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如何写出优秀议论文(六):如何设计议论文的结构

2020-11-15 00:10:01
相关推荐

议论结构:秩序的前提是目标集中

第六讲 纲举目张有主次

——如何设计议论文的结构

(本讲包含了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探究)

尽管文章结构设计的原理都是有相通之处的,但不同文体的结构设计,还是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小说的结构设计,通常是围绕着人物命运、故事发展来安排;抒情散文的结构设计,通常按着情感变化脉络来进行。议论文是说理的文体,结构设计通常就是按着论证逻辑来安排的。

所谓文章结构设计,就是谋篇布局。从考试角度来说,因为篇幅短小,同时又有考试评分的特殊要求,所以通常只考虑如何围绕主题来进行结构设计,以保证既能在短小篇幅里兼顾集中、完整、丰富、深刻,又能适应考试评分的短时间阅卷形式,将能展现写作基本功的各方面素质明确呈现出来。

关于议论文结构的形式,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有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等。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形式,关键要看建立了怎样的议论逻辑,原本文无定式。此文不做这些形式上的讨论,只从实用角度来探究一下,怎样的结构设计才让一篇短小的议论文更加清晰有力。

一、开头与结尾

从考试意义来说,一篇议论文通常需要有一个清晰、稳定的论点,论点相当于文章的主题,当然议论文不从主题来说,只是说论点。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中心突出、主题深刻,在议论文中通常就通过论点来判断。所以从结构设计上来说,最好就在开头直接写出主题,在结尾还能再深化主题,使突出、深刻的主题思考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议论文而言,就是在开头能写出论点,在结尾还能就论点进行思考升华。这相当于把开门见山和卒章显志结合在了一起。当然这也是从考试阅卷的角度来考虑,并不是说议论文就应该这样来安排开头和结尾。

这种形式上的结构设计也是传统方法,并不新奇。如何才算是开篇写出了主题,结尾又深化了主题呢?这才是真正需要下功夫的。

开门见山,或者开篇点题,有人就误解为点到为止,只要写到跟文章标题相关的内容,就算是点题了。这种点题只是蜻蜓点水,跟写出主题是两回事了。

比如下面这道中考题:

考试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释义:雕刻一下便放弃,即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被折断;雕刻并且持之以恒,就是金石也能被雕刻。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释义: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强,永远不放弃心中的理想。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个题目,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话题作文。这个专题系列中前面引用过的两个中考题,一个是关于“规划人生”,一个是关于“反思能带来进步”,应该都属于材料作文。这里不妨先岔开一笔,说说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这两种作文题的模样都差不多,都是在题目中给出一段材料,让你根据材料来写一篇作文。从逻辑角度来看,两者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材料作文通常会有明确的立意要求,材料中通常已经建立了立意逻辑,给出了明确的立意方向,还常常在“要求”中提出“根据材料整体语意立意”。所以材料作文的写作,如果作文立意没有扣准材料的立意逻辑,偏离的材料的立意方向,那就偏题了。应该说,材料作文的题目分析中有更严谨的逻辑要求。前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出现的“任务驱动型”的说法,其实无非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形式。

话题作文的材料,则通常是从多角度来讨论一个话题,材料主要展示思考探究的示范意义,“要求”中也大多是提倡“任选角度、自定立意”。所以话题作文的写作,在立意上相对比较自由,一般来说,出现偏题的可能性不大,重在考查作文本身的内在逻辑是否严谨。

平时考试也许会遇见一些奇怪的作文题,题目材料的表述本身就逻辑混乱,或者空洞无物,或者指向不明,没法进行严谨分析,这样的作文题写起来就很遭罪。当然这是由于命题者的水平低下造成的,这种情况不多的,但万一出现了,也不要焦躁,不要由此怀疑自己的分析能力和作文能力。在中、高考的时候,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材料相同车不同

回到这个中考题上来。这道题中给出了两个材料,第一个材料说坚持才能达到目标,是说坚持的持久性特点;第二个材料说困难的时候也不要放弃,是说坚持的勇气。这两个材料是关于坚持的两个角度,彼此没有必然的联系,作文确立论点时,可以从中二选一,也可以将两个角度结合起来写,也可以另辟角度来写对坚持的看法。

这位同学给作文取得标题是“坚持,并积极调整”,这看起来是另辟角度,要写坚持过程中的一个具体方法。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坚持不懈,穷且益坚,中华民族千古传唱的面对困难之说向来备受推崇,今天类似的更有“一万天法则”,都在着力强调坚持的重要性,不过,人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坚持。

这个开头显然写到题目中第二个材料的意思了,但并没有写出主题(论点),这就是蜻蜓点水式的点题。这不仅会在考试中被扣分,还不利于后面议论的展开:第一段没有明确的论点,紧跟着后面的议论就没有基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作者虽然在标题中提出了论点,但这个论点其实还是一个比较空洞、意义比较宽泛的状态。很多同学都会出现这种失误:在确立论点的时候,往往只是想到一点感觉、找到了一点方向,就迫不及待地动笔了,结果因为没有建立议论逻辑而陷入混乱,写一点想一点,这对考试作文来说是很要命的。

“坚持,并积极调整”这个观点,看起来是要探究“怎样才能坚持下去”、“如何坚持才能最终接近理想”,这就需要探究“为什么坚持过程中还需要积极调整”:

①坚持过程中会出哪些问题?

②坚持过程中应该怎样调整?

③坚持过程中的调整有哪些意义?

如果能从这些探究中找出“坚持,需要积极探究”的重点写作内容,再依据这个内容来思考此文具体落到一个什么论点上,这才算是真正找到了一篇作文的论点。比如可以这样写开头:

坚持不懈,穷则益坚。抵达青云之志的路途可能会遭遇各种困境,动摇我们的坚定信念,这时就需要积极调整,做到方向明确,顺势而为,方能一步步接近理想。

这个开头紧密围绕标题的论点,同时议论方向也很明确。有了这样一个开头,不仅论点落实了,后面的议论展开也要顺手多了。

若是只有一个貌似论点、其实并没有具体论点的标题,那么在开头一段“点题”的时候就难以围绕论点组织语言。前面那位同学写的开头,主要在说从古到今都很推崇“坚持”这种品质,但此文的标题指向,并不是要探究“坚持”在古今各领域中的地位,所以这个“点题”其实是偏离论点的。“点题”实则是“偏题”,这种现象在中学生议论文中很常见,当引起重视。

点题实则偏题:紧挨着不一定就是亲密

结尾深化主题,不单使结构看起来更完整,而且能使文章的立意提升一层。很多同学有结尾点题的意识,但大多只停留在总结全文、重复主题,而没法深化主题。深化主题,就是要将主题延伸一层,向哪个方向延伸,基本是根据文章内容来。如何深化主题,需要进行针对性地审美思辨的训练,通常我们所说的“从常人所见的现象中,看出常人所不能发现的美”,就是一种深化能力。

比如前面这个开头的论点,如果在结尾要深化主题,可以这样写:

在持之以恒中积极调整,扬长避短,继往开来,心怀青云之志,坚守正直之道,造福天下苍生,让坚持的人生实现非凡的意义。

开头结尾是结构设计中的点睛之笔。一篇议论文的主体结构是论证过程。论证过程如何进行结构设计,明天我来接着写。

(未完待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坚持作文开头 记事的作文500字以上 关于长辈的作文 谜语作文 畅想十年后的自己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作 集体的温暖作文 四年级游览顺序作文 爱国抒情作文 成功的要素作文 关于漫画的作文400字 用游览顺序写一篇作文 割稻谷的作文 关于和谐的作文素材 我的老师作文250字 溺水的作文500字 白云山风景作文 宝塔山作文 假如我是孙悟空作文500字 慢下来会更精彩作文 写四川的作文 北京印象作文 优秀高中作文 以励志为主题的作文 我的梦想大学生作文 包粽子500字作文 九年级英语各单元作文范文 下雨蚂蚁搬家作文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英语作文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