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矫情在路上

2020-11-14 02:20:02
相关推荐

对不起,我是文盲。

说实话,我没看完这篇满分作文。

因为,我太菜了,读不懂。

你行,你上。(附原文如下)

读完了吗?读懂了吗?

如果你既能读完、又能读懂,打扰了,你的境界比我高,不用看了,请立刻关闭。

如果没有,咱还可以聊聊。

坦白讲,我也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经历过高考的洗礼,也接受过社会的毒打。

可是,却不敢说自己读过书。你想想,以林黛玉的才情,也只是“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我等须眉浊物,“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就罢了!”

话说回来,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呢?

恐怕,从数量来说,远远多过“读书人”吧!

那是不是代表,我和“像我一样”的人,都读不懂?

作文、作文,写作文章。

请问,文章是什么?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曹丕《典论 · 论文》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也就是说,文章是关乎国家治理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永垂不朽的盛大事业。

但《生活在树上》一文,充斥着大量“虚假”的文化面具,比如:

蒿矢(hāo shǐ):箭的一种,箭杆用禾秆制成。振翮(zhèn hé):形容人志向远大。一觇(yì chān):偷偷地察看。婞直(xìng zhí):指倔强,刚直。……

我承认,作者读了很多书,知道很多人。在高考的考场上,于紧张刺激之中,能自在安闲的掉书袋,确实厉害!

有一说一,我很佩服,但我不羡慕。

这不就是典型的不会“有话好好说”系列,就像题目《生活在树上》一样:不!接!地!气!

那么,这类看似高端的文章,致命问题在哪呢?

我想借用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的观点:隔与不隔。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

简单来说,好的作品要做到“不隔”,也就是作者构筑的意象、景物宛如目前,情态、意韵自然浮现,一切仿佛天成。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这么两首诗,一首是王安石的,诗云:“萧萧搏黍声中日,漠漠春鉏影外天。”一首是杜甫的,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问题来了,读王安石的诗,你只会疑惑:“搏黍”是啥?“春鉏”又是啥?而读杜甫的诗,你会想象: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在蔚蓝的天空飞翔。

其实,“搏黍”就是黄鹂,“春鉏”就是白鹭。

这就是“隔”与“不隔”的区别。

回看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太隔了!以至于有点膈应。

在《同样是“群芳斗草”,《镜花缘》比《红楼梦》差在哪?鲁迅:克制》一文中,曾写道:

曹雪芹和李汝珍都是才子——同样的杂学旁收,同样的十年辛苦。……但李汝珍不懂得克制,卖弄学问、炫耀才华,致使《镜花缘》“工于技而短于情”,只能成为优秀的作品,而称不上伟大。

同理,这位考生的行为类似。借用鲁迅评价李汝珍的话:"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

文章合为时而著。

真正的大学问家,是“深入浅出”——将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传递给大众。而不是反过来,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显得自己有文化。

《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矫情在路上。

文 / 红楼微梦 | 加关注,不迷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二年级作文春天 我爱运动作文 红楼梦作文800字 以路为题的作文 行万里路作文 高中满分作文大全 中考满分作文700 钓鱼的作文300字 做家务作文200字 时间最珍贵作文 成长路上的阳光作文 难忘的那一刻作文 下雪的作文600字 春节放鞭炮的作文 开学新计划作文 我好高兴作文 过春节300字作文 以爱国为主题的作文 幸福的约束作文 洗衣服作文400字 过春节400字作文 玫瑰花的作文300字 介绍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结尾万能句子 我的乐园作文结尾 我学会骑自行车作文 写迎春花的作文 介绍妈妈的英语作文 防性侵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