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看完这篇文章总算明白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和思想为什么不一样了

2020-11-17 10:05:02
相关推荐

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不可能是随意的,偶然的,毫无道理的。文化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并说清这些道理。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路或规律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方式和生活方式,总是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文化性格。比方说:中国人见面鞠躬作揖,是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内向” ;西方人见面握手拥抱,则是因为西方人性格“外向” 。外向,所以伸出手去握别人的手;内向,所以伸出手去握自己的手。这就正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夹,是向内用力;西方人吃饭用叉子戳,是向外用力。一个向外,一个向内,故西方文化的象征物是“十字架”,中国文化的象征物是:“太极图”,一个从一点向四面扩展,一个由两极构成在圈内互动。

这就十分有趣了,一个是进餐方式(筷子,叉子),一个是交际方式(握手,作揖),表面看是“风马牛不相及”,却居然有着内心的心理联系。这就说明,在种种文化现象,或者说,在种种具体的文化方式之上,还存在着另一个更高层次的方式,一个统帅一切的“总方式”。如果说文化是一种人的活法,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式,那么,这个“总方式”是:“活法的活法”、“方式的方式”,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文化内核”,或“文化的思想内核”。

文化内核,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思想核心,是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只有把握了文化的思想内核,我们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特征、文化个性、文化机制、文化行为和文化心理,才有可能有一个较为深刻和透彻的了解。也就是说,只有把握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我们才有可能看懂,看透、看清中国人。

如果说,中国人是一个迷,中国文化也是一个迷。那么,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就是迷中之迷。文化本身是具体的、生动的、鲜活的,文化内核作为“方式的方式”,却只能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哲学概括。而且这种抽象概括又必须为生动,具体,鲜活的文化现象所证实,从具体中得到抽象难,从抽象回到具体更难,解谜难,解谜中之谜就难乎其难。

于是,我们就想到了文化现象。

就说请客吃饭,世界各民族都要吃饭。也都要请客。但请法和吃法却大不一样,有人就闹过一个笑话。有一次,他和几个中国人请两个美国人吃饭。按照程序,也是出于礼貌,他请每一个人点一道菜。客人中有一位,在美国可能去过中国餐馆,多少有点经验,便很老道地率先点了“芙蓉鸡片”,另一位美国人对中国菜一无所知。大家都点过之后,他仍很茫然。于是主人便诱导他点了一道汤。反正是。菜到齐了大家一起吃。开席了,头一道菜就是“芙蓉鸡片”,那个自以为内行的美国人问道:“这是我点的菜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便高兴的说:那我先吃了。接着,便移过盘子,刀叉并进,大快朵颐。在哭笑不得的尴尬中,几个中国人只能“主随客便”,也按照美国规矩各人吃各人点的菜。这下另一个美国人就倒霉了,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喝下最后上来的一大碗榨菜肉丝汤。

认真来说,这当然只是小事一件。然而,正是在这件小事中,我们不难看出文化精神的差异。即: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而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个体意识。

所谓个体意识,简单一点说,就是认为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个人。因为具有独立意志,所以,每个人的幸福都要靠每个人自己去争取。每个人的行为也要由每个人自己来负责。哪怕是一盘菜的享用,也得自己点自己吃;即便是在别人的误导下点了榨菜肉丝汤,也得由自己硬着头皮喝下去。因为具有独立的人格,所以,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他人都不能强加干涉,除非是危害了公众的利益。大至总统的选举,小至职业的选择,都如此。至于吃饭穿衣之类,就更纯属个人行为,与他人毫不相干,别人爱吃什么,想吃什么,我管不着;我自己爱吃想吃的,也用不着请别人吃,以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干涉了别人的意志自由,侵犯了别人的人格独立。既然如此,就各点各的菜,各人点各人吃,甚至各付各的账。

所谓群体意识,简单一点说,就是认为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群体的价值就是个人的价值。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于群体共同意志;个人的人格、只能依附于群体的共同人格,即便穿衣吃饭,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事。如果众人聚餐,就更要“顾全大局”,比方说,在点菜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大家都爱吃的菜。不能只顾自己的口味。因为,“一人向隅”,尚且“举座不欢”,倘若只有你一个人吃的开心,又成何体统?如果各点各的,又何必坐到一起来?干脆各自回家或者吃份饭好了,聚餐,就是图的是大家在一起,体验群体性吗?

不同的文化内核,就造就了不同文化性格。

一般的说,以个体意识为思想内核的民族多半性格外向,以群体意识为思想内核的民族多半性格内向。因为个体已是社会最小的单位;实在已无“内”可“向”,只有向外发展,才能求得生存空间。群体却有着自己的内部空间。以群体为单位,生存空间界定以后,要解决的就是内部问题,眼睛非向内看不可。所以,中国人的性格内向而西方人性格外向,当然就有不同的交际方式。西方人见面,是两个单独个体的事情,个体的独立人格“不可犯”,自由意志“不可犯”,因此必须张开怀抱,伸出双手,表示愿意建立关系;还必须握手拥抱,相互接触,关系的建立才能得到确认。中国人见面鞠躬作揖,则另有一番意义,双手抱拳,表示关系已经确立,大家都是自己人,就像左手和右手,早就抱成了团儿。不必再分彼此,至于点头弯腰,则无非表示敬意。因为即便是“哥们儿”,也有大有小有兄有弟。自己的头低一点,腰弯一点,也就是抬高了对方,大家都礼貌、都谦让,也就能“群”。

可见,文化现象是体现着文化内核的,文化内核既然是最具纲领性的东西,就一定能见之于最具普遍性的现象。不过,“太寻常”也就难免“看不见”。这就需要分析,需要解剖,需要追根寻元源。或者说,需要“破译”,才能“解密”。 易中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愉快的一天三年级作文 我家的宝贝作文 高中作文读后感 我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作文 做一个温暖的人作文 描写织金洞的作文 最感恩的人作文 爱哭的弟弟作文 林巧稚事迹英语作文 走进职高作文 四年级下册端午节作文 爬青城山作文 书包作文 介绍英语老师的英语作文 描写类的作文 农村生活作文400字 目送作文 写观察日记的作文 妈妈照顾我生病的作文 猫作文800字 兴奋的那一刻作文300 抗疫的作文 让人感动的作文400字 以榜样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方圆为话题的作文 我得到了成功作文500字 作文《我的缤纷世界》 三年级作文150字 初中作文我长大了 建筑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