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文地理」小葫芦里做大文章 使传统文化转化成为社会生产力!

2020-11-17 07:00:01
相关推荐

我们知道,奥运期间,山东农民“葫芦王”于凤刚创新的五环葫芦,被奥组委以 2.7 万元收藏,一时成为齐鲁大地的佳话。是什么让普普通通的葫芦有了如此高的身价?我们可以来看看这个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堂邑镇这个中国雕刻葫芦之乡,来深切地感受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的魅力。

堂邑镇种植葫芦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是东昌葫芦最大的产地和加工中心。走进堂邑镇路庄村,简直来到了葫芦大世界:篱笆院墙上爬满了葫芦,大街小巷挂满了葫芦,农家庭院的葫芦架,成了绿色的长廊。这里的葫芦品种繁多、形态各异:有大肚如弥勒佛的葫芦,有俏皮的亚腰葫芦,还有那异形葫芦,个个青翠别致,情韵独特,真不愧为“葫芦第一村”。

“没有文化的农民只能永远当农民,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愚昧的经济,没有经济的文化是贫穷的文化。”这是堂邑镇党委书记宋存志爱说的一句话。近年来,堂邑镇巧打文化牌,在小葫芦里做出文化大文章,使传统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引导农民“种”文化,让农民成为文化人“种”文化的过程,也是农民素质提高的过程。农民是葫芦的种植者,也是葫芦的烙刻艺人,缺少文化就难有艺术灵韵。因此堂邑镇首先树立文化样板,让在全国“葫芦圈”里颇有名气的葫芦加工大户成为榜样,成为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挖掘传统文化,堂邑镇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投资 300 多万元,重修文庙、古城墙,维护千年古镇风貌;营造文化氛围,借助雕刻葫芦和木版年画“双国宝”,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整理,建起葫芦艺术博物馆。

在生产中培养农民文化素养,邀请各级专家、教授手把手地传授农民葫芦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同时在葫芦博物馆成立葫芦科技培训中心,每年培训种植和加工人才500人,倡导创作的奇思妙想,引导农民在葫芦的文化内涵上下足功夫,在葫芦烙、刻上各种传统吉祥图案,使一个葫芦附加值增加 20 多倍。而采取勒、扎、挽等技术,塑造出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形状,葫芦身价立刻倍增,一只能卖到三四千元。

有了文化,市场到了家门口为了提升葫芦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东昌府区委、区政府成功举办了两届葫芦文化艺术节,并开展了葫芦工艺大赛、中华葫芦展销交易会、中华葫芦文化产业高端论坛等活动。艺术节期间还邀请国内相关专家以及日、美等国外相关组织参加,把东昌葫芦推向全世界,使东昌葫芦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台湾的张加农先生 2004 年以前都是在义乌小商品城买葫芦,后来他从网上得知东昌府区悠久的葫芦种植历史以及文化内涵,便直接坐飞机来到堂邑镇。现在,他每年两次来进货,每次交易额都超过 100 万元。

如今的路庄村处处都是门店,户户都是展室。以路西村为中心的千亩葫芦种植基地,辐射 20多个村庄,种植总面积 3000 亩。家家种植葫芦、户户搞葫芦加工,使葫芦种植、加工、销售形成产业,建成了 10 家葫芦加工企业,从业群众达 lOOO 多人,年加工葫芦 2500 万个,年收入达2000 多万元。每年到葫芦的收获季节,全国各地有 50 多家客商住到村里选购葫芦。当文化影响力提升为竞争力,市场就在家门口,市场就在家里头。

借助文化牌,堂邑镇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树立“大葫芦、大产业”的观念,把种植、加工、销售的重心向全镇聚集,加大小城镇建设,堂邑镇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乡镇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随着一大批文化设施和文物古迹的建设和开发,堂邑镇借文化搞旅游、拉经济,雕刻葫芦和木版年画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镇里在文庙街上建葫芦一条街,吸引了更多葫芦加工户来到镇驻地,不仅开拓了市场,提高了葫芦加工水平,还产生了聚集效益。

文化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农民从土地里走出来,加入城镇居民的行列。黄土地里种文化,种出一个富民的葫芦大产业,东昌葫芦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府区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雕刻葫芦之乡。这里葫芦的产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年产值超过 3 亿元,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大主导产业。探寻东昌府区葫芦产业发展的“秘诀”,绐人颇多启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偶像英语作文 爱国作文结尾 英语作文建议信 我的节日作文 关于网络的作文 体育锻炼作文 小学生500字作文 未来生活作文 成长的作文400字 科幻作文怎么写 一种美食作文 眺望作文 八下语文作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躲猫猫作文 一年级作文50字 摘抄作文300字 写亲人的作文 天坛作文 小升初作文题目 作文可爱的小狗 人生的意义作文 留守儿童作文 游什么什么作文 太阳花作文 作文味道600字 家庭作文600字 写外婆的作文 作文素材积累摘抄 拔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