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高考同题作文”中获得哪从政养分?

2020-11-16 08:15:01
相关推荐

编者按

202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根据一段介绍“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关系”的材料,拟定一篇班级读书会的发言稿,“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里从南方日报刊载的青年作家、中学语文老师、媒体评论员同题作文中进行延伸点评,既映照职场的一些现象,又对职场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01

世间最能容纳聪明的,是慷慨

■李咏瑾(青年作家、文艺评论家) 公元前686年的秋天,在从莒国奔赴齐国继位的路上,我完全能体会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看见对面的管仲杀气腾腾拉满弓箭对准自己的心情。

还来不及考量太多,白光似地一箭袭来,小白在血花飞溅中捂着带钩痛苦地倒下,甚至能听到自己痛苦的呼喝和对面管仲舒畅的笑声同时响起。这个时候,如果还强说自己没有刻骨仇恨,未免太不真实。

之后也是有机会痛痛快快报仇的。以假死瞒过管仲后,于齐国顺利继位,施压鲁国,杀公子纠,逼杀召忽,囚禁管仲,一夕之间形势逆转得如此扬眉吐气。雪恨的刀高高举起,下面是管仲细细的颈脖,连着那颗据说是世所罕见的聪慧脑瓜。

但齐桓公还是在情绪和理智的拉锯间犹豫地停下屠刀。当然,这得归功于那位敦厚的伯乐鲍叔,齐桓公从不怀疑他的忠诚,也不怀疑他的识人之明,但是真正的天人交战来自于他的内心:杀,还是不杀?这是一个问题。

那一箭的创口还在隐隐作疼,杀掉管仲,根据马斯洛需求的五种层次,这是基于生存安全感的本能反应,任何人都说不出他的不是。但是不杀,止杀,或者说自己未来远大抱负的实现远远重要于当下一时之泄愤,甚至齐国万民的福祉远大于“小我”一己的恩怨……

齐桓公的胸中有一盏天平。当他慢慢地想清楚这些事情时,天平的力臂“咔咔”转动,自然就权衡出了轻重。

之后与管仲谈论霸王之术,齐桓公如获至宝,“幸好当时那刀没有剁下去!”他一阵后怕,此刻的欣喜也是发自内心。拜管仲为相,委以政事,接下来开启攻灭谭遂、北杏会盟、与洮之会等操作,偶与管仲政见相左,他也是虚心听取管仲的意见。到后来,管仲运用一系列即使今人看来仍眼花缭乱的经济杠杆称霸东周,将齐国送上霸主宝座时,几乎可以说已成为齐国政坛上极具震慑力的存在,齐桓公也从来没有小心眼地去想着铲除他,直至管仲于病榻上即将去世,齐桓公还在虚心地请他为未来朝堂用人留下宝贵意见。

这已经远远超越了信任,或者说是世间极少见的智慧遇上世间极难得的慷慨,两相碰撞,留下的一段属于男人之间的情谊、知己间的惺惺相惜。

人们常说世有鲍叔,而后有管仲,伯乐与千里马的搭配,常常成对出现,缺其一,则另外一个也不复存在,没有伯乐的视野,千里马与运货骡子的差别其实也不大。而人们常常忽略了在这段三人关系里,齐桓公其实是更大的伯乐,他不但慧眼识了管仲,也早早地慧眼识了鲍叔,以他的慷慨豪迈,成全了这段传颂千古的风云佳话。

延伸点评:做统战工作应学精髓

面对昔日敌对阵营的核心幕僚,已当王的齐桓公分分钟能将差点取了自己性命的“仇家”管仲五马分尸。清洗遗毒,铲除异己,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但是齐恒公并没有手起刀落,逞一时之快,而是控制住了自己的不理性的情绪,听从了鲍叔的建议,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启用了管仲,最终发挥出管仲极高的辅佐才能,成就了一番霸业。这等胸襟,是何等的开阔!试看如今的政坛,能做到齐恒公这样“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又有几个?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人,而且能大胆启用敌方阵营的人,所以他能成就非凡的大业。而在当今,环顾四周身在职场,稍微站错队都有可能耽误一辈子,这类现象并不少见。一方提出相左的意见,另外一方表面上或许波澜不兴,内心往往已经刀光剑影,暗地里则在不断的使绊子。这就是人的劣根性的一面。

2000多年前的先人齐桓公已经为我们树立起来一则很好的榜样。领袖毛泽东说过一句话,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这就是政治。从这则高考题目中,对为官之道,尤其是做统战工作,不能说没有很好的启发。

02

愿世人争做“鲍叔式”的伯乐

■林日新(中学语文教师)人们常说:“千里马易得,而伯乐难求;奇玉在璞人不知,和氏辨出为世宝。”伯乐、和氏慧眼识物,赢得了人们千百年的尊崇与赞赏。孔子曾说过:“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之所能扬名诸侯之间,离不开鲍牙的知遇之恩、举荐之功。

想当初,管仲和鲍叔各为其主争夺国君之位,公子小白差一点被管仲的利箭射死,窃以为,在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后,只怕想把管仲剁成肉酱的心思都有了。然而,在这种严峻的时刻,鲍叔却勇敢地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而且,在管仲上任之后,鲍叔还甘居其下,并与他同心协力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在这则故事中,我们固然十分佩服“千里马”管仲的不凡才能,也非常赞赏齐桓公不计前仇的宽阔胸怀,也格外欣赏他善纳雅言的智慧和能大胆起用人才、重用人才的雄才大略。不过,我认为最令人敬佩还是鲍叔的“知人之能”,甘居人下、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值得无数“伯乐”学习的。

古往今来,“伯乐”不少,但能做到这种境界的并不多。马陵道上的庞涓也曾向魏王举荐了孙膑,就这一事看来,他可以被称为“伯乐”,他知道孙膑的才能高出自己很多,却害怕魏王重用孙膑,竟利令智昏地把孙膑迫害至残,最后让自己落得个身死马陵道的悲剧;《水浒传》中的白衣秀才王伦也是能识林冲才干的主公,可他却出于私心,担心林才干高有震主之嫌,硬是刻意刁难,最后落得个一刀毙命的下场;《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可以说也是苏轼的“伯乐”,他深识苏轼的盖世文才,可不想让苏轼的文化地位高于自己,于是酿成“乌台诗案”,陷害苏轼,差点致苏轼于死地。历史上还有许多人乐当“伯乐”,为国家发现人才,举荐人才,然而,当他举荐的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时,他就不干了,冷淡疏远者有之,断交绝义者有之,阴谋使暗者有之,刻意诬陷者有之……种种做法与鲍叔的高尚境界有天壤之别,皆为正义者所不齿。

韩愈在《马说》里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今社会,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地方,人才都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是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为了实现中国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磨练本领,争当人才,也要乐当伯乐,为国举荐人才,做一个“鲍叔式”的伯乐。

延伸点评:鲍叔逆势举荐人才的勇气更加值得钦佩

鲍叔识才,这固然值得称道。但个人认为,相比他的识才能力,鲍叔敢于逆势举荐人才的勇气更加值得学习和钦佩。在职场,出于自保和给领导留下好的印象,人们往往习惯于附和领导,即使有时候明知道领导的认知有偏差不对,仍然要为之喝采,不敢指出。

很多人都有正确的认知能力,但未必有指出真相的勇气。鲍叔能向齐桓公举荐当初伤了齐恒公的管仲,这无疑要担巨大的风险,搞不好齐恒公一怒,连举荐人鲍叔自己的性命都不保。而正是在这种要担杀头风险的情况下,鲍叔依然挺身而出,敢于举荐管仲,这种义举,难怪会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的浪花冲击下,依然闪亮如初。如今我们身边的职场,能做到这样的,又有几个?

03

向管仲学习“屈”与“伸”

■王梓佩(南方日报评论员) 孔子曾慨叹,“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提到管仲,人们通常会想到他辅佐齐桓公,成就九合诸侯的霸业,想到他与鲍叔知己之交的佳话,想到“相地而衰征”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思想。但你是否还记得,“管夷吾举于士”?起初关押他的,正是后来尊称他为“仲父”的齐桓公小白。

管仲曾辅佐小白的对手公子纠,与小白有一箭之仇。公子纠失败后,管仲甘愿幽囚受辱,得到任用后尽心辅佐齐桓公。召忽为公子纠而死,自然值得赞叹忠义,但管仲能屈能伸,最终实现理想抱负的做法,更加令人钦佩。用管仲的话说,“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人需要学会能屈能伸。历史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淮阴侯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司马懿隐忍多年,终于在古稀之年崭露锋芒,取得曹魏实权;“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到处寄人篱下,直到赤壁之战才奠定基业……无数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证明,有时适当妥协,保留积蓄自己的力量,会走得更远。历经漫漫长夜,终会迎接曙色。

人是这样,一个团体,一个国家更是如此。朱元璋选择“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避免成为群起而攻的靶子,笑到最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武装占领城市的路线遇挫时,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点点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由此可见,能屈能伸是一种智慧,而做到能屈能伸,同样需要智慧,以及笑对非议挫折的勇气——“屈”不是为了妥协而妥协,“伸”才应当是一以贯之的坚守。如卖主求荣、割地赔款,是背弃了道义良知的“一屈不伸”。管仲在公子纠生前尽心辅佐,已尽到臣子本分,而后辅佐桓公,则因为桓公能够帮助他实现理想,使得国泰民安。

其实,能屈能伸并不是非要用于施展抱负,它也能用于我们的生活。留侯张良愿为略显嚣张的陌生老人三度拾鞋,我们能否在与人交往中多一丝善意温存、互敬互爱,少一点“值不值”的计较和“配不配”的傲慢?人们常感慨社交网络戾气弥漫,然而很多争吵是否本来就没有意义?遇到不合心意的言论就举报、搞网络暴力,是不是会让更多人,包括举报者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如果能心平气和地沟通、勇于承认错误,相信我们可以让更多人信服自己的观点,收获更多教益。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这样看待张良拾鞋的逸闻。希望我们也能够调动智慧与勇气,学会“屈”与“伸”。

延伸点评:良弓暂藏以待时机

职场上尤其是政坛中的优秀人才并不少,很多人都有几把刷子。但是时运不济的时候,往往难以出头,这就需要更多的隐忍。此时,是条龙你得盘着,是良弓你得藏着,等待良机。这考验的是人的隐忍能力和破解复杂局面的能力。毕竟有句俗语说道:万里长城今安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编注:上述三篇同题作文来源于南方日报,在此致谢,延伸点评部分属作者原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爱就在身边作文600字 关于梅花的作文300字 走过初一800字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怎么写 做灯笼的作文300字 写人的作文500字六年级 我的新朋友作文300字 关于青春的作文开头和结尾 我真心的谢谢你作文 为自己喝彩作文450字 成都一日游英语作文 庆祝六一儿童节的作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 等待花开作文600字 生物科学技术作文 18年河南高考作文 我的端午作文500字 快乐的童年作文350字 寒假游记作文500字 温暖的手掌作文 向你推荐一本书的作文 二年级作文植树200字 写景的作文500字五年级 有关元宵节的英语作文 阅读真好作文600字 作文套作是什么意思 感悟美好作文600字 写曰出的作文 保护环境英语作文80词 生活告诉我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