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本书加印22次 教你写出好文

2020-11-15 03:00:01
相关推荐

李敖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妓女不能靠性欲接客,作家不能靠灵感写作。”

话糙理不糙,李敖一生著作等身,被大众视为天才,皆因他修炼了一种神功:看书过目不忘,写文章如行云流水。

但是,李敖接受采访时说过,自己哪里是天才,只是找对了写作的路数罢了。比如写文章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李敖读书时就会把书大卸八块,只要他觉得这个部分有用,他就会立刻撕下来,黏贴在专门的资料笔记本上,并且全部分门别类地保存好。

可以说,李敖读书那简直是在吃书,书读完了也基本被撕光了。可能你会觉得好好一本书撕掉了多可惜啊,但李敖表示:复印摘抄简直是浪费时间,如果喜欢这本书想留作收藏,那就再买一本就好了,不用心疼。书一定要用对地方,才不算浪费。

我们普通人写文章积累素材时,估计不会像李大师这样生猛地徒手解剖,但我们也得像大师那样,讲究写作的技法,这样才有机会写出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

这本书是1988年问世的,现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它在2006年被引至中国,先后加印了22次,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它原本是给《华尔街日报》头版写特稿的作者提供的培训资料。主要目的就是让记者写出读者愿意从头读到尾的文章,当然这里面的方法技巧也适合所有写作爱好者,或者是工作中需要写材料报道的朋友。

书的作者名叫威廉·E.布隆代尔,他是一位资深新闻人,也是《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撰稿人。他的作品曾获过迈克·博格新闻奖、莱伊霍华德公共服务奖以及美国报纸编辑协会颁发的无期限特稿作品杰出写作奖。

总之,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写作高手,那么他又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建议呢?大家快来看看吧。

很多人写文章时都会遇到这种困扰,辛苦收集了一堆素材,但是总觉得杂乱无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比较好。

书中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方法:你可以对所有素材进行两次阅读,分别是泛读和精读。你在泛读时不用纠结各种细枝末节,主要是让自己对文章的大方向有更清晰地把握,同时删除一些重复或是不相关的素材。

另外,你要特别留意那些结论性的语句,并把它们专门记录下来。因为这些句子都可能成为你文章中的论点,为你的主旨服务。

接着到了精读阶段,你在这时要减缓速度,认真地把自己之前忽略的细节挖掘出来,并按照不同用途对这些素材做好分类。这时候,你可以参考作者的做法,他习惯把素材分为:历史、范围、原因、影响、反作用和未来这六个部分。我们来逐一分析。

历史:你要想明白自己的文章是否涉及到过去,有哪些有趣的历史事件能为你所用?比如,为什么大部分女同胞都特别喜欢逛街,购物时候简直意气风发,满面春风。而男同胞往往垂头丧气,恨不得找个角落静静地打个盹。其实这和我们祖先的长期社会分工有关。原始时期,男人负责打猎,女人负责采集,采集野果就意味着女性需要到处蹦跶,四处转转才行。而男性打猎需要快准狠,找到目标就果断下手。这是不是有点意思呢?

范围:你希望自己写的文章影响多大范围的受众?就是你要对自己的读者定位清晰准确。

原因:事情发生的主要因素,比如是政治、经济、情感、心理还是教育方面的因素?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很多人写文章时喜欢把故事和原因糅杂在一起写,这样就会显得条理不清。

影响:事件引发的后果,包括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你要特别注意,和事件相关的人物产生的情感变化。举个例子,有家私人幼儿园因为政策原因要关门了。如果你去问她对幼儿园关闭有啥想法时,她估计会讲一些比较官方的说辞。但如果你问她,已经创办幼儿园十多年了,个人对此有什么想法时。她就更有可能回答一些比较真实、能打动人心的内容了。当你去访问别人时,大多数人为了保护自己会习惯性隐藏内心的情感,这会让你错失很多有意义的内容。当你学会关注对方的感受,你才能笔下的人物描写得更加立体丰满,读者也能从中受益更多。

反作用:也就是事情发生后,对哪些群体来说负面影响更大。他们为了减弱事件的影响,究竟做了什么?

明白素材可以分成六个部分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作者是怎样归纳素材的。他会在本子上罗列这六个要点:历史、范围、原因、影响、反作用、未来。然后再用速记的方式在要用到的素材旁做上标记,说明是属于六个要点中的哪一点。如果一个素材同时属于两个要点,可以都做上记号。同时,你也可以把素材信息简明扼要地写在要点下面。这实际上就是资料标注索引的过程,耗时又繁琐。但是作者说了,这相当管用,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了,后面写文章才能事半功倍。

要知道,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忘记自己有哪些素材,也记不清素材内容是什么,自己都稀里糊涂的,又该怎样保障文章质量呢?当你把素材整理好后,它就成了我们天然的写作字典,可以随时根据需求查阅相关素材。而且,做好素材记录工作,你也会对素材内容更加熟悉,写文章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

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三种写作方法,都是他多年实战总结出来的。

第一种方法“因果逻辑法”

很多人写文章时会觉得自己思路被限制住,写出来的内容比较肤浅,经不起推敲和揣摩。文章显得特别单薄,没有深刻的思想论点作为支撑。为了弥补不足,大多数人会选择继续给文章润色,加上一些重复性的语言、不太相关的事件和大量的数据。

这样的文章很容易让人觉得废话连篇,可读性也比较差。要想解决这种问题,你可以按照因果逻辑法来归纳文章主题,最好先用思维导图理清整体思路,这样文章才会更有逻辑。书中还举了个例子,有篇新闻提到美国医师非常短缺,民众只是把这当做简单的问题。但报道这则新闻的记者运用了因果分析法,一步步地推导,点明了医师缺失会产生的五种影响,包括了医生工作过量、医保费用将会提升、病人难以获得更高的医疗服务、学校放宽医疗资质颁发标准。这样一来,整篇文章报道详实、有理有据,更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第二种方法“选择重点法”

虽然因果分析法能让我们发现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但一篇文章不能面面俱到。你需要抓大放小,判断哪些素材可以占据更多篇幅,这样才能让文章更有深度。而那些无关紧要的地方,你只需要一笔带过,甚至可以大胆删除。不然你的文章可能就会陷入散漫又毫无重点的窘境。

比如,前面提到了医师短缺会带来各种影响,你只要选择其中一到两点深入挖掘就好。你要清楚地明白,自己要在哪个方面多花笔墨去描写,不要在次要的素材上花太多的时间精力,那样可不值得。

第三种方法“小说思维结构法”

很多人的文章虽然内容详实,但整体平淡无奇,立场也不够鲜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自己在看百科全书的错觉,这样的文章始终是没有吸引力的。你要学会在文章中挖掘一些冲突的因素,比如悲剧、喜剧、讽刺的因素。在写文章的时候,重点凸显出这种因素,这样文章才会更有生命力。

其实,你在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观察自己对整件事的感受。如果你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无论是愤怒、喜悦还是怀疑,你都应该试着弄懂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跟着你的感觉来,记住那种让自己产生强烈情绪波动的片段,这将让你的文章达到更高的水平。如果你写的文章连自己都无法打动,又怎么可能打动读者呢?

精彩的文字表达会让读者回味无穷,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文章能更加快速地被传播,更具有影响力的话,你就应该掌握遣词造句的本事。作者在书中对文字要求提到了五点。

01文字要具体

你要保证自己写下的字句表达明确、意思清晰,读者不需要猜测你想表达什么内容,就能清楚地接收到你所传达的信息。打个比方,你不要写“我想实现财务自由”,而应该写到“我希望每个月能达到多少收入。”再打个比方,你不要写“想拥有更有魅力的身体吗?”而应该写“想拥有肌肉紧实、充满线条感的身体吗?”

此外,你还应该特别留意名词的应用,有些名词看起来很具体,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一艘客轮”就远比不上“一艘700英尺长的豪华客轮”具体形象。还有一些人喜欢在文中堆砌华丽的辞藻,但通篇没有实质性内容,读者看后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02 描写

其实,描写是一篇文章中最能彰显作者文字功底的地方,怎样描写才能让文章更加出彩呢?和地理位置和事件相比,读者更喜欢读人物故事。只要条件合适,你就应该把反映人格特征的情节添加到文章描写中。要知道,几乎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举个例子,作家卡洛尼厄斯曾经描写过一个衰败的街道。换做一般人,可能会描写破败不堪的窗户、满是灰尘的街道、杂草丛生的荒地等等。但卡洛尼厄斯不一样,他从这个街道的人物入手,写到一群人在树下共饮一瓶酒,其中有个人穿着无袖的衣服、戴着一头黑色假发,唱着倒霉的运气和糟糕的爱情。这样描写就很容易引发读者兴趣,想知道文章下一个部分要写什么。

一般来说,读者都喜欢在文章中看到人物故事,而且他们最乐于看到那些活动中的人。其实任何事物,大家都更愿意去看动态的东西。优秀的作家不会写“在平原上坐落着一座座天然气加工厂,看上去如同银色的蜘蛛。”他会这么写“一座座天然气加工厂如同银色的蜘蛛蹲伏在平原上。”这样写,不仅更有动感,语句也更简洁有力。

03 文字要有亲切感

你在写文章的时候,要想象自己正在和朋友聊天,这样你的文字就会更加友好。读者在看你的文章时,就会感觉你是一个真实的人,大家就会愿意和你产生互动,去了解你的文章和你这个人。

比如,你在今日头条上写文章,千万别把自己当做高高在上的教主,而是要把自己当成读者的朋友,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说出读者的心里所想的东西,这样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你在写文章的时候,不妨问一下自己,平时和朋友聊天也是这么说的吗?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交谈感,并不是让你用口语的形式去创作。因为口语表达总会有一些不太精准的地方,但我们心中要有一个概念,写文章要说人话,才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喜欢。

04 文字要有连贯性

不少人写文章时,从一段过渡到另一段,使用的是毫无意义的过渡,甚至有时连过渡都没有,就直接跳转到另一个段落了。要知道一段话的第一句话特别重要,它应该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然文章就容易出现断层。

此外,你在写文章的过程中需要标注信息来源,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但这么做常常会给读者带来阅读困扰,因为很多专家学者有一长串没有实用价值的头衔,你不用一一列出,只要告诉读者这个专家是干啥的就好。

针对文章的细节部分,你更要认真对待,别让读者产生困惑。一旦读者在语义不详的地方卡壳几次,要不断地揣摩你的想法时,他们就会因为感受不佳放弃阅读全文。因此,任何可能让人产生困惑的地方,你都要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用不着长篇大论。

05 对自己的文字要苛刻

好文章应该是多一个字嫌多,少一个字嫌少,作者应该尽力为读者展现精妙的文字。毕竟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大文豪海明威就奉行“文章不厌千遍改”的原则。

每天写作前,他都会把前一天写的文章重读修改。全书完成后他又会重头到尾改一遍,等把这份草稿交给专人打字出样后,海明威又会再改一遍。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花了5个月,样稿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他才满意。文坛巨匠对自己的作品尚且如此严苛,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理由不仔细修改文章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0字写景 作文读书笔记 梨花作文 励志作文题目 去海边作文 经历作文600字 亮点作文 描写景的作文 牛人作文 关于游戏的作文 中考作文多少分 作文快乐的一天 快乐时光的作文 关于精神的作文 历险记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 高中作文500字 写景4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 400字写景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开头 初三作文题目 草原作文 600字写景作文 朋友作文500字 爆笑作文 曹操 作文 爱国作文题目 600字作文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