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老头儿汪曾祺》|一个有写作个性的老人 写作之乐 人生之福也

2020-11-15 13:25:01
相关推荐

今年是汪曾祺生辰一百周年,能从旧书堆中找到《老头儿汪曾祺》这本书,了解这一位老人的写作历程,真是一件幸事,书是汪老的三个孩子合著,他们用各个记忆片段,拼成了汪老的一生,读罢,知道很多汪老的趣事,也感受到一位以写作为乐的老人,是多么的幸福。

一部沈从文的小说,把汪老引入了文学殿堂,受教沈从文先生,汪老写延续了老师的风格。

汪曾祺出生在江苏高邮,读高中的时候,遇到了抗日战争,学业受阻,就带着两本书就跑到乡下避难,其中一本书就是沈从文的小说选集,他认认真真的把这本书读了好几遍,让他眼界大开,知道了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

在汪老的作品中,有很强的沈从文风格,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受到的影响。

在《受戒》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叫英子,这和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农村女孩,勤劳而性格开朗,身体优美且健康,对爱情的追求主动大胆,对生活的向往积极乐观,虽没有优雅的姿态,却有着更多的朴实自然。

这种清新的笔调犹如小河流水一般,平缓之处,静静流淌,湍流之地,也激情四溢。

后来,汪曾祺到西南联大读书,就是朝着沈从文先生去的,他可以不听朱自清的课,也要把沈从文的所有课程都进行选修,沈从文在西南联大开了三门课,各文体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这些课程对他的文学之路影响颇大。

沈从文认为创作作家不是大学里培养的,真正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教创作,靠讲不行,应该让学生自己写,即便要讲,也是在学生写了之后。

对于这点学习的感受,汪曾祺在《徙》这篇小说中进行了总结,教初中国文的高北溟很重视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作文先眉批一道,指出好处和不好处,发下去让学生自己改一遍,或者同学互相改,改完了之后,再交上来,加总批,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誊一遍,并要求学生随时回过头看看自己的文章。

这是一种非常注重实践和个人提高写作方式,让创作写一篇是一篇,从实践中学习创作,对今天我们学习写文仍然还有指导意义。

沈从文要求创作要贴着人物来写,写人物的对话,不能是两个聪明脑袋在打架,人物的说话就是普普通通的对话,不要哲理,也不要诗意,要朴素真实。

汪曾祺由这一点引申出来一通创作理论,第一,小说中人物是主要的,第二,环境描写,议论抒情等等都要顺着人物来,第三,要把心贴着人物,同呼吸,共哀乐,有诚意,第四,语言要和人物贴近,避免学生腔。

在创作中,汪曾祺始终不忘“贴到人物来写”。

他的《大淖记事》中,写到巧云用陈年尿碱灌被打得死去的十一子时,写道:“不知道为什么,她自己也尝了一口。”这一句话,不站在巧云的角度,根本想不出来,当时的巧云看到心爱的人受苦,她必然会这样做,借此分担一下爱人的痛苦,这样写是出于感情的需要,据说,汪曾祺在写道这一句时,他流下来眼泪。

这就是汪曾祺的文学之路,从热爱开始,虚心受教,落实到创作之中。

美文美感,小河流水般的温柔和甜蜜,汪老只写最美的东西。

在汪曾祺的小说中,常常出现水的意象。

《受戒》中,明子和小英子的第一次见面发生在水边的船上,两人的爱情也是河里的芦苇荡中,《大淖记事》所记叙的环境也是在水边,以淖为界,居住这锡匠和挑夫,女挑夫们的肩上也挑着水淋淋的鲜货。

小说的行文像流水一样,缓缓而行,忽然之间遇到一处险要之处,水流端急,戛然而止。

小说《异秉》,开始时,静静的描绘王二的生意,他家里人的情况,他做的买卖,他的生意又是怎样的一步步发展而来,从摊位到铺面,甚至要盘下整个烟店,顺便带出,有了钱之后的王二爱听戏,偶尔也赌赌钱,然后,不嫌其烦的介绍起药铺保全堂来,里面的人员构成,学徒陈相公挨打不敢哭的生活,最后借助张汉说出大作为者必有异秉,以王二为例,以陈相公模仿而结束。

读汪老的小说,常常在开始时不知所云,读到后面恍然大悟,再回过头看一遍,方才感受到小说写得精致,完美,留下一大片想象的天空。

小说《徙》就是这样的,开头就引用了庄子的《逍遥游》的一段话,然后用来很多篇幅来介绍校歌,学生们怎样唱,怎样理解,写了好几段,才引入了校歌的作者,开始介绍高北溟的人生起落,一直读到最后,高北溟死了,小说的整体意象才浮现出来,这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他一心想“徙于南溟”,却终身不得志,这时全篇才串联起来。

汪老的小说创作还有一个原则,写精致美丽的作品。

他说,生活已经够苦的了,现在的日子才好过一点,没有必要把那些陈年老账都翻出来,弄得大家都憋屈难受,他很注重文学的美育价值,他说,一个真正能欣赏齐白石和柴可夫斯基的青年,不大会成为一个打砸抢分子,因此,他要通过作品让人感觉生活是美好的,有希望的,有很多东西弥足珍贵。

这犹如大自然的水,默默的滋润生命,孕育生命,接收包容一切,缓缓而行,湍急之处,也留下动人的回响。

结构如此,行文也是如此,他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很多语言读起来亲切,而韵味十足。在《受戒》中,说村里人的职业选择,就列举了一大堆,在《鸡毛》里不厌其烦的记录金昌焕的悬挂之物,犹如述说家常,述说中也不乏趣味,写文嫂买肉,是一块够猫吃一顿的肉,读到这里,只能心酸的一笑。

这就是爱美的汪曾祺。

经历不够丰富,这是汪老最大的遗憾。

汪老在解放初,曾经参军,跟着解放军一起南下,其目的就是要体验不同的生活,开阔写作视野,很遗憾,到了武汉之后,就没能继续随军了,他非常羡慕他的妻子,从小生活在南洋,回国后又四处奔波,感慨如果有这么多的经历,将能写出多少小说来。

这种遗憾源于对写作的严谨,他只写自己熟悉的事情。

他写自己的童年,《徙》里的县立五小,就是他的母校,那首校歌,他唱了六年,《受戒》里的善因寺,也是他去过的地方,受戒的场面亲眼目睹。

《鸡毛》就集中写在昆明读大学的日子,这里有上下铺从未谋面的同学,一个读中文系,晚上泡图书馆,白天睡觉,另一个是正常人,早睡早起,两人住了两年,从未谋面,还有偷鸡的金昌焕(这个人名,用拼音打字,容易打成经常换),他穿两件衬衫,打两条领带,偷文嫂的鸡,借文嫂的鼎罐炖,最后连破袜子都没有给文嫂留下一双。

也写他被下放张家口劳动的经历,如小说《羊舍一夕》。

汪曾祺写现在生活的作品,容易让人对号入座,他的《晚饭后的故事》就取材于一个京剧导演,后来被导演女儿看出来是骂人的,《皮凤三揎房子》还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不满,于是,汪老就不太注重写这些身边人的题材,从经历中挖掘其他的故事。

他的经历主要有四块,20年的家乡童年生活,昆明读大学,张家口劳动改造,北京剧团的工作,在作品中都有反映,为不至于落人口实,他更多的写家乡的人和事,这对于汪老来说,的确是一种遗憾。

对于创作,汪老很严谨,没有经历过,或者,资料没有研究透,就不落笔。他曾经想写一部历史小说《汉武帝》,还找来《史记》、《汉书》,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风俗人情,官职典籍,就因为汉武帝的一个宠臣“其衣后穿”,他一直没有弄明白,找了北大的历史学家也没有明白,就一直没有落笔。

写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是自己研究透的事情,不无病呻吟,不矫揉造作,这种写作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不是人人都需要成为伟大的作家,实实在在的感情,充满烟火味的生活,也是一道风景。

汪老一生中没有能留下一部长篇,他的作品中也没有对民族进行深刻的剖析,就如汪朗在《老头儿汪曾祺》中所说,伟大的作家或是俯视人间,对其进行无情的解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才过瘾,或是对社会进行深入的透视,之后向人们讲述所发现的深刻道理,这点汪曾祺做不到。

人间送小温,出自汪曾祺的一首小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这可以认为是汪老的自题诗,自幼熟读桐城派文章的他,不会不知文以载道,方能千古流传,然而,他想给人们以温暖,以安慰,宁愿写这些美好的事情。

他有四句很喜欢的诗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经常写来送人,在他的笔下也常常是一些苦人。

他关注的是世上的苦人,比如《鸡毛》中的文嫂,《故乡人》系列中的打鱼婆,带工头等等,这些人即便生活在生活底层,也有善良的品质,文嫂不贪图学生的物品,捡到了必定归还,只能做小工活的代工头绝不拿和大工一样的工钱,善良,本分。

这些苦人受到欺凌之后,没有以暴制暴,如《大淖记事》中的锡匠,用静坐的方式赶跑恶人之后,默默的接受十一子的残疾,他们要活下去,生活已经够苦了,作者不忍再把他们的容忍和愚昧剖开,相反,他写了巧云拿起了扁担,开始了挑夫生活,给这对苦难夫妻,多了一点生活的希望,相信十一子的伤一定会好。

对生活中的丑恶,汪曾祺也曾做严厉的批评,在《天鹅之死》中,对许多人失去爱美之心而感到深深的悲哀,作者由此强调文学的美感作用,认为美育是医治民族创伤,提高人们特别是青年品德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他认为我们的青年应该生活得更充实、更优美、更高尚,只有这样才能有更美的生活。

不是每一个作家都必须是伟大的作家,抒写美,歌颂美,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美育作用,这也是文学的功用之一。

汪曾祺延续了沈从文的文风,用清新的笔调,投入真挚的感情,抒写一段段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美文。

这其中有充满青春活力的小英子,有对生活不屈不挠的巧云,还有命运多舛依旧善良的文嫂,才华横溢终身不得志的高北溟,勤劳致富又有些洋洋得意的王二,一心善良却受生活欺骗的岁寒三友,卖水果为生却最懂画的叶三,这些普通的人物,在作品中活灵活现,是一个个接地气,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大众,读了之后,给人莞尔一笑,笑过之后,又是对生活的若有所思。

这也是一道文学的风景。

读罢《老头儿汪曾祺》,这位六十岁进入创作高峰期的老人告诉我们写作可以这样做。

第一,要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汪曾祺曾经写过一篇小说《骑兵列传》,里面写了几个老革命干部的故事,发表了,反应平平,他也觉得很呆板,汪曾祺没有在军队中呆过,也没有参加过革命斗争,只能实录老干部谈的情况,无从丰富,也无从发挥,对不熟悉的革命题材,文笔再好,也没辙。

相反,对于生活二十年的故乡,对于昆明的大街小巷,汪老都能徐徐道来,寺庙,河流,餐馆,宿舍,经历过的地方,随手就是一大段,还生动有趣,被学生隔开的男生宿舍,过年杀猪的乡间小庙,大淖边上的农户,街上热闹的说书茶馆,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影响。

写文,从熟悉的东西写起,容易上手,这是写作学习的入门之道。

第二,贴着人物写,这是沈从文教给汪曾祺的写作之道。面对鸡被偷,一直生活在联大校园的文嫂不屑于在校园里大骂,这是因为校园生活的缘故,环境的熏陶,然而,也免不了几句呼天骂地的哭声。没有得到心仪的胶鞋,王瘦吾的儿子不会想到父亲经营的艰辛,他只会对这双滴答作响,引来同学眼神的钉鞋产生一种愤懑,抱怨说,明年,您都说了几年了。

正如汪曾祺的总结,人物是小说的核心,环境,对话,情节都要围绕人物展开,符合人物的习惯,符合人物身份,特别是对话,不能搞出两个聪明脑袋打架。

话如其人,只有符合人物的语言,才能是耐读的作品。

第三,留有韵味,让读者去回味。汪曾祺的很多作品都是非常耐读的,读前面时,平淡无奇,读到后面,心有所悟之后,回过头去,才能感受到小说的韵味所在。这最突出的就是《异秉》,小说写王二的熏烧生意越来越好,一天晚上,在保全堂药铺里,侃爷张汉说,兴旺发达必有特殊的秉赋,得知王二解手时是大小解分清,药铺打杂的伙计就去上了厕所。

一位编辑说,他看到这里,过了半天才笑了出来,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读完了,汪老对于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之心,才跃然纸上。

小说贵在含藏,有些话不能全说出来,不宜点题,要“话到嘴边留半句”,在一点就破的地方,偏偏不要去点,要留给读者思考品味的余地。

深入一位作家,犹如进入一座宝藏,汪曾祺一位值得品读的老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孔子 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 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作文400字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500字 男朋友打女朋友光qq的小作文 牵动我的情思半命题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600字 班长的白脚在我的脸上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作文600字 甘瓜抱苦蒂的作文素材 欢欢喜喜迎新年作文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作文500字 人间自有真情在作文300字 带着爱上路作文600字 欢度六一的作文2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400字 那一次我很感动作文600字 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尿一滴尿作文 三年级作文过年最开心 妈妈我想对您说600字优秀作文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400字作文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作文800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800字 我的六一作文100个字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