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作文领航——楚才特等奖作文:长辈那句话

2020-11-17 09:00:01
相关推荐

长久以来,每当想起他那句带着浓厚河南味的“听不懂,听不懂”,心里就会骤然一紧,像是被一匹绵实厚重的布紧紧包裹。而那布又在一瞬间猝不及防地崩断,心猛地一坠,随之而来的是长时间的不安和茫然。

是不是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打算听懂我的话?是不是他是贫苦清寒的农村人,而我是养尊处优的城市中的独生女,就注定了他无法听懂我的话?是不是多年的异地生活,他早已忘却了我,早已觉得没有必要听懂我的话?

他是河南省最贫困的一个县城里的语文教师。那是一个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地方——雎县。十七年前,在那个极度封闭、落后的小县城,即使是一名语文教师,也仍固守着“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母亲告诉我,当父亲从武汉打电话给他,报告我出生的喜讯时,他问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问题是:“是男还是女?”父亲说:“女孩。女孩好啊,贴心……”。他在电话那头沉默,突然挂断了电话,只留下一串冰冷的“嘟嘟”声。

他从未打过电话问问远在武汉的我是否安好。

我从小便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特别招院子里的老人喜爱。我总是用嗲嗲的声音一口一个“爷爷”,乐得老人们直笑,亲热地抱起我,蹭我的脸。而,我和他呢?

十岁以前,我们不知彼此的姓名、生日、长相、性格,连声音都未听过。我们是血浓于水的爷孙,也是在大街上偶遇也无法相识的陌路人。

十岁那年,父亲说太久没回家,是时候回家看看了。于是父亲给他打电话。当然,是给那儿的小卖部打电话,再由人叫他过来听。在等待他到小卖部的那会儿时间里,我竟莫名地紧张起来。对于他,我期待而害怕。

父亲和他讲到一半,将电话递给我,我忐忑地颤抖着手接过电话,兴奋得不知所措。我刚准备亲昵地叫声“爷爷”,那传来了他那句带着浓厚河南味的“听不懂!听不懂!”。稚嫩的我第一次感到心骤然一紧,像是被一匹绵实厚重的布紧紧包裹。而那布又在一瞬间猝不及防地崩断,心猛地一坠,随之而来的是长时间的不安和茫然。

那句话,是他对我讲的第一句话。

他可曾知道,十岁的我,为了迎接与他的首次团聚,特意找来自己写得最好的作文,工工整整地在作文本上重新抄写了一遍准备到时给他看,我幻想着依偎在他身边,他满脸笑容地仔细阅读我的文章,抚摸我的头发说:“我孙女真棒。”

然而我所有的兴奋与期待都因他那句“听不懂!听不懂!”瓦解成碎片。一瞬间,委屈、怨恨决堤一般冲破我心底最后的防线,肆无忌惮地涌向全身。

我赌气,不肯去雎县。

父亲走的那天,我躲在被子里哭了很久、很久,却咬着牙始终没有哭出声来,任凭眼泪往下淌,将紧拽着的那篇作文,洇得字迹模糊。

再后来,我十五岁了,不得不回去了,因为他得了病。那时,我才知道,他早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谁也不认。现在又得了重病,却怎么都不肯住院。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开车去雎县。八个小时的车程,那样漫长。我想象了无数种与他见面的场景,想象了无数次他的模样,可事到临头,还是出乎意料。

我们直接去了医院。一个那儿最好,却破旧不堪的医院。很奇怪,我一眼就认出了他,像早就熟识似的。

我们走近他,他坐在门口的一级台阶上,双腿叉着很开,头几乎垂到了大腿边。秋天,他只穿了一双黄色的塑料拖鞋,那双鞋很大,完全不合脚。脚指甲全是黑的,上面停留了两只苍蝇。看得这样一双脚,我无法言状的难受。

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轻声叫了一声:“爹”。他猛地抬起头,突然开始笑。他笑的时候嘴咧得很开,发出“嘿嘿”声。像个孩子,憨厚的笑。我注意到他仅存的两颗大门牙、耷拉的眼角、黝黑的皮肤,还有弯曲的骨骼,一切都像是在讥讽他的“痴呆”。不知为什么,我会感到那般的心酸。

父亲问他为什么不肯去住院。他傻笑;问他疼不疼,他傻笑;问他记不记得他是谁,他说:儿子;告诉他我是他孙女,他傻笑。

无奈,只能先送他回家。我从未想过在21世纪的中国,还存在这样的地方。没有公路,只有满地的玉米粒、牛粪、泥巴。周围的人都盯着我们的车,像是在打探一件稀世珍宝。

他始终“嘿嘿”地傻笑着,但坐在车里可以明显感到他的不安——他的身子始终在微微发抖。忽然,车里弥漫出一股刺鼻的骚味。父亲问:“爹,你是不是尿了?”他突然不笑了,将脸一沉。

后来我才听父亲说,他一生好强爱面子,没想到都老年痴呆了还这样。我突然想到也许我的好强就是他遗传的,并为我与他仅有的这点默契而暗喜。

到了家,一打开门,一股湿漉漉的味道扑鼻而来。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床是由板凳和一块木板拼成,床上只有一张草席。这,就是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一切都僵硬而冰冷,唯一的生气是成群的苍蝇。

我厌恶那种湿漉漉的味道,令人作呕。

我和他仍没有交流,我一直坐在他旁边。他仍那样将头埋得老深,偶尔偷瞥我,我一与他目光相接,他便赶紧又将头发埋下去。多可爱,可我为什么不想笑,鼻头却发酸呢?

到了傍晚,天色微暗的时候,他突然对父亲说:“你们别在我家住。”我心一沉,他又说:“这儿太破太臭了。”然后他起身,父亲去扶他,他使劲地摇头,独自出门了。他不让人跟,他一直都这样孤僻而倔犟吗?

我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突然想,也许他不是不爱我,只是不知如何与我沟通,不懂如何表达。想着他刚才说的话,心里竟很暖、很暖。

我已不再抗拒那房子里湿漉漉的味道,因为那味道里,有他生活的痕迹,是他呼吸的空气,我能从这味道中找出一丝对他的熟悉,感受到我们在一起。

长久以来,每当想起他那句带着浓厚河南味的“听不懂!听不懂!”心都会骤然一紧。但已不会再有委屈和怨恨,我只责怪自己,为什么不主动去听懂他的内心。

我希望,下辈子,我们还是祖孙。我会乞求上帝,让我们可以生活在一起。可以熟知对方的每一个习惯,可以倾听对方每一句话语,可以当彼此最懂的人。

爷爷,那句“听不懂”,我想忘掉,我只想记得你不忍心让我们住你的破屋,只想亲昵地叫你一声:爷爷……

美点赏析

面对“长辈那句话”这个作文题,我们很容易习惯性地想到长辈对“我”关心、教诲、训诫之类的话,谁会拿长辈的一句“听不懂”来做文章呢?可本文的作者与众不同,紧紧围绕爷爷说的“听不懂”这句话写出了一篇好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听不懂”,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牵出了一个家庭的故事和生活,牵出了远方爷爷的困境和倔强,牵出了“我”与爷爷的隔膜和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作者的笔下,“听不懂”已不是平淡无味的寻常话,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无法割舍的情感,这就是写身边事、写自己经历的事所带来的神奇效果。

疑点探讨

文中第二段说爷爷“是贫苦清寒的农村人”,第三段却说“他是河南省最贫困的一个县城里的语文教师”,对人物身份的介绍有些含糊,应当前后一致。文中写爷爷不肯住院,可看望爷爷时为什么“我们直接去了医院”?平时谁在照顾爷爷?爷爷的境况为什么如此凄凉?

悟点心得

我们写作文容易出现所写内容“扎堆”的现象,如写“长辈那句话”,许多学生就写长辈关于“学习”“成绩”之类关心勉励的话,给人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印象。这些作文写的是“我们”,而不是“我”,没有写出“我”亲身经历的人和事,缺乏新意,缺少个性,试想:这样的作文能受到阅读者的青睐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八下语文作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躲猫猫作文 一年级作文50字 摘抄作文300字 写亲人的作文 天坛作文 小升初作文题目 作文可爱的小狗 人生的意义作文 留守儿童作文 游什么什么作文 太阳花作文 作文味道600字 家庭作文600字 写外婆的作文 作文素材积累摘抄 拔牙作文 我和书作文 作文八百字高中作文 写人300字作文 六年级300字作文 追梦人作文 林黛玉作文 开学作文600字 冲浪作文 英语作文七上 作文我的家乡300字 江苏省作文 梦想主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