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初看小窃喜 再看猛皱眉:这道高考作文题并不简单

2020-11-16 08:15:01
相关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上面这道作文题,就是今年高考全国I卷的作文题。题目要求是写一份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围绕上述材料,谈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人物中感触最深的人的感受和思考。

从题目中给出的材料看,我们也许可以分析出,齐桓公是一个有志气的人,因为他胸怀霸王之志,否则鲍叔不会向他推荐管仲;他是一个有气量的人,否则不会任用一个曾经差点要他命的仇人;他也是一个从谏如流的人,所以能够接受鲍叔的谏言;他还是一个有权谋的人,所以能够急中生智“装死逃脱”。我们也不难分析出,鲍叔是一个有知人之明和谋国之忠的人,因为有知人之明,所以能知管仲有霸王之才,也能知桓公有用人之量;因为有谋国之忠,所以能不嫉妒管仲之才而甘居其下,以求国家之富强。

管仲画像

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围绕上述材料”来分析管仲这个人物时,似乎就很难下笔了。从材料中看,管仲先是挑错了主子,箭术似乎也一般,居然让齐桓公装死逃脱。那么管仲究竟有什么能够得到鲍叔和齐桓公认可的非凡之才?鲍叔与管仲是什么关系,他为何这么了解管仲?管仲为何愿意冒着背主不忠之名去事奉政敌齐桓公?管仲又是如何做到让齐桓公“九合诸侯”而“不以兵车”的呢?这些问题,从“上述材料”中显然是找不到答案的。

因此,如果按照题目要求,仅仅“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我们是很难深入去谈对这三个人物的感受与思考的。而且题目设置的情境是“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那么理应围绕所读的书来展开讨论,不仅要围绕材料,更要有所扩展发挥。

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大概是因为出题者预设考生对于这几个人物及其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是有所了解的,是读过有关书籍的。所以,为了避免面对这样的题目时手足无措,我们平时就要注重对传统经典的阅读,注重历史文化知识的积累。

以上述这道高考题为例,我们认为要深入讨论这三个人物,仅仅“围绕上述材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丰富的材料支撑,那么还应该了解些什么呢?读书会诸君且听我一一道来。

桓公继位的经过

关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的事,主要见于《左传》《国语》《管子》及《史记》等书的记载。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是齐僖公的儿子,齐僖公是春秋前期的小霸,齐桓公有霸王之志,估计跟他父亲曾有的小霸地位相关。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主,用《左传》的话说就是“无常”。其“无常”的表现有哪些呢?首先是跟自己的妹妹文姜私通,还因此派人杀死了到访的鲁桓公(即文姜的丈夫);其次是他派了两个将军去戍城,约好“及瓜而代”,就是一年后(下一次瓜熟的时候)派人来换防,到期却不派人去换防;最后他还降低了原来他父亲宠爱的堂弟公孙无知的待遇,招致不满。于是公孙无知联合那两位将军发动叛乱,杀死了齐襄公。不久,公孙无知也被杀,齐国国内无主,陷入动乱,于是都有继位资格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便开始了夺位之争。

三全本《左传》

据《左传·庄公八年》记载:“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来奔。”就是说,鲍叔牙在大乱之前,根据齐襄公“无常”的表现,预测国家将要大乱,就侍奉公子小白逃往莒国;而管仲、召忽则是动乱发生之后才侍奉公子纠逃往鲁国。在这个问题上,鲍叔牙似乎比管仲更有先见之明。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公孙无知被杀后,齐国大臣高傒等暗中召公子小白回国继位,鲁庄公也趁机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夺位,并派管仲率兵阻击从莒国赶回国的公子小白,于是便有了射中衣带钩之事。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死,回报公子纠,于是鲁国送公子纠回国的军队就放缓了进军速度。而装死逃脱的公子小白却趁机火速回国,又有高傒等为内应,便在公子纠赶到前顺利继位,是为齐桓公。鲁国不甘心失败,出兵伐齐,在乾时与齐军大战,结果大败而回。这便是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夺位的经过。

三全本《管子》

不过,关于射中衣带钩之事,史籍中实有不同的记载。材料中所说的在阻击战射中衣带钩,依据的是《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载。而据《管子·大匡》记载,“鲁人伐齐,纳公子纠,战于乾时,管仲射桓公中钩”,则射中衣带钩的事发生在乾时之战中。《国语·齐语一》所载齐桓公的话中虽也提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但记载春秋史最系统详备的《左传》中却没有射中衣带钩的记载,不免令人怀疑此事是否是后人为突出齐桓公气量而编造的故事。

管仲拜相与桓公霸业

据《左传·庄公九年》记载,乾时之战后,齐国派鲍叔帅兵到鲁国问罪,要求鲁国杀死公子纠,并将召忽、管仲送回齐国受死。鲁国无奈,杀死了公子纠,召忽自杀殉节,而管仲则请求坐囚车回齐国。鲍叔用囚车押着管仲回国,走到堂阜时便放了管仲,回国后对齐桓公说管仲比高傒更会治国,请求拜为国相,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的建议。而《史记·齐太公世家》则记载说,管仲知道鲍叔会向齐桓公推荐自己,所以没有像召忽一样殉节,而是甘愿受囚回国。

这就要说到管仲和鲍叔的关系。据《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和鲍叔年轻时就有交往,鲍叔了解管仲的贤能,虽然管仲“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等到管仲因鲍叔的推荐,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时,管仲不禁感叹:“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可以说,管仲有一百个错,鲍叔就有一百零一个原谅他的理由,可见管仲与鲍叔相知之深。材料中所引司马迁“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的评论,即是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史记》(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司马迁在《管晏列传》中还简要叙述了管仲治国理政之道,首先利用齐国滨海的鱼盐之利,“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其次是能“与俗同好恶”,顺应民心,因而齐国富强。同时,据《左传》等的记载,在邢国、卫国等遭受戎狄侵袭时,管仲伸张“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的民族大义,力主齐桓公联合中原诸侯救助邢国、卫国,同时还曾帮助北燕抗击山戎的攻击,为捍卫华夏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还主持诸侯会盟,表达对周惠王太子郑的支持,维护了王室的稳定,成就了“尊王攘夷”的霸业,赢得了当时中原诸侯的衷心拥戴,因而能“九合诸侯”而“不以兵车”。直到齐桓公去世后,诸侯还在齐国会盟“以无忘齐桓之德”,可见其威望之盛。

《管仲与鲍叔牙》,岭南美术出版社1982年出版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材料中所引的孔子的话,出自《论语·宪问》,原文为: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路对于管仲不能为公子纠殉死表示不能理解,认为管仲“未仁”,孔子解释说,齐桓公并不依靠武力而成就了九合诸侯的霸业,全是管仲的功劳,因此当得起一个“仁”字。

不过,对管仲的人格有疑问的学生不止子路一个,《论语·宪问》后面又记载了子贡对管仲的疑问,原文为: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贡也对管仲不为公子纠殉节,反而辅佐杀死公子纠的齐桓公表示不解,认为管仲“非仁者”,而孔子则强调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大功,甚至提出“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强调管仲捍卫华夏文明的功劳。并指出,如果管仲为公子纠殉节,就与在山沟里自杀的匹夫匹妇没有差别了。

《论语》(中华经典藏书)

尽管孔子也曾严厉地批评“管仲之器小哉”,并说“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但“仁者讲功”(《国语·鲁语上》),管仲毕竟为整个华夏建立了不朽功勋,因而孔子在总体上还是肯定管仲的。

《论语·宪问》中还记载,有人曾问及管仲如何,孔子说:“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是说管仲曾经剥夺了伯氏骈邑三百户采地,使伯氏只能过粗茶淡饭的日子,但伯氏到死都没有怨言。这大概是因为管仲执法公允严明,因而伯氏心服口服。由此也可见管仲理政的风格。关于“人也”的解释,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人也”就是他这个人的意思,也有人认为“人也”就是算个人物的意思,还有人认为“人也”就是“仁也”。因为孔子并不轻易以“仁”许人,如果“人也”就是“仁也”的意思,那就是对管仲很高的评价了。从上述子路、子贡的疑问来看,估计孔子确实曾给过管仲“仁者”的评价,所以才招致学生的疑问。而《孔子家语·致思》也记载:“子路问于孔子曰:‘管仲之为人何如?’子曰:‘仁也。’”也可以证明孔子确实可能给过管仲仁者的评价。

以上我们大致介绍了这道作文题背后所关涉的历史事件及孔子的有关评论,相信对于我们理解齐桓公、管仲和鲍叔这三个人物不无帮助。

当然,如果拓展开去,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

比如齐桓公这个人真的知人善任吗?《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管仲死后,他不顾管仲生前的劝诫,任用竖刁、易牙、公子开方等人,导致自己被困饿死;又由于他好色,多内宠,未能正确处理家庭关系,造成死后诸子争位的乱局,结果死后六十余日仍未下葬,“尸虫出于户”,一代霸主的结局可谓非常惨淡。

又比如,齐桓公的霸业果然全靠管仲么?《管子·小匡》记载,管仲拜相后,推荐隰朋负责外交,推荐宁遬负责农垦,推荐王子城父负责领兵,推荐宾胥无负责断案,推荐东郭牙负责进谏,知道这一点,我们才了解齐桓公的霸业并非管仲一人之力,但能举荐这些贤才,正是管仲为相的过人之处。宋人苏洵《管仲论》批评管仲不懂得举贤自代,恐怕未为的论。据《吕氏春秋·贵公》记载,管仲临终时举荐了隰朋自代,大约隰朋不久也去世了,因而未能控制桓公末年的政局,这大概是管仲始料未及的。

三全本《吕氏春秋》

再比如,鲍叔推荐管仲为相,可据《吕氏春秋·贵公》记载,管仲临终前却否定了齐桓公用鲍叔为相的主张,理由是鲍叔这个人是非太分明,“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这样就很容易得罪人,所以不适合做宰相。这一方面可见鲍叔确有自知之明,也可知鲍叔能包容管仲那么多的缺点,实在与两人相知极深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见管仲为人大公无私,并不会为报恩而推荐鲍叔。

总之,如果我们平时比较重视阅读传统经典,对齐桓公、管仲、鲍叔等人的事迹及相关评论有更全面的了解,那么谈的感受与思考也能更加深入。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句话的力量作文600字 伴我成长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除夕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微笑面对生活作文600字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600字 书香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知心的话儿告诉你作文 快乐的春节作文500字 20年后的我作文400字 吃团圆饭作文3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多彩的活动作文300字 寒假我学会了什么作文 欢欢喜喜过春节作文 走亲访友作文300字 400格作文纸打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人生处处有风景作文 身边的温暖作文6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英语小作文 春天的作文500字左右 高考作文出来了吗 走亲戚作文400字 春节的风俗作文600字 关于感恩的作文800字 描写雪景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