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著名书画家梅墨生先生逝世 享年60岁 附:书画作品欣赏

2020-11-16 21:45:02
相关推荐

据雅昌艺术网消息:2019年6月14日下午,著名艺术家、学者梅墨生因病辞世,享年60岁。雅昌艺术网从其生前好友处确认此消息。

梅墨生,1960年生于河北,号觉公,斋号为一如堂,画家、书法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曾师事宣道平、李天马、李可染等先生。文化部国家艺术科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

社会对梅墨生的评价是一位从事中国画、书法艺术创作和近现代艺术研究与评论的“三栖型”人物。梅先生的书法以行草书见长,结体夸张、变体,却是古法盎然,一派刚柔并蓄、清丽平和之境。人们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不离传统和常变常新,感受到一种传统与时代紧密结合的艺术思想。

觉公书法作品欣赏

觉公绘画作品欣赏

【整理版】梅墨生先生作客书艺公社在线交流答网友问题一览(2005.6.15)

网友、同好大家好:

窗外阳光暴晒,室内我心清凉,很感谢书艺公社提供这样一个与大家交流的机会,其实我的确与书法圈渐行渐远,够得上陌生了,谢谢大家还记得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对书法的喜爱从无变化!

梅墨生

吴邦志问:

1、在我的印象中,前几年时见梅老师论书文章和书法佳作,尤其是对当代书家的系列评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几年似乎见得少了,请问梅老师是何因?期待您在书法领域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

梅墨生答:我想是这样,我是一个兴趣派,对艺术的创作也是如此,早些年书法方面的事情做了一个阶段,后来觉得书法界比较乱,还是自己玩好,所以就写得少了!

2、我买有先生所著《书法图式研究》一书,书中对历代经典进行了精妙的图式解剖,读后收获颇多。但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在书法创作时是要有意识地构图还是要“无意于佳乃佳”?

梅墨生答:“无意于佳乃佳”是古人论书句子,它是在一种无功利心的状态下实现的,那么我所做的书法图式研究一书,是借洋人的鸡下中国的蛋,当时我苦苦的读了一些西方翻译过来的书,用这些来想中国书法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这本书,这本书发行量很小,许多同行没有看过,但是,据一些看过的同行反映还不错,比如:中央美术学院的薛永年教授很推崇此书。我想,如果我再写,肯定写得更好!

东丽书法问:

在当代国画和书法以及诗词哪个更能代表时代特色?书法的时代特色应该如何体现?

梅墨生答:其实任何艺术门类,都可以有或没有时代特色,至于说上述三项,哪一个更能代表时代特色,我觉得不好回答,相比来说,诗词可能最不好代表时代特色,书法和国画(可能是国画)但这都不是绝对的,因为新的时代精神都可以在书法国画中体现出来。我觉得第二问很有意思,那就先要问,什么是“时代特色”,“时代特色”是什么,就象说:人们常在艺术中提创新,什么是“新”,所以“时代特色”和“新”都是一个概念。我认为:要想书法有时代特色,重要的是书法家要对这个时代发生感应,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lixiangben 问:

1、我们写字如何做到“中实”、“盈中”,避免笔画中部乏力,整体单调?

梅墨生答:这是一个书写的技术问题,与“中实”相对应的是中虚、中弱、中怯,这是清代包世臣所批评的,要想中实首先要有腕力,要会转指,要擅于铺毫和裹毫,从本质上说“中实”和“盈中”是技术问题,但更是人的气质问题。“中实”与整体单调否没有必然联系。

2、隶书的“一波三折”是用折法吗?因为“折”要“易其笔锋之面”,那么隶书的波画是用转还是折呢?

梅墨生答:其实“一波三折”是三换笔的意思,是一种笔锋的微妙调整,折的过程笔锋笔尖并未离指,转折在这里都可以理解成调锋。

3、“永字八法”的“磔笔”是应该按之后渐提出锋还是侧笔为之?

梅墨生答:这个因不同的流派书家书体用法不同,古人所说的磔笔本意其“磔”字是一种酷刑,指用刀剥离肉与骨,作书者可从此意去体会。这是古代人的生活常识。大略说“按”之后渐提出锋,较为接近。

4、“永字八法”的“侧笔”笔杆应往哪个方向侧?

梅墨生答:随便!

5、“永字八法”的“趯笔”据说要蹲锋,请问:趯起时需要把笔锋换一面吗?

梅墨生答:古人说:“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如作书过程,过于在意笔锋面与面的问题,恐怕全字精神已失,但存点画、已无书势。

6、非常喜欢梅老师的书法类的文章,不知梅老师以后还会花时间写吗?我们很期待。支持梅老师!

梅墨生答:谢谢!适当的时候我还会写我感兴趣的文章。

幽谷风问:

在创作作品时,碰得有些字组很容易处理他们之间的那种节奏,而有些字组又显得很没办法,我想问一下:你在创作作品时是怎么样来把握字与字之间的那种节奏的?最好是能说出几种具体的方法就好。有人说节奏的把握与临摹的方法很有关系,那么在临摹字帖时要特别注意那些方面来把握节奏呢?

梅墨生答:一幅字的节奏实际上是一幅字的气韵,而一幅字的气韵是一个人的精神,精神气质超迈常人,则有独特的韵味和节奏,所以说纸面上的节奏,易于把握,而一个人的精神气质难于把握,后者是本;至于字组处理的难易,确实存在,其形式构成,无非是点画组合的曲直、方圆、长短、大小、疏密、轻重、虚实变化而已,这有形式构成的规律在。至于具体的方法,要领悟中国文化精神的阴阳思想,开合虚实的处理方法,很难言说。我认为说与临摹的方法有关系可、无关系亦可,因为节奏可以学习古人的法帖而得,也可以从自己的心灵精神中流露而出,至于临帖把握节奏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大的行气,字与字的关系;另一个是点画与点画的关系,具体的说,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节奏和韵律,不能一概而论。

花无缺问:

以批评而出的梅先生近年不见批评,有何原因?

梅墨生答:说来话长,当时批评是因为心见不平,有话要说,如今满眼不平,无话可说、不说也罢。

逸农问:

1、古人语“书画同源”,中国书法与中国的绘画可谓一家,请问梅先生欣赏书法与欣赏绘画(国画)都有那些质的不同,二者有什么联系?

梅墨生答:此是大话题,非三言两语可说清,书画同源说法由来已久,学界对此有分歧,但勿庸讳言,书与画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互相影响,关系甚近。欣赏书法不再现图象,不描绘事物,因此不存在象不象的问题,美在气象、精神、节奏、韵律、意味,而欣赏绘画则不然,就传统画法而言,也要看是工笔还是写意画法,再现程度有所不同,但终究有个描绘形象问题,因此看画有具体事物在,有具体景象在,或山水、或人物、或花鸟、或走兽,总有象不象的问题,虽说中国画讲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毕竟画要描绘,而字要表现,两者异体同气。

2、您对“书为心画”是怎样看待的,“字如其人”道出了书法与文化修养的关系,梅先生您对书法与文化的修养是持一个怎样的态度?

梅墨生答:我相信“书为心画”。在古代写字是文人的本份,是读书人的本份,艺术的功用有时也退居其次,在当今写字是所有所有现代文明人的本份,然而这个本份也逐渐失落了,于是应该最有文化的行当有时最没有文化,这也许让人失望,我的态度是书法如果作为艺术追求,就要专注于此,做艺术的工夫,如果是作为人生消遣或爱好,那么自然一些、顺适一些更好,没有文化的书写是本能的书写,或也有趣,如儿童涂鸦,但总不够,所以我曾经说没有文化人写的字,和有文化而写不好字一样的。

刘晓勇问:

1、书法临摹与创作怎么结合?请梅先生结合自己谈谈.

梅墨生答:前人说,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临摹是与古人合,创作是与古人离,我自己学书之始,颇下过临摹工夫,那时未想到“我”字,后来写字完全出于己意,就不考虑古人了,说实话,我有时也不把临摹和创作分得那么清。

2.学山水画不懂素描行不行?梅先生主要受益于何家?

梅墨生答:行!忒行!!!我受益的山水画家似乎比较多,如:清朝四僧、四王,如董其昌,如黄宾虹,如李可染,多了,但反过来说,受益这两个字,可实说,可虚说,如果我说,我受益于李经梧,你肯定不知道他是谁,他是我的太极拳恩师,他根本不会画画,但我受益于李师太极拳艺多多,这是虚的受益,只有心感难于言说。

3.想拜你为师,怎样联系?

梅墨生答:我现在怕为人师,其一:我俗务缠身、暇时不多;其二:我学艺在中途,深恐误人子弟;其三:往昔收徒颇多伤感。所以很少收徒,若真有缘,可写信往中国画研究院联系。

yulj2005问:

1、魏碑和二王如何交替临写而创新?很喜欢您的书法风格。

梅墨生答:由于当时的载体不同,书写者的社会身份、地位、文化修养不同而造成魏碑与二王书法的表现差异与风格区别,这种差异与区别的形成,既有书写者主体的原因,又有客观上的原因,然而都能给人带来美感。我觉得,写碑以铺毫为主,其中笔法已经刀工与刻拓的附加略失本意,而二王书迹(真迹难觅)则见自然挥运之态。所以说两者并无本质上的矛盾,但有外貌上的区别,启功先生有诗云“透过刀锋看笔锋”正是,不过,因此而完全否定因附加因素而形成的碑体书法之美,也似嫌偏激,临写时两者当参用为好。爱我没商量,让我很感动!

2、我临礼器和西狭很长时间,总是跳不出来,如何创新?

梅墨生答:当你不想创新的时候,就离创新不远了。依陋见看,创新二字误尽天下,其实大谈创新者未必真能创新,真能创新者或不标榜创新!创新二字大需深研,不可盲从时下之论。

飞刀问:

梅老师您好:

请教个很幼稚的问题,书法的美与丑应该怎样来分别?书法的雅与俗怎么来分别?

梅墨生答:书法的美与丑,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爱好问题,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你自心有所感,我不能代你而言,至于雅与俗因时而异、因势而异、因人而异,古之雅或为今之俗,古之俗或为今之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雅书是庙堂或文人文化所生,俗书或为庸人市井所成,个中深味,当自品尝!

板砖托拉斯问:

记得在一部书里您写到,沈鹏草书是当代草书的一个高峰。想知道,沈草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何处?

梅墨生答:我不记得有这句话!至于沈先生的草书我借用王学仲先生的一句名言“是名山自有高处!

易之问:

书法大赛的前景如何?

梅墨生答:我不预言家,难以预言!不过,大赛的形式好在热闹,形成运动,与书艺本质无关,所以说大赛的举办,关键在于干一件事,事做过了,就好!前景谁管得!

西鲁逆客问:

现代的书法批评由于参与人群的杂乱,使得自身弊病丛生,很不系统.我看过您关于这方面的大作,请问

1.对现代书法批评的尺度您是怎样看待的?

2.如果想系统地做这方面的研究,您认为有哪几部权威著作值得参考?

梅墨生答:

1、尺度有个人的尺度,有圈子的尺度,有地域的尺度,有官方的尺度,有民间的尺度,有此时的尺度,有彼时的尺度,尺度是有变化的,但是相对而言,相同的受众,会有一种倾向性的标准。

2、我认为目前中国书法方面还无这方面的理想之作,因此所有有关于此的出版物皆可参阅,若说系统研究,先要从认识书法艺术本身做起,要对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发展变化,与当代现象整体观照,方可!书不以只读书法类,要视野开阔,所谓专深于广博不可偏废。

西鲁逆客问:

书法实用性的沦丧已经把这门古老的艺术逼进了尴尬的大门,小康生活梦想的实现,人们自身对品位的要求也挽救不了书法的命运,对于书法的持续性发展您有何高见?书法艺术与电脑设计合成的书法装饰有多大的可成空间?

梅墨生答:实用性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是一种必然,物质文化的发达,必然带来人文变化,这没有什么,其实当一物将坏,谁也没办法,书法在今朝的繁荣喧闹已是一种征兆,你说的对,书法的持续性发展是书界领导、书法战略家们的事,我连低见也没有。我不懂电脑,不懂设计,这个问题不敢置喙。

谷国伟 问:

梅老师,您好!很早就看到您的有关现代、古代的书法批评的文章,去年又在书法界发生几位评论家有关书家批评的争论,且闹的沸沸扬扬。由此也暴露出对当代书家的批评

是很难好好的把握的,特别是对一些在世的书家的评论,更是不好客观公证的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出来,难道批评非得故意吹捧,把孬的写成好的?请问

1.您对现代书法批评的尺度您认为该如何把握?

2.您对现代书法批评的现状有什么感想,又怎么看?

谢谢梅老师!!

梅墨生答:

1、现代书法批评的尺度我的基本看法前边说过了,补充一句:我不认为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批评尺度,其实批评的意义在于给人一种思想或智慧的启示,给人一种文化或生命的享受,批评的是非本就是一是非,关键不在批评,而在于提供一种关注方式、感受方式、思考方式。

2、我认为现代的书法批评(实际上近几年我看到的极不系统),有两大类:其一,胆大、敢骂人,不免于哗众取宠;其二,学究气、八股文,说些套话,空泛无己见,顺便说一句,我更愿意你把我看作一个爱好写字的人,而不是什么批评家。

东郭先生问:

请问梅先生 行草书创作时如何做到

速度和精致协调,***和厚重统一

因为我总感觉有***时,书写速度很快,却不能做到精致和厚重。

梅墨生答:我的太极拳老师教我打太极时说,每一个动作,都不可飘滑而过,而每一个动作都要以意气为主导,书法的速度和精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别无它法,只有锤炼和训练。李可染先生生前对我说,艺术家的技巧训练,要向杂技演员走钢丝一样,不能有一点差错,好的艺术情意与技术必然高度统一,控制力与把握力是一回事。

书艺公社游客问:请问梅老师如何看待“中国书协的展览”及“流行书风印风展”?

梅墨生答:中国书协的展览是所谓的国家展,官方展,它是一种体制化的产物,遵从它的体制,也就意味着认同它的游戏规则,不愿意认同这个游戏规则,也就可以不参与它的展览,这是你的自由。

流行书风印风展也是一种游戏规则,也是一种时尚的产物,喜欢了就参与,不喜欢了就不参与,这也是你的自由。如今开放的时代,书法已不仅仅是书法了,有许多背后的东西,我搞不懂,也就无可多说。

祺月轩主问:书法是造型与情感完美合一的艺术,可是我现在很困惑,创作时如果注重造型,则会影响情感的发挥,而纵情放怀则又有笔墨狼藉之感,请梅老师指点迷津!

梅墨生答:书法艺术是带着脚镣跳舞的艺术,它是控制力到高度的时候的自由表达,因此只有情便没有高级的艺术,而没有情便没有艺术,京剧与卡拉OK的差别就在于京剧要有专业训练,而卡拉OK谁都可以OK一下!

方枪枪问:向梅老师问好,我一直认为梅老师是当代不可多得的大师之一,我想向梅老师请教的是在现在的生活中,传统书画的创作趋向的选取问题,您认为现在什么样的创作素材能够与大众沟通起来才能够引起共鸣呢?

梅墨生答:大师岂敢当,如今大师满街走,我不当也罢,谢谢看重!至于你所说的问题,颇有份量,一句话,讲不清楚!我以为艺术问题,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表达什么,一个是如何表达,你说的问题,似乎是前一个。我想,好的艺术有好多层面,您说是不是?素材问题,只是一个方面。

会嵇客18问:

梅老师好。想请教的问题是;文字的起源是结绳还是契刻?

梅墨生答:文字的起源问题至今学界似无定论。

王天一

近年来先生之于书法好象不见什么动静,到是在中国画里常有新作,为何?

一:工作需要?(到中国画研究院)

二:对书法,书坛的失望?

三:画画比写字来钱?

四:写不出来?

梅墨生答:你说的都对,好判断!

陈靖康 问:

梅老的佳作现在很少见到,是不是拿前不拿笔了?

梅墨生答:其实我拿点钱主要是卖画,还真未拿什么书法的钱,笔吗倒常拿,佳作出不出我也不全说了算!

朦朦雨 问:

梅老师,您好!

我临摹两年了,去年我写字时能想象着将帖子中的心得融汇到字中,别人看着很舒服,建议我继续临摹.

今年又临摹了一年,照着帖子能够写的一样,可放下帖后脑袋里面竟然是空空的一片,写字时也不象去年时那样知道该借鉴哪个字或哪个字的哪一点.象是六神无主了一样,并且写出来的字还没有去年的好看.请问我该怎么办?

梅墨生答:那说明你要进步了,逢进必退,这是规律!到此一步,不必气馁!学习书法临摹也好,读帖也罢,自运也好,贵在能化,化人为我,化古为今,化客为主,方为得也!

ljf问:梅先生您好!作为当代为数不多的集理论与创作、诗书画于一身的代表人物,(我一直这么认为,并始终关注你)能否谈谈现代与传统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你看好哪几个当代书家(能留史册),谢谢!

梅墨生答:谢谢!对我来说,理论创作诗书画都是我的爱好,但每个阶段侧重不同,代表人物有点不敢当,我认为中国文化是整体修行,单一的专门家到一定深度,便难以进步。现代与传统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何为现代何为传统很难厘清,文化理念不同追求自异,发展趋势与整个文明进程有关,你看好哪几个当代书家,这个问题要做预言家,我不是预言家,不过,随便说两个我较关注的人也无不可:一是上海的赵冷月,一是山东的魏启后,其他的能人太多,不能一一说,还有一个大概是我吧!

王康 问:

现在流行书风盛行,获奖的好多作品都有这种风气.我想传统的书法恳定是要继承的.那么请问梅先生:传统的书体与流行书体怎么有机结合

梅墨生答:你说的是,任何时代都有任何时代的时尚,书法也不例外,因为追逐流行书风的许多人,较为盲目,如此说,并不是流行书风本身如何,而是追逐者没有自己,传统的书体与流行书体如何结合,我不关心这个问题,难以回答。

悟然问:非常感谢梅老师的精彩回答,请问梅老师,您如何看待网络对书法的影响?

梅墨生答:网络对书法的影响不是艺术方面的影响,也就是不是审美的影响,是载体和媒介的影响,是实用的问题,是书法艺术存在的空间与形式问题,这是两个维度的事。

浩川 问:

梅先生好!

请教一个问题:当下生宣和长锋羊毫流行,到底它能表现出书法艺术的什么?

梅墨生答:工具材料与书法艺术风格面貌密切相关,不过工具材料又不起决定作用,自清人多用长锋以来,古法大失,新意怪形叠出,也算是新潮,让我想起新京剧如沙家浜,唱得好也自可听,唱得不好,自不如传统京剧。时下老歌新唱,新意者有之,造作者亦有之,你说是不是?

烟雨江南 问:

先生曾经对书法在当前的状态下过这样的一个结论“书法其实走到了一个两难之地”,那么事隔多年你的结论和判断还存在吗?你对书法的未来是持什么样的判断!

梅墨生答:我仍然如此认为,但是两难并不意味着书法没有了生命力,只是生命力的状态要重新判断,书法的未来将两极分化,即学术化与大众化,双向并行。

王赪问:来晚了,问个问题:个人审美和大众审美是否需要结合?如何结合?自以为好和大众都叫好哪个更重要?(我个人对作品的要求首先是要感动自己,但我无心去非要别人也感动。感动别人需要讲解自我剖析灵魂,我觉累,不想讲?

梅墨生答:你的理解非常好,艺术其实是个人之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存在,则必然与公众发生关系,如何作,每个艺术家信念不同,无可厚非!

王天一 问:

斗胆问先生”梅墨生“的名是后改的还是“生”而名之?

梅墨生答:可参看我新的随笔集《记忆的微风》的相关文章,此名为老爸所赐,是“生”而名之。

古天问:

请问梅先生对 书法的艺术市场走向是怎样看的,其增长的空间和速度和中国画之间的比较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当前的书法家都转为画国画,书法的价值(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真的和国画没办法比吗?

梅墨生答:我对书法艺术市场很少去想,至于增长空间速度之类问题,因人而异吧。如果是王羲之的原作(假如存在的话),一定是把许多国画比没了!

人间四月天问:

当前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书画家都纷纷汇集北京,从整个历史上看,这种汇集将意味着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又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梅墨生答:北京有北京的魅力,就象学游泳的人要下水一样,北京是个大海滩,她的文化中心地位不言自明,至于时下的书画家纷纷聚集京城,可以从社会文化现象角度去研究分析,我自己对此无大兴趣,若问什么原因,大概这里鱼虾多,将产生什么结果,打鱼的人自知。

渭水散人 问:

现在问先生两个问题:

您认为当代书法界有大师吗?哪些人可以称为大师?

您个人认为当代书法界书艺水平和理论素养最高的五位(十位也可)是哪些人?

梅墨生答:我认为当今大师满街走,然而无一大师,关键在于大师的标准如何。

排座次非我所长,非我所好,况且近年我的艺术兴趣与学术方向略有掉转,从未想过书坛的好汉们如何在山上座位,而且书法山头林立,绿林流派甚多,书法界已成大江湖,山林庙堂、民间官方云山雾罩,要回答此一问题,必须认真想一想,还要不怕得罪人,其实我也得罪过人了,不说为好,但是我心中毕竟有尊敬的人,而且所尊敬者长处不一,都值得我学习,应该说明有的是知道而学不来,有的是知道而不想学,好吧!

刀郎 问:

对当前书法的创作评价有两种说法

一:今不如古

二:今超过古

先生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

当然这里存在个体和整体之分,那么先生从这两个层面是如何评价的,是否可以举例说明

梅墨生答:今不如古对,今超过古也对,关键是在哪一个书法领域,是哪一个书法家,是哪一件书法作品。比如:徐生翁的字,古人没有;比如今人写帖,永远不能逾越二王。所以说今胜或古胜今都是同时并存的不能绝对化,我本人不喜欢单向思维。

黄东 问:

先生对当前中国书坛的理论评论和批评的现状做和评价,你做为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你认为你尽力了吗?你的期待是什么?你的计划是什么?你对这种现状的产生有什么样的思考?

梅墨生答:说实话,第一没期待;第二没尽力;第三没计划;第四没思考。错重我为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这是个错觉,我几年来很少参与书法活动,很少发表书法文章,更不是什么委员之类,哪里是什么重要人物。

4711古龙水 问:

能否请先生列举在 当代书法界关于创作和理论两个层面,每个层面值得关注的五个人.

梅墨生答:此问题前面已有涉及,不拟多说,再者排座次乃江湖大忌,容易引起是非口舌、争端,乃至恩怨,何苦来?另外许多真做学问的人真搞艺术的人很可能时下无名,或者隐逸林下,为我所不知,所以无法谈。总之当代聪明人甚多,都值得我佩服之至,我关注与否实不重要。

墨语者 问:

有人说当代的书法,理论和创作是完全脱节的状态,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评价,也有人说在当前的书法存在的状态是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点,而理论的滞后是无奈的现实,或者说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位的存在,现代书法理论对现代书法的创作没有起到引导和整理的作用.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论点的?

梅墨生答:这个问题比较学术,理论和创作脱节也许是事实,因为时下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时代,弄潮的时代,至于书法创作是空前的高点,可作一说,我并不尽以为然。理论的滞后,说明书法的理论是一个很高难的学术课题,非一人一时可以竟其功,现代的书法理论,正在发展、规范、深入的前夜,所以不完美也正常,不必苛求。值得重视的是,书法学界的心态如何,会决定一个时代的学术贡献如何。

书法 问:

梅老师请您谈谈您认为当今书界的大师和羲之、怀素、颜真卿.....的比较。您最推崇的是谁为什么?谢谢!

梅墨生答:我以为当代人目前尚无人能与这些人相提并论。

LYWYL 问:

请问梅老师中国的现代书法和韩,日书法可否作一对比分析。

梅墨生答:韩国人的书法与他们的绘画、文学相比,比较保守,平庸书作较多,探索性的又走得比较远,找不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好的书家似不多。日本书法优于韩国书法,但是日本书法将传统与现代完全割裂,也显示出观念上的浅薄性。中国的现代书法情形复杂,大多步日人或欧美人后尘,并未真正能从他人圈中或中国文化中翻身而出,尚处于试验阶段、模仿阶段,距真正的独立性意义还远。

ljf 问:

能否谈谈当代书法在形式和技法的地位?谢谢!

梅墨生答:我还不太懂你的意思,对不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人生作文800字高中 目光作文600字 写人作文350字 五年级下作文 小学生作文纸 整理房间作文 精选作文300字 两人三足 作文 遇见作文700字 小事不小作文 三年级作文题目大全 真情作文500字 征文作文400字 有关挫折的作文 初心作文600字 意外的收获作文 体罚作文 写状物的作文 生命作文600字 为自己点赞作文 风景在路上作文 过年作文200字 全国三卷作文 制作美食的作文 600字作文摘抄 做饺子的作文 描写食物的作文 我的小天地作文 作文素材150字 读书的意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