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 @评论员 交卷了!

2020-11-16 00:40:01
相关推荐

2020年高考语文科目已经落下帷幕。今天,中国青年报评论部的小伙伴在作文题公开以后,也参加了“考试”。请看我们的答卷,你最喜欢哪一篇,欢迎投票和留言!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历史的“隐形人”

任冠青(2011年在山东高考)

谈及齐国称霸时期的风云人物,世人多识齐桓公和管仲。就连我这个出生于齐国故土的人士,说到鲍叔时也是语焉不详。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真实成就实在是太“不可描述”了。齐桓公九合诸侯和管仲贤能改革的光环永驻,历史的滔天巨浪则早已把鲍叔的功绩侵蚀无几。

可是今天再看这个故事,最触动我的竟然也是鲍叔这个“隐形人”。有关这段故事,我其实更愿意做个历史的假设:如果鲍叔没有劝谏齐桓公抛却往日恩怨,大度起用几乎要取掉他性命的管仲;如果鲍叔嫉贤妒能,甚至提前预演一番李斯和韩非子那同窗相残的场景,历史又会是怎样的一番走向?

我们都知道,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在这一场宛若原初状态的思想实验中,鲍叔那不可或缺的时代功用却又被彰显了出来:正是那份大局观念,才让他不至将功名利禄紧紧攥于自己手中,不肯放权;正是他的知人善任和自知之明,才使他主动让贤,不耽于挑剔管仲的小毛病,从而成就管鲍之交的美名;正是他的步步为营,才让两个本来关系相离的个体齿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奏写了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激昂奏鸣曲。鲍叔是明智的,他懂得什么叫无用之用,不为之为。

功成不必在我,站在“上帝视角”俯瞰,这一点是多么重要。可是回溯到历史的点位中设身处地,真正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困难,他必须克服人心的私欲、幽暗与贪婪,甘心屈居后来者之下,把自己从“小我”的茧房中连根拔起,跳脱出时代的争名夺利之外。

这两天回看美国现象级音乐剧《汉密尔顿》,最终杀死汉密尔顿的艾伦·伯尔让我心生触动。他们曾经是共赴生死的战友,也曾一路从政、做律师、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随着汉密尔顿这个出身贫寒之士一路担当起更多职责,伯尔的心态却因此失衡,并最终将其杀死。直到最后,他才忏悔道:我应该知道,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大,足以同时容得下我和汉密尔顿。面对汉密尔顿的天纵大才,伯尔不愿承认,更不愿因此甘当“隐形人”,于是故事的节奏几乎不可避免地向悲剧疾驰而去。与之相比,更显鲍叔所作所为的难得。

《庄子·齐物论》有言: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枢是是使门得以转动的立轴,但它必须套在上下两个环的“虚空”之中才能得以转动。可见,在历史的巨轮中,隐形之“环”是多么不可或缺,而只有那些真正自知、自信、无私之人,才自愿在必要时投身为“环”,为时代添砖加瓦。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位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每一位驻守边疆的军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对此,世人也应该打开心灵的阀门,把一味追随“英雄”的目光稍稍扩展,将心比心地去体悟这些奉献者的赤诚心意。由此,历史才更显温度。

我敬仰鲍叔这些历史的“隐形人”,因为他们的目光够澄澈清亮,足以看出时代的趋势与需求;因为他们的胸怀够宽阔博大,于是他们甘愿舍弃青史之名与眼前浮华。

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走出喜马拉雅,相逢在世界

王钟的(2008年在浙江高考)

各位代表,在这段演讲的开头,请允许我分享一个离我们有点遥远,又无比接近的故事。

2017年的时候,我第二次前往尼泊尔旅行,当时的计划是走完知名的安娜普尔纳大环线。这条徒步线路的完整长度有200多公里,一般人完成需要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而且需要向导公司的协助。虽然中途经历波折,我们还是顺利地翻越海拔5400米的高山垭口,欣赏到这辈子所看到的最壮丽的雪山景象。

就这样,我与尼泊尔的徒步向导建立了联系。在当地,登山协作和徒步向导都是吃香的职业,我联系的向导公司老板,年纪跟我差不多大,手下已经管理着二三十号人,还在中国建立了营销网络。在尼泊尔这个“最不发达国家”,运营这样的公司无疑属于事业有成。

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降临了。我们普通人可能觉得,疫情期间不出行就是了,但对于把旅游视为饭碗的人,这可是灭顶之灾。在尼泊尔这个产业结构比较特殊的国家,疫情对旅游业的打击,更是影响千千万万个当地意义上的小康之家。听说,疫情发生以后,经年累月笼罩在加德满都上空的烟雾,仿佛一夜之间消散,抬头就能看到喜马拉雅山。这对生态环境保护是好事,却向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出了危险的信号。

我讲这个故事,旨在说明新冠疫情对全球体系的深刻影响。哪怕是世界上最偏僻、最陌生的角落,也因为这次疫情承受着意想不到的创伤,经营民宿的山民因此丢了生计,甚至喜马拉雅山里的猴子,也因为缺少游客的投喂而消瘦不少。

那么,我的向导朋友在干什么呢?失去了生意,很可能意味着这位本来处在当地中高阶层的年轻人,不得不回归务农生活。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做起了一项公益事业,为当地贫困儿童募捐午餐所需的资金。他通过中国的销售人员发动客户募捐,很短时间里就凑集了几万元人民币的善款。这在中国不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但在尼泊尔可以养活一所小学的学生很长时间。

从尼泊尔支柱产业受损,我看到了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这不仅是一句诗意的表达,也是对当下世界各国之间“同气连枝”的客观描述。从现代化的航空产业陷入停滞,到喜马拉雅的山民举步维艰,我看到地球村在面对重大危机时仿佛十指连心。

从尼泊尔向导公司老板的身上,我看到了善良与担当在青年一代的投影。遭遇危机之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保全自己,更不是销声匿迹,而是发挥自己特殊的影响力,帮助同胞渡过难关。在最恶劣、最不利于自己的处境中,也总有人能够挺身而出,竭尽所能地帮助身边人。在武汉,在贝尔格莱德,在加德满都,在世界的许多角落,都发生着这样简单而动人的故事。

从一笔笔来自中国的善款,积少成多地转化为尼泊尔儿童的午餐,我还看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挚实践。跨越国界的友谊,消除了人心的隔阂与封闭,留下了一幅幅可堪写入人类文明史的画面。很多人抱憾于国际旅行中断,不能像往常一样说走就走、游历世界,这个时候,把游山玩水的猎奇心转化为关心远方的温情,也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走出喜马拉雅,我震撼于造物主的伟力,更为大山深处的自强不息所折服。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广博的世界观是我们的优势,丰富的履历是我们的筹码。疫情可以阻隔地理的交流,但不能中断人心的交汇,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一个相互尊重、兼容并蓄、合作共赢的新世界!

全国I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你们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白毅鹏(2013年在河南高考)

亲爱的高一年级同学:

你面前的,是封写给未来的信,给你们,也给我自己。即将结束高中学业的我,将通过高考,跋涉进大学生活,而你们也将从初中课堂,来到高中校园,开启新的青春征程。作为毕业生,希望你们能享受这段时光,珍惜每分每秒,接下来的话,只写给最好的你们。

高中三年,是学业贯穿的三年,从初中到高中,首先要面临学业过渡。进入高中后,除了知识跨度增加,要投入更多精力,想要消化好高中课本,还要积极转变学习方法,不遗余力发起思维革命,思考方法变了,很多学业难题便能迎刃而解。除了向师友请教,对自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中这个新起点上,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同样,高中三年,你还会收到时间投递给你的自我变化,不仅是知识量的增长充沛,你也在不朽的时光中,重塑全新的自己。

长大的样子,藏着你和情绪安然相处的影子。高中生活里的你,要学会疏导学业压力,坦然应对生活挫折,让自己成为扭转生活、熨帖生活褶子的人,在平衡压力的过程中,安放自己的小确幸。

未来的三年是属于你们的日子,镌刻着最美好的青春字段。你可能遇到平生最难忘记的老师,也会在考场中相逢最值尊重的“对手”;你可能遇到此生最真挚的好友,也可能邂逅一段懵懂青涩的“爱情”。五彩斑斓的高中生活里,我们要成为一个对学业无愧、对朋友真诚的人,对生活负责,为自己负责。

高中三年,注定要把多数时光献给学业,但千万别遗忘生活沿途的风景,要与学业浑然一体、物我两忘,也要能及时从生活抽身,在疏离中反省体悟,留白生活,放飞心灵。

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展示了一幅奇异画像,这个画像吸附着画像主人公的生活,也纵容着画像主人公的欲望。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这样一幅画像,它映刻着你的模样,也映照你的心灵信念。这幅画像的样子,是你选择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又继而成为什么样的人。

希望少年能牢牢攥住高中三年时光,成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因为身处终身学习时代,学习再也没有完成时;希望少年珍惜父母羽翼下的生活,做个听妈妈的话的“宝宝”,因为待你结束高中生活,便要与故乡“两清”,渐行渐远的时空距离,只剩下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乡愁游子;希望少年不只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挂在嘴边,要在行动的步伐上,做个热爱运动的人,一个体魄坚强、意气风发的少年。

不好意思,就这样把高中生活摊开在你面前,然而三年时光的异质多彩,青春岁月的五彩斑斓,任凭语言华丽也难穷尽其妙,剩下的留给信前的你们,希望你们用百倍的放大镜,放大高中生活的可能性,在慢慢体验中移步换景,在细细品味中柳暗花明,挥墨绘就你们的人生自画像。

永不毕业的高三同学***

2020年7月7日

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疫情带来“社交距离”,也让我们的精神在联结中重聚

杨鑫宇(2011年在北京高考)

2020,元旦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人们的生活一如既往,在忙碌与喧嚣中平凡地开始。当时,刚刚开始传播不久的新冠肺炎,还没有“新冠肺炎”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完全无法预料,自己的生活将在不久之后发生怎样的改变。

人们在地铁上摩肩接踵,在早餐店前排起长队,赶赴公司或是学校,在紧凑的社交中展开工作、学习与生活。有人喜欢这样的生活,也有人厌烦这样的生活,但不论喜欢与否,这种“零距离”的社交状态,都很快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成了仅存于人们回忆之中的泡影。

突如其来的疫情,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打乱了我们熟悉的一切。为了防控疫情,我们为社会按下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暂停键”,因此受到影响的,不仅是交通、生产、贸易等宏观层面的事务,同时也包括了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生活与人际社交。

学生离开了课堂,上班族开始在家办公,餐厅和酒吧即便是在复工之后,也在尽可能地将座位与座位远远隔开——我们习惯的一切社交场景,都被附加上了一重需要小心维持的距离。名为“社交距离”的防疫措施,保护着我们免遭病毒的感染,但同时也难免令人感到些许疏离。

幸运的是,我们并未因此而陷入心境上的孤立,而是在面对面的社交被阻隔之后,看到了另一种平日未必能观察得到的社会联结。

我们看到隔离在方舱医院里的人在病榻上阅读名著,在音乐里翩翩起舞,从而突破疫情的阻隔,彼此给予勉励,给社会送去振奋和温暖;我们看到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跨越千里万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奔赴抗疫前线,绘出一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绘卷;我们看到一个个身在家中的普通人,用社交网络中的接力为需要帮助的人求助、募捐,搭起一条由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共同修筑的“生命通道”……这些闪闪发光的场景,在街道与广场最空旷的时刻,把每个人的内心都联系到了一起。

疫情将我们的生活轨迹打散,又让我们的精神在联结中重聚。“社交距离”或许抽去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社交情景,但也正因如此,这种精神层面上的“万众一心”才加倍地得到了凸显。

有人说,一个社会只有到了危机关头,才能显示出其真正的底色,而在这场疫情之中呈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切,素不相识者之间的善意,各行各业的团结,都是我们在平时未必能直观感知到的东西。从这个角度上看,疫情拉开的距离,其实并没有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拉远,反而让我们更紧密地联结到了一起。拥有这种联结与团结,我们的社会必将乘风破浪,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全国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带你走近呼伦贝尔

黄帅(2009年在山东高考)

如果您打开中国地图,会惊喜地发现,位于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地区,真的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着辽阔的大草原,丰美的水草滋养着千年来的游牧文明;这里有着丰饶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基因交流碰撞,融汇而成绚丽多姿的文化风景。

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恩怨纠葛,而草原大漠孕育的少数民族文化,也经过漫长的时光淘洗,凝聚成独具风韵的文化形态。呼伦贝尔地区就是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资源的富矿,虽然今天的呼伦贝尔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但在历史上,它却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文化区域,成为诸多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发源地,也是不同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关键地区。呼伦贝尔,吸引着万千游人的目光,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当下,它都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魅力。

来吧,请您跟随我们的步伐,一起去探索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吧!当我们乘坐火车,抵达海拉尔站的时候,便到了呼伦贝尔的主城区。这是一座位于草原腹地的小城,这里有洁净的街道,热情的市民,还有数不胜数的文化遗迹。驱车一路向北,便进入了呼伦贝尔道大草原的身处。漫无边际的绿色将映入眼帘,湛蓝的穹窿之下是绵延低矮的群山。古人有云“风吹草地见牛羊”,如此风景,恐怕只有在今天的呼伦贝尔才能看到了。每逢雨后,甜美的青草味道便扑鼻而来,牧羊人驱赶着羊群悠然而至,沉浸于曼妙多姿的自然风光与乡土人文之中,如此旅行令人心驰神往!

一路向北,直到迎来香草与牛粪的味道,便到了恩和乡。这是呼伦贝尔管辖的一个俄罗斯族民族乡。很多人未曾想到,在草原深处,还会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泥泞的道路两侧,是独具风情的小木屋,这里有着许多历经时光淘洗的民俗风情,身处其中,既能感到草原文明的魅力,又能沉浸于曼妙的异域风景。而且,当地人会用最浓烈的马奶酒来迎接您的光临,让您宾至如归!

从海拉尔到恩和,只是呼伦贝尔之旅的一条路线。如果您有兴趣,还可以探寻与开发新的风景。那些未曾有人踏足的山川与草原,都是值得开掘的宝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您的足迹,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也是一个旅行者行走四方的必修课。大美草原欢迎您!呼伦贝尔欢迎您!

编辑/中国青年报评论部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勤劳的环卫工人作文 游红豆峡作文 我的xx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作文800字初中记叙文 作文国庆节的一件事 关于国庆作文高中 他这个人作文 月考作文怎么写 我变了作文800字 美丽的赵河公园作文 感激老师作文 鬼的作文 我的理想演员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没有什么不可以作文 辩论作文600字 玩手机的危害英语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 成长感悟作文800字 小学生作文投稿邮箱 盛夏作文800字作文 感恩老师作文六年级 我懂得了珍惜幸福作文 难忘的事作文700字 普者黑的作文 学会一项技能作文 如果我有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常用词汇 养小动物的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