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高考江苏卷作文题 引用《易经》乾卦文言 为何写议论文最佳

2020-11-15 16:30:01
相关推荐

2020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引用《易经》乾卦文言,为何写成议论文最佳

近两年,《易经》相关内容经常出现在高考、公务员等考试中,让众多学易者赞叹不已。当然,由于易经内容的频繁出现,人们对此的看法也越来越冷静。

比如,2019年,《易经》的内容出现在高考数学理科卷中,也出现在了公务员笔试考题中。2020年,也就是今年高考的江苏卷作文素材更是直接引用了《易经·乾》的文言内容。

江苏卷作文题,特别富有传统文化内涵

先说江苏卷,根据我的观察,很多年来人们对江苏卷的作文考题赞赏有加,因为江苏卷特别富有诗意浪漫的色彩,似乎还有些风花雪月,经常以特别经典的美丽文字和历史文化来讲述富有当今时代特点的家国情怀。

比如2018年的“花自语,鸟有语,生活处处有语言”;2019年的“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而今年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高考过后更是一度刷屏。

2020江苏高考作文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看到这个作文题,相信经常漫游于网络的人是深有体会的。尤其是目前的网络信息推荐机制,网络会按照一个人的喜好进行推荐,你越喜欢什么,就越来越被什么样的信息所包围。

我们通常会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里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从字面来看,比我们通常讲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更能精确描述网络的信息传播,而且读起来更舒服,感觉更美好。

在我看来,由于这句话源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元典——《易经》,因此文字更加厚重,也比往年更富有传统文化内涵。下面,我就此句在《易经》中的含义,来解读一下这个作文题的立意。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立意含蓄深刻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乾·文言》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孔子对乾卦九五爻的内容解读,立意含蓄深刻。大致意思是说,天上的飞龙,象征着利见大人。原因在于,凡是声音类似的,会彼此相应;气质类似的,会彼此交感。从自然规律来看,水向低矮潮湿的地方流动,火依附干燥的东西燃烧;龙与云相伴相生,虎与风形影相随。所有事物,都会按照他的类别而相聚在一起。本来是天上的东西,自然向上,本来地下的东西则自然向下。

从《易经》爻辞来看,九五爻,易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程度。我们形容帝王用的“九五之尊”,就是来自这一爻的位置——九五。借此,说明事物已达到了接近最高能力和智慧的程度,再进一步的“上九”,将会物极必反。

因此,这里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隐含了一种非常严重的危机。“三与五,同功而异位”,因此解决办法就在乾卦的“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大意是说,君子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要时刻警惕、进行自我纠正,才会不犯错。

江苏卷的作文题,在引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后的语言,以积极正向的词汇,描述了一个美好的网络时代。但,其中也深藏了智能互联时代的危机。这也是很多人说江苏卷作文题有难度的原因。江苏卷作文题,写成议论文最佳的深层原因也在于此。

江苏卷作文题,需要很强的思辨能力,题目非常高明

我们大家都知道《易经》是非常注重思辨能力的,其实不仅《易经》,我国传统文化一直讲思辨。无论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还是“物极必反”,都讲述了同样的道理。

在智能互联时代,人们能够关注到自己喜爱的人和事,非常好,非常非常好。我们能够轻易地获得知识,获取信息。但是也要知道,这里面同时深藏了危机,举例来说如若一个人意志力薄弱,就无法放下手机,整日将时间浪费在无用信息上,甚至可能还会被不良信息所影响。

怎么办?如《易经》乾卦九三爻所讲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需要时刻警惕、进行自我纠正,自我鞭策,辩证分析网络上的不同声音,谨慎对待各种信息,进行选择,自我优化网络环境,让更多好的、正向信息围绕自己,塑造自己。这种人格的塑造和价值取向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江苏卷的作文,其实是隐藏了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尤其在信息选择、自我评价,谨慎对待各种信息方面需要深刻论证,和辩证分析。这题需要很强的思辨能力,答好这道作文题,还需要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就算不完全懂《易经》,也要深刻理解“物极必反”的道理。总之,题目出得非常高明。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虽然是我们祖先几千年前在古老的《周易》中讲述的自然规律,却流传至今仍旧适用。所以,读易时,我常会思绪联翩,古人好厉害,寥寥数语就把这个世界的规律归纳总结到本质上。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每天读点儿书,感谢您关注李秀笔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书信格式作文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 杀年猪作文 打美女屁股作文 闪亮的日子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50字 写植物的作文400字 乐于助人的人作文 预防艾滋病作文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呼唤作文600字 春节随笔作文 关于过春节的作文 状物作文500字 作文素材100字左右 做家务作文600字 写景的作文350字 初三作文素材大全 我的爷爷作文600字 新年到了作文 打屁股学校作文 成长路上作文600字 难忘的事作文600字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 我的学校作文600字 记事作文450字 反省作文600字 我的小狗作文300字 做家务作文500字 我们开学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