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苑子文:去体验 感受是写作的前提

2020-11-17 10:20:01
相关推荐

作者:郑州大学学生 赵晨琰 本报记者 谢宛霏

苑子文,1993年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代表作《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穿越人海拥抱你》《不好意思,我也是第一次当大人》《你要好好的》。

苑子文有着多重身份,作家、“高三减肥+逆袭北大”的学霸、化妆品品牌的创始人、演员等等,不同的社会角色也让他的写作有了更多素材,也获得过年度新锐作家等奖项。近日,苑子文接受了《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专访,讲述了作为90后青年作家的成长心得。

去体验、感受是写作的前提

“在写作上,我并不属于天资型,与文字之间的默契都是后天培养的。”苑子文坦言,成长过程中他并没有发现自己在写作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特别愿意写,觉得文字很美,有一种让人沉静的魔力”。

苑子文说,小时候老师布置《秋天的公园》的作文,他不知道该怎么写,老师让家长带他到不同的公园,“或许是从那时起,去体验、感受就成为了我写作的前提。”

中学时苑子文加入了文学社,每周固定会阅读名家作品。苑子文说,那时的他虽然不能完全读懂,但随着阅读量的积累,潜移默化中与文字之间有了互通的默契,“就像慢慢培养出的爱情”。

与大多数人一样,苑子文的高中生活基本上被备战高考这一件事填满。紧张的学习气氛、严格的学校管理之下,写作渐渐成了苑子文生命中的一道光。“它点燃了我差一点就熄灭的对生活的热爱,只有在写东西的时候,我才感觉到我是一个有朝气的少年。”

苑子文坦言,沉浸在写作中是他寻找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就像怕黑的人要开着灯睡觉一样,写作能让我暂时忘掉学习的焦虑,给我带来一种安全和舒适的感觉。”

写作这束光不仅照亮了苑子文沉闷的高中时代,更照亮了他成年后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产生了一种“原来我还可以做到这些”的感叹。苑子文一直没有停下手中写作的笔。他坦言,写作带来的财富收益其实远比其他身份带来的少,但却让他感到内心的富足。“作为青年写作者被人熟知之后,我才有机会去到不同的国家和城市、接触不同种类的工作、听到不同读者对我的肯定和批评,然后能够站在不同的舞台上演绎更多的人生角色。”苑子文说。

“我很喜欢莫奈的画,他一生中作品的画风随着个人的发展不断改变。我觉得写作也一样,每一个不同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心境,它是一种灵动的追求。琳琅满目的选择中,写作能照见我一路的成长,让我可以一边回首,一边继续走下去。”苑子文如是说。

“替同龄人做梦”的写作者

苑子文的新书《你要好好的》延续了青春的话题,聚焦了当下年轻人的关注点。在这本书里,有从小到大不停被拿来和优秀的哥哥比较的邻家少女;有因为肥胖自卑胆怯,最终找到属于自己光亮的女生;也有在金钱面前低头但最终依然选择善良的人。

在处于青春期、即将走进理想与现实的夹缝的青少年眼中,苑子文的作品守护着青春的幻想。而苑子文就是那个“替同龄人做梦”的人。苑子文认为,作品打动读者的地方在于产生的共鸣,青春期的孤独、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原生家庭、恋爱中的爱而不得……他书中的这些故事并不特别,但却聚焦于每个人都会有的青春记忆。“我和他们从一样的路走来,他们的烦恼也是我的烦恼,所以我能明白他们在想什么,更懂如何向他们传递正能量。”苑子文说。

苑子文说,他喜欢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感悟,将偶然的灵光一闪融入到自己的思考里,内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再进行创作。在动笔之前,苑子文习惯先拿笔在本上写下大致脉络,再慢慢填入细节,展开故事。塑造人物时,他并不刻意设计主人公,不会为了某个情节而故意赋予人物身份和性格。在他心里,主人公的形象应该是真实可感的,“虽然没有见过,但感觉他就该是这个自然而然的模样。”

保持人物的独立性是苑子文一直以来的坚守。在写作时,他也着意让故事的主人公离自己的生活远一点,尽可能少沾上身边人的影子。“把熟人搬进作品就好像誊抄了一份现成的答案一样,我希望我的人物能够独立思考。”苑子文说。

创作过程中,他习惯把自己完全沉浸入小说,让自己深度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我不是一气呵成的写作者,比较注重修改。”苑子文说,自己喜欢修改文章,废稿通常和成稿一样多。“我不会因为市场需要什么就去刻意迎合,我只写我想写的内容。或许因为我本身比较细腻,会照顾读者的感受,所以也不会完全沉浸在自我表达里。”

用社会学的眼光去写作

从2013年出版第一本书至今,苑子文已经写了6年多的青春故事,他的文字也随着他的成长逐渐褪去青涩。苑子文说,最初自己眼中的世界很小也很单纯,写作时捕捉到的也大都是同学、同事的小故事,再由此引出自己的想法,给读者炖一锅“心灵鸡汤”。

进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就读后,苑子文开始尝试用社会学的眼光打量更大的世界。“我很清楚地记得入学时老师的教诲:是否具备同理心,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合格的北大社会学学生的第一标准。”苑子文开始从社会结构和人际互动的角度理解事情,也尝试去精神病院实习,设身处地去感受精神病人的苦衷和追求。

“社会学的学习,给了我看世界更大的视野,让我能与更多人共情。社会学教会我不再惊讶于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之大的痛苦,也不再对微小的幸福感到轻蔑。这样思维的拓展反哺了我的小说创作,让我跳出自己的小圈子,进入一个更大的世界。”

由此,他开始试图在创作中关注更宏大的话题,在小说中描摹人的生活轨迹。在《不好意思,我也是第一次当大人》中,苑子文讲述了一对兄妹几十年迥然不同的生活选择和血浓于水的亲情,探讨人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判断。

渐渐地,苑子文不再执着于探寻没有看到的世界,而是关注眼下的生活,他越来越希望与读者心平气和地对话,“我现在不想再讲述道理,只是想传递一些感受。”在苑子文现在的文字里,已经很难再找到当初他惯用的华丽的词藻,书的名字也从追求标新立异、吸引眼球慢慢变得平实、朴素。

如今,进行了更多思考的苑子文决定突破自己,尝试长篇小说的创作。在他看来,短篇小说的故事更像饥饿的人面前的一顿快餐,简单直接,目的明确,人物特点虽鲜明却也不免单薄。相比而言,长篇小说则更加有艺术感,人物也更加丰满立体。苑子文透露,自己已经提前写了部分人物小传,想在小说里塑造出多面、复杂又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本节奏好的小说,会让读者仿佛看了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读起来是轻松愉悦、没有负担的。希望这本长篇小说是我文学路上的一个分水岭。”

【圆桌谈】

@冯唐:年轻的时候总要试过错,栽过跟头才不算白白浪费。在《你要好好的》里你会看到曾经的自己,然后会心一笑。

@邵思睿:简单的故事里有青春的情愫和无奈,也有无限的张力和期许。

@微博网友Altheaaa:苑子文的笔如他的人一样,沉静,温柔,不失灵动。读他的书,我很难不去想到自己,同样的孤独、不甘、手足无措。青春的共鸣,就悄无声息地发生在我和故事之间,他的故事并不那么“狗血”,也不那么让人揪心,而是踏实如生活,温暖如热粥。

@知乎网友非牛顿流体:他的文字表达比较浅显易懂,适合青春期年龄段的孩子理解,又加了一些青春期该有的联想。

@知乎匿名网友:苑子文的书表达了现代人的一些美好的幻想——有一份正经工作,每年有不少假期,有机会到处游玩。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2-25 03:42根号三[西藏网友]IP:1732046660
    体验和感受是写作的灵魂啊,苑子文一语道破写作的精髓!
    顶9踩0
  2. 2020-11-05 15:24╭胭脂泪留人醉ァ[山东省网友]IP:3389420072
    苑子文说得太对了!只有真正去体验和感受了,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生动有趣。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野炊作文800字 一人一事作文 以劝学为话题的作文 余映潮作文五步构思法 交友作文800字议论文 一朵花作文400字 我喜欢跳舞作文 真诚的微笑作文 假如我死了作文 作文感谢有你600字 七年级作文600字 关于舍得的作文题目 快乐的一天二年级作文 我战胜了什么作文600字 描写兔子的作文三年级 一路有你600字作文 阳光好温暖作文 伟大的祖国作文 生命为主题的作文 人物作文 作文压题 未来的太空作文 与失败拥抱作文 发生在的新鲜事作文 我爱我家作文500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200 游孙子文化园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150字 期末作文 关键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