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年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评价两极分化

2020-11-14 14:40:01
相关推荐

中国近期奇文奇书频现,用字过于浅显易懂的《平安经》上周才蹿红,一篇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则因文风走向另一个极端,大量引用生僻字词及奇怪语句范式,本周引发中国网民踊跃打分形成两极化评价。大部分网民表示看得傻眼,纷纷惊呼“我怎么看不懂!”

大树

这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满分作文,全文上个星期天(8月2日)由浙江《教学月刊》杂志社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作文第一段这么写的:“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晦涩难懂的文风并未止于此,而是贯穿这篇约800字的作文,其中提及海德格尔、卡尔维诺等多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作家,还有一堆普通人都不会念的生僻字。作文在网上曝光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反对者认为,此文“不好好说话”,与普通人的语言世界距离太远,用词晦涩难懂,堆砌概念,有故作卖弄、炫技之嫌。有网民还将之形容是“粉饰成进阶版的八股文”,以行文的“高级感”博得阅卷老师的赞赏,不配拿满分。

不过,为作文辩护的网民认为作文旁征博引,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是一篇佳作,展现考生深厚的词汇量和阅读功底。有专家认为,这篇罕见的作文既已出现,更应鼓励;能获得满分,也体现对个性化表达的尊重和倡导。

中国著名作家马伯庸周一则在微博评论称,《生活在树上》很难用“满分作文”或“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他认为,尽管文中使用的生僻词、典故和表达都用对了地方,但问题是没这个必要;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

马伯庸并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

不过,三名阅卷老师也在作文评分上出现分歧。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介绍,第一位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两位则打出55分高分,作文最终被审查组判为60分的满分成绩。

陈建新并高度评价这篇满分作文,形容其“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至于舆论质疑作文晦涩和难懂,陈建新毫不避讳表示不希望学生模仿,但仍认为作文所获分数“恰如其分”。

尽管如此,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周一表示,已介入处理上述作文评分事宜。《教学月刊》截至目前也已在微信上删除作文。澎湃新闻前天引述《教学月刊》员工称,删除是因浙江省高考招生工作仍在进行中,现在发布可能不是很合适。

《生活在树上》究竟是实至名归,还是辞不配位?事实上,对一篇文章的评价往往因个人主观喜好而言人人殊。对这么一篇“出格”文章的评价,更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因此才会引发目前两极化评语。

但客观而言,这篇作文确实为读者制造诸多阅读障碍,读起来相当费力。面对“嚆矢”“振翮”“肯綮”“玉墀”“祓魅”“婞直”“孜孜矻矻”等冷僻字词,不时就须翻查一下词典。

这篇作文在冷门词汇和名人名言的使用上,确实“创意”玩过了头。实际上,公认文章大家的写作风格大多平实晓畅,让人一眼就能看懂,从不故作高深。北宋大文豪苏轼就曾批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的风气,至今仍然在理。

另一方面,《生活在树上》不仅得到满分,还得到公开表扬,预计将产生非常强烈的示范效应。被当局拿出来做范例进行宣传,实则是一面“双刃剑”,在体现阅卷团包容多元可能性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向未来考生释放阅卷团喜好这种文风的信号,诱导他们模仿已受到认可的“《生活在树上》模式”。前几年就有高考作文曾以文言文写获得满分,随后几年中就引发文言文模仿。

为避免《生活在树上》可能造成单一性示范效应,有评论认为当局应考虑公布更多高分作文、满分作文,让考生知道好作文不应该只有这一条路。

上有所好,下有所趋,如果当局不能很快澄清立场,相信明年高考作文将收获更多用晦涩表达和生僻字词的“《生活在树上》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花的作文 作文例文 采访作文 高三作文 春天来了作文二年级 作文《难忘的一天》 包饺子 作文 我的同学 作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00字 描写大海的作文 元旦节作文 感恩母亲作文 篮球比赛作文 温暖作文600字 规则作文 挨打的作文 写运动会的作文 议论文作文600字 冬至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 多彩的活动作文500字 这样的人让我什么作文 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200字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 运动会作文400字 高考0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