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怎一个“晦涩”了得?

2020-11-14 05:35:01
相关推荐

最近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被爆料,由原判的39分,最终被判为满分,犹如过山车般,一篇作文的命运由此改变,改变的或许还有这位考生的命运吧?

因是高考,又因是满分,更因这满分到底给的充分必要呢,还是差强人意?原本一篇作文,却闹得沸沸扬扬,街谈巷议。如若这满分给的应当应分,恐怕就不会如此这般了吧?

#卡尔维诺

作为一名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5年的教师,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自己也有几点看法。但在发表自己观点前,需将此篇作文放在高考、考场这两个特殊的场景下来关照,否则,谈一切都将成为耍流氓。

第一,此篇作文是一篇难得的考场高分作文。该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平心而论,就从高中生的阅历视角和思维程度而言,的确算的上是上乘之作。

一方面立意精到,切题准确。考生紧紧围绕题目要求,来谈个人在家庭和社会间的落差与错位,把自己的体验、思考很用力地通过自己的阅读积累,并且借助西方文学作品和哲学家言论来为自己佐证,实属不易,也是提倡的,或许有的地方还不甚贴切精准,但就考生的阅读经验能在紧张而有限的高考考场上比较从容地呈现出来,是值得我们为之点赞的。

# 切斯瓦夫·米沃什

另一方面思想深刻,论证严密。考生通过较为严谨的论证性语句,将自己一个高中生的关于个人、社会和家庭的思考,加之以间接的阅读体验,比较绵密地作了一番论述,尽管有些论证还不够深入,只是浅尝辄止,但就特殊场景下的文章而言,考生的思维素质、写作水平是值得尊重的,而面对此中引证和举例的是否妥当,个别语句的刻意炫技和故作深沉,我们就要宽以待之了。所以,从立意论证、逻辑推理、论证方法、题目拟定等几个维度考量,39分和满分都是草率的评价,给予其50—55分是比较妥当的。

第二,立意的独特深邃和语言的沉稳内敛。如果往具体点来谈的话,该作文主要有两大亮点值得推许:

一是其立意的独特深邃。我们简单说说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意大利短片小说家卡尔维诺的作品是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的,其发表于1957年的小说《树上的男爵》,主要讲述主人公是18、19世纪的贵族后裔,他栖居在树上,拒绝下到人世间生活。卡尔维诺笔下的主人公虽然愤世嫉俗,毅然地否定现存的社会秩序,却无力改变它。然而作者“这种冷眼旁观的态度,却旨在更好地从总体上观察、评价和衡量现实社会,并竭力从中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狮子的骨髓》,1955)所以,作者在第一段提到的“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的观点就不难理解其观点的源头了。最后一段作者又提到“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超越性”“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项度形象”,结合这一头一尾的呼应,我想作者的观点就一目了然了,既要保有好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呵护好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不遗世独立,兼顾社会、家庭——始终热爱大地,从而实现二者的绝佳统一——最后升上天空。或许能否粗糙地理解为佛洛依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呢?

#海德格尔

二是其语言的沉稳内敛。正如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教授的点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该作文通篇论证语言的运用比较沉稳,相对而言且是比较熟练的,可以看出该考生日常中是喜欢阅读哲学类书目的,或者说学术性语言写作比较熟悉,有可能深受家庭父母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正值青春少年的高中生,语言的内敛、锋芒的隐匿,以及观点的平衡妥帖、在个人突围与家庭社会围猎下的周旋等,都是可以看出该考生应该是一个沉稳但善于思辨、执着又性格乖巧的孩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大多数高中作文,我们提倡只要自圆其说即可,鼓励大家大开大阖,左冲右突,或就一点直捣黄龙,或正反对比酣畅淋漓。而此篇作文踩在个人、家庭和社会三颗鸡蛋上跳舞,尽管跳的有些卖力,但还算是赏心悦目,令人印象深刻。

接下来我们看看引发关注到底为何原因:

一是既然晦涩为何又判为满分?毫无疑问,此篇满分作文之所以成为热点,主要原因就是其表达的艰深晦涩,读来云山雾罩,就连知名语文教育家李镇西都难以第一遍读下来,更何况其他人啊?!之所以第一位阅卷老师给了39分,我想恐怕也是读来拗口艰涩了吧?就笔者从教语文15年经验而言,语文课堂上讲给学生们的课文文本,都是娓娓道来,通达晓畅,不论现代文的鲁郭矛巴老曹,还是当代的路(路遥)莫(莫言)贾(贾平凹)史(史铁生)王(王蒙)等,除了鲁迅文章中有些语句存在争议外,其他作家的表达无一不淋漓酣畅,明明白白,有的地方特色显著,甚至有的语言土的掉渣,但丝毫不影响他们思想的表达,不折损他们对时代的思考,也就没有贬损他们作品的思想深度和品质,反倒由于有了素朴的表达而那样的真实,那样的承载了更多的人民心声。

#维特根斯坦

在平时的讲课中,笔者也经常告诉同学们,表达越简单,越有难度,因为简单的表达背后潜藏的是深刻的思考和直达灵魂的叩问,抑或化繁为简的情感寄托。

就这篇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考生企图通过佯装起来的高深表达,希望达到一个学者思考的高度,妄图获得阅卷老师的赞许。但这种努力其实在考场上或在重要场合中,是符合大多数人的情感选择的。但同时也背负了冒险的代价。

晦涩就是晦涩,这是这篇作文的硬伤所在,为此,满分就成为了虚胖,讨论就有了价值。因为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最起码不应有明显的硬伤,何况这种硬伤如果披上满分的连衣裙,很可能造成不好的示范,不知道改判满分的阅卷老师们是否考虑过这点?

#《树上的男爵》

二是既判满分为何又强行解释?当然,既然给了满分,也就无需多言。但为什么有人还站出来纷纷给出冠冕堂皇的解释,说什么“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既然已经察觉有晦涩的存在,为何多余解释,何况这解释看上去就是有强词夺理之嫌,说什么老到和晦涩同在,意思是该作文因为表达老到所以晦涩吗?还是由于晦涩所以称其为老到?

老到不能在简单的表达上来呈现,更不能为晦涩遮羞。你翻开老舍、贾平凹等大作家的作品,那一个不老到,但他们又哪一个与晦涩同在了呢?

三是当初的判分就轻易给否了吗?这篇坐了过山车的作文,刚开始只给了39分,刚刚及格,但后来如同坐了过山车,一路飙升,直升云霄,直达天庭了。既然口口声称高考阅卷严谨科学慎重,那么,第一次给的39分就那么置若罔闻,熟视无睹吗?这种走极端的作文阅卷,简直成了赌博,运气成分似乎成为主角。

一篇好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只要有几个优点或亮点就可配得上高分。那么我们讨论这么多,主要的还是因为这篇作文无疑是一篇优秀作文,但是否配得上满分作文,就值得商榷了。不过,透过这篇作文,给我们广大家长或学生提供了一些思考。

首先,即阅读的广度、深度和确度。一个考生能否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关键还是要看日常的阅读水平。这篇满分作文就告诉我们,作者肯定是个阅读爱好者,里面提到的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卡尔维诺(意大利小说家)、麦金泰尔(英国哲学家)、切斯瓦夫·米沃什(波兰诗人)、维特根斯坦(犹太人,哲学家),以及虚无主义、达达主义等,这告诉我们,作者估计是个西方当代文学爱好者,且对西方哲学有所涉猎。就其阅读的广度而言,值得广大中学生和家长们学习。

当然,一篇作文还难以很好展现出阅读的收获。所以,我们在阅读中,更重要的是还要有阅读的深度,要通过阅读,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锤炼思想。还要不断提升阅读的准确度,切不可盲目阅读,“不求甚解”。

其次,还要加强思维的专门锤炼。中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掌握知识,还要不断强化自己思维的专门锤炼。而通过阅读就是好的方法之一。当然,在阅读中必须要有老师、家长或同学的指导、陪伴等。接受大量阅读锤炼思维,培育逻辑,让自己的思考有深度,思想有力量,情感有共鸣,立场有定位,这些都在这篇满分作文中读到了。

高考者,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所以,高考作文每年似乎已然成为一个固定的话题,但今年这篇满分作文引发的关注却分外热闹。不管满分给的对或不对,不是考生的错,如果需要阅卷老师背负责任,我想也大可不必,原因前面已经讲过,这篇作文最大的短板“晦涩”丝毫不会影响它成为一篇优质高考作文。文章评判向来难以调和,只能是各说各话,各看各景。如果通过这篇作文,让广大教师、中学生和家长们能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示,比本身一篇作文的得分对错就显得更加难得了吧!

(2020年8月6日23:55草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我的好朋友 我的成长作文 反思作文 故事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想对您说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20年后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 荡秋千作文 桥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 家乡变化的作文 日出作文 我的朋友 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800字 我的朋友作文500字 自命题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 有关青春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写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