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出炉 网友不买账:太难懂了 这是对语文的侮辱

2020-11-14 22:30:01
相关推荐

▲这是阿呆爸的第181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1

今年的浙江高考出了一篇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这篇作文为什么能得满分?它真的是一篇好作文吗?如果不好,它又坏在哪里?

说实话,我把这篇作文来回看了两遍,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明白。

似乎大多数网友也和我的观感一样, “不知所云”“堆砌”“空洞”“太晦涩,看不懂”。甚至有人说这是对语文的侮辱!

当然,也有不少人说“逻辑严密”“文字老到”“说理深刻”。

据说面对这篇作文,打分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力主满分的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就点评说:

“在我几十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生涯中,这是一篇极少能碰到的考场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看第一遍,感觉不像是一个高三学生写的考场作文”。“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点评)

2

我是怎么看这篇作文的呢?

从这篇作文的行文、遣词造句来看,这个浙江考生阅读广泛,涉猎了不少哲学著作。

文章中提到的卡尔维诺、维特根斯坦、麦金泰尔、陈年喜、树上的男爵。

这些人和书,可能大部分文科大学生都没有翻过,何况一个高中生?

这种阅读的积累,值得一赞。

但可能也正是因为涉猎比较多,受到影响也就大,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指点。

所以养成了热衷各种概念、术语、长句、晦涩的风格。

(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

当然,也有不少人说这个考生水平一般,文章写得其实很烂,背范文啊、逻辑错误啊、概念生造啊、不知所云啊,等等。

某种意义上说的都对,但显然没有考虑一个特殊情况:在高考考场写作文,是一种极限状态。

对一个高中生来说,要在高考这种极限状态下,写出一篇切题,并且展现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有一定思辨性,是很难的。

倒一杯茶,在键盘前敲几句做得到,在终场铃声马上就要响起的考场里,绝大部分考生做不到。

这个浙江考生是做到了的。而且成功的吸引到了阅卷老师的注意,拿到了满意的结果。

这个实力与运气,可遇不可求。

3

但是,这篇文章是好文章吗?

如果是我来判卷,这篇作文,我最多给到48—50分。

换算下来,相当于百分制的75分到80分吧,只能是中等偏上,勉强接近优秀。

不能给更高分,更不可能给满分的理由是:这样的文风太绕了,高考不应鼓励。

在分析他的文风之前,先说一个人:胡适。

(胡适)

在写文章这件事上,我非常赞同胡适的写作观。

一百多年前的民国时代,中国人曾经很长时间的争论要不要搞文学改良,要不要抛弃文言文,什么样的白话文才是好的,等等。

当时,还在美国读书的胡适,是赞同文学改良的。

他给《新青年》投了一篇文章,影响非常大,陈独秀称之为“今日中国之雷音”。

在那篇名为《文学改良刍议》,胡适认为,文学改良这件事,要从八个方面着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在其他的文章里,胡适还反复陈说这样的观点:

做文学必须要叫人懂得,明白清楚。文学要有三个要件:第一是明白清楚,第二是有力能动人,第三要美。

胡适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钱玄同手抄《文学改良刍议》)

我们今天去翻翻胡适文集,就会发现,胡适的文章,无论研究的是很专业的学术问题,比如《水经注》《红楼梦》,还是面向大学生发表毕业致辞,都写的清清爽爽,明明白白。

夸张一点说,文盲老妪都能听得懂。

能做到这一步是非常难的,有胡适个人天赋气质的影响,也有多年刻意训练之后,历尽绚烂后的平淡。

事实上,不仅胡适,还有鲁迅、郭沫若、冯友兰……绝大多数大师,写出来的文章,都在追求清晰明白。

反而是很多等而下之的研究者,喜欢云里雾里的跟你绕,故弄玄虚。

4

拿胡适的标准,对照一下这位考生的作文,可以发现最大的“毛病”就是太绕了,没有做到明白清楚。

清楚明白,追求的是把你想表达的观点,很清晰,很准确地表达出来,让读者读完之后,能快速抓到重点,不会产生误解。

这也就要求我们,行文要有逻辑,有层次,用词要准确,要实在。但这位考生的文章显然用了太多不必要的冷僻词,生造词,以辞害意了。

嚆矢、滥觞、振翮、张本、肯綮、祓除、祓魅、玉墀、婞直

上面这些词的意思是什么呢?我相信十个人有九个人不明白。

但实际上,是完全可以用其他词替代的,我在下面的括号里标上。

嚆矢(开端),滥觞(起源)、振翮(振翅)、肯綮(要害)、祓除(清除)、玉墀(庙堂)、婞直(倔强)

从有写文章这回事以来,就有人喜欢在文章里提一些冷僻的人名,记一些冷僻的词句、典故。

其实大部分都是为了唬人,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许多这样做的人,忘记了写文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沟通、交流,而不是为了炫技,制造隔阂、障碍。

5

在明白清楚之上,就是打动人。打动人最好的方法,在我看来,也是四个字:真情实感。

在这一点上,我最喜欢举作家王鼎钧的例子。

王鼎钧是旅美作家,今年九十多岁了,前些年他在大陆出了回忆录,讲述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王鼎钧的回忆录)

在回忆录里,他就提到幼时老师是如何帮助他改作文,影响了他一生的写作风格的。

他说,自己小时候作文不错,常常得到夸奖。有一次他写作文,写了这样一句:

时间的列车,载着离愁别绪,越过惊蛰,越过春分,来到叫做清明的一站。

这一段话,王鼎钧很得意,有妙手偶得之感。

可是,王鼎钧的老师不这样看。他发还作文本时,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是花腔,不如老老实实地说清明到了。

花腔是唱歌的一种技巧。王鼎钧的老师这样说,就是批判他华而不实、卖弄技巧。

还有一次,王鼎钧写了这样一句话:

金风玉露的中秋已过,天高气爽的重阳未至。

王鼎钧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本上,毫不留情地画了一道红杠子,直接把这句话改成了“今年八月”。

老师为什么这样改,因为显然这也是花腔。

王鼎钧的老师还说,作文要简洁。

又说,文章不是坐在屋子里挖空心思产生,要走出去看,走出去听,从天地间找文章。

白话文学的根源不在书本里,在生活里,在你每天说的话里。

时隔多年之后,王鼎钧回想起来,认为老师的这番教导对他影响太大了,太大了。

因为他的语文老师,对作文之道,提倡的是质朴,是反对矫饰,是重视内容。

6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写出文章,说到底是个性化的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与趣味。

于其千篇一律的人云亦云,不如走出自己的路。

我不喜欢的文章,不追求的风格,并不代表就不是好文章,此路不通。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我认为,从高考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作文,被评为满分作文,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为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抽象一点说,是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严谨、丰富深刻,等等。

落实到具体的文本上,则还是写的明白,写的清楚,有真情实感。

像浙江这位考生的文章,展现了阅读深度、思辨性,但在清楚明白这一点上,我觉得是相当不足的。

它比绝大多数作文优秀,但它也达不到满分的标准。

给一篇高考作文打满分,是有很强烈的引导作用的。

当年有古文得了满分,随后就有一堆人模仿,后来有诗歌得到了满分,又引来一堆模仿。

这样的“后起之秀”,学到最后大都是邯郸学步,学会了在作文里写一串“黑格尔”“亚里士多德”,“罗尔斯”,最后却忘记了怎么样好好说话。

也就是说,浙江高考阅卷组的老师,只有第一个给39分的比较正常,后来的几位,都没有准确理解高考作文评分的标准和导向意义。

给这样的作文满分,无论是对考生个人的长远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的风气来说,这都有害无益,不是好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关风骨的作文 描写兰花的作文600字 妈妈谢谢你作文500字 六年级下册4单元作文 商店变样了作文500字 作文他真行 春天的月季花作文 童话类作文评语 改变自己作文800 三年级中秋节的作文 善良最珍贵作文500字 花与果作文 军训的意义作文 用变写一篇作文 写一篇熟悉的人作文 庆国庆小作文 游山作文300字 逛庙会作文300字 拼搏作文600 青春拼搏作文 有关游乐园的作文 我最崇敬的一个人作文 疫情作文500字 我的初中老师作文 成功作文450字 我和小树一起成长作文 我们是一家人初中作文 十年后的我作文400字 名人作文素材 实践活动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