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搬出来的幸福——贵阳市“共筑行动”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0-11-14 19:40:01
相关推荐

息烽永靖镇后坝村,清晨的团圆山,云雾缭绕,满目苍翠。团圆山环线公路旁,几栋灰白相间的移民安置房掩映在绿荫里。

走进该安置小区,正中间的一座休闲凉亭下,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围着一张圆桌专注地玩着扑克牌,显得悠闲、幸福、快乐。

而小区的广场上,烹调师正耐心地为60余名搬迁群众进行中式烹调师(专项)职业技能培训。

“搬迁前,还在担心没有了土地,怕来城里生活不下去,来了后感觉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政府想得太周到了,没有工作,帮助我们就业,没有特长,让我们学技能,还经常有领导上门关心生活、孩子读书、经济收入等情况。”正在参加本次烹调培训的搬迁户刘强高兴地说。

为了让搬迁群众快速适应新的生活、融入新的环境,贵阳市以“呵护工程”为抓手,开展“共筑行动”,探索构建党员干部与搬迁群众长期结对的帮扶机制,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等“五个体系”建设,打通服务搬迁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切实提高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体系强组织共筑百姓幸福梦

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层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和走前列的表率。

数据显示,贵阳市2017年建设3个安置点,涉及518户2042人,已于2018年6月中旬前全部完成搬迁入住;2018年建设6个项目,现已全部完成主体建设、房屋装修和搬迁入住工作,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入住任务完成收官。

然而,搬迁入住不等于画“句号”,而是群众安居乐业的新起点。

为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稳得住、快融入、能脱贫,贵阳市出台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实施意见》,还研究制定《贵阳市开展“共筑行动”推进搬迁群众融和发展实施方案》,通过构建党员干部与搬迁群众长期结对的帮扶机制,打通服务搬迁群众“最后一公里”,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增强后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思路。

该方案提出,要充分调动和激发搬迁户、党员干部和社会力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党员干部对搬迁群众要做好掌握基本情况、开展“5+N”活动、提供就业信息、开展感恩教育、开展结对帮扶,社会力量要做好开展爱心捐赠、开展志愿服务、开展结对帮扶,搬迁群众要树立主人翁意识、树立正确就业观、树立良好家风等作为“共筑行动”的主要内容,构建“党员包户、组长包组、书记包点”的三级帮扶机制,实现结对帮扶安置点全覆盖、搬迁户全覆盖,帮助搬迁群众顺利实现从农民向市民转变。

同时,为保障“共筑行动”的有力推进,贵阳市还采取由市级领导联系包保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区(市、县),由县处级领导具体负责推进“共筑行动”开展,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6个临时党支部,初步形成了“结对党员包户、党小组组长包楼栋单元、临时党委书记包安置点”的三级长效结对帮扶网络。目前,全市5435名党员结对帮扶3004户搬迁农户,清镇市还联系102家企业包保搬迁农户就业;在6个区(市、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了居委会,目前各居委会已正常开展工作,抽借了70余名工作人员为搬迁群众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

抓载体促融入搬迁居民一家亲

6月6日,息烽县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团圆小区举办了主题为“心系搬迁群众,共筑美好家园”的端午文娱活动,搬迁群众与领导、志愿者一起包粽子、话脱贫、谈发展,在欢声笑语中过一个美好的节日。

6月20日,修文举行了“情系搬迁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爱心捐款活动,筹集爱心资金420余万元,用于改善搬迁群众生活条件,为搬迁群众采购沙发、床(含床垫)、电视机、电磁炉、洗衣机等生活必需品,不让搬迁群众因搬迁而负债。部分资金拟用于生活补助、就学补助、医疗补助、就业扶持等。

一项项活动,是贵阳市“共筑行动”启动后,各区(县、市)全力推进搬迁群众稳得住、快融入的切实举措。

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市十红字会、市工商联在各媒体发出“关于开展‘共筑行动’结对帮扶活动倡议书”,募款942万元,为搬迁群众购置了部分生活必需品;组织“长桌宴”5场,参加搬迁群众2700余人,增进了干部与搬迁群众、搬迁群众邻里间的交流。开展“5+N”活动,3700余名党员帮助4000余名群众乘公交车、进银行、逛菜场、到医院、去学校,帮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安置地生活……

重就业助致富搬出幸福新生活

“前几天培训做热菜,今天开始培训做面食,学会后想开个小餐馆,就不再出去打工了。”参加息烽县在团圆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办的第一期中式烹调师(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刘强高兴地说。为促进搬迁居民就业、创业,息烽县举行了为期35天的本地特色小吃烹调专项培训,团圆山易地搬迁安置点的60余名群众参加了培训。

“今天已经捡了3袋了,每袋5元,一天可以收入30多元。”在修文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盲人李坤正忙着将一个个八宝粥的勺子熟练地安装在盖子上,然后放进旁边的袋子里,这样的工作,她一个月能收入1000多元,相当于过去在农村一年的收入。

稳得住、能脱贫是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重中之重。贵阳市深入谋划劳动力培训、岗位培育工作,通过劳务输出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鼓励创业带动一批等方式,结对党员帮助搬迁群众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及时帮助解决就业中困难和问题,使有劳动能力家庭都有一人以上稳定就业。贵阳已组织搬迁居民培训39期,培训搬迁劳动力1865人次,安排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69人;组织招聘会29场次,签订用工合同1130余人;引进扶贫车间4个,安排群众灵活就地就业450余人,解决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留守妇女、“4050”人群的就业问题。2017年有劳动能力共478户1072人,实现就业478户1023人,就业率93.9%。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文忠

编辑 罗昌

编审 王太师 王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成长感悟作文 犯错作文 感谢老师作文 满分作文初中 生活感悟作文 爱国作文素材 作文 在路上 写爸爸的作文 作文《年味》 高中作文议论文 泰山作文 奔跑 作文 奔跑 作文 樱花作文 冬日作文 我的快乐 作文 小学二年级 作文 写春节作文 黄山 作文 乐观作文 仓鼠作文 关心 作文 小兔子作文 写家乡的作文 作文好开头 英语作文初二 英语作文初三 作文题目小学 大海 作文 英语作文8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