗。

从第四届到第八届全运会,我在团部做竞赛技术分析。通常在一天比赛结束之后,记者会跟我通电话,了解上海队的比赛情况,我总是团部最晚睡觉的那个人。当时解放日报还没有专门固定的体育版,体育报道多从赛事本身出发,包括比赛进程和技术分析。1988年,《解放日报》推出每天一个体育版面,逢奥运会、世界杯,还会出专版、特刊。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社会关注度高,在奥运特刊、每周球讯上,通过“行家谈”等专栏,我的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解放日报》一个版面点评乒乓球男单半决赛,半个版面图片和文字相得益彰,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1997年参加第44届曼彻斯特世乒赛技术调研工作。

2016年,解放日报社推出上观App,那年恰逢巴西里约奥运会。解放日报邀请我和一些体育界权威人士,为奥运报道进行头脑风暴。从“每周球讯”到之后多次举办的奥运会报道专家座谈,我有幸参与,成为解放日报体育报道的智囊团成员。这证明党报体育报道一直在开拓思路,求新求变,对与会者也是很大的促进。通过座谈交流,梳理秩序,更宝贵的是为未来提供更多发展空间。随着网络资讯的日益发达,解放日报体育报道不断在报道深度和独家观点方面下功夫,每逢重大赛事报道,解放日报的报道内容和版面设计,都能体现党报的思想高度,这也是来源于深厚的思想储备。

在跟解放日报体育记者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虽然不是搞体育专业出身,但是一直具有孜孜以求、学无止境、反复思辨、反复求证的学习精神和职业素养。有时与记者电话一打几个小时,他们总是不把问题搞清楚不罢休。他们提出的问题,常常有新的角度,体现了记者的思想水平。所以我们在交流中,也经常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对我们搞竞技体育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把竞技体育的共性原理,带到其他各项目的个性解读。除了乒乓球,我涉足的体育话题越来越多。做了电台5年的“第三只眼看体坛”专题,自己对竞技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近几年,在探讨乒乓这个老行当之余,我跟党报记者更多地探讨中国体育的改革,包括“全运会撤销金牌榜”、“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为何开局不利”、“姚明离开大鲨鱼后的篮球改革”等话题,媒体同仁改称我为“资深体育评论员”。

段翔近影。

我虽然年逾70,但还能跟年轻记者有共同语言,自己甚感欣慰。《解放日报》今年70岁,如何跟年轻人建立沟通和接触,也就是提供一个边界——思考的边界。主流思想未必是保守思想,它是有活力的,有生命力的。这是解放日报提供给读者的养料,它不是僵化的。这也是我一直对解放日报怀有深厚感情的原因。

(本报记者 秦东颖 整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守信作文 乐高 作文 看海作文 漫画启示作文 写未来的作文 搬家作文 写景作文400 偶遇 作文 庐山作文 写树的作文 肖作文 毕业季作文 环境描写作文 写游戏的作文 玩游戏的作文 梦想作文开头 制作文档 写一件事作文 专注作文 独立的作文 美景作文400字 买菜 作文 格局作文 英语作文5句 逆袭作文 作文写一个人 朋友作文400字 细节描写作文 体育课作文 描写美景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