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毛主席都很欣赏的一篇哲学文章:桌子的哲学

2020-11-16 23:35:01
相关推荐

本文作者王若水,著名理论家,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甲和乙讨论哲学,甲以桌子为例来谈唯心唯物的区别,于是引起了下面一场对话。)

甲:我的了解是这样:比如我们面前摆着这一张桌子,是先有这张桌子后有这张桌子的观念呢,还是先有这张桌子的观念后有这张桌子呢?回答说先有桌子是唯物论,回答说先有桌子的观念是唯心论。这个例子还可以类推,例如:先有石头,后有石头的观念;先有苹果,后有苹果的观念;先有房子,后有房子的观念,等等。由此可见,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乙:慢着。你说先有石头,后有石头的观念,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石头是自然界的东西。可是说到桌子、房子一类东西,情形就不完全一样了。

甲:难道不是先有桌子,后有桌子的观念吗?

乙:先有桌子,后有桌子的观念,这对我们来说是对的。可是对做这张桌子的木匠来说,也是这样吗?

甲:有什么不一样呢?

乙:你可以想一想。木匠一定要事先把桌子的样子想好,比如是饭桌还是书桌,是方桌还是圆桌,大小如何,式样如何,等等,“心里有个谱”,才会动手做这张桌子。所以,对于做这张桌子的木匠来说,是先有这张桌子的观念,后有这张桌子。

甲:但是木匠脑子里的桌子的观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由于他看到了别的桌子吗?

乙:当然。桌子的观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木匠生下来时脑了里也没有带着桌子的观念,他是看到了已有的现实的桌子才获得桌子的观念的。

甲:这样说来,还是先有桌子后有桌子的观念了!

乙:不过,木匠看到的桌子,又是另一个木匠做出来的。这另一个木匠在做桌子之前,脑子里也先有一个桌子的观念……甲这就真象“鸡生蛋,蛋生鸡”,弄不清到底谁先谁后了!

乙:“打破砂锅问到底”,我问你:第一张桌子是怎么来的?

甲:自然界并没有桌子,第一张桌子总是人造出来的。

乙:造第一张桌子的人,是不是想到他要做什么呢?

甲:我想他总还是想到桌子的样子的。

乙:这就对了。那么,归根结底说来,还是先有桌子的观念,后有桌子了。

甲:这种说法好象有问题……这岂不是唯心论吗?

乙你对唯心唯物的区别还没有真正弄清楚哩,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实,为什么是唯心论呢?你看一看围绕着我们的世界,哪里看不到人类创造的业绩呢?桌子、椅子、房子,我们用的一切东西,我们穿的衣服、鞋子、袜子,还有道路、车辆、桥梁,这一切的一切,哪一件不是人类劳动的成果呢?自然界没有这些东西,这是人创造的。世界上本来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没有宇宙飞船,这都是人发明的,是人设计创造出来的。没有人民大会堂的蓝图,怎么会有人民大会堂的建筑?没有共产主义的理想,哪里会有共产主义的现实?就是围绕我们的自然界,也早已不是原来那个草昧未开的自然,它已经被人们所改变,打上人们意志的印记了。刚才你说先有苹果,后有苹果的观念,这是对的;可是人们认识了苹果以后,也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改造苹果。我们现在吃到的苹果,就已经不是那种野生的苹果了,这是经过人们培养出来的新品种,它们比野生苹果更大更好吃了。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承认这些事物是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人的实践对这些事物所起的作用,要在这些事物当中看到人的劳动,人的智慧,人的力量。

甲:马克思主义讲过这个道理吗?

乙:不但讲过,而且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见物又见人”的哲学,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给予充分估计的,这是它同旧唯物论不同的地方。照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人跟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自觉的能动性,能够有意识有计划地改造自然,使它适合自己的需要。马克思说过,人的劳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不同,就在于人做一件东西之前脑子里已经预先有那个东西的观念。

甲你说桌子的观念先于桌子的存在,那不是说意识先于存在吗,不就是唯心论吗?

乙:我说桌子的观念可以先于桌子的存在,可是我并没有说意识先于存在。

甲这有什么不同呢?

乙:让我解释一下:刚才我们只说到桌子的观念才有第一张桌子,可是我们还没有进一步问:最初的桌子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如果说,桌子的观念是天上掉下来的,或者说是人脑子里天生就有的,那就是唯心论了。如果说这个桌子的观念还是客观存在来的,那就不是唯心论而是唯物论。

甲:可是意识是存在的反映,既然世界上还没有出现桌子,人脑子里怎么会有桌子的观念呢?

乙:大概你是把“反映”了解成简单的照相,所以才觉得这一点难于理解。但是马克思主义讲的“反映”,并不等于照相。人的脑子跟照相机是根本不同的。照相是机械的,静止的,一次完成的,人的认识却是曲折的,能动的,不断发展的。照相机只能摄下事物的表面现象,人的脑子却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觉到思想,把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反映出来。照相机只能跟在事物后面,被动地记录事物的现状,人脑子里的理论却可以走在实际前面,预见到事物的发展。计划、方案、理想这些东西,即使是正确的,也还有想象的成分,不是实际状况的照相。但是,它们也还是一种反映,它们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和发展可能性,它们是以实践所提供的知识为依据的。同时,人们在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样的计划、理想、这也是依赖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的发展的。

甲:你是不是可以用桌子的例子具体解释一下?

乙:桌子的起源和发展的详细历史,是专家研究的事情,我只能简单讲讲吧。你知道,桌子、椅子这一类东西,不是向来就有的,它们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在篝火上烤熟猎来的野兽,那时根本用不着桌子,也不可能做出桌子,只是在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工具有了一定的进步,懂得了木材的性能和对木材的性能和对木材加工的方法,才有可能做出桌子,同时也只有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逐渐产生用桌子的需要。桌子是适应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在中国古代,人们都席地而坐,那时没有桌子,只有叫作“几”和“案”的东西,比现在的凳子还低。汉代输入了胡床,这是胡人坐的东西。有了胡床,席地而坐的习惯就逐渐改成垂足而坐的习惯了。但既然坐得高了,原先的几案就太矮,不方便,这样才产生用较高的桌子的需要。“桌”字原来写作“卓”,就是高的意思。“几”“案”就是桌子的前身,可以设想,最初造桌子的,是从“几”“案”形成桌子的观念的。当然,人们在制造“几”和“案”的生产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做家具的经验和知识,利用这些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才能比较容易地做出桌子来。至于“几”和“案”的观念,大概是从自然界的东西如石头、土墩等得到启发而形成的。因此,归根结底来说,观念还是来自客观。

甲:你这样一讲,我比较明白了。我想第一张桌子造出来以后,又在继续演变。我们现在有各式各样的桌子,有书桌,有饭桌,有方桌,有圆桌,有四条腿的,也有一条腿的,有带抽屉的,有不带抽屉的。在古代,式样大概很简单。这个演变过程,也离不开人的创造。如果人们永远只能依样画葫芦地形成桌子的观念,那么今天的桌子就会跟古代的一样了。

乙:一点也不错。做桌子是一种生产实践,人们在这种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的需要也发展了,越来越多样化了,于是,桌子也不断改进,桌子的式样也不断翻新。

甲:你是说,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形成做桌子的计划,形成观念的桌子,根据观念的桌子做成实际的桌子,然后又产生新的桌子的观念,做出新的桌子……乙:是呀。物质的精神就是这样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不过基础还是物质。人们做一件事,脑子里总要先有计划、方案、理想、目的,这些东西都是观念的东西,不是物质的东西。但是一旦把计划等等实现出来,观念的东西就变成了物质的东西。

甲:观念是观念,物质是物质,观念怎么会变成物质呢?

乙:我们讲的观念可以变物质,并不是说观念自己摇身一变,凭空变出了物质,而是说人们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改造,把头脑里的计划和理想变成现实,这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毛主席在《实践论》里提到“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就是这个意思。

甲:那么客观的东西能不能变成主观的东西,物质能不能变成观念呢?

乙这就更不成问题了。客观的桌子反映在我们头脑里,不就变成了桌子的观念吗?

甲:说感觉是由物质变来的好理解,说思想、计划、方案是由物质变来的就不大好理解。

乙:思想、计划、方案这一类东西跟感觉不同,它们不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但是它们还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包括理论、政策、方针、计划等等。因为思想不是外界事物的直接反映,而是从感性认识上升的结果,又因为它反映的不是事物的外部现象,而是或多或少隐蔽着的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所以人们就容易忽视它的客观来源,把它当作似乎是主观自生的东西。这样一来,就产生一种危险,不是从实践出发,在大量客观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目的、计划、方案、想法,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从“想当然”出发。怎样知道计划等等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呢?那就只有回到实践中去,用实践来检验,看能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当然实践的检验也不一定是一次就够了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也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再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这样认识的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实践,或者客观——主观——客观,或者存在——思想——存在,或者物质——精神——物质。由存在到思想是一个转化,一个飞跃,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由思想到存在又是一个转化,一个飞跃,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飞跃是第一个飞跃的目的,又是第一个飞跃的验证。

甲:现在我比较明白了。整个认识过程是由存在到思想,再由思想到存在。辩证唯物论并不否认有由思想到存在,由精神到物质的局部现象,不过它指出这个思想或精神归根结底还是来自客观的。桌子的观念可以先于桌子的存在,但是桌子的观念归根结底还是来自客观。

乙:很对。现在你可以明白,为什么在开头时我要跟你“抬杠”了。用朴素唯物论或者机械唯物论的观点,是不能真正划清唯心唯物的界限的。只有站在辩证唯物论的立场上才能同唯心论彻底划清界限,而同时又充分了解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物质和精神之间,有一个第一性第二性的关系,又有一个互相统一互相转化的关系,辩证唯物论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认为思想和存在的关系是物质——精神——物质,也就是说,物质是最初的出发点,先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精神,然后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又转化为物质。如果只抓住这个过程的上半段,只承认物质——精神,而否认它的下半段精神——物质,这就是机械唯物论。如果只抓住这个过程的下半段,把精神当作最初出发点,只承认精神——物质,而否认它的前提是物质——精神,或者把整个过程颠倒过来。变成精神——物质——精神,这就是唯心论。

(原载于1963年7月16日《人民日报》,并根据7月31日作者的“一点补正”作了更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3-18 11:34旅心[广西网友]IP:2006444394
    这篇文章真让人思考,毛主席能欣赏的哲学文章一定有深刻的道理。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借物抒情的作文300字 海边作文200字 获得启发的作文 一般将来时作文 作文《我的烦恼》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作文600字 写广场的作文 青春材料作文 关于柴犬的作文 诚信的重要作文 作文素材精选 描写夕阳西下的作文 作文校园的一角300字 五段式英语作文 邀请信英文作文 成语故事作文200字 生活因什么而美好作文 秋季作文500字左右 南海影视城作文 生活如诗作文700字 终点也是起点作文 我的理想作文怎么写 作文污 浙西南革命精神作文 跪射俑作文 二年级作文好词好句 中国成就作文 有你在我身后作文700字 放假了作文400字 学期计划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