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辅导209:“倍速生活”设计 评析和名师范文集锦

2020-11-15 23:35:01
相关推荐

“倍速生活”设计、评析和名师范文集锦

原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蒋勋《品味四讲》:研究中国美术史的人都知道,宋代绘画里凡是画亭子的地方,一定是景观最好的地方,绝对不会随便添加上去。因为这个亭子表示,你人生到了最美的地方,应该停一停,如果不停下来就看不到美。所以生活美学的第一课应该是懂得停一下。

②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③在上下班路上学习、在吃饭时间看视频、出门旅游要不停“打卡”……如今,追剧时的“倍速模式”(指用户可使用软件加快视频播放速度)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青年称自己过着“倍速生活”,其中一线城市青年比例最高,达78.9%。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任务。

①你的表哥在一线城市工作,工作繁忙,压力较大。请你给他写封信,劝他平衡工作与生活,享受到生活的美学。

②你所在的学校打算进行一次线上辩论会,你认为“倍速生活”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请确定立场,写一篇辩论词。

③你是一名记者,请给某省级报纸旅游专栏就“人们出门旅游疯狂打卡,却不慢慢欣赏风景”的现象写一篇评论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一中 廖鹏

【命题方向】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自我管理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精神、批判质疑

【审题指导】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

现代社会具有快节奏的特点,人们的生活也必然受到其影响。材料三中提到的“倍速生活”已经成了不少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在高速运转的同时,人,也当慢下来。如材料一所说:“如果不停下来就看不到美。”快和慢,需要达到一种平衡,生活才能美满。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从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是题目的典型任务,这一典型任务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材料含义,同时要贴合任务指令中的背景,并且符合书信、辩论词、评论文章的格式要求。

3.价值判断的限制。

“生活美学的第一课应该是懂得停一下”“慢慢走,欣赏啊”,这两句是材料的重点,也明确了题目的价值取向。材料的内容要求考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关注“快与慢”的关系。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

“生活美学的第一课应该是懂得停一下”“慢慢走,欣赏啊”两句关系到作文的立意。而三个写作任务有不同的立意角度。可以认为“倍速生活”利大于弊,也可以认为“倍速生活”弊大于利。可以劝人平衡工作与生活,也可以就“人们出门旅游疯狂打卡,却不慢慢欣赏风景”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选择的立意是多样化的。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生活美学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可以思考人们为什么要“慢慢走”,“倍速生活”有哪些危害,哪些方面特别需要放慢节奏,人们怎样去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应该说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

考生可以选择任务一写书信,劝表哥平衡工作与生活,享受到生活的美学。也可以选择任务二写辩论词,阐述自己对“倍速生活”的见解。还可以选择写新闻评论就“人们出门旅游疯狂打卡,却不慢慢欣赏风景”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体选择是自由的。

【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多任务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形式上与 2019 年全国卷Ⅱ的作文相似,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快与慢”的关系,深刻思考人生的存在方式和存在价值,更注重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的考查。多任务的形式给了学生文体选择的自由。同时三个任务都指定了具体的写作情境,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贴合写作背景,符合书信、辩论词、评论文章的格式要求。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平衡工作与生活,才能享受生活美学

2.“倍速生活”利大于弊

3.“倍速生活”弊大于利

4.外出旅游疯狂打卡源于快节奏生活和民众浮躁心态

偏题立意:

绘画的美,阅读的美。(没有联系三则材料来理解)

(1)书信体格式,包括五个部分如下:

1标题,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给……的一封信”。

2称谓,要求写明接受单位的名称、称呼、个人的姓名,一般要在标题下隔两行顶格写,后加冒号。

3正文,内容要写得清楚明白,身份明确。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

4结尾,在文章最后写上一些敬意或祝福的话。如:此致(空两格),敬礼(隔一行顶格写。)

5落款,落款要署上写信人的单位或个人的称呼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右下角。

(2)辩论稿的写作格式:

1.称谓“对方辩友”(顶格写),另起一行空两格可有简单的问候语,比如“您好”。

2.另起一段言简意赅表明我方观点。

3.正文部分,可设三个驳论点,或反驳其论点,或反驳其论据,或从其论据和论点的关系上进行反驳,并立足材料,找到合适的论据论证我方观点。

4.最后总结全文,重申我方观点。

名师范文1

务虚共平衡一色,幸福与圆满齐飞

—— 给表哥的一封信

崇阳一中高一语文组 廖鹏

亲爱的表哥:

你好!

很久没有见面了,甚是想念!还记得幼时在乡间,岑寂月圆之夜,你教我徐徐吟唱:“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诗意氤氲中,眼见扑腾飞起的萤火虫,你完成了对我美学的启蒙。在炎炎夏日,你教我念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漫漫暑气中,目睹田田荷叶,灿灿荷花,你让我参悟,生活处处有诗意。

而今,你在一线城市工作。我听舅妈说你工作繁忙,加上成家有了小孩之后,你肩上的负担更重了,你的压力也愈大了。听说城市里有些年轻人过着“倍速生活”,几乎每天都把事情安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你应该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吧!

表哥,我写这封信给你,是希望你能够平衡生活和工作,不要忘了夏日的绿叶红花,也不要忘了秋夜的点点流萤。

表哥,多一点务虚,才有诗意氤氲。

王开岭在《再见萤火虫》中言道:“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人的生活有种务虚之美。”古人虽也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感慨,然也不乏务虚的范例。王徽之雪夜乘小船去拜访戴安道,到了门口忽然返航。乘兴而来,乘兴而归,不亦乐乎。王羲之等兰亭集会,群贤毕至,赏茂林修竹之景,著锦绣灿烂之文,信可乐也。张岱独往湖心亭赏冰天雪地之景,得一知己,会心而笑,亦是乐事。古人的这些雅事皆不掺杂功利成分在内,因而纯粹得动人心魄,令我心驰神往。你繁忙的生活也需要诗意点缀。

表哥,多一点平衡,才有圆满人生。

“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一个速度不断加快的生命,而是速度在加快跟缓慢之间有平衡感的生命。”蒋勋在《品味四讲》中如是说。凡事过犹不及,只有把握好一个度,才能圆满。你压力山大,房贷加上孩子的抚养费用,确实是一大笔开支。可是,人才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不能本末倒置啊!只有你自己每天过得开心而充实,才能更好地工作,才能更好地陪伴家人。古人云:“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你需要,停下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一个平衡。

人生当然逃不开眼前的苟且,但是在弥漫的苟且中,也有诗意的璩隙,毕竟如莱昂纳德·科恩所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只要你平衡好工作与生活,不在“倍速生活”的高速运转中,忘记了自己为何出发,你一定能于忙碌中觅得诗意与远方。

还在上网课的我忙碌而充实,我也会静下心来阅读名家的著作,为自己构建一个精神家园。因为我没忘那夏日的绿叶红花与秋夜的点点流萤。表哥,就写这么多了,我待会还要写网课作业。

祝你

天天开心!

表弟:李华

2020年6月18日

名师范文2

“倍速生活”不可取,何妨吟啸且徐行

——“‘倍速生活’弊大于利”辩论词

崇阳一中高一语文组 廖鹏

尊敬的对方辩友:

你们好!

何为“倍速生活”。现代社会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交通通讯都日趋便捷。人们因为都市的快节奏状态而被迫开启倍速模式:刷剧1.5倍速甚至2倍速,剧情刷完了,演艺人员的匠心却消解了;听大咖解读名著的人越来愈多,静下心来“把卷沉吟过二更,依然有味是青灯”似成奢谈。为了达到目的而加速行程,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就成了必然的结局。

所以我方坚定认为:“倍速生活”弊大于利。

对方辩友,我方相信:“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美就不见了。

在《品味四讲》中,蒋勋先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阐述生活美学。他说:“所有的生活美学都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忙就是心灵死亡。”有人说,我每天工作那么忙,只够挣扎在生存线上,哪有资格来谈生活美学。生存与生活,一字之差,却存于一心。你慢下来,就是生活,而快起来就只是生存了。工作日忙碌时固然要为生活而奋斗,但忙完工作,在双休日你要给自己一个独立的空间来享受生活美学。不倍速,则美彰显于一衣一食,一住一行中。

对方辩友,我方坚信:“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情就消泯了。

孔夫子“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谆谆教诲萦绕耳畔,木心“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款款吟歌悦人耳目。很难想象,开启“倍速生活”模式的一家人的生活会是怎样令人瞠目。丈夫加班很晚才回家,甚至有时不回家。妻子则忙着工作上杂七杂八的事,孩子写着没有歇止的作业,成长于这样家庭的孩子会幸福吗?而丰子恺在陪伴子女吃西瓜时,一边吃西瓜,一边发出有韵律的声音,而那充满音乐韵律的声音引得五岁的的儿子瞻瞻诗兴大发。在丰子恺心里,“儿童”占有与神明、星辰和艺术同等的地位。他愿意接近、理解儿童,所以他能够常常以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孩子们心灵相通。不倍速,则家中温情浮漾。

对方辩友,我方深信:“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则本末倒置。

哲人康德“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或工具”的论断振聋发聩。反观当下,有多少人,随众而行,却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却困在了文山会海中,劳形于文牍,违己于利欲。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却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别人的观点,而错失了自己直面经典,“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欢愉。就如詹青云所说:“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而取经的路”。沦为工具是可悲的,而一个将众人推入“倍速生活”的社会也是可叹的。不倍速,则生活之树森茂喜人,生活之泉活水自来。

“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则美杳无踪影,情荡然无存,本末定然倒置。

最后,再次重申我方观点:“倍速生活”弊大于利。

我方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范文3

访风景于崇阿,何妨静观慢赏

崇阳一中高一语文组 廖鹏

朱光潜的《谈美》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论断:“慢慢走,欣赏啊!”。在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的标语牌上也赫然刻着这句话。访风景于崇阿,需要静观慢赏。而反观当下,国人外出旅游的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出门旅游疯狂打卡,却没有慢慢欣赏风景的闲情逸致。这不由得引人深思。

林达曾言:“刺破平静水面的锐利冰峰,它也许只露出一角。”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国人旅游疯狂打卡的表象,而更要看到其背后犹如冰山之重的思想本质,那便是快节奏生活和民众浮躁心态对当代社会的毒害之重。生活上的快节奏势必也会同化旅游上的快节奏。如同有人倍速看电视剧一样,两倍速或快进看完剧情,有了与人交流的谈资或核验了自己对剧情走向的判断,目的就达到了。而导演、演员的匠心却无慧眼识出。旅游时,重在旅游过,而没有在徜徉山水中尽享“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没有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顿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这样的“到此一游”非常普遍。此外,国人的浮躁心理也难辞其咎。就如同有人调侃的“健身五分钟,拍照一小时”一样,人们旅游时,为了营造人社而在朋友圈拍照打卡。为了拍出一张精美的照片而煞费苦心,于是沿途中的美丽景致反而从人眼中消失了。

蒋勋在《品味四讲》中说,宋代绘画里的亭子表示:你人生到了最美的地方,应该停一停,如果不停下来就看不到美。如果在旅游时,没有停下来的悠闲,旅游便变成了对自己的一次折磨。本想找个地方于假期中放松身心,结果却在赶网红景点和朋友圈晒照中消磨了对旅游的期许。

古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山水田园对失意文人的抚慰。今有李子柒于中华美食中,展现山水田园对芸芸众生的诱惑。在此,我劝告各位游客,慢慢走,欣赏啊!假期就是用来放松的,请不要急着打卡发朋友圈,请用身体去感知大自然的律动,与日月星辰对话,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跟每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明了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羲之于《兰亭集序》中感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访风景于崇阿,静观慢赏,耳得之声,目遇之色,皆为视听之娱,不亦乐乎?

(来源:遇语文。写作指导:廖鹏。本号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爱国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学习在路上作文 生命诚可贵作文800字 初一英语作文80词 别作文 坚持不懈作文 写人写事作文600字 关于中国文化的作文 反思作文500 六年级作文第一次 少年中国作文 小学四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难忘的作文400字 暑假旅游作文400字 夏夜交响曲作文 人生如梦作文 有趣的游戏作文 小人物作文素材 作文快乐中秋 作文纸条素材 写物的作文200字左右 以不可怕为话题的作文 珍惜现在作文 万物贵其真作文 美德作文开头 校服英语作文 出去玩作文 走进初三作文400字 描写小草的作文150字 游瘦西湖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