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工作拖沓 效率低?用好3个方法 实现从拖延到高效

2020-11-17 04:25:01
相关推荐

同事周周这几天压力很大,总是担心无法按时完成任务,会被领导“炒鱿鱼”。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工作,周周开始犯难了,因为以她的能力,在一个礼拜内完成这么多工作,难度非常大。她很后悔没有早点开始行动,现在越想快点完成工作,越是找不到状态,不是想这就是想那,工作效率非常低。

如果周周从月初开始,每天完成一部分,到月底肯定能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但是她选择了拖延。

每天上班后,周周都是先打开聊天软件回复各种信息,然后浏览八卦新闻、看短视频,越看越投入,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心想“反正时间很充裕,晚一点开始工作也没关系”,于是就心安理得地把工作一直往后拖。

很多职场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总是觉得时间还早,就不着急开始工作,把注意力放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想着只要按时完成就可以了。结果工作越积越多,眼看到了最后期限,工作却迟迟完成不了,既着急又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威廉·克瑙斯在《终结拖延症》一书中,将这种拖延行为称为“期限拖延”

在面对有明确期限的工作时,多数人的做法就是先去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把工作尽量往后拖,结果既无法确保工作质量,又影响了工作进度。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拖延行为,只有真正了解拖延症产生的原因,并且从认知、情绪、行动3个层面做出努力,才能在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中,逐步摆脱拖延症,成为高效的职场人。

一、作为影响我们行动力的“拦路虎”,拖延症是怎么产生的?

1.禁不住“及时满足”的诱惑

每个人的大脑里都住了一只“及时满足猴子”,当我们下决心做一件具有长期回报,并且有难度的事情时,这只猴子就会立刻跳出来,通过做一些更轻松、没有挑战、能够立即收获满足感的事情——追剧、看八卦新闻、短视频等,来干扰我们的行动,以至于无法立刻行动去做重要的事情。

对于某个长期而又复杂的项目,唯一得到的回报就是在完成任务以后,收获的内心轻松感或物质奖励。

在不得不在远离内在奖励机制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单凭意志力长期坚持工作,理智将很难战胜“及时满足猴子”,产生拖延行为。

图片来源于:waitbutway.com

2.习惯把不重要的事情前置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打算阅读几本书,或者参加一个训练营,想多学一些知识和技能,但注意力却总是在八卦新闻、喜欢的电影或电视剧上。过了几个月,书没读、课没上,每天不是在追剧,就是看视频、八卦新闻,早把学习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在没有外界条件约束的时候,如果想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就很容易把一些不重要、不紧急、没有价值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事情之前完成,严重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导致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完成。

3.遇到困难时产生的排斥、抵触心理

工作顺利的时候,我们会信心满满,做什么都动力十足。一旦遇到挫折、困难,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们会焦虑、会抗拒、会退缩,想过无数放弃的理由,在这些负面想法的影响下,就很容易产生拖延行为,导致工作进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比如在头条写文章,很多人花了很长时间写了几篇文章,一看到阅读量少得可怜,也没有多少收益,觉得付出没有回报,于是就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很长时间都不愿意写文章。

4.受到“自我怀疑”、“完美主义”等心理的影响

习惯用完美主义的方式解决问题,达不到预期标准,就不会全身心投入;或者总是怀疑自己能力不足,在工作开始之前,从心里否定自己,不愿意开始工作,这些都会造成拖延。

比如下个月你要给客户做一个产品介绍的演讲,但是你既不懂演讲技巧,也不会做PPT,于是就开始打退堂鼓,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好这项工作,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会不自主地把工作往后拖,不愿意立即开始行动。

二、“三管齐下”,实现从拖延到高效

为什么看了那么多有关拖延症的书籍、上了很多提升行动力的课程,拖延症依旧没有减轻,甚至还更严重了呢?

如果只从行动上去改变,很难战胜拖延症,只有从认知、情绪、行动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在战胜拖延症的路上越走越顺。

1.改变旧有认知:从心里接纳拖延并做出改变

想要战胜拖延症,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拖延保持警醒,然后针对可能出现的拖延行为,做出积极改变。

(1)制作“任务目标表”,事先感知可能出现的拖延行为

在完成一项繁重的长期工作时,很容易被拖延行为影响,为了能按照计划顺利完成工作,就需要我们制定一个详细的“任务目标表”,利用表格提醒我们工作目标、最后期限、时间表,以及可能会遇到的拖延行为,在任务开始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任务目标表

比如你打算利用3个月的时间写完毕业论文,那么你的任务目标就是完成毕业论文,最后期限是XX年X月X日,论文关键部分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每天需要完成哪些任务。

在整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拖延行为有:和室友一起打游戏、玩手机、看热播剧、逛购物网站、看明星八卦……

当你觉察到可能会出现的拖延行为后,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就想办法避免拖延行为的发生,比如为了不打游戏,就去图书馆;想要不玩手机,就把手机关机或者放在很远的地方;为了避免逛购物网站、看明星八卦,就在写论文的时候把网断掉……尽可能地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

(2)绘制“个人事务优先等级表”,优先完成重要的事情

我们之所以会优先处理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而把重要工作的优先级推后,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对事情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类。

时间管理有一个“四象限法则”,按照轻重缓急将事情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且不紧急、不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四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中。

“四象限法则”

同样的,按照“四象限法则”,我们也可以绘制一个“个人事务优先等级表”,把事情分类整理在表格中,优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然后再完成其他任务,避免被不重要的事情干扰,影响了重要工作的进度。

个人事务优先等级表

(3)写“拖延日志”,记录、反思拖延的过程

很多人都有记日记、写成功日记、复盘笔记、情绪日记的习惯,我们也可以通过写“拖延日志”,来记录、反思拖延的过程。

记录自己每天都有哪些拖延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这些行为,对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然后进行总结复盘,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能够引起注意,及时做好应对,尽量让拖延行为少发生。

比如你计划用2小时写完一篇文章,结果却用了5个小时,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也没有足够多的写作素材,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再加上手机一直新消息提醒,就忍不住拿起手机回复了很长时间消息。等到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已经是2小时以后的事情了,导致后面几项重要的事情都没按时完成。

当在“拖延日志”中记录下这个过程的时候,我们就很清楚,要想写文章的时候不拖延,一是要事先利用碎片时间定好选题;二是写文章的时候尽量关掉网络,把手机放得远一点,减少外界的干扰,避免产生拖延行为。

2.关注情绪变化:用积极的行动应对负面情绪

(1)通过练习,建立“情绪肌肉”

心理治疗学家威廉·克瑙斯说:“终结拖延症,需要建立弹性和韧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肌肉’。”

不同的情绪会触发不同的行为,拖延也带有强烈的情绪因素。

当我们遇到感兴趣的事情时,即便会遇到让自己望而生畏的“拦路虎”,也会心情愉悦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努力做到很好。

在遇到了一项难度大、耗时长、要求高的任务时,我们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想找各种理由拖延。这时候就面临选择,是立刻开始行动呢?还是拖一段时间再做?如果权衡一下利弊,就会发现,立即行动带给我们的收获远比拖延要大很多,于是就能成功遏制逃避的冲动,开始行动,按时完成任务的同时,也锻炼了情绪肌肉。

每一次理智选择的过程,都是在强化情绪肌肉,让我们更了解积极情绪带给我们的收获和成长,有助于遏制逃避的冲动,逐步战胜拖延。

(2)用积极的行动代替消极言语

心理学家詹姆斯·布拉斯科维奇发现:

如果你拥有能够满足或超过某种情形所需的资源,你将感到自己受到挑战的激励。在这种挑战状态下,你很可能会为接受挑战并克服障碍而感到兴奋。

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具备完成挑战的素质,你很可能会感到自己在遭受威胁,这会降低你的办事效率,也会增加你拖延的可能性。

很多人都习惯说“这也太难了,我做不到”“我能力不够,肯定做不好”“万一做不好怎么办?”……越是这样想,就越不想开始行动,任务完成的效果越不理想。

如果在做事情之前,对事情有一个初步的预判,了解自己擅长哪些方面,哪些方面能力还不足,需要怎么去弥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然后做一个初步的应对方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即便遇到了困难,也不会中途放弃,而是会想办法解决问题,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3.立即开始行动:在行动中终结拖延症

(1)用“计划实施表”记录拖延行为

同样是制定计划,为什么有些人能超额完成任务,有些人却一项都没能完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用“计划实施表”来监督自己的行动。

想要摆脱拖延症的困扰,就需要制定一个“计划实施表”,记录自己在行动的过程中,可能有哪些拖延行为,成功避免了哪些拖延行为。

每完成一项,就记录下来,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容易受到哪些拖延行为的影响,给自己一个及时反馈,以后在做类似的事情的时候,不再让同样的拖延行为影响工作进度。

计划实施表

(2)“凡事提前”,避免不必要的拖延

张萌萌姐在《人生效率手册》一书中,提出了“凡事提前”这个概念: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可能早地去完成它,这样既不会被突发状况所干扰,还会给自己留足修改和纠错的时间,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高效地完成。

自媒体大咖“一直特立独行的猫”,要求员工给客户的方案至少要提前一个礼拜完成,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和客户沟通交流,及时修改方案中的不足和漏洞,确保最终的方案是最优的。

“凡事提前”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自我督促。

提前完成任务,不仅会提前收获成就感,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喜欢的事情,去完成更多的任务,让自己时刻走在别人的前面,这种正向激励是促使我们行动最大的动力。

(3)对任务进行拆解,降低任务的难度,避免拖延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拖延,不是不想做,而是任务难度过大,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进而产生拖延行为。

《微习惯》一书中,作者斯蒂芬·盖斯介绍了一种有效的习惯养成方法——微习惯。想要养成好习惯,就先从“1天1个俯卧撑”“1天写50字”“1天1页书”开始,因为1个俯卧撑、50字、1页书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很容易完成,任务简单到不好意思拒绝。以前让盖斯觉得难以坚持的事情,居然利用“微习惯”都轻松地坚持了下来,并且养成了健身、写作、阅读等多项好习惯。

为了摆脱拖延症,我们也可以将任务拆解为很小的部分,每次只完成其中的一个小部分,降低任务难度的同时,心里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既能轻松收获成就感,又能不断激励我们行动,去完成更多的任务。

写在最后:

在战胜拖延症的路上,我们之所以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是因为只有行动上的付出,不在认知和情绪上做出努力,是很难摆脱拖延症的。

拖延症不是简单的逃避行为,它包含了认知、情绪以及行动多方面的因素,所以,想要彻底摆脱拖延症的干扰,就要从认知、情绪、行动三方面做出努力:

(1)改变旧有认知:从心里接纳拖延并做出改变;

(2)关注情绪变化:选择更积极的行动方式;

(3)立即开始行动:在行动中终结拖延症。

——END——

*大大的人儿:原500强国企员工,坚持早起、写作、学习,分享职场、成长干货。生活不易,成长还要继续,职场路上,我们一起精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 他什么了作文 父母之爱作文 教资作文素材 三年级童话作文 古诗作文 高考作文满分 小学生英语作文 我的理想 作文 作文点评 礼物的作文 满分中考作文 老师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400字 过年放烟花作文 我读书我快乐作文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 好人好事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六年级作文 十年后的我作文600字 人物传记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600字 描写猫的作文 踢足球作文 习惯作文 帮助作文 老鹰捉小鸡作文400字 过年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烦恼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