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过鲁迅的文章 你懂得了该怎样做父亲了吗

2020-11-16 20:50:01
相关推荐

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就有这样一种声音。他们认为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处处充斥着批判,所表达的思想也与现代不符,已经不适合作为语文教材里的课文了。

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鲁迅的文章在现代,真的已经对青少年的教育没有用处了吗?

鲁迅的文字像刀一样,毫不留情地揭露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国人的愚昧麻木。鲁迅真正想要达到的是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斗志,从而拯救整个中国。在鲁迅犀利文字的背后,流淌着的是他那鲜红的、热烈的爱国的血液啊!

鲁迅的文章永不过时,因为人性不会变,今天看到的《早上老公把女儿打进医院!骨折!》很是震撼。

这父亲有一对儿女,两个人成绩都不错,儿子基本没让她操心,可是14岁的女儿却爱上了同年级的男士,成绩从班级前10名跌落到倒数第6。

而且女儿和男孩跑到外面去开房,彻夜未归,父母动用了所有关系去找女儿,最终在一家酒店找到赤身裸体的两个人。

父亲强忍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把女儿拎回家后,扇了女儿一耳光,骂她不知廉耻,不懂自爱。从没被打过的女儿也气红了眼,拿起东西就疯狂地摔,把书一本一本往父亲脸上砸。

看着毫无悔意的女儿,父亲暴怒之下抓起打冰球的杆子,将女儿的尾椎骨打到骨折,住进了医院。

惊叹之余,让我们重温先生在1919年1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01

理解

先生最牛的是用进化论的观点来阐述对孩子的理解,孩子之于父母应该是更进化的个体,所以家庭的本位应该是“孩子”。

此后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古传的谬误思想,对于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利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以准备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明白“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先生提出“幼本位”,即父母对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利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一切设施都应以孩子为本位,而不是把他们硬塞在祖先或自己为他们造就的模子中。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现实中先生也是这样做父亲的:

有时鲁迅正在工作,海婴(鲁迅孩子)跑来玩,鲁迅也不会板起脸孔叫他出去。就是再忙,他也会放下笔来敷衍几句,有一回,鲁迅正写到一半,海婴来了,看到他还未放下笔,出乎意外地在笔头上一折,纸上立刻一大块墨,他虽则爱惜他的文字,但并不发怒,放下笔,说:“唔,你真可恶。”海婴飞快地逃开了。

不禁想到,今天随处可见的奥数班、英语班、编程班……

这些补习班像药性激烈的偏方,给父母吃了安抚焦虑,却没有解决焦虑的根源,又把孩子吃得晕头转脑,疲惫不堪。

今天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实在太流于应试和功利了,反倒忘记了那些能支撑孩子身心的要素。

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指导孩子选择人生路径,那是父亲的天职。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容易走极端:要么不管,要么严管。不管孩子,显然是推卸做父亲的责任,要么过份溺爱,要么放任自流。严管孩子,就是凡事都要孩子听自己的,没给孩子独立的人格。孩子因此错失了人生机遇,长大后还可能缺少了独立精神。

都说父爱无声,但满满理解孩子的父爱,还是要多多表现为好。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父亲欣赏的目光和赞扬神情,是孩子克服自卑、培养自信的最好养料。

先生的观点与今天很多父母,阅读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学类的书籍是相符的,只有科学认识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发展,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孩子,与他们交流,并时时警惕自己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意志。

02

指导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先生很疼爱儿子周海婴,如给他买各种新潮玩具的同时,又充分指导周海婴,让其按自己兴趣发展成了一名摄影家而非“空头文学家”。

这是针对培养孩子方面,而大的方面则是鲁迅所言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广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鲁迅之所以在“无物之阵”中“荷戟独彷徨”,举着投枪和各方战斗不息,除了他要“立人”之外,恐怕也是为后代着想,希望自己“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广阔光明的地方去”。

在漫漫人生路上,每一个人都要独自面对复杂的社会、无情的自然。谁也代替不了孩子走完他的人生,与其把他当做掌中宝,不如给指导他拥有一颗勇敢的心!

当今社会有差不多十分之一的父亲自己还是孩子。所以在照顾子女的时候,大多是无脑的人云亦云,看样学样。这时候家庭所处的圈子就很重要了。

通常“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忽悠了社会,忽悠了教育,忽悠了家长,以致让当今中国的家长集体焦躁不安。所以我们能看到家长们一窝蜂地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其实他们自己根本不知道该不该这样做,这样做好不好。只是觉得大家都这样做,那么我也做,大体上不会错。

父亲们常常用钱推卸自己的应负的责任,把孩子交给学校以及所谓专业培训机构。意思大约就是,我钱也花了,接送孩子的时间也花了,我的责任尽到了。

在当代的中国,一谈起父亲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往往是“缺失”两个字为多,这是事实,却又被无数须眉所争辩,仿佛又多数是“无辜”的,所谓最大的辩词即是:忙和累,一个家庭主力的忙,一个在外奔波的累!社会压力造成的忙常常让父亲所谓的指导“流产”。

专家建议,立马做个好父亲吧:

(1)经常与孩子一起阅读,孩子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使他终生受益。

(2)经常与孩子一起运动,锻炼孩子的体格意志,养成向上的人生态度。

(3)帮助孩子发现一个他的真正爱好,让孩子因此获得快乐。

(4)每年陪孩子一两次单独的旅行,既长见识,又培养了爱心。

03

解放

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一书中,介绍了鲁迅先生对儿子海婴的“解放”教育:

“给予他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尤其是普通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的拘拘为仁,他是绝不肯令海婴如此……如果我们错了,海婴来反驳,他是笑笑地领受的。”

鲁迅到了身体十分虚弱时,仍然在儿子面前坚持一个温和的父亲形象,他会在写信的时候,请海婴帮他选择信纸,“父亲有时默许了,有时感到不妥,希望我另选一张,而我却僵持不肯,每逢此时,父亲也只好叹口气勉强让步”。

而鲁迅病危的时候,海婴每天晚上临睡时都会向父亲说一句:“明朝会!”有一天,他在楼上喊着:“爸爸,明朝会!”

鲁迅那时正病得沉重,喉咙里边似乎有痰,回答的声音很小,海婴没听到,又大声地喊:“爸爸,明朝会!”等一等,还是听不到回答的声音,就大声地喊起来:“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鲁迅就挣扎着说:“明朝会,明朝会。”海婴就说:“爸爸怎么耳朵聋了!”

儿子一声声嫩嫩的“明朝会”以及鲁迅在挣扎中努力地回应,正是一个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和儿子之间的生命呼应。

这也正是鲁迅所提到的,生命是一种传承接替,“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

现在的孩子和一百年前的孩子比,见多识广了,情商提升了,可供投入精力的领域也多了。90后00后做直播行不行?月入十万年入百万当然行。

这些年,放养被很多父母捧上了天,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他们最完美的天性、要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成长。看上去很美,实际却糟糕得透顶。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养”,他们眼中的放养,其实是放弃、是放纵,最后成了犯戒、甚至犯法。

原来有一个笑话说城里孩子分不清韭菜和麦苗,我们现代教育教出来的孩子,就算是农村孩子,又有几个能区分麦苗和韭菜呢?连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都不认识了,你还怎么奢望孩子能够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就是我们现代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的写照! 是时候解放我们的孩子了!

04

生而不养

鲁迅曾经批判多生而不养,指出:

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有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鲁迅把父亲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孩子之父”,“只会生,不会教”;第二种是“‘人’之父”,“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

前面三条都是面向培养孩子的建议,而对于成人如何去看待自己教育的动机,从自身出发如何影响孩子,鲁迅也给出了建议。

生命一代代延续,鲁迅认为,我们创造新生命的动力,应该是爱。首先爱自己的身体,不将疾病遗传给孩子。

其次爱自己的人格,去掉性格、精神上的缺陷,不让孩子也陷入同样的问题。

最后爱自己的生活,即便有一天孩子长大远离,也有多面宽广的爱好支撑,过有情趣的生活。

自爱者,爱人,由这纯粹的爱,才能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这是鲁迅提出前面三条建议的大前提。

后记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发表距今百年,时代无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鲁迅所提出的问题仍然具有现实性:

一方面,家庭也罢,社会也罢,仍有根深蒂固的习惯力量在压抑儿童乃至青年,使人不能健康地成长,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相当匮乏;

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物质生活平均水平显著提高,少数家庭财富畸形膨胀,社会上享乐主义甚嚣尘上,从而导致儿童教养方面的纵容倾向及其必然结果——对优良传统与历史经验的盲目反抗,严重影响民族精神的承传创新,妨碍社会平稳健康运行。

所以,我们应当继承鲁迅遗产,为建立合情合理的健康的父子关系、培养千千万万富于独立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人而努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渴望时光倒流作文 六年级上册作文第4单元 中学生获奖作文 含羞草300字作文 我喜欢端午节作文 观察小猫作文300字 和爸爸下象棋的作文 极地海洋世界作文 优秀作文语段 以新为题目的作文 最美妙的声音作文 难忘那件事作文 我爱中华的作文 小学二年级我的朋友作文 永远的什么作文 南京博物馆一日游作文 英雄不容诋毁800字作文 四年级关于校园的作文 我的姐姐作文400字 想象作文500字五年级 一件成长的事作文 我的快乐500字作文 队列比赛作文200字 免费作文 关于方言的作文 以慢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初中作文我的同学 我的家乡.作文 环境保护英语作文大学 我爱秋天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