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三竞赛作文点评:《论经典的当代性》 条分缕析 如行云流水

2020-11-16 04:45:01
相关推荐

我们常说,要读经典,要懂经典,要让经典在生活中“活”起来,那么经典究竟是什么,这首先是一个问题。

经典是什么?辞典上说:“是具有重要性,可以作为典范的书籍。”辞典上说的很简单,但实际上经典的涵盖范围却并不仅仅只局限于书籍。经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与人为筛选过的,在各个领域都闪现着它们永恒价值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可以是文学作品,也可以是一幅值得被细细鉴赏的印象派画。可以是笛卡尔的《沉思录》,也可以是斯塔阿里夫诺斯的《全球通史》,也可以是被摆在卢浮宫里的镇馆之宝胜利女神,它们都拥有深邃的灵魂,都值得被用心欣赏。

经典同时还拥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它所蕴含的哲理,所拥有的智慧,在每个时代,都应该发挥着它的作用。就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他的语录《论语》被历朝历代奉为圣书,赵普就曾经“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直到了21世纪,孔子的智慧依然再被提倡,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就曾说过:“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你看,这就是经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但很遗憾的是,在这个人心日益浮躁的年代里,经典是否能发挥其本身的魅力,被大众所熟知运用,这已经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经典,大多被列在一张叫《中学生必读的xx本名著》上,如果没有这张清单,我想很多学生的书桌上,是不会出现朱光潜、曹雪芹、列夫托尔斯泰、路遥、余华、莎翁、普希金、叶芝等文学美学大师的名字的。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曾写道:“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中国人是具有诗心的,但这种诗心可能是没经过平稳的由古典到现代的过渡,被工业社会的 滚滚浓烟与浮华侵蚀了。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看一本书,读一首诗?在看到夕阳晚霞时,有几个能感慨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这不仅是诗心的缺失,也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需要静心体会的经典和诗意跟不上节奏,“混”不下去了。

经典的缺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流行的盛行。譬如80年代的琼瑶,无数少女为之痴狂,电视剧里天天播放着什么《情深深雨蒙蒙》《还珠格格》等等,然而到了现在却成了三观不正的代表。并非是说流行不好,因为世界上有高雅又有通俗,如今的四大名著,古时也是流行。但那时候的流行是有质量的,如今的流行却不知为什么成了流俗。

曾经有一段时间,盛传歌曲《离人愁》抄袭事件,像这种胡拼乱凑的网络歌曲,却能够风靡一时,这未尝不是一种悲哀。如今不要说青少年,连中年人都很少静心去听一场纯音乐,去听一场音乐会,他们大多是在玩手机、刷抖音。众所周知,流行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们通俗,更新快,成本低,收益高,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雕镂。如果投机取巧就能取得胜利,那么那些需要倾注心血的经典之作,又有几人愿意创作欣赏?这是流行的胜利,亦是经典的黯然。

其实如今的现代人并未完全丧失对经典的追求,但流行又一次在这方面将经典打得“头破血流”层出不穷真假莫辨的古风文艺歌曲,满足了人们对于诗与经典的渴求,这看起来似乎很好,然而揭开那层古风的外衣,底下仍是粗制滥造,若通通都是残次品便罢,偏偏品质还良莠不齐,经典混迹其中,全无出头之日。

经典的缺失还有经典本身的原因,经典太过“高傲”,对于大众来说,它们太过艰深晦涩了。像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很多人都难以理解他的颓废,觉得这是莫名其妙的神经病,但实际上他是一种极端的破灭的理想主义。中国的许多古书,它们都很有智慧,很有意义,但为什么现代人不去读呢?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读,而那些经典也没有足够的诱惑性吸引人们去看。人们本能的喜欢那些他们容易接受的,天生抵触那些需要花大功夫去琢磨词意涵咏深思的。简而言之,就是经典不够的亲民。

如今的经典,越来越像博物馆里的古猿人头骨,成了一件只能观赏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让经典真的成为“遗产”,成为纸面上空洞的两个字。如何拯救经典,恢复经典的活力,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要想让大众接受经典,必须让经典放下身段,与现代的经济、娱乐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就比如说电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就将经典与综艺娱乐结合在了一起,将经典编成悠扬的歌曲,再由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手们演唱,就能够使人们易于接受。并且《经典咏流传》选取了电视节目的形式,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电视仍然是他们每天放松休闲的主要形式之一,这样,经典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类似这一形式的还有《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等,它们都将经典带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另外可圈可点的是目前日益扩大的汉服复兴运动。在早几年的时候,汉服属于小众爱好,汉服的种类屈指可数,穿着汉服上街,别人会用韩语或日语跟你打招呼,行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但如今并不一样,汉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文化产业链,甚至带动了其他的产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济,甚至走上国际舞台。不管是汉尚华莲家的龙母还是如梦霓裳家的江城子,年轻人说起来都头头是道。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汉服是一种存在于

现代之中的古典,也是因为汉服的好看。其实古代的衣服真的全长那样吗?并非如此。可是如果完全按照古时的制式,现代人恐怕难以接受,反而不如将现代与古典结合的好。

我们如今想要恢复经典,也要如同汉服一样,与实际结合。如果经典本身与时代并不符合,那么我们就要去其糟粕。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批判那些只注重形式的形形色色的孝子,人们觉得有道理。那么如今的复兴经典,又怎么能成为形式主义呢?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精髓,而不是形式。否则满口“之乎者也”,岂不怪哉?

经典虽然放低了身段,但是我们也应该为经典的复兴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既要注重物质,又要注重文化,决不能重物质而轻文化,亦不可轻物质而重文化。二者平衡,才是中庸平和之道。只有一个民族都拥有懂得欣赏美的心,经典才能长存而生生不息。

老师点评:

作为竞赛作文,本文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自己阅读积累,其中有历史名人轶事,也有古今名人名言,极有层次地写出了经典是什么?经典为什么在当今受冷遇,经典怎样才能突破重围?在书卷气十足的行文中,读到了作者缜密的思维,精准的剖析,读到了高远的立意,更读出了作者厚重的底蕴与文化情结,读出了语文修养的多重必备元素,如:阅读的积累和提炼的精当,运用的自如和表达的自然。

全文两千四百多字,洋洋洒洒,条分缕析,如行云流水,读来令人神清气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4-24 02:27净水[国外网友]IP:1744104350
    作文构紧凑思想深刻展现出作者对文学经典独特见解引人深思。
    顶0踩0
  2. 2021-04-27 01:37[江西省网友]IP:3410900449
    作者对经典与当代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观点独到语流畅给人留了深刻印象。
    顶0踩0
  3. 2020-04-30 00:47独奏月光[国外网友]IP:762391053
    这篇作文观点新颖条理清晰文笔优美值得认真品味。
    顶10踩0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牵挂话题作文 第一次开卡丁车作文 作文有趣的游戏 最近的作文素材 以充电为题的作文600字 我最熟悉的地方作文 赏雪作文500字 匠心筑梦作文800字 火灾的危害作文 雨后的景色作文600字 关于沉迷手机的作文 最是难忘的表情作文 幸福的英语作文 秋天的作文五年级 土豆作文400字 勤奋好学的作文 物联网英语作文 《答案》作文 三年级作文名字 感激的作文600字 老师您好作文300字 我的同学500字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五百字 抱怨信英语作文 歌唱祖国作文 我的同桌小学生作文 梦想在前方作文 人物描写四百字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