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位大爷爷的故事 我不写出来 恐怕再也没人知道了

2020-11-17 18:10:01
相关推荐

文/王先生本文原创

如果单提他的名字,估计村里没有几个人知道;可若是喊出“眼镜”的绰号,村子里是妇孺皆知的。

说来惭愧,“眼镜”的绰号还是出自我的母亲之口。可一经问世,因为简单易记,便迅速取代了韩爷爷韩保春的大名。

01

韩爷爷人如其绰号,整日戴着一副厚如啤酒瓶底的眼镜,他患有严重的近视,据说是早些年经常点蜡烛看书熬坏了眼睛的缘故。

韩爷爷是村子里出了名的文化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的肚子里就喝过高中生的墨水了,算是远近闻名的高材生。

可当大队的干部请他到学校里给孩子们上课时,他摇头拒绝,怎么都不愿意去看管那些不谙世事、整日喜欢闹腾的孩子。

所以,与那一次宝贵的机遇失之交臂后,韩爷爷一生再与“皇粮”无关了,从此过着靠天吃饭的穷苦生活。

韩爷爷的母亲耿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接生婆(当地人称“产婆”),周围几个村子里的妇女没少受过她的生死大恩。所以,韩爷爷找对象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在十六岁那年便早早地娶亲成家了。

之所以要重点提到韩爷爷的十六岁,这是因为村子里一直流传有他的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绯闻”。

据老一辈讲,韩爷爷在十六岁的时候还一直和母亲同床睡,甚至还保留有抚摸母亲R头的嗜好。

对于这一传闻,我是一直不相信的,可每次老人们都讲得有鼻子有眼的,这不由得让人想入非非。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是因为韩爷爷在外面不知不觉中得罪了小人,所以才被人栽赃了这样一个污名。

02

我出生的那一年,韩爷爷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这一年,他的妻子因为患病不治而撒手人寰,从此他便没有续弦,直到终老。

如果说,我出生之前关于韩爷爷的事情大都是我从长辈那里听来的。那么,后面的事情便是我的亲眼所见了,没有一丝一毫讹传的成分。

韩爷爷这人的学问,我是见识过的。每逢去他的家里看望老奶奶(韩爷爷的母亲韩耿氏),如果韩爷爷在家,他都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

他看的书很厚,以古典小说为主。曾经有一次我满怀好奇地走进他的房间,他愣了愣神,然后从黑漆大柜子里挑出一本书,郑重地放在了我的手里,那是我第一次读到《三国演义》这本名著。

也就是因为这本书,我和韩爷爷成为了忘年交。直到后来我读高中,他还一直让我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书给他看,我记得很清楚,每次周末回家他对我的态度都比我的母亲要热情得多。

当然,韩爷爷也经常会动笔写文章,可每次都会潦草地写在废旧的香烟锡纸包装上,泪眼婆娑地默念一遍后,便擦亮火柴烧掉了。

过了好多年我才知道,那是他写给自己亡妻的悼念之作。

03

在以羊肉汤闻名全国的地方,家家户户自然都离不开放羊的营生,韩爷爷家里就豢养了几只青山羊。

那时,购买饲料喂羊是一大笔开支,缩衣节食的老百姓们自然不会如此大手笔。所以,村南头胜利河两岸的草地便成为了乡邻们傍晚放羊的天然牧场。

小学的暑假里,我俨然成了韩爷爷身后的“小尾巴”,比他的两个亲子孙还要黏他。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我听到了很多不曾在课本里听到的历史故事,从三国风云到隋唐演义再到近代战争。

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从韩爷爷的嘴里蹦出来,满足了我的小小的好奇心,也消磨了韩爷爷放羊时的无聊时光。

不讲故事的时候,韩爷爷便会静静地听收音机。他最喜欢听单田芳先生的评书,有时候甚至还能够一字不差地复述评书里的经典段落,这不由得让我拍手称奇。

当然,如果没了评书可听,他便会调到戏曲频道,一遍遍地播放京剧《林冲夜奔》。

水浒一百零八将,他最熟悉不过了,但是他说他不喜欢宋江这人。

为了这一点,我没少和他起争执,可每次僵持不下时,韩爷爷都会用手背扶一下眼镜,然后悠悠地说一句:“长大后你就明白了。”

后来,我长大了。当我以成人的视角再次审视宋江这一人物时,我才发现当年的自己真的是幼稚得可笑,也恍然明白原来韩爷爷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启蒙恩师。

04

鲁西南的冬夜寒冷而漫长。过去百姓们为了在冬日里挣些零花钱,都会用提前备好的小麦秸秆编织一些实用的工具(如蒸笼帽子、盛鸡蛋的小筐等)。

但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家里闷头干活是乏味的,而且极容易犯困。为了解闷、也为了不受冻,聪明的鲁西南人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法子——挖地窨子。

地窨子一般是两米见方,深入地底,一般可容纳四到六人,冬夜里韩爷爷就喜欢来我们家的地窨子里做工。

几个大老爷儿们聚在一起,自然不会再聊什么历史故事(因为一般人也接不上韩爷爷的话茬,毕竟肚子里没有几两墨水),那聊什么呢?

在我的印象里,我曾在闷湿的地窨子里听到了众多闻所未闻的鬼狐仙怪的传闻,也见识了民间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什么老包(包拯)铡诸葛亮、杨贵妃爱上董永等乱弹琴的桥段,纷纷从大家满是黄牙的嘴巴里冒出来。

甚至,为了解闷,他们还会编织一些村里的八卦新闻(是的,老爷儿们也爱嚼舌根)。

就因为这种氛围,一时口无遮拦的韩爷爷得罪了村里的一位后辈,直到好多年后,两人才在我母亲的劝导下握手言和。

为什么做中间人的是我的母亲?其实原因很简单,韩爷爷和那位后辈(我称之为刘大爷)都和父亲交好,属于那种每天都会端着碗来我家串门的朋友。

但父亲这人一向嘴巴笨得很,每次看到两人在我家照了面也彼此不搭腔,心里只能干着急。

所以一向善于交际的母亲便担起了“化干戈为玉帛”的重任,一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便让两个汉子不失体面地放下了过去的不快。

地窨子

05

写到这里,似乎韩爷爷的一生都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可直到前两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韩爷爷。

那一年,他七十六岁,年事已高,可在村子里的老人面前还排不上字号。

刚刚抱上重孙子没多久的他,在农忙时自告奋勇地担起了照看重孙的责任。

这一年夏季,他带着重孙在村北的柏油路旁纳凉。那时,柏油路正在重新修整,不远处就有一辆轰鸣的机器在工作着,似乎在铺沥青。

当韩爷爷稍微一打盹时,刚刚学会走路的重孙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到了机器的后面。

在极大的声音中,司机浑然不知地往后倒着车子,哪知道竟然后面还藏着这样一个活人!

这一天,为了救重孙子,韩爷爷彻底葬送在笨重的车轮之下。在村领导的协调下,施工单位掏出了三十余万元的抚恤金。

据说,当抚恤金分给两个儿子时,儿子们是一脸的阴郁,而两个儿媳却面无表情。

后来父亲在私下里告诉我,他曾看见韩爷爷的某位儿媳妇开心得一蹦三尺高,用父亲的话讲,“拿到那笔款子,她恨不得公公有九条命”。

06

韩爷爷的坟地选在了胜利河的南岸,一块草木肥美的地方,不时地会有放羊的老人路过。

每次过年回家,我都会特意绕道经过他的坟地。作为韩家的外姓人,我乐意不加避讳地给他鞠三躬,只因为那段忘年相交的友谊、那场情同师生的恩情。

前段时间,母亲打来电话说她在整理杂物间时,看到了一些老旧不堪的书,问我还要不要,不要的话就干脆当作废品卖了。

我一时记不起来是什么书,便问母亲这书有什么特征。

母亲停顿了一会儿,充满疑惑地说:“奇怪,里面怎么夹着几张香烟锡纸?”

我连忙说:“不卖,不卖,好好收着。”我知道,那几张字迹早已模糊的纸条,就是韩爷爷留在世上为数不多的遗墨了。至于他的其他物品,大概都在路祭的那场大火里化作灰烬了吧。

人过留名——可韩爷爷留在村子里的,可能只有那个注定会随风消散的“眼镜”的绰号了吧。

这是很多人的宿命,苍凉而又无奈。

#农村老人#

——END——

(图源网络)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情感学院院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创新的作文800字 关于母亲的作文600字 网络是把双刃剑作文 写活动的作文500字 关于劳动的作文400 开学计划作文500字 机器人打屁股作文 追梦路上作文800字 我最爱的食物英语作文 感谢母亲作文600字 什么让我更出彩作文 包饺子作文150字 我成功了作文300字 以告别为题的作文 关于春天的作文400字 你来比划我来猜作文 坚持自我作文800字 学习伴我成长作文 越来越自信的我作文 有苦也有乐作文 六上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面对挫折作文800字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400字 责任作文600字初中 有关毕业的英语作文 写信的作文100字 激动人心的时刻作文 以告别为话题的作文