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学生受批评后坠楼身亡 只因作文未传递“正能量”?

2020-11-15 01:25:01
相关推荐

01

6月4日下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的五年级学生缪可馨在作文课后,从四楼一跃而下,坠楼身亡。

官方联合调查小组12日回应称,“他们共走访45名学生及3名老师,未发现当天课堂中存在辱骂、殴打学生情况。”

但据学生家属发文表示,事件的导火线疑是老师对缪可馨一篇作文充满“负能量”的批评。

缪可馨的作文,写的是关于《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

从网上流出的图片可看,该老师对缪可馨的作文作出多处删改。

在作文中,缪可馨最后一段写到:

“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段感想后被老师专门画出来,并批注“传递正能量”。

在坠楼事件发生后,该班级的其他多位家长在倡议下,纷纷在班级群里给涉事老师点赞,并表示老师“没有错”。

但到了晚上,才有家长指出点赞不合时宜,想对缪可馨的家人说声“节哀顺变”。

02

在缪可馨坠楼事件发生一星期后,网上掀起对老师教育方式的一阵讨论。

有匿名网友向缪可馨母亲透露,当日“袁老师批评她写得不好,全是负能量,批评了一节课,然后罚她再写2篇作文”,还打了她一巴掌。

知乎上,一则《谁逼死了缪可馨》帖文吸引了1.5万读者赞好,多名网友也相继有帖文留言,对老师的做法表示批评。

有网友认为“老师改的许多地方过于严苛”,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不应当按照成年人的标准来看待处理。

也有人指出老师的做法如同八股文一样,“满口积极向上”,但做的是“扼杀文化、扼杀想法、扼杀创意的事”。

这让我想到了不久前,黑龙江的13岁男孩“钟美美”。

刚开始,他拍摄各种模仿老师短片,受到网友热捧。

不过后来就把所有短片下架,有传言指其被教育部门约谈。

虽然当地教育局其后澄清,但表示希望学校正面引导学生,拍一些“正能量”的作品。

似乎他们的错,都是违反了“正能量”。

03

从“钟美美”到缪可馨,除了“老师”成为事件的核心外,“正能量”成了一个教育上绕不开的的话题。

那么究竟“正能量”从何而来?“正能量”到底是什么“能量”?

“正能量”最早可追溯于日本作者江本胜2004年出版的心灵鸡汤书《水知道答案》。

在其中,他将“爱和感谢”归纳为“正能量”,将“伤心、愤怒、灰心”等情绪归纳为“负能量”。

讽刺的是,正能量这个词成了培训机构老板宋山木利诱下属员工的常用词语。

2010年,宋山木因强奸罪被判4年有期徒刑,媒体曝光了他在意图强奸女员工会使用的“你现在身体里面充满了负能量,我给你注入一点正能量。”的类似话术。

2012年4月,《中国青年报》于也发布了“随手传播正能量”文章。

文章指出今天论坛、博客、微博和社交型网站不该只是网民爆料“维权”、揭露社会假恶丑的“出气口”,建议人们要“随手传播正能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善”。

在此之后“正能量”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政治词汇,考核词汇,评价词汇!

就缪可馨事件,“正能量”的价值再度被提到众人话题上讨论。

有论者指出缪可馨的可贵就在于,小小年纪就勇敢地在作文中告诉大家:“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

“‘正能量’的前提是实事求是,即说真话;否则,就不能叫“正能量”。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说真话,是最大的‘正能量’!”

04

我并不反对正能量。

因为既然可以有负能量,那么正能量也应该存在。

但问题是,“正能量”,不应该是用来强行灌输的。

尤其是教育。

因为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人去自由探索这个世界,而不是变成流水线下整齐划一的“废品”。

几乎所有经历过中小学教育的人都会想起自己当年的广播操,或是“雏鹰起飞”,或是“时代在召唤”,或是“第8套广播体操。”

当然,很少有人喜欢做这些操,大部分是跟着音乐随意摆划两下胳膊,从小学到中学,摆动的幅度也越来小。

几十年来,我们的教育变成了这么一种东西。

它在变得越来越简单、狭窄,越来越教条、刻板,程序化。

而且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使它延续下去。

虽然当年自己也曾反抗过,比如,逃课,看武侠小说,看言情小说,做一些负能量的事。

但效果,往往不明显。

钱学森曾提出,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才?”

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时至今日还在表演和说谎,不仅教材作假,教法也作假。

缪可馨仅仅是发了几句牢骚,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优秀作文选上的冠冕堂皇、空洞无物的佳句。

就被老师反复“指点”。

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的流水线——

学生们寒窗苦读10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真正伤痛!

一篇小小的语文作文,反应了我们的基础教育里,还有很多需要变革地方——

那些不允许你怀疑,不允许发问的课本,那些行政化的教学体制,那些有了“交易”的师生关系……

缪可馨的悲剧提醒我们,教育,是标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未来的摇篮。

而每一个能够作用于这个摇篮的人,都应该想一下,怎样去“摇”,才给孩子们更好的未来?

-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八年级上册作文 童年作文600字 怎么写好作文 八下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高中版 高中生作文800字 写事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中考的作文 三年级英语作文 乡愁作文 多肉作文 孝顺作文 作文寒假生活 白衣天使作文 作文成长 雅思大作文 出游作文 羽毛球作文 野餐作文 苏轼作文 行走 作文 乐乐作文 写美景的作文 意外作文 奋斗作文素材 一千字作文 那一次 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 做自己 作文 表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