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故宫陶瓷品欣赏 值得收藏的文章

2020-11-16 18:35:01
相关推荐

黄釉葫芦式执壶

黄釉葫芦式执壶,高24.8cm,口径2.8cm,足径6.7cm。

壶为葫芦形,上小下大,上为唇口,口下如蛋形,中部束腰,下腹圆而硕大,底为圈足。肩部饰弦纹两道,一侧为曲状流,另侧为环形长柄,柄上印阳纹卷枝纹,柄下饰一乳钉。通体施黄釉,近足部露胎,足边有5个支烧痕,釉下施白色化妆土。

赤峰窑白釉黑花罐

赤峰窑白釉黑花罐,辽,高38.5cm,口径19.7cm,足径15.8cm。

罐口沿外卷,短颈,丰肩,圆腹,平底。胎体粗厚而坚硬,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外施透明釉,釉色白中泛黄。肩部两道弦纹之间划刻水波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划刻缠枝牡丹纹3朵。

此罐造型饱满端正,牡丹纹饰花繁叶茂,生机盎然,花叶上辅以篦划纹。纹饰以外涂以黑彩,形成黑地白花,与磁州窑白地黑花器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地黑花梅瓶

白地黑花梅瓶,高46.8cm,口径4cm,足径10.3cm。

瓶唇口,短颈,溜肩,上部丰满,腹下渐敛,宽圈足。瓶身以白地黑花为饰。肩上绘图案形莲瓣纹一周,腹部绘缠枝花卉纹,腹下饰卷枝纹一周,每组纹饰间及瓶身下部均隔以粗细线纹数道。素底无釉。

此瓶纹饰构图简练,寥寥数笔,神采飞扬,体现了磁州窑简练而生动的装饰风格。

磁州窑白地黑花芦雁纹虎枕

磁州窑白地黑花芦雁纹虎枕,金,高10.7cm,长35.6cm,最宽14cm。

枕呈卧虎形,头右向。虎身为枕身,在黄地上绘黑色条纹模仿虎皮纹。虎背为腰圆形枕面,枕面白地黑彩,画残荷两枝,芦苇数茎,水草游鸭,空中大雁南飞,寥寥数笔,将秋景萧瑟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地黑花为宋、金、元时期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品种,装饰效果类似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纹饰均为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山水、花鸟、人物、婴戏、动物、诗、词、曲、对联、警句等,内容丰富生动。

白地黑花马戏图枕

白地黑花马戏图枕,长29cm,宽21.3cm,高11.2cm。

枕八方形,枕面中间微凹,通体白地黑花彩绘。枕面中心绘骏马疾驰,马儿四蹄飞扬,尾巴翘起,马鞍上倒立一人。枕面周边用黑彩描绘宽、窄边线各一周。枕侧面绘卷枝纹,底部素白无釉,戳印阳文“张家造”作坊标记。

宋、金、元时期瓷枕品种多样,形式纷繁,主要用作寝具,同时也用以随葬。其中磁州窑瓷枕最具代表性,枕的造型各式各样, 品种繁多,纹饰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装饰手法采用绘、刻、印、划、剔、镂等,特别是白地绘黑彩,运用豪放的笔法,娴熟的技巧,在不到半尺的枕面上挥洒自如,将绘画艺术巧妙地运用到瓷枕装饰上,具有浓厚的水墨画风格。此枕色彩黑白分明,对比强烈,寥寥数笔,把马戏表演中的精彩瞬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耀州窑钱纹小壶

耀州窑钱纹小壶,金,高13cm,口径4cm,足径6cm。

壶小口,溜肩,鼓腹,圈足。肩部一侧为一外折壶流,对应一侧为一带状短柄,口有平顶式带纽小盖。壶通体饰两组纹饰,肩部刻下覆的莲瓣纹,莲瓣上下各有两组弦纹。腹部刻錢纹,錢纹下饰一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青中泛黄。

纹饰简洁清晰,刀法犀利,风格粗犷,纹饰清晰。壶通体施青釉,釉青中泛黄。纹饰简洁,为耀州窑金代典型的风格。

耀州窑刻花“吴牛喘月”纹大碗

耀州窑刻花“吴牛喘月”纹大碗,金,高7.6cm,口径21.3cm,足径6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青釉。碗内菱形开光内刻一轮明月高悬天空,一头水牛前腿直立,后腿弯曲而跪,头部昂起,口微张。刻花刀法流畅犀利,构图简洁明快。此图案原名“犀牛望月”,经过考证应为“吴牛喘月”。它出自《世说新语》:“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方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图案反映了北方金人统治下的汉族人民对战乱引发的沉重的生活压力深感畏惧的心理。

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

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金,高7.6cm,口径21.3cm,足径6cm。

碗唇口,弧形腹壁,圈足。内外施淡青釉。碗内心饰菱形开光,开光外刻卷枝花草纹,开光内刻传统图案“吴牛喘月”,一轮明月高挂天空,下方一头水牛口微张,前腿直立,后腿曲膝跪地,抬头仰望明月。

此碗刻花刀法娴熟干练,花纹生动自然,为耀州窑金代青釉刻花器物中的代表作品。

红釉刻花云龙纹梨式壶

红釉刻花云龙纹梨式壶,通高12.5cm,口径3.5cm,足径5.3cm。

壶体呈梨形,直口,口以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腹部一侧有长流,另一侧有如意式柄,圈足较高微外撇,无款。壶盖圆顶,有宝珠形小钮,盖侧及壶口沿各有一个小圆环系,以便系绳连接,防止壶盖脱落。通体及足内均满施红釉,腹部暗刻五爪云龙纹。

龙纹细颈长嘴,形态生动,时代特征鲜明。此壶釉面匀净,釉色鲜艳,是元代红釉器中的稀有珍品。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高10cm,口径20.6cm,足径9.1cm。

碗墩式,口微外撇,圈足。通体白地红花,内外口沿各绘回纹一周,碗内壁为缠枝菊纹,碗心双圈内饰折枝花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足外墙绘回纹一周。

此碗纹饰活泼明快,红色较艳,无论造型或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为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作品。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高2.3cm,口径17.8cm,足径11.4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骨坚细洁白,内外施釉,釉层较厚,呈失透状,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鹅卵色泽,故名“卵白釉”。足内露胎无釉。

盘外壁刻划变形莲瓣纹一周,共16瓣,莲瓣纹尖部划一道弦纹。盘内有阳纹印花装饰,盘心是一龙戏珠,龙,张口露齿五爪,身体舞动,异常骄猛,衬以朵云和火珠。盘内壁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花间对称印有“太禧”二字。八吉祥的顺序,从“太”字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肠、螺、轮、盖、花、珠、鱼、伞”。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在生产青白釉瓷基础上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经科学测试,卵白釉中氧化钙的含量较青白釉低,约为5%,而氧化钾、氧化钠含量增多,致使釉的高温粘度增大,烧成温度范围变宽。釉中所含微量的氧化铁是导致釉色白中闪青颇似鹅蛋色泽的主要原因。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造型以盘、碗、高足碗最为多见,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刻划花为辅。盘、碗之内壁往往横印缠枝花卉或云龙、云凤、云鹤、花鸟、缠枝莲托八吉祥等,有的器物在花纹间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枢府”铭,因此,有时人们又将卵白釉瓷称作“枢府瓷”。除了“枢府”、“太禧”之外,还有“东卫”、“昌江”、“南水”、“福禄”、“福寿”、“白王”、“天顺年造”等铭款。“枢府”、“太禧”分别代表元代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和专掌宫廷祭祀的机构“太禧宗禋院”。《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记载:“太禧宗禋院……,掌神殿朔岁时忌讳日辰 享礼典。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二院,改置太禧院以总制之。”由此可知,“太禧”铭卵白釉瓷的烧造年代应在太禧宗 禋院的设立之年天历元年(1328年)以后,其下限当在元末农民***军占领浮梁地区的1352年。

“太禧”铭卵白釉瓷器甚为罕见,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曾撰文指出传世的仅有三件,此为其中之一,弥足珍贵。

蓝釉白龙纹盘

蓝釉白龙纹盘,元,高1.1cm,口径16cm,足径14cm。

盘折沿,浅壁,平底。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四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一件。

景德镇窑枢府釉印龙纹盘

景德镇窑枢府釉印龙纹盘,元,高4.1cm,口径15.9cm,足径5.3cm。

盘直口,浅弧壁,圈足。胎体坚致洁白,里外施白釉。盘心及内壁模印云龙纹。

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龙纹、芦雁纹或缠枝花纹。因这些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往往模印“枢府”两字,故称“枢府釉白瓷”。枢府是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这类白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等字。

undefined

青花凤穿花执壶

青花凤穿花执壶,高23.5cm,口径4.7cm,足径7.3cm,腹径13cm。

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腹一侧安有上细下粗的长弯流,另一侧有如意形把柄,柄上端安小系。平顶盖,圆珠钮。底白釉,无款识。流绘以火云纹,柄有银锭、宝钗等纹饰,盖绘菊瓣纹。器身于青白釉下满饰青花纹样,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图案,并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

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纹样突出,繁而不乱。所用青花料汁深入胎骨,色泽浓艳亮丽,是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呈色纯正之作。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

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钮下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口沿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饰下垂如意云头纹,云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间隔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勾菱形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等四季园景,其中釉里红绘山石、花卉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云头纹相对应。腹的底部饰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

釉里红刻兔纹玉壶春瓶

釉里红刻兔纹玉壶春瓶,高20.5cm,口径6.3cm,足径6.8cm。

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俗称“玉壶春瓶”。通体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四道,上腹部暗刻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刻花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形象栩栩如生。花纹空白处随意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效果。瓶内口部施釉里红。

玉壶春瓶是元代景德镇瓷的常见器型,其品种除釉里红外,尚见有青花、青白釉、孔雀绿釉青花等。由于釉里红瓷器烧造难度大,传世较少,故愈珍贵。以釉里红装饰的玉壶春瓶,除北京故宫收藏的这件之外,还有日本大和文华馆及松冈美术馆收藏的釉里红飞凤纹玉壶春瓶、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等。

青花麟凤纹盘

青花麟凤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器身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口沿上饰一圈卷草纹,里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的缠枝牡丹6朵,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一周,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为缠枝莲花6朵。全器构图严谨。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白色为地,蓝色为花,用青花原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进行绘制。另一种是青花为地,以湛蓝青翠的地色衬托出白色的花纹。青花麟凤纹盘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表现出与白地蓝花器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此类器之传世品极罕见,凤毛麟角,世之珍品。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cm,口径6.2cm,足径13.4cm。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瓶身修长,有八棱。肩饰斜格锦纹,锦纹下一周大如意云头纹,内绘凤或麒麟穿牡丹图样,瓶身中部一周绘4条白龙,衬以青花海水和火焰纹,近足处饰一周如意云头纹,内绘牡丹花叶。

佛经中说曼荼罗始转于东方,末至西北,总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龙纹等为饰,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花色泽浓艳。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器肩与近足处硕大的青花云头纹借鉴了元代丝织品披肩的图案,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釉里红高足杯

釉里红高足杯,高9.1cm,口径7.5cm,足径3.8cm。

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中空竹节式高足。通体施青白釉。杯身涂抹3块釉里红斑,并置一小圆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可以自由转动而不脱开。

此杯装饰斑块发色鲜艳,似晚霞般美丽,实属难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转动的杯足更增其玩赏性。1980年,江西省高安县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一件元代釉里红印花塑贴蟠螭纹高足杯,其杯足亦可转动。由此可知,转把高足杯是元代高足杯的时代特征之一。

青花鸳鸯莲花纹盘

青花鸳鸯莲花纹盘,高7.3cm,口径46.4cm,足径29.8cm。

盘折沿,16瓣菱花口,盘心坦平,圈足。盘内、外施亮青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内沿面环绕锦纹。内壁饰串枝花一周,6朵仰覆牡丹相间缀于曲折的枝茎上。盘心绘鸳鸯戏莲主题纹饰,并蒂莲竖向环置,一对鸳鸯戏于其间。盘外壁亦以串枝牡丹环绕,与内壁纹样相对应。

此器造型美观大方而规整,为元代典型盘式。其绘画精致,纹饰构图严谨,以多层带状辅纹衬托主题花纹,各层花纹间以青花双圈线相隔,装饰饱满但主次分明。青花色泽艳丽,系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此盘为元代晚期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之精粹。

景德镇窑青花牡丹纹罐

景德镇窑青花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罐直口,短颈,圆肩,敛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口沿为缠枝花,肩部为缠枝莲花,腹部通景绘缠枝牡丹,近足处为仰莲瓣纹。

这件青花罐色调明艳,画笔流畅,每层纹饰间均用两条弦纹分割,繁而不缛,纷而不乱,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此罐造型饱满庄重,是元代青花瓷器的典型作品。

蓝釉描金匜

蓝釉描金匜,高45cm,口至流17cm,足径8.5cm。

器圆形,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有长方槽形流,流下一小系。胎细薄致密,釉厚润而不均匀。口和外底无釉。器内绘金彩宝相花,器壁画5朵金色祥云。

该器仿青铜匜,造型秀美,蓝釉深沉厚润,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华美异常。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此匜的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

龙泉窑青釉执壶

龙泉窑青釉执壶,高25cm,口径4.5cm,足径8.3cm。

壶直口,口下渐丰,圆腹下敛,圈足微外撇。壶一侧有曲状长流,相对一侧有曲状起棱带形把柄,平顶圜钮盖。壶型优美,流与柄处理得十分谐调,盖与壶口相合。壶上瘦下丰,线条流畅,收放适度。通体施青釉,口、足边露胎。釉质光泽素雅、匀净、温润。

此壶是龙泉窑的代表作品。

青釉划花执壶

青釉划花执壶,元,口径8.7cm,足径11.5cm,高32.7cm。

壶盘口,细颈,圆腹下垂,细长流,流与壶颈之间连一曲形扳,曲柄,圈足。通体施青釉,釉下刻划庭院蕉石等花纹,若隐若现。壶体高大厚重,造型端庄沉稳。

此壶为龙泉窑制品,釉色莹润,青翠欲滴,造型为玉壶春瓶形,具有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元,高7.5cm,口径42.9cm,足径29cm。

盘敞口,浅腹,坦底,圈足。里外施青釉,底部无釉,露胎处呈火石红色。盘心模印云龙纹,内壁刻划花纹。此盘器形较大,胎体厚重,釉呈青黄色,在较厚的釉层下模印的云龙纹清晰可见,据此表明这是元代龙泉窑青瓷的典型器。

龙泉窑青瓷自宋代发展到元代虽然烧造地区扩大且产量巨增,但已无法烧出南宋时期的梅子青色。为弥补青瓷呈色的不足,元代龙泉窑青瓷常采用模印、贴塑、镂雕等工艺手段作装饰,以追求图案美和造型美。

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

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元,高25.6cm,口径6.7cm,足径9.5cm。

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通体施青黄釉,外壁以青花绘蕉叶、莲瓣、鱼藻纹。

这件玉溪窑玉壶春瓶是1973年在云南禄丰元代火葬墓中出土的实物资料。元代玉溪窑的青花与景德镇的青花风格明显不同,玉溪窑青花器的胎质酥松,釉色泛黄,青花色调灰暗,釉面玻璃质感很强。此瓶的青花色泽虽不如景德镇青花,但绘画技法自然流畅,寥寥数笔即将纹饰表现得生动,具有一定的活泼艺术效果,充分反映出元代我国边疆地区制瓷业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精湛的技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在家做家务的作文 安全为主题的作文 我的期中目标作文 记事作文400字五年级 安全出行作文300字 写目标的作文 家国情怀作文题目 作文案例 人物作文素材 丘索维金娜的作文素材 托福作文批改 分享作文怎么写 小猫和小狗的作文 有关环境保护的英语作文 拖堂作文 心有阳光作文800字 我的本领作文400字 詹姆斯英语作文 晒出我的作文 校园里的春天作文500字 夏天的作文250字 英语四级作文万能套用模板 开放的中国作文 作文300字高中 老师作文四百字 母爱的作文300 怎样交朋友的英语作文 关于称赞的作文 我的梦作文600 幸福在身边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