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怎样把平淡作文升格为优秀作文?

2020-11-15 01:25:01
相关推荐

生活因你而温暖

你总是给我无尽的温暖。生活中总是简简单单朴实无华的你,却总是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感动,让我潸然泪下。

你总是穿着那件已发白的外套,手上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茧,深浅分明的裂痕如同那因干涸而炸裂的土地。

你是否还记得那一天你同别人说的那一句话吗?或许你早已忘记,甚至都不曾记得与谁说的,因为你总是那样顾着儿女却忘了自己。但是它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那样清晰。

那天,你忙完了一上午的活,好不容易才有一点时间可以休息,可是看着木盆里装满了我们换下的衣裳,只是摇摇头,叹了一声,然后开始洗衣服。这时邻居来聊天,看你还在洗衣服,不禁说你勤快,也不休息一下,还说她自己天天洗衣服都厌烦了。而你却说:“哎,有什么勤快不勤快的,当好的不给他们洗衣,你说还叫谁洗衣?”听完你说的话,我感觉好温暖,好温馨,如同沐浴冬日的阳光。内心只有两个字:幸福。

看着你的身影,我控制不住澎湃的心情,眼泪如潮涌般滴打在作业本上……

平时,我总是住在学校,学校受到各样各样的委屈,我总是一回到家就向你抱怨,一肚子的委屈。而你只是笑着走出来帮我拿书包,将洗好的苹果递到我的手上。微笑着听我絮絮叨叨地气愤你诉说我的委屈,听完后你才会和我分析整件事,并告诉我,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你的话就一下子就拔散了我心中的乌云,让阳光重新驻我的心间,那样温暖。(到底向妈妈倾诉了什么烦恼,妈妈又是用怎样的话来为“我”化解心中的委屈的呢?最能体现妈妈给自己温暖的细节,却被小作者忽视了)

待到晚饭的时候,你笑咪咪地端着香喷喷的饭菜上来,都是我最爱吃的。饭间,不时地给我夹菜。让我再次感受到那来自你的温暖。

就这样,你从不间断地给我温暖。让我始终生活中你用母爱所造就的温暖圈里,仿佛从来不曾离开你怀抱的婴孩。妈妈,我的生活因为有你而温暖,因为你所给予的温暖而让我感动得泪水涟涟。

升格作文-----丰富内容,回归真情

【原文回录】

生活因你而温暖

你总是给我无尽的温暖。生活中总是简简单单朴实无华的你,却总是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感动,让我潸然泪下。(开头引起下文,可是结合下文却让人感觉“潸然泪下”用在这里似乎过于矫情)

你总是穿着那件已发白的外套,手上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茧,深浅分明的裂痕如同那因干涸而炸裂的土地。(这里介绍了妈妈的朴实衣着和干裂的手,但是与“温暖”关系不大。可以增加平时自己的漂亮的穿着或妈妈给自己买衣服的情景,以此形成对比,突出妈妈给自己带来的温暖,丰富作文内容)

你是否还记得那一天你同别人说的那一句话吗?或许你早已忘记,甚至都不曾记得与谁说的,因为你总是那样顾着儿女却忘了自己。但是它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那样清晰。

那天,你忙完了一上午的活,好不容易才有一点时间可以休息,可是看着木盆里装满了我们换下的衣裳,只是摇摇头,叹了一声,然后开始洗衣服。这时邻居来聊天,看你还在洗衣服,不禁说你勤快,也不休息一下,还说她自己天天洗衣服都厌烦了。而你却说:“哎,有什么勤快不勤快的,当好的不给他们洗衣,你说还叫谁洗衣?”听完你说的话,我感觉好温暖,好温馨,如同沐浴冬日的阳光。内心只有两个字:幸福。(此外只是简单叙写,缺少有关妈妈的细节描写,感觉平淡空洞)

看着你的身影,我控制不住澎湃的心情,眼泪如潮涌般滴打在作业本上……(就因为妈妈的一句话,就会心潮澎湃、泪如潮涌?感觉太虚假。)

平时,我总是住在学校,学校受到各样各样的委屈,我总是一回到家就向你抱怨,一肚子的委屈。而你只是笑着走出来帮我拿书包,将洗好的苹果递到我的手上。微笑着听我絮絮叨叨地气愤你诉说我的委屈,听完后你才会和我分析整件事,并告诉我,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你的话就一下子就拔散了我心中的乌云,让阳光重新驻我的心间,那样温暖。(到底向妈妈倾诉了什么烦恼,妈妈又是用怎样的话来为“我”化解心中的委屈的呢?最能体现妈妈给自己温暖的细节,却被小作者忽视了)

待到晚饭的时候,你笑咪咪地端着香喷喷的饭菜上来,都是我最爱吃的。饭间,不时地给我夹菜。让我再次感受到那来自你的温暖。

就这样,你从不间断地给我温暖。让我始终生活中你用母爱所造就的温暖圈里,仿佛从来不曾离开你怀抱的婴孩。妈妈,我的生活因为有你而温暖,因为你所给予的温暖而让我感动得泪水涟涟。(此处虽然照应了开头,但也有了和开头一样的毛病,太过于矫情。)

【症结所在】

这篇作文语言流畅,结构合理,但是有两个致命的弊端使其不能成为一篇优秀作文。一是文章过于矫情,写母爱的作文,并不是只有流泪才能显现得母爱的温暖与伟大,而动不动就写自己感动得流泪则让人感觉到文章的虚假,非但不能打动读者,往往还会适得其返;另一个就是由于作文在写事时不够详细,该重点的写的东西却两言两语地带过,显示内容不充实,过于空洞,不能很好地体现文眼“温暖”二字。

【升格佳作】

生活因你而温暖

生活中,你一直是简简单单朴实无华,但这并不妨碍你给我带来无尽的感动。平凡的生活因为有你而变得春光无限,温暖如春。

你总是穿着那件已发白的外套,手上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茧,深浅分明的裂痕如同那因干涸而炸裂的土地。可是每次为我买衣服时,你却是极尽大方。你总是笑呵呵地说:“姑娘,你已经是初中生,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穿得随便了。不然同学们会笑话的。”然后,你伸着那干裂的手为我挑选那些红的黄的绿的服饰。你说,姑娘家就应该穿得像朵花似的。穿着你挑的衣服,镜子里的那个女孩子果然如开在春天里的花儿,在你慈爱的目光中,感受着来自你的温暖与爱意。

你是否还记得那一天你同别人说的那一句话?或许你早已忘记。因为你总是眷顾着女儿却忘了自己。但是它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那样清晰。

那天,你才忙完了农田里的活,回到家里。本想休息一下,可是一眼却看到了木盆里装满了我换下的衣裳,你摇摇头叹了一回气,却还是搬来了那个小木凳在木盆边坐了下来。

这时,邻居刘姨来找你聊天,看你刚忙完了农活,却又回来洗衣服。不禁连连夸你勤快。并说:“我天天洗衣服都洗烦了!”可你却笑呵呵地说:“哎,有什么勤快不勤快的,当妈的不给他们洗衣服,你说还叫谁洗?”

你这句话虽然简简单单,却就在那个傍晚,一下子融入我的心里。让我感动,我让温暖。如同冬天里晒着暖暖的阳光喝着暖暖的奶茶。

我总是喜欢在周末一回到家就向你抱怨在学校里的各种各样的委屈。努力了却考差了;没说话却被老师批评了;前桌太小气后桌太霸道……而你只是笑着走出来帮我拿书包,将洗好的苹果递到我的手上,笑呵呵地听我絮絮叨叨地气愤不平地你诉说我的委屈。然后你会询问很多细节,和我一起分析。你说,这次考差了,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考好;你说,同桌和你说话呀,老师批评你只当与同桌同甘共苦了……你的话就像一把大蒲扇,一下子就拔散了我心中的乌云,让阳光洒进我的心间,那样舒畅,那样温暖。

待到晚饭的时候,你总会笑咪咪地端出香喷喷的饭菜,那些都是我最爱吃的。饭间,不停地给我夹菜,并心疼地说:“多吃点呀,学校里艰苦……”

就这样,你从不间断地给我温暖。让我始终生活中你用母爱所造就的温暖圈里,仿佛从来不曾离开你怀抱的婴孩。

妈妈,我的生活因为有你而变得如温暖的春天。在这春天,我这棵小树苗才会蓬勃地成长。

【升格点评】

将学生原作与升格后的作文相比较,能很明显地感觉出两者的区别。原作中,由于没有将所选事件铺开来写,导致作文内容平淡空洞;而如此平淡空洞的作文,小作者则不停地说感动喊流泪,又导致读者觉得矫揉造作之极。升格作文删去了那些矫揉造作的句子,使抒情变得真切而又自然;升格作文增加了妈妈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使内容变得充实而生动。真正做到了丰富内容,回归真情。

升格作文-----首尾点题突中心,中间过渡衔接紧

【原文回录】

美丽的家乡

妈妈在国庆节期间,带我去游玩了白水寺。(开篇虽然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但是,没有扣题)

那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白水寺山脚下。妈妈问我从哪里上,我选择了小路(前文没有交待通往白水寺有几路,这里直接说选择小路,感觉太突然)。因为站在山脚下,抬头一眼就可以看到小路的尽头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仿佛一个巨人稳稳地坐在山顶上。(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殿的显眼位置及逼人气势)

从小路往上攀,走到半山腰,回头往下一看,山脚下的小镇真美呀!楼房鳞次栉比,漂亮极了。中间还有三四个电话塔高耸入云,壮观极了!

爬上小路的尽头,才发现这座大殿正在修建之中,妈妈说是在修白水寺的山门。工人叔叔们正在给建筑涂很艳的色彩。我看了说:“涂得这么艳,要是的一个地方的漆掉了怎么办,难看死了!”妈妈说:“掉了漆才好看,显得古老些。”

接着(没有交待清楚往哪走,缺少过渡,使作文衔接不自然),看到一个碑门,上面写着“亭马三”。我觉得很奇怪,就问妈妈:“什么亭马三呀?是什么东东?怎么这么不顺口呀!”妈妈大笑,然后告诉我:“这是古代建筑,古代的字要从右往左读的。你从左往右读,当然不顺口啦。”

再往前走,到了一个台阶前,我们一边往上跑,一边数台阶。总共有一百零三级。

我们买了门票进去四处看看(上面写到上台阶,上了台阶后到了哪里没有交待清楚,这里也没交待清楚在哪里买门票,作文再次出现过渡衔接问题)。里面有佛爷殿、娘娘殿、刘秀殿,还有一个兵器殿里,刘秀骑着火牛挥着剑,多威风啊!每个殿门口,都放着一个很大很大的香炉,里面插着许多小香,还有很大很高的龙香。院子里香烟缭绕。妈妈没有烧香,只是对着每个像合手作折揖,我也学着做了。

后来,转到了青龙井。是一口很普通的井,但是听人说井下面压着一条老龙。因为它做了坏事,被玉皇大帝压在这井里。等到井口的铁槐树开了花,它就可以出来了。所以当地人也把这井叫作槐花井。只是现在槐花树不见了。

我和妈妈在寺内转了好一会,还看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粗壮的躯干几个人都抱不住哩。等快中午的时候,我们就出了寺。下山的时候,没有走原路,而是顺着盘山大道下了山。在下山的途中,我又看到了白水湖,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面大镜子,漂亮极了。

我的家乡多美啊!(作文至此结尾,虽然也是在点题,但上文都在写白水寺,这里突然赞美绕过白水寺,而为了点题,直接赞美家乡,让人感到过于生硬)

【症结所在】

这篇作文有两大症结:一是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是本篇作文是以“赞美家乡”为主题,但是学生原文由于开头没有扣题,结尾点题又过于生硬,让人感觉中心不突出,甚至有些跑题,像是一篇旅游游记作文,而不是赞美家乡的作文了。二是在写游玩过程时,不同的路线与景点之间缺少过渡,使部分段落衔接不自然。

【升格佳作】

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有个美丽的地方——白水寺,那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还有许多古老的传说。妈妈在国庆节期间,带我去游玩了白水寺。

那天,一大早我们就来了白水寺山脚下。这里有两条路通往山顶,一条从左进,是盘山大道,路面宽阔平坦;另一条从正前方直通山顶,是一条陡峭的小路。妈妈问我从哪里上,我选择了小路。因为站在山脚下,抬头一眼就可以看到小路的尽头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仿佛一个巨人稳稳地坐在山顶上。

从小路往上攀,走到半山腰,回头往下一看,山脚下的小镇真美呀!楼房鳞次栉比,漂亮极了。中间还有三四个电话塔高耸入云,壮观极了!

爬到小路的尽头,才发现这座大殿正在修建之中,妈妈说是在修白水寺的山门。工人叔叔们正在给建筑涂很艳的色彩。我看了说:“涂得这么艳,要是的一个地方的漆掉了怎么办,难看死了!”妈妈说:“掉了漆才好看,显得古老些。”

过了山门,小路与盘山大道交汇在一起。交汇处有个碑门,上面写着“亭马三”。我觉得很奇怪,就问妈妈:“什么亭马三呀?是什么东东?怎么这么不顺口呀!”妈妈大笑,然后告诉我:“这是古代建筑,古代的字要从右往左读的。你从左往右读,当然不顺口啦。”

顺着三马亭往上走,到了一个台阶前,我们一边往上跑,一边数台阶。总共有在百零三级。上了这百级台阶就到了白水寺大殿啦。

我们买了门票进去四处看看。里面有佛爷殿、娘娘殿、刘秀殿,还有一个兵器殿里,刘秀骑着火牛挥着剑,多威风啊!每个殿门口,都放着一个很大很大的香炉,里面插着许多小香,还有很大很高的龙香。院子里香烟缭绕。妈妈没有烧香,只是对着每个像合手作折揖,我也学着做了。

后来转到了青龙井。是一口很普通的井,但是听人说井下面压着一条老龙。因为它做了坏事,被玉皇大帝压在这井里。等到井口的铁槐树开了花,它就可以出来了。所以当地人也把这井叫作槐花井。只是现在槐花树不见了。

我和妈妈在寺内转了好一会,还看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粗壮的躯干几个人都抱不住哩。等快中午的时候,我们就出了寺。下山的时候,没有走原路,而是顺着盘山大道下了山。在下山的途中,我又看到了白水湖,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面大镜子,漂亮极了。

白水寺多美啊,我爱美丽的白水寺,我爱我美丽的家乡!

【升格点评】

比较两篇作文我们很清晰地可以看到,升格后的作文明显优开学生原文。升格后的作文在开头交待了白水寺是家乡一处美丽的地方,扣住了题目;并简介了白水寺的特点,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有古老的传说,总领下文,并与下文中青龙井的传说相照应。结尾时,先赞白水寺,然后再由赞白水寺进而赞美家乡,水到渠成地再次点题,突出了文章主旨。另外,在中间部分,增加了部分过渡句,使游玩路线更清晰,文章衔接更自然。由此,同学们也可以得到两点启示:写作文一定别忘了在开头和结尾处点题,这样扣题更紧,不会跑题;另外,景与景之间、事与事之间,一定要有适当的过渡语,这样使作文衔接更紧密,不会出现各部分脱节现象。

升格作文-----调整文章结构,力求行文紧凑

【原文回录】

破土而出

“孩子,要坚强,只有经过了磨练,才能享受破土而出的喜悦,勇敢一点儿,妈妈一直都陪伴在你的身边。”临行时妈妈的话语在我耳边回荡。她说,我长大了,于是放开怀抱,让风儿带我去经历所谓的磨练。(以妈妈的话开头,虽能扣题,但若将此段以插叙的形式插入在“我”破土而出的过程中,更能起到鼓励作用,且使结构更紧凑)

于是,伴着风儿的步伐,妈妈的叮咛,我来到了这空旷的土地。一层又一层的泥土向我铺过来,我被掩埋了。在这泥土中,不知沉睡了多久。睁开眼,四处漆黑一片,沉重的泥土压在我身上,一点儿也动弹不得,我呻吟,没有人理会我的呼喊。泪水从眼角里滑下。(作文用两段叙写“我”是如何进入土层中,为下文写“破土而出”做铺垫,但感觉这铺垫过长,显得有些拖沓)

听妈妈说过,我们整个大家族都会经历这样的磨难。如果想开花结果,就从得深入大地母亲的怀抱,从那宽广而又肥沃的土地中获取营养。而结局有两种:要么,历尽艰辛勇敢地顶破这厚厚的土层,去见见五彩缤纷的世界,那里充满着传奇,充满着诱惑。要么,屈从命运永远被埋在这黑黑的土层里,过着不见天日的日子,孤独终生。泪水再一次从眼角流下,妈妈,没有您的陪伴,我该怎样去冲破这厚厚的土壤?( 这句描写“我”在黑暗中的孤独无助的心理,如果把文中的第一段临行前妈妈的话插在这里,既能给“我”一种精神力量,又与下文“我”开始尝试破土衔接更紧更自然)

我吃力地移动着脑袋,去顶那厚厚的地层。可那坚硬的地层竟像是和我作对似的,越顶它就越往下塌。原来这只是疏松的土壤,妈妈说这样的土壤利于我的生长。我翻了个身,用手撑在地上,拼命地直腰,可我越使劲,动作越大,土就向下渗得越厉害。终于,还是把我压趴下了。

再试一次(怎么再试一次,用几句描写一下,更能突出“破土而出”的艰辛)。一次次地撑起,一次次地失败。我太脆弱了,我已精疲力竭。休息一下,有劲那就以后拼吧。静静地趴在黑黑的土层里,忽然,听到外面有什么哗哗地响着。接着一道道水便流了下来,啊,原来是下雨了。妈妈说过,雨水能滋润我们的身心。于是,我使劲地吮吸着养料。两天过后,(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时间标志,所从应该以此断开,使段落层次分明)我又是精力充沛。哎,我的胳膊怎么变粗了,脚上好像也多了几根脚趾。抓地更稳了。我又试了一次,竟然很轻松地就站了起来。接下来是破土。我用头顶,用手抓,一层层的土被我刨掉了。活动空间也大了,我的头上冒出了小苗,脚趾也越来越多。

只剩最后一层了。我双手举起,纵身一跳,这封存我已久的土层终于裂开了。阳光照着我的脑袋,好温暖哦!(结尾写出“我”破土而出的兴奋心情,但最好能揭示出“我”的身份,点题,这样使结构更完美。)

【症结所在】

学生原文描叙了一粒种子在泥土中为了破土而出所做的种种努力,最后终于冲破土层见到阳光。行文虽流畅生动,但总的感觉是结构不紧凑。究其原因,题目是“破土而出”,但作文开头三段写的却是“我”如何进入土层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这些虽然都是为“破土而出”作铺垫,但是铺垫却过长,导致行文拖沓,重心偏离。另外,文章结尾处若能用一两句话揭示“我”的身份,解开悬念,结构上会更完美。

【升格佳作】

破土而出

不知沉睡了多久,睁开眼,四处漆黑一片,沉重的泥土压在我身上,一点儿也动弹不得。我呻吟,没有人理会我的呼喊。泪水从眼角里滑下。

听妈妈说过,我们整个大家族都会经历这样的磨难。要么,勇敢地顶破这厚厚的土层,去见见五彩缤纷的世界,获得重生,那里阳光灿烂,充满温暖;要么,就永远被埋在这黑黑的土层里,过着不见天日的日子,孤独终生。泪水再一次从眼角流下,妈妈,没有您的陪伴,我该怎样去冲破这厚厚的土壤?

“孩子,要坚强,只有经过了磨练,才能享受破土而出的喜悦,勇敢一点儿,妈妈一直都陪伴在你的身边。”临行时妈妈的话语在我耳边回荡。她说,我长大了,于是放开怀抱,让风儿带我去经历所谓的磨练。

于是,我开始吃力地移动着脑袋,去顶那厚厚的地层。可那地层竟像是和我作对似的,越顶它就越往下塌。原来这只是疏松的土壤,妈妈说这样的土壤利于我们的生长。我翻了个身,用手撑在地上,拼命地直腰,可我越使劲,动作越大,土就向下渗得越厉害。终于,还是把我压趴下了。

稍微歇息一下,我又鼓起劲头重头再来。我摇摇头,抖掉头上的泥土,再次直接腰,拼命往上顶。可是那厚厚的土层也再一次随着我的用力猛烈地塌洒下来……一次次地撑起,一次次地失败。我太脆弱了,我已精疲力竭。静静在趴在黑黑的土层里,有些灰心。也许还是自己不够强大,再努力地汲取养分积蓄力量吧。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听到外面似乎有什么哗哗地响着。接着一道道水便流了下来,啊,原来是下雨了。妈妈说过,雨水能滋润我们的身心。于是,我使劲地吮吸……

两天过后,我又精力充沛了。哎,我的胳膊怎么变粗了,脚上好像也多了几根脚趾。抓地更稳了。我又试了一次,竟然很轻松地就站了起来。接下来便是破土。我用头顶,用手抓,一层层的土被我刨掉了。活动空间也大了,我的头上冒出了小苗,脚趾也越来越多。只剩最后一层了。我双手举起,纵身一跃,这封存我已久的土层终于裂开了。

我,一粒瘦瘦弱弱的种子,终于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破土而出,看到了土层外的世界里的第一缕阳光。阳光照着我的脑袋,好温暖哦!

【升格点评】

比较两篇作文,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学生原作虽然也很生动,但由于采用了顺叙的写法,导致作文结构不紧凑,重心不突出。而升格作文有了很大的改观:首先,将原头开头妈妈的话插入文中,作为种子处于黑暗之中的回忆,不仅更合理,也文章结构使紧凑。其次,升格作文的结尾增加了一句话,点明了“我”的身份,解开贯穿全文的悬念,使结构更圆满。最后,升格作文还在部分段落上进行了调整,使作文层次更清晰。同学们从这两篇作文中可以该领悟到,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有好的内容好的语言,还应该有好结构和层次,力求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这样的作文才能算一篇文佳形美的上乘之作。

升格作文指导-----详写浓墨重彩,略写简笔代过

雨中荷

暑假来临,我又获得了自由。我便请求妈妈让我到舅舅家去玩。妈妈允许我去,但让我必须在一星期内回来。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开篇点明时间,但是与下文看雨中荷的感受不能很好照应,所以这里可以写清楚我之所以非常渴望去舅舅家的原因为下文写看雨中荷后的心理转变作铺垫。)

次日下午,我便坐上前往舅舅家的班车。舅舅住在农村,离我家有点远,但我仍兴奋异常。因为我好久没到舅舅家。我非常喜欢和舅舅家的两个姐姐一起玩。她们总会带到外面去玩。(这段只是为写在舅舅家看到雨中荷作铺垫,应一笔代过)

傍晚时候,终于到了舅舅家。舅舅一家十分高兴地欢迎我。两个姐姐相对我很尤其好,一个看我满头大汗,忙着给我打洗脸水;另一个怕我口渴,忙着给我杀西瓜。我让她们带我们出去玩。她们说现在不能出去了,天已经有些灰色,估计要下大雨,出去很危险。我便让她们明天带我去山上玩,她们答应了。( “雨中荷”才是文中的主角,这里重写两个姐姐的表现,喧宾夺主。应删去。)

第二天,吃完早饭,我就找两个姐姐出去玩,她们看看云,有些灰,天上黑白相间的云彩交错着,好像要下雨,天气也有些闷,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拉着她们出去了。(描绘了天气情况,很好,为下文下暴雨作铺垫。)

我们正准备跃过一片茂盛的荷塘时,忽然下起了大雨,雨势还十分猛烈,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落,把地面打得哗哗响。两个姐姐立马跑去塘边,摘了三片较大的荷叶,我们三个举着荷叶站在一棵大树旁。这时,塘里的荷花被打得东倒西歪,强风又在吹着,使它们那弱小的杆子快要受不住风雨的袭击。终于,有一棵被风吹折了,不过,还连在杆子上面。我想,这些荷花逃不过今天的恶运了。我和姐姐在那灰暗的天空和豆大的雨中渐渐消失了身影。(文章的主角总算出现,但描绘过于简略,不能很好地突出雨中荷的状态,此处应抓住雨中荷的特点精描细绘,突出主角,并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

第二天,艳阳高照,我跑去看那些荷花。出乎我的意料,它们仍然直挺在站在那里,珍视骄阳,无视昨天的风雨。荷花,不仅有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美丽,还有这风雨中不低头的坚韧。那细小的杆子中竟有如此大的力量,使我震撼。(上文那株被吹折的荷呢?缺少细节的照应,使议论显得与上文脱节。另,文中几次用到“第二天”,混淆时间概念。)

荷,它那精神,应使我学习。在经历风雨后的荷变得更纯洁,更美丽,让人对它的爱意更增一分。(以此结尾,结构上不能与开头相照应,而“纯洁”和“美丽”两词也不能总括上文,更说不上深化主旨。)

【升格展示】

雨中荷

暑假来临,我又获得了自由。我央求妈妈让我到舅舅家去玩,妈妈犹豫了一会,最终允许,但条件是我必须在一星期内回来。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我终于可以和作业分别几天了!

舅舅住在农村,离我家有点远,但我仍兴奋异常。傍晚时候,终于到了舅舅家。第二天,吃完早饭,我就找两个姐姐去逛小镇上的集市。大姐指指天空,说:“不行吧,估计要下暴雨了。”我抬头看去,天空中有些灰色的云朵,天气也有些闷,看样子真要下雨了。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拉着她们出门了。

没等我们走多远,果然下起了雨。开始两三点雨滴,紧接着就哗哗地下起来,雨势十分猛烈。正巧,我们走到一片茂盛的荷塘边,大姐立马跑过去,摘了三片较大的荷叶,给我们一人一个。我们三人举着荷叶站在路旁的大树下,正对着那片荷塘。听得见雨滴打在荷叶上的啪啪的声响。荷叶努力地向上伸展,像一个倒撑着的伞,又一只巨大的碧玉碗。很快,雨水积满了荷碗,我不仅有些担心,那细弱的荷杆快要受不住暴雨的袭击了吧。

终于,有一株被积水压倒了。不过,叶子还连在杆子上面。雨水顺着倾倒的荷叶哗哗地流进荷塘,似是荷的眼泪。这些荷叶也许逃不过今天的恶运了。正想着,舅舅给我们送雨伞来了。于是,我和姐姐丢掉荷叶撑起伞,在灰暗的天空和豆大的雨中又往回走去,心里还想着:雨后,这荷塘会是一片狼藉吧?

下午,雨停了。竟然艳高照。心里牵挂着那片荷塘,于是又拉着小姐跑去看那些荷叶。没想到青绿的荷叶竟挤挤地立了一塘,经过暴雨的洗礼,似乎更显精神了。有些荷碗里还残留着一些雨水,随着微风,在荷碗里晃来晃去,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似乎是一粒粒珍珠在调皮地滚动。

“姐姐,下雨时这些荷叶里不是装满了水吗?那么大的雨,它们怎么还没被压断?”我疑惑不解地问。

“哈哈,荷叶哪那么容易就断了?当荷碗里的雨水太多的时候,它就会微微一斜,把雨水倒出去,只有少数杆子不硬的才会在倒水的时候被折断。”

哦,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上午我看到的只是荷叶中的少数不坚强者。小姐还说,被打折的荷叶下面的藕以后会腐烂在泥里。因为没了荷叶,就没有东西能帮藕吸引阳光。

望着那铺满水塘的荷叶,不仅羞愧起来:如果说学业是一场暴雨,也许我就是那株被打折的荷吧。面对多一点的作业就叫苦连天,一放假就想到处“避难”。将来,我的“藕”也会腐烂在泥里吗?我不禁害怕起来。

最终,我在舅舅家没玩过三天,因为那些雨中的荷叶让我明白,白白胖胖的莲藕不是轻轻松松就能长出来的。

【升格点评】

作文既以“雨中荷”为题,那么雨中荷就应该是全文的重心所在。但是比较两篇作文,我们可以看出原文虽然也把一件事情叙述完整了,但前面铺垫过长。详写舅舅一家对“我”的热情招待,导致了详略不当,主次不分。升格作文简化或删去了一部分与“雨中荷”关联不大的文字,突出了重点;增添了雨中荷的描绘,突现了主角;修改了文末议论,深化了主旨。这样,升格后的作文不仅详略得当,作文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作文升格:如何让作文的主题升华

延伸开拓诱“暗香”

——《一缕暗香》升格前后之比较

【文题呈现】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病文展示】

一缕暗香(40分)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略带忧伤的旋律,在我心头轻轻跳动,让我陶醉于这首歌散发出的幽幽暗香之中。

当然,我喜欢《暗香》,更乐于品味生活中的暗香。这种常见却又难以捉摸的独特味道,一次次为我带来享受,同时,还有震撼。①

时常回想起阳台上摆着的一盆白茉莉,虽然,它的生命已经定格在了半年前。

之前,那里曾摆放着一盆百合。每天放学回家,走上阳台,闻闻那浓郁的香,倒也消了我不少的倦意。它死后第二天,妈妈便换上一小盆洁白的茉莉。

它有着如百合般洁白的花瓣,还有着娇小的身躯,但我似乎还是不适应—— 之前那浓郁的百合花香,已然消散了,因此,不免有些怅然,似乎失去了什么……

第二天,疲惫地踏进家门,照例首先走向阳台,去接受花香的洗礼。刚踏上阳台,忽地想起了昨天的事,不由得叹了口气,失望地摇了摇头,转身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一种熟悉却又陌生的味道袭来。没错,是花香!②

之前那浓烈扑鼻的花香,已悄然转化成了淡雅的、沁人心脾的幽幽暗香。这香,多了一份平实,少了一份妖艳;添了一抹高雅,消了一腔热烈。如果说,之前百合那浓香的味道,为我带来快乐与享受的话,那这幽幽暗香,则是均匀地遍布我心房的每一个角落,让我难忘它的味道。③

我 欣喜地转过身,凑上前去,仔细地观察这香的源头:翠绿的枝干异常粗壮,像我们的动脉一样,向一个个洁白的花朵输送着原料;花朵就更是奇妙了,一个个花瓣甚 是饱满,像一个个奇妙的小小工房,把原料按黄金比例调和成一缕缕暗香。我浮想联翩:一缕缕暗香轻轻地旋转上升,越来越稀,渐渐溶入空气中,隐匿了它的踪 迹……④

这缕缕暗香,有时想起,自觉也像人一样,低调、内敛、不张扬,往往会给别人带来一种独特的神秘感。而这也暗合了我的追求,因此,不难解释我为何对这平实的暗香情有独钟……⑤

一丝暗香,从我心头升起,汇集、发散,渐渐笼罩我的全身……愿这暗香,能永驻我的心灵!

【点评】

①“常见”这个词用在这里感觉不妥,既然为“暗香”怎会常见?“一次次”并不妥当,因难得而可贵,若“一次次”则破坏了意境。

②这几段话是这篇作文比较重要的部分,是生活上的变化让“我”的情绪有了转变的可能,也让我有机会注意到生活中的“暗香”,从而悟出道理,引出下文。但是,小作者写得过于戏剧化,“忽的”“失望”“就在这时” 几个词痕迹太明显,有为写而写的嫌疑。

③之前的浓香和此时的暗香都会为作者带来快乐与享受,只不过享受的内容不一样。在这部分应该针对此有一定的深入议论,为后面的升华做铺垫。

④“转过身”缺乏语境;“原料”一词用在此处不准确;“暗香”两字缺少生动性,应改为描写性的语言。

⑤这一段应是议论的重点,也是重点升华的部分。小作者在论述中将“暗香”的作用解读为“给别人带来一种独特的神秘感” 稍显幼稚,这“神秘感”有什么震撼人的力量吗?为什么淡淡的清香会更抓人?作者并没有写出来。

【原作点评】

本 文以“味道”为话题,旨在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找到可以抒发情怀或生成思考、形成议论的基点。本文小作者通过家中两种不同的花所散发出来的一 浓一淡的香味来表达自己对人的性情和品格的思考与感悟,从身边小事小物产生联想,铺陈开一篇文章,语言真诚,内容实在。文章结构呈递进式,思路清晰;情绪 有转折和波动;文章结尾扣住主题,进行了升华。

本文问题主要有二:

其一是文章中间“我”被茉莉花引起注意的过程这部分过于突然,缺少适当的铺垫与过渡,读起来有些突兀,感觉稍显矫揉造作。

其二在于文章的后半部分对“暗香”的象征意义挖掘处理得过于浅显,这使得文章缺少一种深刻性。

【升格作文】

一缕暗香(52分)

北京四中 欧伯伦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略带忧伤的旋律,在我心头轻轻跳动,让我陶醉于这首歌散发出的幽幽暗香之中。

当然,我喜欢《暗香》,更乐于品味生活中的暗香。这种不易察觉的独特味道,能够在生活中为我带来意想不到的享受,更有震撼。

时常回想起阳台上摆着的一盆白茉莉,虽然,它的生命已经定格在了半年前。

之前,那里曾摆放着一盆百合。每天放学回家,走上阳台,闻闻那浓郁的香,倒也消了我不少的倦意。它死后第二天,妈妈便换上一小盆洁白的茉莉。

它有着如百合般洁白的花瓣,还有着娇小的身躯,但我似乎还是不适应——自从百合从家中消失之后,每次踏进家门习惯性的深呼吸都不能再换来一份幽香。这不免让我有些失望。不过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了。

习惯后便不再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一盆茉莉上的白色小花越来越多,开得也越来越盛。渐渐地,每当我踏进家门,靠近窗台时,总会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花香。

之 前那浓烈的、扑鼻的浓香,已悄然转化成了淡雅的、沁人心脾的幽幽暗香。这香,多了一份平实,少了一份妖艳;添了一抹高雅,消了一腔热烈。如果说之前百合那 浓郁的香气使我畅快淋漓,但却不敢久久沉浸其中,怕醉,那么此时的茉莉花香却一步一步将我引向它的身边,让我不禁步步沦陷于它的世界。

我 欣喜地踏入阳台,凑上前去,仔细地观察这香的源头:翠绿的枝干异常粗壮,像我们的动脉一样,向一个个洁白的花朵输送着养料;花朵就更是奇妙了,一个个花瓣 甚是饱满,像一个个奇妙的小小工房,把养料按黄金比例调和成一缕缕清淡的暗香。我浮想联翩:一缕缕暗香轻轻地旋转上升,越来越稀,渐渐融入空气中,隐匿了 它的踪迹……

日 后,我便被这缕缕暗香紧紧抓牢。虽没有刹那间的惊喜,却拥有了沉浸其中的向往。有时想起,自觉这花香也像生活一样,没有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大开大合,但 却一点一点地,不经意间捏起了岁月的褶皱,喜怒哀乐,完全沉浸于其中,享受于其中。从此,我习惯了闭上眼,用心来感受天地间徐徐袭来的暗香……

一丝暗香,从我的心头升起,汇集、发散,渐渐笼罩了全身……

【点评】

改后的文章,在情绪的转变中加入了细节化的处理,使情感的转变更为合情合理。在结尾部分,文章着重议论“暗香”的象征意义和对“我”的启发。这部分是全文的 重点。修改后的文章将简单的“神秘感”和人格特点“低调、内敛”变为人生之意义就在于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这样修改是对“暗香” 做了一个意义上的延伸:我们不仅关注“暗”,更关注“香”,使文章更加厚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西湖美景的作文 我很感激他作文 五年级下册读后感作文 跌倒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600字初中 家乡美景作文500字 写冬天的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作文开头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那一次我流泪了作文 不一样的中秋作文 我的假期作文400字 品味遗憾作文 游记怎么写400字作文 冬景作文600字 除夕习俗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作文 运动使我快乐作文 关于成长感悟的作文 洗碗作文100字 五年级下册四单元作文 最喜欢吃的食物作文 我喜欢的季节英语作文 有趣的事作文600字 我的爸爸作文100字 逛超市作文300字 春节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我的哥哥作文400字 七年级下册作文题目 丫鬟打屁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