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滚烫出炉:2022高考全国Ⅰ卷作文深度解析:惟德是重 唯能是考

2020-11-17 10:50:01
相关推荐

#2020高考作文#

备受关注的2020全国高考作文题滚烫出炉,令猜题专家们大跌眼镜、令所有师生大感意外。全国Ⅰ卷作文几乎避开了所有的热点话题,体现了全国卷高考作文出题一贯的 “反押题”画风,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又显得那么难能可贵。

为什么显得与众不同?因为全国Ⅰ卷作文题不迎合任何社会热点,引导关注真正学生自身语文能力提升,命题具有较强的限制性,可以有效地纠正高考复习中的押题猜题现象,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写作层面的考查;

为什么显得难能可贵?因为全国Ⅰ卷作文题体现了语文素养的回归,引导学生真正关注自身美好品德的养成。作文命题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功能,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格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整体来看,全国Ⅰ卷作文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题型稳定,稳中求变,避开热点,杜绝猜题的特点。

01

【原题呈现】

全国Ⅰ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

【审题指导】

这是一篇典型的情景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由作文材料、引导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我们分别来分析各部分的内容和要求。

一、命题内容:读懂材料

全国Ⅰ卷作文题内容上回归中华经典文化。所选材料出自《论语》和《史记》等经典文化典籍,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管鲍之交”的成语学生耳熟能详,容易读懂材料,容易审清写作重点,而且有话可说,审题难度不大,不容易偏题。

材料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赞扬齐桓公

齐桓公志存高远、宽宏大量,唯才是用。齐桓公明知鲍叔推荐的是自己的仇人,却能以国家利益为重,虚心纳谏,任人唯贤,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终成霸业。

第二、赞扬鲍叔

鲍叔是一个堪称完美的人。他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举贤荐能,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鲍叔不仅有自知之明,坚决拒绝相位,还在明知管仲对齐桓公有杀身之仇的情况下,推荐管仲为齐相,自己甘居其下,这才有齐桓公封管仲为相国,管仲施展才能帮助桓公成就霸业的美谈。

第三.赞扬管仲

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不尚武力,功勋卓著,是一个以天下苍生的生活为己任,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伟大人物。他担任齐国国相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靠的不是武力征战,而是以德服人,值得称道。

材料中三人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和为国为民的情怀,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不但让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在今天看来,依然熠熠生辉,对中学生人格修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考生无论从那个人的角度去立意构思,都可以写出内涵丰富,富有正能量的文章。

二.命题形式:读懂引导语

全国Ⅰ卷作文题形式上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创设的情景贴近考生生活实际,所以看到题目应该有亲切感,容易代入写作情景。

引导语“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这是任务驱动要求。考生写作时首先要熟悉发言稿的一般要求。文体特征要鲜明。

首先,发言稿由标题、称谓、问候语、主体、致谢语构成,考生写作要符合发言稿形式规范;

其次,语言上要尽可能多采用呼告、反问、祈使句式,增强发言的说理性。发言时心中有听众,行文讲层次,说理有情感。认真审题,可以避免写作偏差。

三、结合材料,抓准关键词

写作时要抓住关键,想要跑题偏题不容易,想要要在写作深度上出彩也不容易。写作时需要紧扣“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个关键句来写,选择人物时要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来写,可以在人物之间进行比较,但绝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三个人分别赞扬一番,如果体现不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的主题”,作文上不了一类文。

四、联系现实,青年修养

写作时要十分重视引导语中“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如果写作中只是赞扬材料中人物的品德,显然是把思路局限在“管鲍之交”的故事中了,阐述”对哪个感触最深“不仅要在比较中阐述自己对感触最深的人物的看法,还要阐述传承传统美德对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阐述新时代青年具备这种传统美德的必要性,这样阐述的感触才有层次和深度。

至于作文要求,跟历年考试的要求一样,这里不做赘述。

03

【参考立意】

1、举贤荐能 德之大者

2、先国之忧 唯才是举

3、胸怀宽广 唯才是用

4、恪尽职守 功勋卓著

总之,全国Ⅰ卷作文题是一道让人意外有给人惊喜的作文题,值得点赞,更值得认真研究。最后祝福高考学子超常发挥,金榜题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静作文 灯的作文 香港作文 爱作文400字 爱好英语作文 旅程作文 成熟作文 优秀作文300 尊重的作文 春风作文 二百字的作文 小学生活作文 作文 我长大了 小草的作文 作文400个字 秋季作文 我的好朋友的作文 作文泪 回忆作文开头 初三600字作文 写想象作文 万能开头作文 小学300字作文 简单作文 廉洁作文 作文青春800字 三年级小学生作文 五篇作文 青春作文开头 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