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民日报署名文章:中国有足够信心底气战胜任何困难挑战(1)

2020-11-16 17:05:01
相关推荐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人民日报8月13日署名文章:中国有足够信心底气战胜任何困难挑战

国纪平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方面挑起的经贸摩擦给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性。美方不断挥舞关税大棒,在人民币兑美元离岸和在岸汇率先后突破“7”之际,又老调重弹,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举世关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否有足够信心和底气战胜困难和挑战,能否继续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翻开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放眼高质量发展新前景,中国经济呈现的坚实支撑、巨大韧性振奋人心。尽管内有经济下行压力、外有经贸摩擦等风险挑战,但中国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亮点。在事实面前,任何片面夸大中国经济数据短期波动,唱衰中国经济、放大中国经济风险的不和谐声音,都是苍白无力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研判中国经济,要用辩证思维、长远眼光。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调整,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机遇大于挑战,时与势仍然在我。

(一)

面对外部的极限施压一波又一波袭来,中国经济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前行。增速稳、结构优、后劲足、内生动力强、民生继续改善……

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7月中旬,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出炉——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3%,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日均新设企业1.94万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第三产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3%。从国际比较看,中国经济的年增长量,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

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看大势、抓关键、重实干。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及时采取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等逆周期调控措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工作因时、因地、因势持续有力开展,彼此促进、相互作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精准施策、精细操作、精确发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经济下行压力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逆势向好,成为世界经济“压舱石”和动力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底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9年和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2%和3.5%,这是该组织今年第三次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国际会计咨询机构毕马威不久前发布报告,指出虽然全球经济前景不稳且全球贸易争端持续加剧,但中企首席执行官对企业自身的增长前景仍充满信心,并相信在不明朗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健表现。英国路透社报道赞叹:“令人鼓舞的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缓解了市场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认为:“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增长来源。”

对于中国经济的判断,国际上向来不乏真言与谎言的较量。一边,积极肯定中国经济实力和潜力的声音,期待中国发展、创造更多共同发展机遇的声音,汇成主旋律;另一边,抹黑中国经济、夸大风险挑战的声音,不时跳出来。

中国发展驰而不息,势之所趋,势不可挡。恰如超过200位美国前政要、学者、商界人士联署公开信《中国不是敌人》所指出:“美国的反对不会阻止中国经济的持续扩张、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的增强。”

(二)

唱衰中国经济的言论由来已久。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先后炮制过“中国经济硬着陆”“人民币崩溃”“房地产崩溃”“债务崩溃”等种种预言。每当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出炉,总有一些不和谐声音如影随形。

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一些人断言“中国经济开始衰退”,且会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开始崩溃”。但事实是,中国不仅顶住了亚洲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还以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政策,起到亚洲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赏。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些人炒作中国将因此大乱。但事实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人抛出“奥运低谷效应”“中国经济奇迹终结”等论调。但事实是,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大贡献。

2012年中国GDP增长率“破八”之后,一些人煞有介事列出所谓中国经济衰退若干迹象。但事实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经济提质增效、结构优化,保持中高速增长,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国际有识之士指出,这些谬论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不符合西方某些人刻舟求剑式的固化思维。他们看不顺眼,想不明白,不愿正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三)

走进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更能直观感受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

刷脸支付、智能家居、无人超市、无人驾驶……新业态、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一项项创新成果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智利的樱桃、俄罗斯的伏特加、奥地利的巧克力、日本的化妆品……“买遍全球”的“购物车”满当当,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拉动力。

从半日千里往返的高铁,到半小时到货的快递,再到半秒下载一部电影的5G,不断提升的“中国速度”刷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民“衣食住行”的日新月异,正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生动诠释。帮助中国人民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制优势、制度力量,正是当今中国的活力之源、动力之源、魅力之源。

资源潜力,彰显“压舱石”效应。GDP达90万亿元的中国经济,堪称世界经济大海中的巨轮,吃水深、航行稳。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个市场主体,如此规模的产业集群、智力优势、市场容量,形成了巨大“吸附效应”。“我们没有会员离开中国,因为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难以抗拒。”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道出很多人的心声。

内生动力,彰显消费升级拉动。消费已连续5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8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08.6%,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达76.2%。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敏锐地发觉,“贸易争端也没有遏制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日益增长的购买力”,中国经济增长更多依赖国内市场,对外国依赖正在减少。

发展活力,彰显中国创新能量。当前中国研发投入全球排名第二,约占经济总量2.18%,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动能不断壮大。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年均增幅达28%;2018年,新动能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超过2/3,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达到1.91亿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继续提升,从2018年的第十七位上升至第十四位,中国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连续7年在创新质量上居首,中国有18个集群进入科技集群百强。

调控能力,彰显中国独特优势。进入新时代,中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取得了宝贵经验,形成了政府和市场结合、短期和中长期结合、总量和结构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完备的宏观调控体系。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近期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积极推动自身经济转型升级,更加重视经济增长质量,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优化,发展方式在转变,质量效益在提升,稳中向好态势更趋明显。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尽管存在外部环境风险因素,但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看得见的大趋势。(未完待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赶集的作文 第一次月考之后作文 我的学习生活作文300字 写青春的作文 同学吵架作文 5年级300字作文 赞扬老师的作文 辩论会作文开头 六年级作文好词好句 我为什么喝彩作文400字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普通话口述作文 大学生心理问题英语作文 德的作文 毕业旅行作文 一篇写人记事的作文 作文的英语 我的幸福 作文 初中作文怎么教 我身边的小动物作文 作文题目可以写什么 快速作文法 的暑假作文600字 赞扬父母的作文 夏天的海边作文 点赞中国作文 互相关心作文 关于红色革命的作文 常见作文题目 2006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