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书和读自媒体文章 一个都不能少:书单

2020-11-16 23:00:01
相关推荐

经常看我文章的读者,都知道我有阅读习惯,每天都会抽出至少半小时来阅读书籍。

同时,我又兼职自媒体写作,于是,后台总有读者问我:网上那么多自媒体文章,写的都挺有道理的,方法论也是很多,看看它们不就得了,还要费脑筋去看书干嘛?

今天的文章,在推荐「霖小姐慢半拍」2019秋季书单前,花一些篇幅,来聊聊阅读书籍和阅读自媒体文章的事。

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主张大家在看自媒体文章的时候,多看一些偏工具类、干货类的文章,说白了,就是,看完能直接感觉有所收获的文章。

避免长时间的沉浸在娱乐八卦、奇闻逸事等轻松的文章氛围里,为什么这么说?

一方面,神经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显示:如果我们的大脑长时间接受浅层次的、低幼的刺激(比如追剧、打游戏、刷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等),会削弱高层级的大脑能力(比如决策能力、深度思考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

另一方面,大脑如果被低幼刺激满足,就不会愿意调用更高层级的能力了,因为与其说偷懒是人类的天性,不如说它是大脑的天性。

不过这里我要强调一下:避免长时间沉浸在低幼刺激里,不是说完全避开,毕竟,压力山大的时候,我们需要娱乐性的内容减压。

基于这个前提,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怎么看书和看自媒体的文章,我个人是这样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一、自媒体文章可以作为探测器,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领域、培养阅读习惯。

最早我开始看自媒体文章的时候,对自媒体完全不了解,甚至当时还搞不懂它和新媒体有什么区别,只是觉得,网上有些文章写的真好,至于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那时候关注了几个公众号,几乎都是内容分享型的,也就是公众号本身不写文章,以转载别的优秀写作者的文章为主。

这样,我就能在一个号上看到很多不同作者、不容类型的文章,后来发现自己对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感兴趣,就是从各种自媒体文章里筛选出来的。

所以,如果你没有阅读习惯,但又想培养自己阅读习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话,不妨试试先从阅读自媒体文章开始,它至少有两方面好处:

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领域

帮助我们养成阅读习惯

二、书是自媒体文章的补充剂,搭配起来更容易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随着阅读和学习的深入,我越发觉得那些拥有丰富知识的人,不是说懂得很多知识点、或者什么知识都懂一点,而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他们的知识结构像一张网,而不是一个一个的节点,他们有了这张网,再加上知识的相通性,甚至跨领域的信息和知识点,都可以被他们纳入自己的这张知识网里。

我们平时阅读自媒体文章的时候,碍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没办法更全面的了解信息,因此常常读到的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我把它看作节点。

等看书的时候,看到相同的内容,不但能巩固之前在自媒体文章里看到的碎片知识点,还能看到与之相关的延伸内容,它们都有助于我们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夯实。

只要持续进行「用碎片时间学习自媒体文章里的知识点、用书本夯实和延伸这些知识点」的动作,假以时日,一定能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书是自媒体文章的鉴别器,帮助我们发现真正优质的自媒体内容。

开头说过,我是一个阅读爱好者,同时也兼职自媒体,接下来的话,我是站在自媒体的角度,对阅读爱好者说的。

我个人认为,对于自媒体写作者来说,最宝贵的不是文章的各项数据、文章是否能变现,而是文章产生过程中,写作者的思考过程。

当然,如果文章刚好能迎合大众的口味,顺便提升了阅读量、涨了粉、产生了收入,那当然很好,但无论如何,不能失掉「思考」这个核心要素,这才是自媒体文章能否保证优质的关键要素。

至于思考能否深入、能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对写作者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考验。

因此,如何鉴别自媒体的内容是否优质,要看文章里有没有传递写作者的想法、传递了写作者怎样的想法、是否有写作者自己独立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这里有两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自媒体文章是否照搬了书本知识?

是否用书本知识发散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接下来,进入「霖小姐慢半拍」2019秋季书单。

「霖小姐慢半拍」从今年开始,以季度为单位,推出「书单」系列,每次介绍5本书,推荐标准是:

能帮助大家构建、夯实自己的底层认知系统;

能够提供不一样的思考角度、丰富思维模式;

推荐目的是:

通过阅读,借由底层认知系统的引导,让我们表现得更好。

1.《稀缺》

作者:【美】塞德希尔 · 穆来纳森 / 埃尔德 · 沙菲尔

作者指出:「稀缺」是一种「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稀缺的好处:

迫使人们专注、从而收获回报。想一想:

如果时间很稀缺,我们是不是更专注于当下拥有的每一分钟?

如果空间很稀缺,我们是不是更绞尽脑汁去做规划、恨不得自己摇身一变变成个厉害的空间设计师?

同样,如果金钱很稀缺,大概率我们会一门心思地钻研如何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而存在感很稀缺的话,我们又会想方设法去折腾一些事,竭尽所能的想要让大家看见自己的存在。

......

但稀缺的坏处更需要引起重视:

由于过度专注,往往忽略了身边其他的人和事,但有些时候,被我们忽略掉的,才是更重要的。

2.《影响力》

作者:【美】罗伯特 · B.西奥迪尼

整本书向我们介绍了6个对我们影响力巨大的心理学法则,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即便知道那是些小伎俩,仍然不能幸免,直到被对方用这些小伎俩牵着鼻子走、甚至被骗。

它们是:

互惠原理:先施个小恩,再提个要求,让人不好意思拒绝;

承诺和一致:一旦承诺了某件事,我们就自然倾向于完成它,以达到言行一致的舒服状态。等你做完以后再仔细想想,觉得承诺早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社会认同:我们在不确定什么是对的时候,最有可能参照群体的做法,虽然事后再回想会知道多数人在做的不一定就是对的,但当时的情况,自己还是会被群体的错误行为牵着鼻子走;

喜好:我们喜欢外表有魅力、和我们相似性高、同时也喜欢我们的人,面对这种人的游说,我们通常会放松警惕;

权威:有些人习惯于服从权威,不会想到权威也会有判断失误和不说真话的时候;

稀缺:不要再迷信物以希为贵了,东西并不会因为难弄到而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因为东西还是那个东西。

3.《反脆弱》

作者:【美】纳西姆 · 尼古拉斯 · 塔勒布

塔勒布的每本书都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如果说读一本书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格脾气,我以前不太能想象这件事,当我第一次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就强烈的感受到了作者有点小倔强又不会轻易被说服的性格。

这本书传递了一个非常不走寻常路的观点:脆弱的反面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就像是成功的反面不是失败,而是持续成功、更成功。好像在研究一个哲学问题。

究竟什么是反脆弱?我们如何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反脆弱系统?可以看看塔勒布的这本书是怎么为我们阐述的。

4.《真相与错觉》

作者:【美】塔莎 · 欧里希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定义包含两方面内容:

了解自己的意识和技能

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意识和技能

自我意识有三个盲区:

认知盲区

情感盲区

行为盲区

因此,我们靠自我觉察很难了解真实的自己,需要借助别人的反馈来从更加客观的角度了解真实的自己,获得反馈后我们需要做三件事:

接收并正确理解反馈信息;

思考为什么别人会给我这个反馈?

我要不要接受这个反馈、继而改变行为?

5.《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李笑来

强烈推荐的一本书,不厚但却是我花时间最久的一本书,并且我认为它适合反复阅读。

书里传达了很多反常规的观点,比如: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你的大脑并不能代表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我的理解:要控制大脑而不是被它控制;

做一件事之前,先判断熟练程度,然后估算完成时间,如果不这样做,大概率不会在计划时间内完成;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

总之,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如果能静下心来慢慢沉淀、与时间做朋友,而不是追求速成,时间一定会给我们想要的回报。

读书也好、读自媒体文章也好,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所收获、运用自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其实你一直在我身边作文 最感动的瞬间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的爸爸 丰收作文300字 小学作文本 地震作文200字 春水作文200字左右 巧渡金沙江作文 小狗的作文结尾 真情无价作文600字 法律的重要性作文 国庆见闻700字作文 网络教育英语作文 暖流作文 一件工艺品作文600字 母爱作文450字左右 穿山甲的作文 游作文 六上第四单元作文500字 包饺子作文怎么写 写景作文800字 苹果历险记想象作文 作文90字 种子的旅行作文 话题作文范文 新初中生活作文500字 说明文作文300字大全 小学英语作文大全 九年级第四单元作文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