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看不懂202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来看通俗化翻译吧

2020-11-14 04:50:01
相关推荐

浙江省2020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以艰深的用词、复杂难懂的句法和难解的意义吸引了众多眼球。此文受到了阅卷组专家称赞,然而大部分人都说看不懂,那么这篇满分作文到底该如何理解呢?我们来看看吧!

这篇文章真要认真读,也不难读懂。文章没太多实质性内涵,车轱辘话来回说,不过是用晦涩的概念讲了一些人人都懂的问题。文章的核心思想是「对于传统,我们要批判性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有自己坚持的原则」。

我们逐段解释一下这文章说了什么吧:

原文第一段: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说人话的翻译:现代社会改变了传统社会的期望,人们有更多的可能性。但我却不想过早选择,我想先学习“树上的男爵”的生活方式,坚守某种原则。

原文第二段: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说人话的翻译:现代化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现代性给予了人们批判传统的工具,人们因此不假思索地批判过去的观念,这使得现代社会难以建立共识,现代人也难以有明确的行为处事准则。

原文第三段: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说人话的翻译:人无法脱离于社会而存在。但我们却把社会和家庭看做是与我无关的客体,把“社会”和“家庭”把握成浅薄的符号概念,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这其实也是一种傲慢的表现。

原文第四段: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说人话的翻译:我们的「自我」是如何被塑造的?我们在实践中塑造了「自我」,我们在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中,被定义了「自我」。假如我们不断批判传统家庭和社会观念,又没有足够好的参照物来定义自我,那么,在不断为自己「赋魅」的过程中,我们未尝不是丢失了自我。

原文第五段: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说人话的翻译:毫无疑问,从家庭和社会角度来定义一个人有些狭隘。但我们应该做的是批判它的狭隘,而不是对此完全否定。

原文第六段: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说人话的翻译: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

原文第七段: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说人话的翻译:我们应该批判性地继承传统观念,用超越的目光继续前进。

拆解完全文,我们发现,全文的思想可以用3句话简单概括: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与社会的期望塑造并定义了每个个体。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假思索地批判过去的观念,解构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人们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但现代人也难以有明确的行为处事准则。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我们应该批判性地继承传统观念,用超越的目光继续前进。文笔好的一个最基础的标准是「准确性」。

准确性指的是你的文字能更好地表达你的想法。你的文字能被别人更准确理解。别人看懂了你想说的。这是最初级的准确性。别人感受到了你想传递的情绪、体验。这是更高级的准确性。这篇作文毫无准确性。

评阅老师说这篇作文「层层递进」「逻辑严谨」,还不算错。但「毫无多余的废话」,就完全不是了。甚至我们可以说「这篇文章全是废话」。它既没有充分地去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让文字被别人更准确理解。

晦涩的概念、看起来丰富的论据,只能掩饰思想的贫瘠。

文章引用了这么多哲学家,用了这么多厚重的概念,表达的却是一些特别浅显的内容。

这些名词、这些概念、这些观点是在数十数百次论战或文章著作中被确立起来的,学者们塑造专有名词是为了让表达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准确,而不是让表达变得更加复杂。

作为一个高三学生,其实能够有这样的思考,我觉得非常厉害。我不认为这位学生是浅薄的,但他在文字表达上,确实是走了歪路。而且高考阅卷组也在赞同这种歪路。

比如第一段中,你需要先了解「树上的男爵」这本书,你才能理解作者想说的是「我不想过早的选择,我想先确立自己的原则」。作者在这里其实人为抬高了理解门槛,他筛选掉了大部分没有读过这本书的读者。

这样人为抬高门槛的案例在这篇作文里还有很多,意味着高考阅卷组赞同这种人为「抬高理解门槛」的做法。

若高考阅卷组要把这种丧失准确性和清晰性的文字评判为「满分范文」,那可是歪上加歪,错上加错。这树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之后所有的考生都会按照这样的套路来写文章。

这对能够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其实也是一种不公平。而我们社会,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好好说话的文字工作者。把文字搞得复杂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事情,唐宋为什么有古文运动?因为骈文把文字变成了一种高门槛的游戏。民国为什么有白话文运动?因为文言文门槛过高,无法负担起传播信息的需求。

诚然,高考作文有一定的规则,考生需要在不到一小时内展现思想,展现阅读面,展现文笔。所以晦涩的概念,生僻的动名词,罕见的思考角度都能够为考生增加权重。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炫耀文笔,炫耀思想,炫耀阅读面,但这绝不意味着这篇《生活在树上》是一个好的范本。

高考作文可谓是带着枷锁跳舞,但不是带着枷锁装疯卖傻啊……

总结:

有部分朋友认为,这篇文章为了增加文学性,才引用了这么多的名人名言和概念,自然会导致削弱准确概念的表述而使得语意模糊化。

我认为不是的。增加文学性色彩并不等同于增加阅读难度。文学理论中有两个词汇,一个叫做「陌生化」,一个叫做「含混」。「陌生化」本质上是通过把熟悉的事物/思想变得陌生,从而让读者在这种陌生的视角中找到美感。这种文学修辞方法没有丧失语言的准确性,也没有增加阅读的难度。而「含混」则是通过降低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使文本有多种理解角度,从而增加文字的美感。

「含混」和「陌生化」都会提高文字的美感,但不会提高文字的阅读难度。

但这篇文章相反,不仅没有美感,还增加了阅读难度。

最后说一句,我不知道这文章究竟是写给谁看的。

没思想的人吧?看不懂。有思想的人吧?太肤浅。给阅卷老师吧?Bingo!可以预见的是,多少莘莘学子,在阅卷组的误导下,刻意模仿这种风格,以谋取高分。倘若他们多年后能领悟到这是一件很羞耻的事到还好,如若不行,那我们以后的孩子就真的要在这些玩意的包围中长大?

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别忘了关注、收藏、转发哦,您的鼓励是我做下去的最大动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考试作文300字三年级 我的一天英语作文5句 夜游西湖作文 丽江古城的作文 游贵州黄果树瀑布作文 关于全球变暖的英语作文 写春天花的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初中 哈尔滨太阳岛作文 以小见大手法的作文 春天里作文 记叙文 现实与浪漫作文 理想作文700 小学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英语作文结尾万能句 残疾人作文 冬日里的阳光作文 作文绿色生活 英语作文不少于5句话 优秀游记作文 关于少年强则国强的作文 我的一件事作文 社会变迁作文 拉丁舞表演作文 渴望600字作文 笔作文600字 喜欢猫的作文 我的一家作文500字 在家里发生的一件事作文 守护什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