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原来毛主席与蒋介石最崇拜的 竟是同一个人!

2020-11-17 09:45:01
相关推荐

毛主席和蒋介石绝对是近代中国最耀眼的明星,中国和几代中国人的命运,都离不开这两个人!这两个人虽然代表不同的阶级,走不同的政治道路,也拥有不同的结局,但二人崇拜的英雄,却出奇的一致!

曾国藩,影响两个领袖级人物的湖南人!——中国历史上誉为大清王朝的“中兴第一名臣”

毛主席与蒋介石

蒋介石虽然是浙江溪口人,但从小到老,一直极为推崇曾国藩,在国民党执政中国期间,蒋介石不遗余力的向党政军亲信推荐曾国藩的著作和思想理念,据说,曾送给黄埔军校的师生人手一本《冰鉴》!

《冰鉴》是曾国藩所著,总结一生知人善任的技巧心得体会。不仅如此,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蒋介石的案头就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圣经》,那其实是为了取悦他那信奉基督教的太太;另一本书就是《曾文正公全集》,用蒋中正自己的话来说,“平生只服曾文正公”。

蒋介石

另外,在日常言行中,蒋介石也处处有模仿曾国藩的痕迹,比如赠佩剑!

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给部下最高的奖励,就是亲手颁给“中正剑”,至中至正之期盼。当年,曾国藩也经常赏赐部下腰刀,以表达期许之意,获赐腰刀的部下,无不视其为至高荣誉,奋勇作战,忠诚不二!

蒋介石佩剑

毛主席从少年时代,就十分崇拜认同曾国藩!

尝见曾文正家书有云:吾阅性理书时,又好作文章;作文章时,又参以他务,以致百不一成,此吉岂非金玉!吾今日舍治科学,求分数,尚有何事?别人或谓退化,吾自谓进化也。——摘自毛泽东1915年6月25日致湘生信(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2版,第7页)

曾国藩不仅在清末一段时期是国家第一权臣,更是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封疆大吏,权势直逼清王室,在剿灭太平天国之后,主要将领和各省督抚都劝其更进一步,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新朝,一念之间,曾国藩安度余生,保部下将士学生富贵终生!清王朝也给曾国藩戴高帽,大张旗鼓的表彰赏赐!

曾国藩

因此,在当时的中国,曾国藩名声一时无两,尤其在老家湖南,影响力极大!

毛主席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从小受其影响, 哪怕是到了1913年,毛泽东进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随即并入第一师范)后,其导师国文教员袁仲谦和奉为楷模的修身课教员杨昌济,都是服膺曾国藩的。

毛主席少年时熟读《曾国藩家书》,现韶山纪念馆尚收藏有该书的第四、六、七、九卷,每卷的扉页上都有毛泽东手书的“咏芝珍藏”。

伟大领袖毛主席

最后,奉上毛主席语“独服曾文正公”的原文!

邵西先生阁下:

省城一面,几回欲通音问,懒惰未果。近日以来,颇多杂思,四无亲人,莫可与语。弟自得阁下,如婴儿之得慈母。盖举世昏昏,皆是斫我心灵,丧我志气,无一可与商量学问,言天下国家之大计,成全道德,适当于立身处世之道。自恸幼年失学,而又日愁父师。人谁不思上进?当其求涂不得歧路彷徨,其苦有不可胜言者,盖人当幼少全苦境也。今年暑假回家一省,来城略住,漫游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诸县,稍为变动空气,锻炼筋骨。昨十六日回省,二十日入校,二十二日开学,明日开讲。乘暇作此信,将胸中所见,陈求指答,幸垂察焉。

今之天下纷纷,就一面言,本为变革应有事情;就他而言,今之纷纷,毋亦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徒以肤末之见治其偏而不足者,猥曰吾有以治天下之全邪!此无他,无内省之明,无外观之识而已矣。己之本领何在,此应自知也。以欂栌之材,欲为栋梁之任,其胸中茫然无有,徒欲学古代奸雄意气之为,以手腕智计为牢笼一世之具,此如秋潦无源,浮萍无根, 如何能久?

今之论人者,称袁世凯、孙文、康有为而叁。孙、袁吾不论,独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毕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处之完满乎?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复杂, 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民智污塞,开通为难。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

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之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 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本源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幸则与本源略近,不幸则背道而驰。夫以与本源背道而驰者而以之为临民制治之具,几何不谬种流传,陷一世一国于败亡哉?而岂有毫末之富强幸福可言哉? 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然今之天下则纷纷矣!推其原因,一在如前之所云,无内省之明;一则不知天下应以何道而后能动,乃无外观之识也。故愚以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此如大纛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曀皆开,则沛乎不可御矣!阅书报,将中外事态略为比较,觉吾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 盖二者之势力,无在不为所弥漫也。思想道德必真必实。吾国思想与道德,可以伪而不真、虚而不实之两言括之,五千年流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 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怀中先生言,日本某君以东方思想均不切于实际生活。诚哉其言!吾意即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

今人动教子弟宜立志,又曰某君有志,愚意此最不通。志者,吾有见夫宇宙之真理,照此以定吾人心之所之谓也。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也,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 道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其始所谓立志,只可谓之有求善之倾向,或求真求美之倾向,不过一种之冲动 耳,非真正之志也。虽然,此志也容易立哉?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此又学之所以贵乎幼也。今人学为文,即好议论,能推断是非,下笔千言,世即誉之为有才,不知此亦妄也。彼其有所议论,皆其心中之臆见,未尝有当于宇宙事理之真。彼既未曾略用研究工夫,真理从何而来?故某公常自谓:“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来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挑战 与否,亦未可知。盖研究日进,前之臆见自见其妄也。顾既腾之以为口说,世 方以为贤者之言,奉而行矣,今乃知其为妄,宁不误尽天下!弟亦颇有蹈此弊倾向,今后宜戒,只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而枝叶扶疏,不宜妄论短长,占去日力。阁下以为何如?

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叁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孔孟对答弟子之问,曾不能难,愚者或震之为神奇,不知并无谬巧,惟在得一大本而已。执此以对付百纷,驾驭动静,举不能 逃,而何谬巧哉?(惟宗教家见众人以为神奇,则自神奇之,如耶苏、摩哈默德、释迦牟尼。)

欲人人依自己真正主张以行,不盲从他人是非,非普及哲学不可。吾见今之人,为强有力者所利用,滔滔皆是,全失却其主观性灵,颠倒之,播弄之, 如商货,如土木,大亦不可哀哉!人人有哲学见解,自然人己平,争端息,真理流行,群妄退匿。

某君语弟:人何以愚者多而智者少哉?老朽者聪明已蔽,语之以真理而不能听,促之而能动,是亦固然不足怪。惟少年亦多不顾道理之人,只欲冥行, 即如上哲学讲堂,只昏昏欲睡,不能入耳。死生亦大矣,此问题都不求解释, 只顾目前□米尘埃之争,则甚矣人之不智!弟谓此种人,大都可悯。彼其不顾道理者,千百年恶社会所陶铸而然,非彼所能自主也,且亦大可怜矣。终日在彼等心中作战者,有数事焉:生死一也,义利一也,毁誉又一也。愚者当前, 则只曰于彼乎,于此乎?歧路徘徊,而无一确实之标准,以为判断之主。此如墙上草,风来两边倒,其倒于恶,固偶然之事;倒于善,亦偶然之事。一种笼统之社会制裁,则对于善者鼓吹之,对于恶者裁抑之。一切之人,被驱于此制裁之下,则相率为善不为恶,如今之守节、育婴、修桥、补路,乃至孝、友、 睦、雍、任、恤种种之德,无非盲目的动作。此种事实固佳,而要其制裁与被制裁两面之心理,则固尽为盲目的也,不知有宇宙之大本大源也。吾人欲使此愚人而归于智,非普及哲学不可。

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政治、法律、宗教、礼仪制 度,及多余之农、工、商业,终日经忙碌,非为君子设也,为小人设也。君子已有高尚之智德,如世但有君子,则政治、法律、礼仪制度,及多余之农、 工、商业,皆可废而不用。无知小人太多,世上经营,遂以多数为标准,而牺牲君子一部分以从之,此小人累君子也。然小人者,可悯者也,君子如但顾自己,则可离群索居,古之人有行之者,巢、许是也。若以慈悲为心,则此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体也。吾等独去,则彼将益即于沉沦,自宜为一援手,开其智而蓄其德,与之共跻于圣域。彼时天下皆为圣贤,而无凡愚,可尽毁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气而吸清海之波。孔子知此义,故立太平世为鹄,而不废据乱、升平二世。大同者,吾人之鹄也。立德、立功、立言以尽力于斯世者,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

弟对于学校甚多不满之处,他日当为书与阁下详论之。现届毕业不远,毕业之后,自思读书为上,教书、办事为下。自揣固未尝立志,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国家,对于教育,作何主张,均茫乎未定,如何教书、办事?强而为之,定惟徒费日力,抑且太觉糊涂。以糊涂为因,必得糊涂之果,为此而惧。弟久思组织私塾,采古讲学与今学校二者之长,暂只以叁年为期,课程则以略通国家大要为准。过此即须出洋求学,乃求西学大要,归仍返于私塾生活,以几其深。怀此理想者,四年于兹矣。今距一年之后,即须实行,而基础未立,所忧盖有叁事:一曰人,有师有友,方不孤陋寡闻;二曰地,须交通而避烦嚣;叁曰财,家薄必不能任,既不教书,阙少一分收入,又须费用,增加一分支出,叁者惟此为难。然拟学颜子之箪瓢与范公之画粥,冀可勉强支持也。阁下于此,不知赞否若何?又阁下于自己进修之筹画,愿示规模,作我楷法。

润之

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张照片的故事作文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作文 南京之旅作文 描写春天的作文二年级 社会生活类作文 关于人的作文600字 争做好少年作文 生活需要微笑作文 什么使我快乐作文 保护地球的英语作文 什么让我着迷作文 mytrip作文 成长作文500字初中 看电影作文400字 哥哥打屁股作文 学打羽毛球作文 含泪的微笑作文 埋下一颗种子作文 最熟悉的陌生人作文 课间10分钟作文 厦门植物园作文 把握当下作文 香港迪士尼作文 中秋有感作文 辞旧迎新的作文 什么温暖了我作文 成长需要挫折作文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 我渴望成功作文 描写汤圆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