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党委书记陈永胜的署名文章在《实践(思想理论版)》杂志刊发

2020-11-15 19:05:01
相关推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工作面临的“五个并存”新特征,提出了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的辩证发展新思路。2020年第9期《实践(思想理论版)》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陈永胜的署名文章《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进行了论述。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校党委书记 陈永胜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问题,关乎边疆稳固、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工作面临的“五个并存”新特征,提出了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的辩证发展新思路,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两个部落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形成了黄河上游地区最早的民族共同体,即华夏族,奠定了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雏形。到了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华夏族与以四夷为代表的其他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断借鉴华夏族先进物质文明成果与优秀文化,形成了多民族的大交融。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新阶段,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在朝代更迭中进一步加深了交往交流交融。同时,南迁的中原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在交流交往中,形成了南北方地域广阔、文化多元、政治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五代十国到辽宋金元时期,北方的契丹、女真、党项、蒙古族南下中原,与中原汉族进一步交融,并充实了中原汉地文化。同时,因战乱南迁的中原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交融,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大一统巩固和壮大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自在”格局。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列强入侵的屈辱,中国社会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中华各族儿女前赴后继、团结一致,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在这一进程中,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开始从“自在”走向“自觉”,并逐步汇聚起了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磅礴之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回顾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是由多元到一体、由纷争到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并逐步形成了各民族共同认同的文字、传统文化、典章制度、民族精神等,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将民族团结视作各民族的生命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从中国国情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实施了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在内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不断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繁荣发展,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2019年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新中国70年的历史成就时指出,“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才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三、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

民族团结讲的是民族关系的问题,民族进步讲的则是民族发展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民族地区的发展。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但受制于自然、地理等不利因素,民族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群众生活相对贫穷,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针对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早有明确、清晰的研判,提出“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实现发展要以民生为主,“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民族地区发展和民生脱节问题,为我们把发展成果体现在民生改善和民族团结上指明了方向。

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民族地区的民生改善进一步提升为“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要论断突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的施政理念和根本立场,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和各族人民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共同团结奋斗指明了方向。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党的民族工作关系上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富裕是维护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解决好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地区调研时多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强调指出,“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针对民族地区的不同情况,通过完善差别化区域政策,在精准脱贫指导下,加快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要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策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确保少数民族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小康和现代化,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孕育、培养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五个认同”。“五个认同”既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总结,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实践证明。在认同与民族团结的关系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团结是认同的目标和本质,认同是实现团结的内在要求、精神之源,没有认同就不会实现团结。“五个认同”是新时代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定海神针,只有不断加强“五个认同”的教育,才能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涵养各民族文化之精华,兼收并蓄,历久弥新。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特别是近代以来,面对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机,各族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为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解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这种“人心所归,惟道与义”的民族精神,凝聚了中国人心,共铸了中华民族之魂,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以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革命精神,以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在短短的40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实践证明,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着中华民族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展望未来,各民族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与书作文300字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500字作文 过年的作文初中600字 初三随笔作文600字 关于书的作文700字 回味童年作文800字 别人帮助我的作文600字 一年级下册作文看图写话 写景物作文 描写植物的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20字 桑树作文 我的初中作文600字 最美的春天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作文 水蜜桃节海报英语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中的好句 想象作文800 英语作文开头词 南京风景作文 二年级作文新年愿望 外貌描写作文 自我介绍七年级作文 同学过生日作文 考研英语满分作文 小猫过生日作文 38妇女节作文 关于精彩的作文 烤鸡翅的作文 慈爱的奶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